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与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对脓毒症患者肠壁损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冯喆 张淑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70-473,共4页
目的评价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R)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检测对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2007年6月-200... 目的评价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R)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检测对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2007年6月-2008年2月收治的38例脓毒症患者,确诊72h内留取尿样,应用高压液相色谱仪-脉冲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尿LMR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IFABP浓度,分别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不同分值、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28d转归分组,比较两种检测指标的差异,并对两者及胃肠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8例脓毒症患者尿LMR、IFABP均明显增高。APACHEⅡ评分〉20分组尿LMR高于≤20分组(P=0.056);合并MODS组及死亡组尿LMR分别高于未合并MODS组与存活组(P均〈0.05)。APACHEI评分〉20分组、合并MODS组、死亡组尿IFABP浓度分别与APACHEI评分≤20分组、未合并MODS组、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应激性溃疡组尿IFABP浓度较无应激性溃疡组明显增高(P〈0.05)。LMR、IFABP、胃肠功能评分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脓毒症患者存在肠上皮细胞损伤和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尿LMR增高对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尿IFABP浓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肠黏膜上皮损伤重者尿IFABP浓度也高;LMR、IFABP、胃肠功能评分三者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甘露比值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脓毒症 胃肠道
原文传递
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尿L/M比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琪 石晓卉 肖东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8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3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根据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 目的: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3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根据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将其分为重型组(27例)、中型组(32例)和轻型组(24例),检测3组患者尿L/M比值、血浆ET、TNF-α、IL-10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型组术前血浆ET、TNF-α、IL-10水平和术后第1天尿L/M比值均明显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P <0. 05);术后1周,3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之前均明显降低(P <0. 05),但重型组仍明显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P <0. 05);尿L/M比值、血浆ET、TNF-α、IL-10水平分别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r=0. 410、0. 322、0. 301、0. 314,P <0. 05)。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尿L/M比值、血浆ET、TNF-α、IL-10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联系,可以作为临床上辅助评估患者病情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腹腔感染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尿果糖/甘露比值
下载PDF
肠屏障损伤后通透性与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常建星 黄子通 +1 位作者 蒋龙元 常瑞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06-807,共2页
目的 观察大鼠应激下肠屏障损伤后通透性与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复苏后1、3、6、12、24 h时间段观察肠黏膜形态学改变,包括常规检查、绒毛改变和肠上皮损伤指数;同时通过口服乳果糖和甘露醇,检... 目的 观察大鼠应激下肠屏障损伤后通透性与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复苏后1、3、6、12、24 h时间段观察肠黏膜形态学改变,包括常规检查、绒毛改变和肠上皮损伤指数;同时通过口服乳果糖和甘露醇,检测尿中二者的比值的变化来观察肠通透性改变情况。结果 休克复苏后肠道上皮产生明显的损伤改变,复苏后1 h最明显,3 h起局部肠黏膜开始出现修复,6 h大部分修复,24 h肠黏膜结构恢复正常,肠黏膜绒毛高度呈进行性下降;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于3、6 h达高峰,12、24 h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激状态下肠屏障严重受累,其通透性的恢复明显滞后于形态学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屏障 肠通透性 损伤指数 乳果糖甘露醇比值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幼鼠模型肠黏膜通道蛋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马玮玮 王彦彬 +4 位作者 王晓颖 徐国娟 梁翠才 戚敏敏 尉家森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3期14-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幼鼠模型肠黏膜通道蛋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腹泻幼鼠模型(n=42,采用番泻叶药液灌胃进行建模)随机平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三组分别给予参苓白术散0.0 g/kg(即0.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幼鼠模型肠黏膜通道蛋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腹泻幼鼠模型(n=42,采用番泻叶药液灌胃进行建模)随机平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三组分别给予参苓白术散0.0 g/kg(即0.9%氯化钠溶液)、1.2 g/kg、4.6 g/kg灌胃治疗,给药体积均为10 mL/kg,连续用药14 d,检测幼鼠肠黏膜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8(AQP8)、跨膜转运蛋白钠氢交换体3(NHE3)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表达变化情况,观察幼鼠体质量、尿液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小肠组织绒毛长度等变化情况。结果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治疗第7天、第14天的幼鼠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腹泻指数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与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治疗第7天、第14天的尿液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也低于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P<0.05)。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治疗第14天的小肠组织绒毛长度高于模型组(P<0.05),隐窝深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与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治疗第14天的小肠组织AQP8蛋白、NH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CFT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与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在腹泻幼鼠模型中的应用能促进体质量的恢复,降低尿液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与腹泻指数,还可延长小肠组织绒毛长度与降低隐窝深度,同时可促进小肠组织AQP8蛋白、NHE3蛋白的表达,抑制CFTR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腹泻 幼鼠模型 果糖甘露比值 跨膜转运蛋白钠氢交换体3 水通道蛋白8
下载PDF
血清炎症因子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伴发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卢俊林 《大医生》 2024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判断急性胰腺炎(AP)患者伴发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盐城市大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判断急性胰腺炎(AP)患者伴发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盐城市大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未发生组(44例,无肠屏障功能障碍)和发生组(18例,伴发肠屏障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和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水平,分析AP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比值的关系,并分析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判断AP患者伴发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发生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P患者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IL-10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联合检测判断AP患者伴发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9和0.653(P<0.05)。结论AP患者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与肠道屏障功能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AP患者伴发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炎症因子 尿液果糖/甘露比值 急性胰腺炎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慢性腹泻幼年大鼠肠黏膜屏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诸葛远莉 金海林 刘万里 《江苏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80-82,85,共4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慢性腹泻幼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恢复组(不予药物治疗)、谷氨酰胺组和参苓白术散低(5.0g/kg)、中(10.0g/kg)、高(20.0g/kg)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与自然恢复组以外...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慢性腹泻幼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恢复组(不予药物治疗)、谷氨酰胺组和参苓白术散低(5.0g/kg)、中(10.0g/kg)、高(20.0g/kg)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与自然恢复组以外,其余各组幼鼠予生大黄水煎剂灌胃,造成慢性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幼鼠每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空白对照组与自然恢复组灌胃等体积无菌蒸馏水,共给药2周。治疗后收集尿液检测尿液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股动脉采血检测血浆内毒素,电镜观察结肠组织超微结构。结果:给药2周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自然恢复组幼鼠尿液中L/M比值、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参苓白术散中、高剂量组与谷氨酰胺组幼鼠尿液中L/M比值、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自然恢复组幼鼠结肠微绒毛和线粒体出现明显损害,而参苓白术散中、高剂量组与谷氨酰胺组幼鼠结肠组织病变程度明显轻于自然恢复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对慢性腹泻幼年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泻 参苓白术散 肠黏膜屏障 果糖/甘露比值 血浆内毒素 幼年大鼠 病理学
下载PDF
大鼠失血性休克肠粘膜形态学与功能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常建星 陈双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3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粘膜屏障功能与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休克复苏后0h、1h、3h、6h、12h、24h时间段取回肠组织标本,通过光镜和电镜下进行肠粘膜的形态学改变的观察,包括组织学检查、肠...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粘膜屏障功能与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休克复苏后0h、1h、3h、6h、12h、24h时间段取回肠组织标本,通过光镜和电镜下进行肠粘膜的形态学改变的观察,包括组织学检查、肠粘膜及绒毛厚度测量、粘膜损伤指数评定;同时在肝门静脉血作内毒素测定及复苏后1h、3h、6h的尿液作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检测以分析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结果 肠粘膜损伤主要表现出凋亡、坏死的两种细胞死亡形式。复苏0h组粘膜上皮就发生明显损伤改变,1h进一步加重,3h组出现修复现象,6h部分空肠及回肠绒毛已修复,12h时大部分肠粘膜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内毒素和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在6h组达到高峰,仅24h组才恢复正常。结论 失血性休克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屏障早期受累,表现为回肠粘膜细胞凋亡及坏死的两种损伤形式;肠粘膜具有强大的修复潜能;肠屏障功能的恢复滞后于形态学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粘膜屏障 内毒素 果糖/甘露比值
下载PDF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休克兔肠屏障的影响
8
作者 范晓春 张铮 +3 位作者 秦海东 鲍磊 玉章锋 陈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2-1105,I0011,共5页
目的 评价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休克兔肠黏膜通透性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联合静脉注入内毒素制备脓毒症休克模型,将63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n=7)、造模组(B组,n=14)、多巴胺组(C组,n=14)、去甲肾上... 目的 评价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休克兔肠黏膜通透性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联合静脉注入内毒素制备脓毒症休克模型,将63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n=7)、造模组(B组,n=14)、多巴胺组(C组,n=14)、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组(D组,n=14)和去甲肾上腺素+精氨酸升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组(E组,n=14),各组分别于造模后3、6 h 2个时相点处死7只,留取尿标本测定各时相点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actulose/mannitol, L/M) ,并留取回肠标本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 各组尿中L/M值在各时相点均高于A组;C组与B组比较,尿中L/M值在3、6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尿中L/M值在3 h显著低于B组(P〈0.05);E组尿中L/M值在3、6 h均显著低于B组(P〈0.05).形态学观察发现D、E组回肠损伤明显轻于B、C组.结论 脓毒症休克时肠黏膜屏障损伤严重;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多巴酚丁胺或小剂量精氨酸升压素可以有效缓解脓毒症休克引起的肠形态和肠通透性改变;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小剂量精氨酸升压素效果可能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肠黏膜通透性 果糖甘露比值 精氨酸升压素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SAP患者肠通透性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方石 马玮 +2 位作者 王立明 刘仲 柯昌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1期1525-1528,153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肠通透性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该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7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肠通透性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该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7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肠外营养组(PN组,35例)、EN组(35例)。主要评价指标为血清内毒素、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血清炎症因子。比较两组以上指标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2周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TNF-α、IL-1β、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PN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显著高于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EN组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AP患者早期进行EN干预,不仅可以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亦可抑制SAP的炎性反应。因此,对于无绝对禁忌证的SAP患者,应早期进行EN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肠道通透性 肠内营养 内毒素 尿果糖/甘露比值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翠如 武丽 +2 位作者 平采艳 周红霞 蔡志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845-848,共4页
目的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观察疗效及其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血清细胞因子和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2014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68例,被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 目的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观察疗效及其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血清细胞因子和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2014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68例,被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给予对照组喹诺酮类联合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抗感染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胶囊)治疗4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示差折光检测器按标准操作检测尿L和M,并计算L/M比值,常规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0、TNF-α和内毒素。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腹围、24 h尿量、腹水白细胞和血清PCT水平分别为(67.4±10.2)cm、(1685.4±305.6)ml、(156.2±92.0)×10^6/L和(0.45±0.15)ng/ml,与对照组比[分别为(75.6±11.3)cm、(1450.3±326.8)ml、(360.8±110.5)×10^6/L和(1.24±0.60)ng/ml,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40.6±18.0)U/L、(45.8±20.4)U/L和(45.2±10.8)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2.5±15.4)U/L、(59.8±21.5)U/L和(54.0±11.5)μmol/L,P<0.05];观察组尿L/M比值、血清IL-10、TNF-α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07±0.01)、(32.6±5.4)ng/L、(29.8±7.0)ng/L和(0.33±0.10)EU/ml,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分别为(0.09±0.01)、(27.1±5.0)ng/L、(38.9±8.5)ng/L和(0.46±0.13)EU/ml,P<0.05]。结论应用微生态制剂协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腹水情况、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保护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微生态制剂 尿果糖/甘露比值 内毒素
下载PDF
加味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锐 林琳 +4 位作者 鲁召欣 韩洁 李正光 邱志鹏 赵海蓉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4期524-525,577,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灌肠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以大承气汤液灌肠,B组予安慰剂灌肠。两组治疗7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日...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灌肠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以大承气汤液灌肠,B组予安慰剂灌肠。两组治疗7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日及第7日的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和循环D-乳酸质量浓度。结果治疗组尿(L/M)和循环D-乳酸的下降大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可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肠黏膜屏障功能 尿果糖/甘露比值 D- 大承气汤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与外周血Th17/Treg比值、瘦素水平的相关性
12
作者 宋伟 罗小玲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4年第5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与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瘦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评分将疾病严重程度...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与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瘦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评分将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UC 3组,比较各组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Th17/Treg比值及瘦素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L/M与Th17/Treg、瘦素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计算Th17/Treg、瘦素预测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最佳截断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重度UC组L/M、Th17/Treg比值及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UC组和轻度UC组,中度UC组L/M、Th17/Treg比值及瘦素水平高于轻度U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Treg比值、瘦素水平与L/M比值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1和0.661,均P<0.05)。Th17/Treg比值、瘦素预测UC患者中重度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的截断值分别为3.17、8.90 ng/mL,AUC(95%CI)为0.933(0.881~0.986)、0.903(0.843~0.964),敏感度为89.28%、81.34%,特异度为81.34%、83.47%。结论:U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Th17/Treg比值、瘦素水平均呈正相关,监测Th17/Treg比值、瘦素水平对预测U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功能 果糖/甘露比值 Th17/Treg比值 瘦素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肠道的通透性 被引量:42
13
作者 赵灏 李晓欧 +4 位作者 王佩 娄国强 陈伟平 屠士行 赵国根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与肠道通透性的关系。方法 参照Holt等的方法测定9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 ;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服用乳果糖、甘露醇后在尿中的分泌率 ,用以评价患者肠黏膜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结果 患...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与肠道通透性的关系。方法 参照Holt等的方法测定9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 ;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服用乳果糖、甘露醇后在尿中的分泌率 ,用以评价患者肠黏膜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结果 患者Child +Pugh分级各组中DAO的活性和乳果糖 /甘露醇 (L/M)比值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DAOA级 4 .6 8± 0 .97,B级 6 .0 5± 1.0 2 ,C级7.80± 1.34比 3.98± 0 .93,P <0 .0 5~ 0 .0 0 5 ;L/MA级 0 .0 39± 0 .0 0 7,B级 0 .0 6 8± 0 .0 12 ,C级 0 .119±0 .0 2 3比 0 .0 33± 0 .0 0 4 ,P <0 .0 5~ 0 .0 0 5 )。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组与非SBP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DAO 7.6 7± 3.0 3比 4 .96± 0 .95 ,P <0 .0 0 5 ;L/M 0 .10 7± 0 .0 6 0比 0 .0 4 2± 0 .0 0 7,P <0 .0 0 5 ) ;非SBP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 (DAO 4 .96± 0 .95比 3.98± 0 .93,P <0 .0 5 ,L/M 0 .0 4 2± 0 .0 0 7比0 .0 33± 0 .0 0 4 ,P <0 .0 5 )。结论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肠道黏膜受损是导致SBP的主要原因之一 ,测定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DAO活性及尿中L/M比值可以探知肠黏膜结构及其功能有无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道通透性 胺氧化酶 果糖/甘露比值 病毒性肝炎
原文传递
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肖孟生 符丽珍 +1 位作者 朱德康 韦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6-628,635,共4页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失代偿肝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每次750 mg;枯...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失代偿肝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每次750 mg;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每次250 mg,两药均每天3次,连用4周。治疗前后,测定2组的肠黏膜通透性指标、肝功能指标、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分别是0.09±0.06,0.12±0.08,这2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是(15.02±3.69),(18.45±4.10)ng·L^(-1),这2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分别是(24.61±14.29),(36.82±15.67)U·L^(-1),上述3个指标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改善率分别为71.80%,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ADR发生率分别为15.38%(6例/39例),20.51%(8例/39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和提高肝功能;且不增加ADR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益生菌 失代偿肝硬化 果糖/甘露比值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