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比较
1
作者 王俏 边丽娜 仇慧敏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2039-2043,共5页
目的:探究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9... 目的:探究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9)采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n=49)采用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引流,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简明疼痛量表(BPI)评分,观察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及舒适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FACT-B、B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FACT-B、BPI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较低,且高级别皮瓣坏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1d、1月、3月的舒适度均较高(P<0.05)。结论: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后引流效果、疼痛缓解方面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可以其舒适度及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皮瓣坏死、淋巴水肿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 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 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 术后引流量 坏死率
下载PDF
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瓣修复乳房缺损 被引量:2
2
作者 施勇 温涛 +3 位作者 黄凯明 王科 郑晶燕 李校堃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瓣修复乳腺癌病人术后的乳房缺损及术后乳房部分重建的可行性与临床美容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对20例女性乳腺癌病人行保乳根治术,术中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瓣修复保乳术后... 目的:探讨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瓣修复乳腺癌病人术后的乳房缺损及术后乳房部分重建的可行性与临床美容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对20例女性乳腺癌病人行保乳根治术,术中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瓣修复保乳术后的组织缺损及乳房部分重建,术后评价其临床美容效果。结果:20例病人手术成功,恢复良好,均无明显并发症;随访(25.0±6.2)(6~30)个月,保乳术后形态良好,肿瘤均未局部复发。结论: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组织瓣在乳腺癌病人保乳术后进行部分重建手术是可行的,手术安全,可获得良好的乳房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胸外侧动脉穿支 前锯肌 乳房重建
下载PDF
保乳术联合腺体筋膜瓣转移成型术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陈飞 裴静 +4 位作者 孙劲松 王光庆 唐琴 吕刚 朱际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研究保乳术联合腺体筋膜瓣转移成型术的临床效果。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成联合组(31例)和传统组(40例)。传统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联合组予以保乳术联合腺体筋膜瓣转移成型术。比... 研究保乳术联合腺体筋膜瓣转移成型术的临床效果。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成联合组(31例)和传统组(40例)。传统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联合组予以保乳术联合腺体筋膜瓣转移成型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乳房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等差异。联合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均P<0.05)。联合组乳房美容优良率高于传统组(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术联合腺体筋膜瓣转移成型术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乳房形态较好,不增加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肿瘤 早期 腺体转移成型术 乳房美容 并发症
下载PDF
旋转筋膜组织瓣技术在内侧象限乳腺癌保乳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屈洪波 朱芳 +5 位作者 胡雄强 谢海清 何建怀 吕春柳 宋达疆 李赞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旋转筋膜组织瓣技术修复内侧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40例行保乳术的内侧象限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整形组和常规组,整形组20例采用旋转筋膜... 目的探讨应用旋转筋膜组织瓣技术修复内侧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40例行保乳术的内侧象限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整形组和常规组,整形组20例采用旋转筋膜组织瓣修复局部缺损,常规组20例采用切缘周围筋膜组织瓣移位修复局部缺损。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扩切率、皮瓣缺血坏死率、皮下脂肪液化率及乳房美学效果评价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保乳手术,整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常规组增加,但二次手术扩切率为0%明显低于常规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皮瓣坏死率及伤口皮下脂肪液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评价美容效果显示整形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44)。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24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采用旋转筋膜组织瓣技术修复内侧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局部缺损是可行的,手术操作性强、创伤小,切口隐蔽,术后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肿瘤 手术 旋转组织技术 乳房缺损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侧胸壁脂肪筋膜瓣在乳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圣应 洪士开 +3 位作者 郑绪才 高红 刘松 赵源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瓣即刻乳房成形的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5例乳腺大区段切除术后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瓣修复乳房外形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乳腺癌患者在... 目的:探讨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瓣即刻乳房成形的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5例乳腺大区段切除术后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瓣修复乳房外形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乳腺癌患者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术中采用侧胸壁脂肪筋膜瓣修复乳房外形22例,采用侧胸壁脂肪筋膜瓣联合假体植入乳房重建4例。术后据主客观标准评价重建效果。结果2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外形良好,双侧乳房基本对称。无皮瓣及乳头坏死。术后给予常规化疗,随访2~12个月,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5例乳腺良性疾病术后乳房外观优良,患者较满意。结论对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早期乳腺癌及乳腺大区段切除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瓣整复重建乳房外形,具有经济、操作可行、无附加切口、外形良好、减少乳房缺失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胸壁脂肪 乳房成形 晕复合体 腺癌改良根治术 腺区段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