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8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刘琪 康劲松 +3 位作者 马珩 赵雅桐 余静薇 雷清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超声检查直径小于1 cm,临床触诊阴性的甲状腺结节病例,行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并将细胞病理学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及BRAF基因V600E突变(...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超声检查直径小于1 cm,临床触诊阴性的甲状腺结节病例,行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并将细胞病理学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及BRAF基因V600E突变(BRAF V600E)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11例患者中,细胞病理学结果显示取材失败20例,良性病变14例,可疑恶性2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4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甲状腺髓样癌3例;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良性病例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甲状腺髓样癌4例。细胞病理学假阴性病例10例,无假阳性病例,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94.27%。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可对临床触诊阴性的甲状腺肿块进行较准确的术前诊断,结合术后组织病理学及BRAF V600E检测结果,为后续治疗及随访策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 超声引导 乳头 BRAF基因V600E突变
下载PDF
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许增祥 卢林明 +3 位作者 周珏 顾倩 胡孟晗 谢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非IMPC组);同时根据微乳头状癌成分比例将IMPC组分为<10%、10%~29%、30%~49%和50%以上四个组别。观察IMPC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IMPC组和非IMPC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微乳头状癌成分占比对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胃腺癌病例中IMPC检出率为6.82%(58/850),其中占比<10%者7例、10%~29%者20例、30%~49%者23例和50%以上者8例。典型IMPC癌细胞呈翻转性生长模式,排列呈实性小巢团状或中空小管状,无纤维脉管轴心,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空白间隙;免疫组化标记MUC1、EMA和E-cadherin等可证实。在组织学类型、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比较项中,IMPC组和非IMPC组患者统计学上具有差异(P<0.05);不同微乳头占比组别在上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700)。胃切除术后IMPC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IMPC组患者分别为56.9%和88.6%,两组间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01)。此外,IMPC患者不同组别(<10%组、10%~29%组、30%~49%组和≥50%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47.8%和25%,微乳头成分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此,微乳头成分超过30%,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IMPC属于较高恶性程度和侵袭性腺癌亚型,通过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及比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关系,特别是确定微乳头成分阈值30%,可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和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浸润性微乳头 临床病理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纤毛黏液结节状乳头状肿瘤1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3
作者 王全芝 田红艳 田慧玲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323-324,共2页
肺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纤毛黏液结节状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o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CMPT)是2018年提出的具有潜在恶性或良性的少见肿瘤,现就1例肺细支气管腺瘤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影像学表现、细胞学形态... 肺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纤毛黏液结节状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o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CMPT)是2018年提出的具有潜在恶性或良性的少见肿瘤,现就1例肺细支气管腺瘤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影像学表现、细胞学形态、组织结构、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学特点,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细支气管腺瘤临床工作中的鉴别诊断要点,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腺瘤 鉴别诊断要点 乳头肿瘤 分子病理学 免疫组化 黏液 纤毛
下载PDF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功伟 沈丹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3-665,共3页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是较为少见的肾细胞癌亚型,文献中曾使用多种命名。目前资料显示,CCTPRCC生物学行为呈惰性。该肿瘤体积小,组织学特征为上皮性成分,有囊性、小...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是较为少见的肾细胞癌亚型,文献中曾使用多种命名。目前资料显示,CCTPRCC生物学行为呈惰性。该肿瘤体积小,组织学特征为上皮性成分,有囊性、小管/腺泡、乳头以及巢状4种生长方式;肿瘤细胞较为温和,胞质透明,胞核远离基膜是重要特征;间叶性成分可见平滑肌以及"流产型"血管;典型免疫标记为CK7+/CD10-。分子遗传学未发现特征性表现。其鉴别诊断较为复杂,需与多种其他类型肾脏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透明细胞(管)乳头肾细胞癌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藏绵羊肾原发乳头状腺癌一例的病理学诊断
5
作者 张旭静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藏绵羊 肾肿瘤 乳头腺癌 病理学 诊断 绵羊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分析
6
作者 齐彬 栗玉娇 +1 位作者 周平安 张翔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8期167-169,198,共4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采用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目的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于2023年1—10月收治疑似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32例,对所有疑似患者分别实行两种诊断法,即术中冰... 目的探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采用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目的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于2023年1—10月收治疑似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32例,对所有疑似患者分别实行两种诊断法,即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石蜡切片检查结果作临床诊断金标准,统计并分析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术后常规石蜡切片发现84例患者为PTMC,非PTMC患者248例,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发现PTMC 71例,非PTMC 261例,术中冰冻切片的准确率为95.48%(317/332)、灵敏度是83.33%(70/84)、特异度是99.60%(247/248),Kappa值为0.784。结论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对PTMC的准确性与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其对PTMC的诊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微小乳头 术中冰冻切片 常规石蜡切片 诊断准确性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探讨
7
作者 曲利明 包辉 杨凯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1期26-29,共4页
论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抽取某医院在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甲状腺病变迹象,对其实施术中冰冻切... 论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抽取某医院在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甲状腺病变迹象,对其实施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同时还需要在术后对患者实施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其结果为参照值,乃临床诊断金标准),统计分析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发现83例确诊为PTMC;对比两种临床诊断技术的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这两种临床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805,存在较强的一致性;对于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而言,其中的癌细胞缺乏典型特征。研究发现,在PTMC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技术进行分析,能够获得较高的准确率,这和临床诊断金标准(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同步。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认真观察癌细胞的形态特点,以预防出现漏诊及误诊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微小乳头 冰冻切片病理诊断 准确性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细胞学诊断分析与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唐万鹏 时妍妍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7期178-178,共1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细胞学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可触及肿块且有组织切片对照的乳头溢液涂片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4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正确者34例(8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细胞学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可触及肿块且有组织切片对照的乳头溢液涂片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4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正确者34例(85%),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正确者38例(95%),二者相结合细胞学诊断正确者38例(95%),误诊2例(5%)。结论通过乳头溢液及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较为可靠,对细胞有异性增生的患者建议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 细胞学诊断 病理分析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崑 陆爱萍 +4 位作者 郝纯毅 邢宝才 黄信孚 高非 季加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8-420,i0013,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临床病理特征,总结其发病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6年8月-2005年3月收治的8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5.3岁(13—41岁)。首发症状为腹部肿块或腹...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临床病理特征,总结其发病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6年8月-2005年3月收治的8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5.3岁(13—41岁)。首发症状为腹部肿块或腹部隐痛者各3例,十二指肠梗阻1例,1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位于胰头部6例,位于胰体尾部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胰体尾切除术1例,肿瘤局部剜除术2例,未能切除肿瘤而行姑息性内引流术1例。平均随访时间37.8个月(8~103个月),现所有患者均正常生存。结论SPT多发于青年女性,积极的手术治疗预后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性假乳头肿瘤 胰腺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苗苗 翁海燕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根据WHO(2012)乳腺肿瘤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中原位实性乳头状癌7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2例。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生长...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根据WHO(2012)乳腺肿瘤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中原位实性乳头状癌7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2例。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生长,结节呈圆形、类圆形,边缘光滑,可见神经及脂肪组织内浸润。结节内瘤细胞常见假菊形团及细胞核围绕脉管轴心呈栅栏状排列,7例见较明显黏液产生。9例癌组织巢内细胞CK8、ER均弥漫阳性,巢周及巢内肌上皮SMA、p63、CD10均阴性。8例Syn阳性,3例CgA阳性。2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浸润成分类似浸润性导管癌,但细胞形态类似原位癌,且免疫组化标记Syn阳性。结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呈结节状生长,可见结节浸润神经及脂肪组织内,癌巢周围肌上皮SMA、p63、CD10均阴性。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可能是呈推挤性生长的浸润性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不同器官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形态病理学及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郝金燕 杨壹羚 +1 位作者 李帅(综述) 付丽(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230-1233,1238,共5页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形态学特征以及高淋巴结转移、高淋巴管浸润等预后不良生物学行为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器官,包括乳腺、膀胱、肺、唾液腺、腮腺、结肠、胆管、胃和卵巢等,染色体异常在其...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形态学特征以及高淋巴结转移、高淋巴管浸润等预后不良生物学行为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器官,包括乳腺、膀胱、肺、唾液腺、腮腺、结肠、胆管、胃和卵巢等,染色体异常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各器官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形态病理学及基础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微乳头 形态病理学 基础研究
下载PDF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沈宏 王一玲 +1 位作者 施桂芬 许爱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 探讨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SCA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 5例SCAP临床资料 ,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本组男 4例、女 1例 ;发病年龄 0~ 14岁 ,临床上皮损表现为数个丘疹呈线状排列或孤立性结节、斑块... 目的 探讨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SCA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 5例SCAP临床资料 ,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本组男 4例、女 1例 ;发病年龄 0~ 14岁 ,临床上皮损表现为数个丘疹呈线状排列或孤立性结节、斑块。组织学特征 :大小不一的乳头状突起衬以两层上皮细胞。免疫表型 :SCAP绝大多数内层柱状细胞CK7、CK19阳性 ,外层立方细胞CK5 / 8、CK7阳性。结论 SCA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错构瘤 ,鉴别诊断包括乳头状汗腺囊腺瘤、管状大汗腺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汗管囊腺瘤 病理特征 诊断 免疫表型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细胞学诊断价值与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尧影 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3期123-12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细胞学诊断价值与病理分析。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5年10月所具有的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且细胞学资料完整的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均为女性病例。在穿刺之前,对于病史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询...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细胞学诊断价值与病理分析。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5年10月所具有的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且细胞学资料完整的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均为女性病例。在穿刺之前,对于病史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询问,并且对乳腺肿块大小、硬度以及活动度进行检查、涂片操作与HE染色。结果本组12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正确者68例(53%),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正确者84例(66%),二者相结合细胞学诊断正确者108例(84%),误诊12例(9%),可疑者8例(6%)。结论采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溢液涂片,可以更加准确的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病理诊断,有效的提高了病理诊断的科学性。但是,诊断过程也要注重与其他相关疾病的病理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瘤癌变 细胞学诊断 病理分析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变异型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雄增 朱晓丽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90-293,共4页
关键词 腺肿瘤/病理学 腺肿瘤/诊断 乳头 滤泡/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附29例报告)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先贵 金钢 +3 位作者 刘瑞 张怡杰 邵成浩 唐岩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的诊治经验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1993年5月至2006年8月,共29例IPMT病人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男17例,女12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分类以及术后随访情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的诊治经验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1993年5月至2006年8月,共29例IPMT病人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男17例,女12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分类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本组共有11例是类腺瘤,2例交界性肿瘤,16例腺癌。其中,主胰管型11例,分支胰管型16例,混合型2例。2例病人由于病变累及全胰而施行全胰切除术,其余病人分别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胰体尾切除术(7例)及局部切除术(4例)。在腺癌病例中,有37.5%(6/16)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IPMT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主胰管直径≥10mm、肿瘤直径>40mm以及主胰管型病例,应高度怀疑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如术前考虑IPMT有恶性可能,则应施行合并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性肿瘤 诊断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肺乳头状腺癌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丽华 李洁 谢玉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28-529,共2页
目的 分析肺乳头状腺癌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基础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同期手术、病理证实的2 6 1例原发性肺腺癌中的 10例肺乳头状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影像学上表现的结节或肿块征象在病理组织学... 目的 分析肺乳头状腺癌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基础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同期手术、病理证实的2 6 1例原发性肺腺癌中的 10例肺乳头状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影像学上表现的结节或肿块征象在病理组织学上为乳头状的肿瘤以及肺组织被扭曲、破坏的结构 ;影像学上病变周围出现的磨玻璃状阴影 ,在病理组织学上则反应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或阻塞肺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改变 ;影像学上出现的卫星结节对应病理组织学上的阻塞性肺炎、细支气管炎或细支气管脓肿。结论 肺乳头状腺癌作为肺腺癌的一个亚型发生比例比较少。生长方式与支气管肺泡癌相似 ,容易被误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乳头腺癌 病理学 影像学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敏 侯刚 +1 位作者 宋璐 李道胜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invasive papillary carcinoma,I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观察病理形态特点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invasive papillary carcinoma,I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观察病理形态特点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4~7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肿块,2例伴血性乳头溢液。组织病理学示肿瘤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中央具有纤维血管轴心,表面被覆单层或多层异型上皮细胞,大部分乳头相互融合形成体积较大的复杂乳头及网状乳头状结构,向周围间质内膨胀性浸润,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部分病例伴其他类型浸润性癌或原位癌成分。免疫组织化学示乳头内及周围均缺乏肌上皮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均弥漫强阳性,5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染色评分0和1+,1例HER2 2+,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HER2基因无扩增。随访7~36个月,患者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预后较好,常表现为膨胀性浸润性生长,与乳腺其他类型乳头状肿瘤在形态结构、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上有重叠,容易误诊,临床倾向保守性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高危因素的存在,避免治疗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头 乳腺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传生 蔡勇 +2 位作者 高文 涂侃 罗庆丰 《实用癌症杂志》 2007年第6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llary carcinoma,I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并通过Maxvision法对16例乳腺IPC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乳腺IPC的细胞为高柱状,与乳头轴心垂直排列。细...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llary carcinoma,I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并通过Maxvision法对16例乳腺IPC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乳腺IPC的细胞为高柱状,与乳头轴心垂直排列。细胞排列紧密,核位于基底,卵圆形,核苍白或深染。在一些病例中,肌上皮细胞消失。还有些病例,尤其是肿瘤较大的病例中,纤维脉管轴心有广泛的玻璃样变性及纤维化。免疫组化显示乳头被覆细胞CK7、p53、Ki-67、E-cadherin均阳性,CD34、actin和SMA乳头纤维血管轴心及周围血管呈阳性表达,而actin、ER、PR、cerbB-2、p63及CK,(34βE12)癌细胞均阴性。结论乳腺IPC好发于老年妇女,即绝经期后的妇女,具有较独特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和免疫表型,乳腺IPC的预后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囊内乳头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组织病理学参数与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岸柳 刘红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目的确定可预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在5年内复发的可能性大小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参数。方法对37例可随访的IP的部分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鳞状上皮增生,过度角化,核分裂像,肿瘤... 目的确定可预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在5年内复发的可能性大小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参数。方法对37例可随访的IP的部分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鳞状上皮增生,过度角化,核分裂像,肿瘤性上皮成分的体积与间质成分的体积之比,骨浸润和炎性息肉的出现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观察。结果IP在5年内复发的可能性的大小与发病部位和鳞状上皮增生这两个参数有关,5年内复发组与5年内未复发组的发病部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两组的重度鳞状上皮增生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4),IP在5年内复发的可能性的大小与患者的年龄(P=0.067),性别(P=0.067),过角化(P=1.000),核分裂像(P=0.726),肿瘤性上皮成分的体积与间质成分的体积之比(P=0.430),骨浸润(P=1.000)和炎性息肉(P=0.196)的出现情况无关。结论综合考虑部分病理组织学参数可预测IP在5年内复发的可能性的大小。累及鼻窦者,伴重度鳞状上皮增生者5年内复发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 内翻 复发 病理学 组织学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伟志 叶晓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9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这组病例ER、PR、Her-2、EMA、E-Cadherin、CD31、p53、Ki-67的表达。结果: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这组病例ER、PR、Her-2、EMA、E-Cadherin、CD31、p53、Ki-67的表达。结果:11例IMPC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特征性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或腺样排列,细胞呈里面朝外(inside-out)的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团由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形成主间质分离。印片细胞特征性形态学表现为桑葚体样细胞球表面细胞质呈微绒毛样改变。11例中7例有血管淋巴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率63.64%。免疫组化EMA线状表达于微乳头和腺样结构的外侧缘;E-Cadherin肿瘤细胞间连接面的细胞膜强表达,而间质面的细胞膜表达减弱。Ki-67表达率平均30.3%。ER阳性率81.81%,PR阳性率72.73%。Her-2阳性率(+++)18.18%。结论:IMPC为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表现的高增殖、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特征性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E-Cadherin、EMA等检测有助于IMP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浸润性微乳头 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