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发性乳腺癌及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海捷 王丽 +4 位作者 魏万里 陈玥 江自然 李学锋 杨举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145,153,共6页
目的了解散发性乳腺癌及癌旁增生组织、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合巢式PCR技术,研究23例散发性乳腺癌及其癌旁增生组织、6例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 目的了解散发性乳腺癌及癌旁增生组织、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合巢式PCR技术,研究23例散发性乳腺癌及其癌旁增生组织、6例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及5例健康成人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5例健康成人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均表现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阴性;23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为65.22%(15/23);癌旁增生组织检出CpG岛甲基化者11例,甲基化率为47.83%(11/23),且均为癌组织阳性患者;6例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中,BRC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阳性者2例,甲基化率为33.33%(2/6);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乳腺癌、癌旁增生组织之间,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BRC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是散发性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可能在乳腺癌发生中和乳腺增生病癌变过程中起重要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 甲基化 BRCA1基因
下载PDF
散发性年轻乳腺癌及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分析
2
作者 彭德峰 李玉龙 +1 位作者 刘宏升 刁澳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41-41,共1页
探讨散发性幼年乳腺癌和非典型导管增生的易感基因1水平和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女性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BRCA1水平低于对照组,启... 探讨散发性幼年乳腺癌和非典型导管增生的易感基因1水平和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女性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BRCA1水平低于对照组,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散发性青少年乳腺癌和非典型导管增生中的BRCA1水平与肿瘤大小相关,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与其组织学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年轻乳腺 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 BRCA1基因 启动子区 甲基化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非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傅燕萍 刘喜波 +1 位作者 王诚 王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不典型增生和良性上皮增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的差异。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病变组织中HPV16、18型表达。结果HPV16、18型感染率、共同感染率和总感染率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非典...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不典型增生和良性上皮增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的差异。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病变组织中HPV16、18型表达。结果HPV16、18型感染率、共同感染率和总感染率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非典型增生中均高于良性上皮增生。结论HPV16、18型感染与乳腺癌前病变有关,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16 HPV 18 乳腺浸润性导管 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 乳腺良性增生
下载PDF
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术在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剑 魏建南 +2 位作者 张文夏 李欢 林小颜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术(SVAB)在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78例临床不可触及且超声检查阴性的乳腺微小钙化行SVAB。结果 SVAB活检成功率为99.3%(276/278),276例乳腺微小钙化中,乳腺ADH共27例... 目的探讨乳腺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术(SVAB)在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78例临床不可触及且超声检查阴性的乳腺微小钙化行SVAB。结果 SVAB活检成功率为99.3%(276/278),276例乳腺微小钙化中,乳腺ADH共27例,占活检总数的9.8%(27/276),其中轻度ADH 18例、中度ADH 4例、重度ADH 5例。未发现组织学低估。结论 SVAB诊断ADH未见组织学低估,且不需要全部进一步手术切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术 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 组织学低估
下载PDF
乳腺不同级别导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化及其意义初探
5
作者 牛昀 高玉霞 +4 位作者 王晓维 王淑玲 吕淑华 韦丽 蒋伶活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05-1809,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不同级别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探索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解释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45例,以... 目的:研究乳腺不同级别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探索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解释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45例,以分析其遗传物质的增益和缺失情况,并分析比较共同的染色体异常区段。结果:低级别癌的染色体平均增益数、缺失数及总的变化数均明显低于高级别癌,但是与浸润性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典型增生样本中染色体异常水平明显高于癌组织样本,与低级别癌样本有共同的变化位点。高级别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及其位点的遗传学异常,有多个共同的缺失位点。结论:不典型增生的细胞遗传学变化先于形态学上的改变,可能与低级别癌发生存在密切的遗传学联系;同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学变化和演变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低级别癌乳腺高级别癌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比较基因组杂交DNA拷贝数异常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在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秀梅 李柏林 +1 位作者 宋敏 宋继谒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PI3 Kp85调节亚单位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方法检测PI3 K p85调节亚单位在乳腺正常组织及各组病变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I3 Kp85催化亚单位在乳腺癌组表达最为明显 ,其阳性表达...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PI3 Kp85调节亚单位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方法检测PI3 K p85调节亚单位在乳腺正常组织及各组病变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I3 Kp85催化亚单位在乳腺癌组表达最为明显 ,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导管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组织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I3 K的表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与细胞的恶性倾向有关 ,可能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晚期分子事件 ;以PI3 K信号成分作为直接切入点设计药物将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 乳腺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信号转导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真空辅助活检诊断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组织学低估及切缘残留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梁琴 张静 高润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分析真空辅助活检(VAB)诊断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的组织学低估及病灶切缘残留情况。方法将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PBL)通过VAB诊断为ADH的165例患者再次切除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其组织学低估率及切缘阳性率。结果 VAB诊断乳... 目的分析真空辅助活检(VAB)诊断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的组织学低估及病灶切缘残留情况。方法将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PBL)通过VAB诊断为ADH的165例患者再次切除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其组织学低估率及切缘阳性率。结果 VA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9. 1%。其中钼靶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SVA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10. 5%,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UGVA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7. 9%,两组低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B术后切缘残留率为37. 8%。其中SVAB术后切缘残留率为39. 5%,UGVA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36. 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可有效检出ADH,组织学低估率较低,但由于组织学诊断的低估以及较高的切缘阳性率,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尚不能完全代替切除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真空辅助活检 组织学低估 切缘阳性
下载PDF
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的超声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贺文 罗慧 +3 位作者 陈玉芳 田平 佘志红 卢红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诊断价值。方法通过高频彩超进行乳腺健康体检,筛查出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并选择30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病例作为对照组,对超声...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诊断价值。方法通过高频彩超进行乳腺健康体检,筛查出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并选择30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病例作为对照组,对超声检出的高度可疑病灶积极行穿刺活检、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分析比较各组超声声像的差异性,并从病理学上分析特征性声像形成的组织细胞学构成。结果 3组患者高频彩超声像多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乳腺癌和不典型增生彩色血流情况与普通增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患者超声特征性声像与病理学构成基本一致。结论高频彩超声像与病理学组织类型对照分析大大提高了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对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 早期乳腺导管 超声 病理
下载PDF
麦默通治疗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廖洪叶 郭巨江 翁一尹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30期4229-4230,共2页
目的探讨麦默通治疗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64例(66侧)乳腺ADH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开放手术组,B组为麦默通微创手术组,比较2组术后复发率。结果 6... 目的探讨麦默通治疗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64例(66侧)乳腺ADH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开放手术组,B组为麦默通微创手术组,比较2组术后复发率。结果 64例病例术后随访19个月~76个月,平均49个月。A组:误诊1例,1年后发现同部位发生浸润性导管癌,术后5年复发1例,再次手术病理为ADH;B组:再次发现肿物4例,术后病理为乳腺腺病。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默通微创手术治疗伴有ADH的乳房良性病变尤其是触诊阴性的病灶,准确、微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开放手术 麦默通微创手术 复发率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及乳腺增生细胞3p、9p上5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观察
10
作者 马骄 文春荣 +2 位作者 谢渊 龙义国 张小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增生细胞中染色体3p、9p上5个微卫星位点(MS)杂合性缺失(LOH)模式。方法显微分离技术分离病变细胞,PCR-微卫星技术分析18例乳腺单纯性导管增生(UDH组)、15例不典型导管增生(ADH组)和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增生细胞中染色体3p、9p上5个微卫星位点(MS)杂合性缺失(LOH)模式。方法显微分离技术分离病变细胞,PCR-微卫星技术分析18例乳腺单纯性导管增生(UDH组)、15例不典型导管增生(ADH组)和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细胞的3p、9p上D3S1447、D3S1612、D3S1597、D9S171及D9S1748位点的LOH模式。结果UDH组中仅1例D3S1447位点发生LOH(10%),ADH组5个位点均发生一定频率的LOH(10%~22%),IDC组5个位点均发生高频LOH(19%~48%)。至少1个位点发生LOH者,UDH组为6%、ADH组为33%、IDC组为71%,三组相比,P<0.05;2个或以上位点发生LOH者,UDH组为0、ADH组为13%、IDC组为40%,UDH组、ADH组与IDC组相比,P均<0.05。IDC组中D3S1612发生高频LOH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为63%,无淋巴结转移组为19%,两组相比,P<0.05。结论UDH组的D3S1447位点发生的LOH和ADH组的5个位点发生的LOH有作为癌变风险预测分子标记的可能性,分析多个MS的LOH模式对于乳腺癌的早期预测和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D3S1612位点的LOH可能是ID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单纯性导管增生 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 乳腺浸润性导管 染色体 杂合性缺失
下载PDF
ERK信号蛋白在乳腺导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栢林 王辉 +3 位作者 赵艳 王睿 宋敏 宋继谒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3-675,共3页
目的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蛋白在人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RK在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乳腺组织中ERK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ERK信号蛋白在乳腺导管单纯性增生... 目的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蛋白在人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RK在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乳腺组织中ERK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ERK信号蛋白在乳腺导管单纯性增生组织中呈弱表达,阳性率为25%(2/8),35例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中26例ERK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4.3%(P<0.05)。24例乳腺癌组织中22例ERK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1.6%,与增生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ERK信号蛋白在乳腺癌的组织发生中起关键作用,其表达强度与乳腺导管上皮的恶性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 乳腺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27、β-catenin、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徐国华 刘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p27、β-catenin及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15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8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组织中p27、β-catenin、p21-... 目的:探讨p27、β-catenin及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15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8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组织中p27、β-catenin、p21-ras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0%(9/25),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的阳性表达率86.6%(13/1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82.1%(23/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0%(21/25),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0.0%(3/1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8.4%(8/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15)、32.1%(9/28)、68.0%(17/2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7、β-catenin、p21-ras基因表达异常与乳腺导管上皮癌变有关,可能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乳腺浸润性导管 P27 Β-CATENIN p21-ras
下载PDF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乳腺导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占涛 《医疗装备》 2019年第2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乳腺导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疑似乳腺病变患者180例,其中病理组织活检明确为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91例(增生组),早期乳腺导管癌89例(癌症组)。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色多...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乳腺导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疑似乳腺病变患者180例,其中病理组织活检明确为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91例(增生组),早期乳腺导管癌89例(癌症组)。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影像学特征及血流信号。结果癌症组高回声晕、边缘不光滑、形态不规则、低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的发生率均较增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癌症组血流信号2级、3级均较增生组高,0级、1级较增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血流信号可显著提升早期乳腺导管癌检出率,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导管 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乳腺癌与癌前病变微卫星DNA杂合性缺失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争 赵华 +1 位作者 罗志永 杨振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单纯性导管增生(UDH)、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ADH)和浸润性导管癌(IDC)样本中位于3p、17p和17q的5个微卫星DNA(MS)位点杂合性缺失(LOH)的频率和模式。方法采用显微分离技术分离病变细胞,聚合酶链反应扩增D3S1029、D3S1300、T... 目的探讨乳腺单纯性导管增生(UDH)、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ADH)和浸润性导管癌(IDC)样本中位于3p、17p和17q的5个微卫星DNA(MS)位点杂合性缺失(LOH)的频率和模式。方法采用显微分离技术分离病变细胞,聚合酶链反应扩增D3S1029、D3S1300、TP53、D17S579、D17S855目的DNA片段。结果 (1)UDH组D3S1029、D17S855位点LOH频率分别为9.1%和8.3%;ADH组D3S1029、D3S1300、D17S579、D17S855位点LOH频率分别为25.0%、18.2%、10.0%1、6.7%,TP53位点未见LOH;IDC组五个MS位点的LOH频率均大于25%。(2)IDC组TP53和D17S579位点LOH的频率显著高于ADH组(P<0.05);IDC组5个MS位点LOH的频率显著高于UDH组(P<0.05);IDC组发生多个位点LOH的频率显著高于ADH和UDH组(P<0.05)。结论 (1)5个MS位点的LOH频繁发生于散发性乳腺癌;(2)部分UDH、ADH发生D3S1029、D3S1300、D17S579、D17S855位点的LOH,是否作为乳腺癌前损伤恶变风险的分子标志,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单纯性导管增生 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 浸润性导管 微卫星DNA 杂合性缺失
下载PDF
端粒酶基因在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敏 米小轶 +4 位作者 李柏林 朱继江 高英贤 崔爽 宋继谒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基因与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恶性转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和hTRT在 5 0例乳腺导管增生组织 (其中单纯性增生 6例 ,轻度不典型增生 9例 ,中度不典型增生 1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 2 3例 ... 目的 探讨端粒酶基因与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恶性转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和hTRT在 5 0例乳腺导管增生组织 (其中单纯性增生 6例 ,轻度不典型增生 9例 ,中度不典型增生 1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 2 3例 )及 2 6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乳腺导管单纯性增生组织中hTR、hTRTmRNA呈弱表达 (1/6 )和阴性。在乳腺导管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TR、hTRTmRNA呈弱表达 (2 /9、1/9;4 /12、3/12 ) ,在乳腺导管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TR、hTRTmRNA表达增强 (14 /2 3,6 0 9% ,12 /2 3,5 2 1% ) ,在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hTRTmRNA呈较强阳性表达 (2 3/2 6 ,88 5 % ;2 1/2 5 ,80 8% )。乳腺导管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端粒酶基因表达与在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与导管内癌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基因hTR、hTRT的表达与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细胞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纤维囊性病 乳腺肿瘤 端粒 末端转移酶 端粒酶 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对临床不可触及且超声检查阴性的钼靶乳腺微小钙化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6
作者 石剑 魏建南 +2 位作者 张文夏 李欢 林小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4-686,69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stereotactic vaccum-assisted breast biopsy,SVAB)对临床不可触及且超声检查阴性的钼靶乳腺微小钙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278例临床不可触及且超声检查阴性的钼靶乳腺微... 目的探讨乳腺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stereotactic vaccum-assisted breast biopsy,SVAB)对临床不可触及且超声检查阴性的钼靶乳腺微小钙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278例临床不可触及且超声检查阴性的钼靶乳腺微小钙化行SVAB,BI-RADSⅣ级261例,Ⅴ级17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进一步手术治疗;轻、中度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病例采取影像学随访1年以上,重度ADH则进一步手术活检;除ADH外的良性病变结束治疗。结果 SVAB活检成功率为99.3%(276/278)。病理诊断乳腺癌27例(9.7%),包括导管内癌22例,导管内癌微浸润3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22例导管内癌组织学低估率为18.2%(4/22);乳腺ADH 27例(9.7%),其中轻度ADH 18例,中度ADH 4例,重度ADH 5例,未发现组织学低估;除ADH外的良性病变224例(80.6%),包括纤维囊性乳腺病129例,硬化性腺病85例,乳头状瘤10例。BI-RADSⅣ级恶性率5.0%(13/261),Ⅴ级恶性率82.4%(14/17)。结论临床不可触及且超声检查阴性的钼靶下乳腺微小钙化行SVAB可明确诊断乳腺癌和ADH,对ADH未见组织学低估,且不需要全部进一步手术切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术 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 组织学低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