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运昌未刊教材《书法教学与实践》的观念与时代价值
1
作者 雷雨 《大学书法》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荀运昌先生的未刊教材《书法教学与实践》编撰于1987年,这一年正是西南师范大学招收首批书法研究生的一年。该教材是西南大学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教材之一,对于西南大学书法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教材在编撰中... 荀运昌先生的未刊教材《书法教学与实践》编撰于1987年,这一年正是西南师范大学招收首批书法研究生的一年。该教材是西南大学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教材之一,对于西南大学书法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教材在编撰中突出了书法教学与实用性的特点。教材在编撰体例上,从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社会性出发,进而讨论书法构成的核心要素——笔法与结构问题,再介绍书法的沿革过程,最后讨论书法学习的步骤与要领,整个编撰体例从对书体的认知到书法实践的方法论方面都进行了条分缕析的介绍。该教材以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为圭臬,以笔法问题为契机,以楷书为基础,从对书法的认知到具体操作的知识要点以及实践步骤都有着详备的介绍,是融知识介绍、能力训练以及书法艺术素养培养与提高为一体的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运昌 书法教学实践 实用性 艺术性 楷书
下载PDF
高职院校书法实践教学初探
2
作者 倪旭前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143,共2页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书法实践教学的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内涵特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以供高职院校书法实践教学同行探讨和借鉴。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书法实践教学 课程定位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下载PDF
海外书法教学的第三空间
3
作者 李煜 Marcia Watt 《大学书法》 2021年第5期55-59,共5页
本文关注如何通过教授书法的知识来促进海外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用比较与反差的方法强调中国书法与西方书法的不同,以突出中国书法的优越性。本文认为这种方式有其局限性,不利于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沟通。... 本文关注如何通过教授书法的知识来促进海外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用比较与反差的方法强调中国书法与西方书法的不同,以突出中国书法的优越性。本文认为这种方式有其局限性,不利于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沟通。本文主张用"第三空间"的思维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超越对中国书法与西方书法二元对立的理解模式,使他们不仅能了解两种艺术传统的独到之处,更能理解和欣赏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不仅从两者中都得到丰富的滋养,更能从较高的层面上领会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在西方和中国书法传统之间的交叉影响越来越显著的现代,这一练习将对学生特别具有启发性与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书法 第三空间 书法教学理念 书法教学实践
下载PDF
书法与文化传承——浅谈中小学书法教育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孝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10期140-141,共2页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我国古代的蒙学在文字产生时就已经开始萌芽,而一直贯彻蒙学教育始终的是书法教育。然而,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书法的实用性已被钢笔和电脑取代,这给...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我国古代的蒙学在文字产生时就已经开始萌芽,而一直贯彻蒙学教育始终的是书法教育。然而,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书法的实用性已被钢笔和电脑取代,这给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带来巨大的隐患和危机。因此,书法教育尤为必要,而对于作为文化传承主要力量的中小学生来说,书法教学实践更是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文化传承 蒙学 中小学生 书法教学实践
下载PDF
Informal Logic: Between Logic and Epistemology
5
作者 Iryna Khomenko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11期1051-1060,共10页
Nowadays researchers working in various fields study the issues of argument. They represent different approaches which distinguish wi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mprehension of argument problems. Informal study of a... Nowadays researchers working in various fields study the issues of argument. They represent different approaches which distinguish wi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mprehension of argument problems. Informal study of argument is one of the approaches. The key reason of its appearance was the criticism of formal logic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Researchers consider the argument from the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Formal dialectics and pragma-dialectics were based on dialectics. Contemporary rhetorical theories of argument were created on the rhetorical grounds; theory of speech acts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philosophy etc..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some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informal logic which was formed on the logic background in the late 70's. In spite of numerous papers, books, and text-books on informal logic published over the last thirty years, logicians has not achieved consensus so far on many issues. Among the numerous problems are: what is the subject matter of informal logic? Does informal logic belong to the realm of logic? Is it applied epistemology? What is a real argument? And what are the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of such argu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C informal logic formal logic EPISTEMOLOGY ARGUMENT evaluation criteria of argu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