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书黄子思诗集后》看苏轼艺术创作的传神论观点
1
作者 张国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129-130,共2页
苏轼是宋代的全能作家,诸艺皆工。他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所倡导的传神论观点,体现了他艺术美学的真知灼见,对后世文艺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 形与神 简淡
下载PDF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赏读
2
作者 王典馥 《博客族》 2004年第5期14-15,共2页
[原文] 予尝论书①,以谓钟、王②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③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④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关键词 书黄子思诗集后 韦应物 《二十四诗品》 李太白 法益 不事雕琢 诗歌创作 三国魏
原文传递
苏轼早期诗中的人生思考及其追求“高风绝尘”的审美趋向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靖华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37-44,51,共9页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代文学巨匠,当他还处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时代、刚刚踏上凤翔签判任的仕途生活第一站时,就已有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苦苦思索,这是异乎寻常的、也是值得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事情。
关键词 人生理想 审美趋向 人生意义 文学巨匠 南行集 魏晋风度 生命意识 儒释道 书黄子思诗集后 仕途坎坷
下载PDF
由“韵”的词义探考《二十四诗品》作者
4
作者 杨芙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0-115,共6页
“韵”的本义为声音的和谐,引申为“韵部”“韵脚”以及诗歌等义。唐宋文献中主要为“押韵”之“韵脚”义,也常借指诗歌。而“联”的意义通常用“句”、“联”、“秀句”、“句图”等表示,虽然也有用数词加“韵”表示类似“联”的用法,... “韵”的本义为声音的和谐,引申为“韵部”“韵脚”以及诗歌等义。唐宋文献中主要为“押韵”之“韵脚”义,也常借指诗歌。而“联”的意义通常用“句”、“联”、“秀句”、“句图”等表示,虽然也有用数词加“韵”表示类似“联”的用法,但必须有具体的语境、语义提示,而且“韵”的基本意义仍为“押韵”之“韵”义。另从文献流传方面看,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的联语数目在宋代是不确定的,苏轼的“二十四”只是与其中一种版本巧合而已。由此,“二十四韵”解为“二十四首诗歌”更为圆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下载PDF
“三苏”文章理论浅议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溶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103-105,共3页
“三苏”的文章创作成就,学术界评论的甚多,他们的文章理论议者尚不多见。本文试就他们的文章理论浅议如次。“三苏”都属于“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他们的文章理论,有共同之点,也有各自的看法。他们父子三人都重视“兴会”的作用,即所... “三苏”的文章创作成就,学术界评论的甚多,他们的文章理论议者尚不多见。本文试就他们的文章理论浅议如次。“三苏”都属于“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他们的文章理论,有共同之点,也有各自的看法。他们父子三人都重视“兴会”的作用,即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苏 创作成就 八大家 辞达 竹坡诗话 书黄子思诗集后 《典论·论文》 张司业集 沦涟 天成
下载PDF
从苏轼、陈振孙的论述再谈《二十四诗品》的作者
6
作者 张静 《天中学刊》 2019年第5期80-86,共7页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司空图《一鸣集》时说“诗格尤非晚唐诸子所可望也”,说明司空图《一鸣集》中包含有诗格作品,而《二十四诗品》正是诗格之作。再联系北宋苏轼所写《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则可认为陈振孙所记载的“诗格”乃...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司空图《一鸣集》时说“诗格尤非晚唐诸子所可望也”,说明司空图《一鸣集》中包含有诗格作品,而《二十四诗品》正是诗格之作。再联系北宋苏轼所写《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则可认为陈振孙所记载的“诗格”乃指《二十四诗品》。弄清《一鸣集》提要中的“诗格”和《书黄子思诗集后》中的“二十四韵”均指《二十四诗品》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苏轼与陈振孙的赞赏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 陈振孙 《直斋录解题》
下载PDF
苏轼创作理论初探
7
作者 陈必胜 《惠阳师专学报》 1984年第S1期53-62,共10页
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笔力纵横,挥洒自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书画有很高的造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齐名,并称“宋四家”;他一生谱写了许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词,以超迈豪横的艺术风格,开拓了宋词豪放的新天地。... 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笔力纵横,挥洒自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书画有很高的造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齐名,并称“宋四家”;他一生谱写了许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词,以超迈豪横的艺术风格,开拓了宋词豪放的新天地。在文学理论方面,他虽然没有专门著述,但在他的诗、文、书、序中,对于文学的创作与批评,有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在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他的创作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理论 唐宋八大家 辞达 有为而作 艺术风格 宋四家 成竹于胸 书黄子思诗集后 想矛盾 文章合为时而著
下载PDF
宋代散文鉴赏四则
8
作者 汪正章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61-64,共4页
韩干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跼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 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 以为厩马也,则前无羁络,后无(?)策;以为野马也,则隅目耸耳,丰肊细尾,皆中度程。萧然如... 韩干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跼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 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 以为厩马也,则前无羁络,后无(?)策;以为野马也,则隅目耸耳,丰肊细尾,皆中度程。萧然如贤大夫、贵公子,相与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遂欲高举远引,友麋鹿而终天年,则不可得矣;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厩马 鼻语 韩干 毛颖 北行日录 书黄子思诗集后 晋宋 二三 六一诗话 艺术成就
下载PDF
柳宗元山水诗的特色
9
作者 郑孟彤 《阅读与写作》 1994年第10期5-6,共2页
柳宗元的山水诗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读者从中会深深地感染到他的抑郁与悲愤,听到时代的脉搏,看到社会的影子。可以说,“怨”和“愤”是柳宗元山水诗的基本情调。他的“怨”和“愤”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寻愁觅恨,是深深地植根于社... 柳宗元的山水诗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读者从中会深深地感染到他的抑郁与悲愤,听到时代的脉搏,看到社会的影子。可以说,“怨”和“愤”是柳宗元山水诗的基本情调。他的“怨”和“愤”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寻愁觅恨,是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有深厚的时代精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射工 时代精神 韦应物 瘴江 自我形象 书黄子思诗集后 千山鸟飞绝 孤舟 归去来辞
下载PDF
笔调闲淡 乡情浓郁——读贺知章《回乡偶书》
10
作者 冯维铭 《文史知识》 1983年第7期45-47,共3页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之一,作者'寄至味于淡泊'(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以闲淡的笔调,表达了久客乍归时的思想感情。在古代,读书人历经'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之一,作者'寄至味于淡泊'(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以闲淡的笔调,表达了久客乍归时的思想感情。在古代,读书人历经'十年寒窗苦'后,或迫于生计,或谋取功名,不惜离乡背井,客居他乡。囚而游子的感伤离别,也就成了古人经常吟诵的题材,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乡偶 书黄子思诗集后 至味 客从 而已矣 七言绝句 崔涂 李频 耐人咀嚼 胡仔
原文传递
美在咸酸外,趣发拗涩中——苏轼书法刍议(上)
11
作者 陈海良 《书法》 2016年第9期127-133,共7页
苏轼,通才。是诗人、散文家、词人、书画家,精鉴吉金乐石,通音律,喜听乎话,是杰出的园林造景艺术师,还是美食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等领域开宗立派,知识结构犹如"百科全书"。他一生宦海无常,居险而求安,随缘而旷达,淡然似素心,苦... 苏轼,通才。是诗人、散文家、词人、书画家,精鉴吉金乐石,通音律,喜听乎话,是杰出的园林造景艺术师,还是美食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等领域开宗立派,知识结构犹如"百科全书"。他一生宦海无常,居险而求安,随缘而旷达,淡然似素心,苦涩以得闲,但不忘致君尧舜之初心。他的思想宏富而包容,融合、吸纳儒释道之精粹,通三教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宗立派 园林造景 吉金 儒释道 致君 陶诗 乐石 三教 书黄子思诗集后
原文传递
破、立、存疑间前行——《二十四诗品》辨伪过程述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桂滨 《中国诗歌研究》 2007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二十四诗品》的辨伪至今已12年了,此次辨伪在中国批评文献学上堪称经典,对此经典辨伪个案进行总结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此番总结包涵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对12年来辨伪过程的述评及《二十四诗品》研究前进方向之探讨;其二,为苏轼的《书... 《二十四诗品》的辨伪至今已12年了,此次辨伪在中国批评文献学上堪称经典,对此经典辨伪个案进行总结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此番总结包涵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对12年来辨伪过程的述评及《二十四诗品》研究前进方向之探讨;其二,为苏轼的《书黄子思诗集后》能否作为一个铁证使用作几点补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辨伪 书黄子思诗集后 述论
原文传递
离形得似 简淡自然
13
作者 楼纪洋 《中国钢笔书法》 2016年第5期1-1,共1页
在历代审美的递嬗和流变中,宋人多以写意乐心。宋代尚意书风正是植根时代的审美风尚,苏轼无疑是这一文化精神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从他丰富的论书内容中可见一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频推求";"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 在历代审美的递嬗和流变中,宋人多以写意乐心。宋代尚意书风正是植根时代的审美风尚,苏轼无疑是这一文化精神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从他丰富的论书内容中可见一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频推求";"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意"在苏轼书法美学中的突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形得似 法美学 意造 审美风尚 书黄子思诗集后 托物 退笔 审美倾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