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倪元璐书画创作论及艺术创新论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东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倪元璐在书法艺术上追求神明变化的境界 ,他在继承文人画传统的基础上主张神形兼备 ;在创新方面 ,倪元璐提出了中国美学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论———“传神”、“我法”、“四傅”。
关键词 倪元璐 书画创作论 艺术创新论 书法艺术 神形兼备 “传神” “我法” “四傅”
下载PDF
倪瓒诗书画创作成就与逸品特征
2
作者 周娅婷 《美术大观》 2024年第2期45-48,共4页
倪瓒在绘画史上为元四家之一,其艺术创作成就体现在诗词与书法方面。倪瓒艺术的格调独特,在于其发扬了文人画的优秀传统,以书入画,诗画合璧,实现诗书画一体的创作理念。倪瓒在艺术趣味上融合元代文坛对清新雅逸的追求,形成逸品特征,“... 倪瓒在绘画史上为元四家之一,其艺术创作成就体现在诗词与书法方面。倪瓒艺术的格调独特,在于其发扬了文人画的优秀传统,以书入画,诗画合璧,实现诗书画一体的创作理念。倪瓒在艺术趣味上融合元代文坛对清新雅逸的追求,形成逸品特征,“尚逸”成为倪瓒诗书画的艺术追求。他的“自娱”“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观念,体现其诗书画创作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理想。以往对倪瓒的研究,多注重其绘画方面,忽视其诗歌与书法创作方面的成就。本文将倪瓒诗书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揭示其在诗、书、画三方面的创作成就和逸品特征,有助于全面认识倪瓒在元代文艺史上的地位和倪瓒在诗、书、画三方面创作的总体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瓒 清閟阁集 书画创作 逸品
下载PDF
杨新先生的古书画鉴定与诗书画创作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素 《美术大观》 2021年第4期40-46,共7页
杨新先生是中国古书画鉴定大家。他认为,古书画鉴定实际是在与古人对话,而与古人对话,先要取得对话的资格。古代画家都兼擅诗书,故古书画鉴定家必须也能诗书画创作。本文认为,杨新先生为了取得与古人对话的资格,勤奋学习诗书画创作,并... 杨新先生是中国古书画鉴定大家。他认为,古书画鉴定实际是在与古人对话,而与古人对话,先要取得对话的资格。古代画家都兼擅诗书,故古书画鉴定家必须也能诗书画创作。本文认为,杨新先生为了取得与古人对话的资格,勤奋学习诗书画创作,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书画鉴定领域的地位。杨新先生能够做到这一点,与他原本具有传统士大夫情结分不开。杨新先生临终遗言要回故乡湖南湘阴安葬,家人满足了他的愿望,这也是传统士大夫的普遍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新 书画鉴定 书画创作 士大夫情结
下载PDF
论书画创作与设计意识 被引量:1
4
作者 赖勇军 《美术大观》 2013年第12期102-103,共2页
绘画与设计虽属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创作过程中却难以区分。设计意识对绘画图式的完整性、程式的个性化、创作态度的严谨性、作品的视觉感和现代感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当下书画界草率创作、套路创作的警示。
关键词 书画创作 设计意识 意境 现代感
下载PDF
书画创作在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定邦 《中国健康教育》 2005年第9期712-712,共1页
关键词 书画创作 中老年人 身心健康
下载PDF
书画创作中的笔法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邦达 《中国书画》 2011年第12期54-54,共1页
一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划、顿出来的线和点的具体表现法的简称。每一个人执笔、下笔的方式方法,执笔的高低、竖立、侧斜、悬臂、悬肘、悬腕或手腕着纸,以及下笔时轻、重、缓、急等等,都有着不同的习惯。这些不同的习惯,... 一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划、顿出来的线和点的具体表现法的简称。每一个人执笔、下笔的方式方法,执笔的高低、竖立、侧斜、悬臂、悬肘、悬腕或手腕着纸,以及下笔时轻、重、缓、急等等,都有着不同的习惯。这些不同的习惯,必然在笔锋着纸时有着不同的表现,显出不同的笔法特点。笔法形式的特点,大致有正中、偏侧、圆转、方折、虚笔、实笔、顺锋、逆锋等。同一类型的笔法形式,不同的人还有各自的具体特色,不尽相同。同一人的作品,从早岁到晚年,又总有些变化,有的人甚至变得比较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法 书画创作 表现法 笔锋 执笔 同一 手腕
下载PDF
王一亭的书画创作与“身份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彧 《中国书画》 2014年第9期64-65,共2页
中国古典社会结构中,作为重要构成的文人美术,多集中于士人阶层,为文人德性的象征,并因此成为传统社会结构中的“道统”象征,亦即通过文化楷模的方式成为宗法社会稳定性结构的动力来源。然而在晚清民初,这一情形发生了变化。文人士大夫... 中国古典社会结构中,作为重要构成的文人美术,多集中于士人阶层,为文人德性的象征,并因此成为传统社会结构中的“道统”象征,亦即通过文化楷模的方式成为宗法社会稳定性结构的动力来源。然而在晚清民初,这一情形发生了变化。文人士大夫所秉持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操遭到了空前质疑,传统美术的发生方式与审美体验,甚至在广告性质的“月份牌”面前都脆弱得不堪一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构建 书画创作 文人士大夫 社会结构 传统美术 社会稳定性 中国古典 士人阶层
下载PDF
书画创作元素与茶文化融合路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何鑫 马红蕊 《福建茶叶》 2018年第4期412-413,共2页
中国书画艺术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浸润,同时又诠释着传统文化精神,茶文化也深植于传统文化之中。探讨书画创作元素与茶文化的融合路径不仅关系到"道""技"之辩,更与当代书画创作与茶事活动的现代发展有关。审美意趣... 中国书画艺术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浸润,同时又诠释着传统文化精神,茶文化也深植于传统文化之中。探讨书画创作元素与茶文化的融合路径不仅关系到"道""技"之辩,更与当代书画创作与茶事活动的现代发展有关。审美意趣、精神境界、感官呈现、秩序追求等乃是书画创作与茶文化融合的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创作 茶文化 融合路径
下载PDF
刘纲纪先生的学术研究与书画创作
9
作者 范明华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5期36-41,共6页
刘纲纪先生1933年出生于贵州省普定县马堡乡号营村,初名长寿,曾用笔名刘荧,1952至195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毕业后到武汉大学哲学系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一直到2019年去世。他一生致力于美学和美术史论研究,是海内外公认的美学和... 刘纲纪先生1933年出生于贵州省普定县马堡乡号营村,初名长寿,曾用笔名刘荧,1952至195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毕业后到武汉大学哲学系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一直到2019年去世。他一生致力于美学和美术史论研究,是海内外公认的美学和美术史论大家。同时,在学术研究之余,他也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有专业功底和个人风格的书画艺术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功底 书画艺术家 曾用笔名 书画创作 美术史论 书画作品 刘纲纪 学术研究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角度浅析中国书画创作
10
作者 孙世圃 方雅楠 《书画世界》 2010年第2期83-83,共1页
本文借鉴接受美学理论,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理论如何在中国书画创作中加以应用。这三个方面包括:对潜在的读者的重视、作品的召唤结构以及对欣赏者的引导和培养。希望借此浅显的论述,对于开拓书画创作的思路和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接受美学 书画创作 潜在的读者 召唤结构
下载PDF
论书画创作的内化运动
11
作者 于唯德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0年第2期50-52,共3页
内化运动是书画家进行艺术创作必备的心理活动,对艺术创作个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艺术家从事书画创作必须经过内化传统,内化生活、内化情感的过程。
关键词 书画艺术创作 艺术家 心理活动 内化运动 生活内化 情感内化
下载PDF
涤荡心胸 窥意象而运斤——夏北山书画创作的审美和文化意味
12
作者 袁宝林 《中国书画》 2010年第11期92-93,共2页
平时与夏北山接触,多见其于艺术研究院教学事业开拓的用心之勤之专,近日看他湘西归来集中展示的书画创作,则引起我对他艺术人生中另一个侧面的浓厚兴致和思考。毫无疑问,这才是他艺术禀赋中更见其性情的华彩乐章。然而,人的质素毕竟是... 平时与夏北山接触,多见其于艺术研究院教学事业开拓的用心之勤之专,近日看他湘西归来集中展示的书画创作,则引起我对他艺术人生中另一个侧面的浓厚兴致和思考。毫无疑问,这才是他艺术禀赋中更见其性情的华彩乐章。然而,人的质素毕竟是一个整体,其禀赋也总会有多方呈现,从他寻常表现中亦未尝不能略窥其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创作 文化意味 艺术研究院 审美 意象 教学事业 艺术人生 乐章
下载PDF
文徵明论书画创作的几种对立关系
13
作者 樊波 《书画世界》 2018年第10期10-16,共7页
文徵明在大量题跋中探讨了书画创作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前人已有不少相关论述,因而从理论层次上看,文徵明的探讨似乎很难有所突破。但作为具有极高成就的书画家,文徵明在题跋中提出的很多见解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他的见解中总是包含... 文徵明在大量题跋中探讨了书画创作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前人已有不少相关论述,因而从理论层次上看,文徵明的探讨似乎很难有所突破。但作为具有极高成就的书画家,文徵明在题跋中提出的很多见解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他的见解中总是包含着得自书画实践经验的、曲折幽微的思想因素,值得人们加以深入体味和解读;二是他对书画创作中常见的问题往往能够进行独到的反思,由此能够提出比较新鲜的美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创作 文徵明 对立关系 实践经验 思想因素 美学观点 书画 题跋
下载PDF
作品赏读 从书画创作中“应”的角度
14
作者 张震 《紫禁城》 2014年第5期16-25,共10页
自宋元文人书画兴起之后,‘聊以自娱’几乎成为了文人创作的一个宣言。尽管中国古代的书画家十分强调书画创作中的不受约束、自得其乐,但为了‘应’而制作书画,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
关键词 书画创作 赏读 作品 文人创作 书画
下载PDF
论苏轼书画创作观的哲学基础
15
作者 谢建军 《书画艺术》 2020年第4期33-37,共5页
苏轼书画创作观有其深厚的哲学思想作支撑,大致有三对关系贯穿其中,即心与物,一般与特殊,感性与理性。心与物的关系涉及创作前的审美态度,要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创作中审美意象的生成,要心物同化、主客统一、成竹胸中,创作出的作品要... 苏轼书画创作观有其深厚的哲学思想作支撑,大致有三对关系贯穿其中,即心与物,一般与特殊,感性与理性。心与物的关系涉及创作前的审美态度,要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创作中审美意象的生成,要心物同化、主客统一、成竹胸中,创作出的作品要尊重客观现实。在一般与特殊辩证统一的情况下,苏轼主张通过特殊和特征来展示一般的创作方法。苏轼重视创作中的感性,同时认为在创作前的审物、技法习练以及鉴赏品评中也需要理性和意志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创作 心与物 一般与特殊 感性与理性 苏轼
下载PDF
心逸无尘探艺 青绿写意出新——罗公染书画艺术创作述评
16
作者 高润喜 《中国书画》 2014年第7期104-107,共4页
对书画界来说,罗公染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早在1993年,他就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山水画展,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很早就读过他的文章、见过他的作品,一直把罗公染想象成年长的学者,直到两年前谋面才识得其青年才俊的英雄本色。1... 对书画界来说,罗公染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早在1993年,他就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山水画展,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很早就读过他的文章、见过他的作品,一直把罗公染想象成年长的学者,直到两年前谋面才识得其青年才俊的英雄本色。1972年出生的罗公染,多年前就已经是以山水画和行草书法见长的名家了。罗公染现工作于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社。近些年,他多次组织策划了全国政协的重大艺术展览和相关活动,并负责主编相关大型画册,工作几乎占去了他的全部时间,书画俱佳、文采非凡的罗公染竟成了书画界的业余作者,作为同行我深深为之惋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创作 述评 写意 山水画展 全国政协 英雄本色 行草书法 人民政协
下载PDF
从传统书画向现代艺术转型的智者——读文备先生的书画创作有感
17
作者 杨卫华 《美术大观》 2008年第12期34-35,共2页
  赏读文备先生的书画,我感觉文备先生是一位有大智慧的艺术家,是一位探索传统书画向现代艺术转型之路的勇敢的跋涉者.……
关键词 先生 书画创作 文备
下载PDF
试论道家思想对中国书画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荻 《中国书画》 2011年第2期56-57,共2页
一、中国书画的表意性源于道家的"天人合一"理论道家最根本、最高层次的概念和范畴即是"道"。"道",将一切客体从形而下的层面提升到形而上的层面,赋予道以本体和普遍规律的意义,其法则为"天道"和"人道","天道"指的是自然的... 一、中国书画的表意性源于道家的"天人合一"理论道家最根本、最高层次的概念和范畴即是"道"。"道",将一切客体从形而下的层面提升到形而上的层面,赋予道以本体和普遍规律的意义,其法则为"天道"和"人道","天道"指的是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人道"指的是人事及社会的规律和法则,二者的关系表现为"天人合一"。道家这一哲学理论与审美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中国书画 书画创作 天人合一 审美观照 哲学理论 表意性 形而上
下载PDF
陈淳的鉴藏活动与他的书画创作
19
作者 黄朋 《中国书画》 2007年第9期11-23,27,31,35,39,共17页
研究陈淳的书画,首先必然要探求他的风格来源,这就一方面需要了解陈淳曾受到哪些前辈书画家的指教,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了解他所能接触到的古代法书名画。所谓"师古人"进而"师造化",这是学习中国书画缺一不可的... 研究陈淳的书画,首先必然要探求他的风格来源,这就一方面需要了解陈淳曾受到哪些前辈书画家的指教,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了解他所能接触到的古代法书名画。所谓"师古人"进而"师造化",这是学习中国书画缺一不可的两个阶段,而"师古人"又是打基础的部分。所以能接触到怎样品质的古代书画作品,有可能将直接决定一个书画家日后的风格与作品品格的高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藏 书画创作 文微明 师造化 中国书画 古代书画 米友仁 杨凝式 林藻 道复
下载PDF
书画创作 被引量:1
20
作者 启功 《大学书法》 2019年第2期5-10,2,1,163,4,共10页
很多人认识我是从书法开始的,在回顾学术及艺术历程时,我就从这里说起吧。如前所述,我小时是立志做一个画家的,因此从小我用功最勤的是绘画事业。在受到祖父的启蒙后,我从十几岁开始,正式走上学画的路程,先后正式拜贾羲民先生、吴镜汀... 很多人认识我是从书法开始的,在回顾学术及艺术历程时,我就从这里说起吧。如前所述,我小时是立志做一个画家的,因此从小我用功最勤的是绘画事业。在受到祖父的启蒙后,我从十几岁开始,正式走上学画的路程,先后正式拜贾羲民先生、吴镜汀先生学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管法 文人画 书法家 书画创作 凤眼法 师古人 馆阁体 吴镜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