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低乳腺乳头状病变术前诊断低估率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泽坤(综述) 罗娅红(审校) 《肿瘤影像学》 2017年第1期75-80,共6页
乳腺乳头状病变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肿瘤性病变,往往伴随存在,从而影响乳腺病变的整体评估。其中,老年女性好发的包裹性乳头状癌及实体性乳头状癌作为乳头状病变的新分类,尚缺乏系统性的影像学研究。本文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导管造影术、... 乳腺乳头状病变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肿瘤性病变,往往伴随存在,从而影响乳腺病变的整体评估。其中,老年女性好发的包裹性乳头状癌及实体性乳头状癌作为乳头状病变的新分类,尚缺乏系统性的影像学研究。本文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导管造影术、X线摄影、超声及MRI进行综述性分析,以病理特征为对照,总结其影像学诊断特点,为降低其术前诊断低估率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乳腺乳头状病变伴不典型性增生或包裹性乳头状癌及实体性乳头状癌的早期发现、精准诊断、及时治疗提供理论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乳头状病变 影像学诊断 低估
下载PDF
穿刺病理诊断在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王丽丽 徐曙光 黄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究穿刺病理诊断在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经穿刺病理确诊于4周内接受病变手术切除治疗。以切除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穿刺病理诊断结果。结果30例确诊患者的... 目的探究穿刺病理诊断在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经穿刺病理确诊于4周内接受病变手术切除治疗。以切除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穿刺病理诊断结果。结果30例确诊患者的穿刺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乳头状癌1例、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3例,乳头状瘤伴普通型增生6例,乳头状瘤伴间质硬化10例,乳头状瘤10例;切除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乳头状癌2例(其中1例为乳头状瘤)、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3例,乳头状瘤伴普通型增生6例,乳头状瘤伴间质硬化10例,乳头状瘤9例。以切除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穿刺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为93.33%(28/30)。其中穿刺病理诊断将1例乳头状瘤误诊为乳头状癌,误诊率为3.3%。结论切除病理诊断方式虽然能够让病情更明确,但对患者创伤性较大;穿刺病理诊断则可让患者避免损伤过大,能够提示病变性质,但可能导致病情被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病理诊断 切除病理诊断 乳腺乳头状病变 运用价值
下载PDF
乳腺乳头状病变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准确性比较分析
3
作者 张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264-264,267,共2页
对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采取穿刺的方式以及切除病理诊断方式的准确性展开比较分析。方法:此次研究时间在2019.6到2021.3之间,共有60例患者接受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穿刺诊断为乳腺乳头状病变,然后接受肿物切除,将病理诊断结果与穿刺... 对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采取穿刺的方式以及切除病理诊断方式的准确性展开比较分析。方法:此次研究时间在2019.6到2021.3之间,共有60例患者接受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穿刺诊断为乳腺乳头状病变,然后接受肿物切除,将病理诊断结果与穿刺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利用穿刺诊断乳头状癌与病理切除诊断准确性相比为100%,同时,运用穿刺诊断为非典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在经过切除病理诊断以后,有33.33%(6/18)升级为乳头状癌,运用穿刺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在经过切除病理诊断以后,同样有33.33%(10/30)升级为乳头状癌。少部分病理在经过诊断以后,存在病变级别下降的情况。结论:与切除病理诊断方式相比,穿刺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对于非典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以及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病变低估占比。因此若经过穿刺诊断结果显示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患者应当尽量将病变部位完整切除,防止因恶性病变而出现漏诊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乳头状病变 穿刺 肿物切除 病理诊断 准确性
下载PDF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美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年第12期102-102,109,共2页
目的:分析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依据诊断方法差异性进行分组,接受空心针穿刺的25例患者为A组,接受切除病理诊断的25例患者为B组,最后对两组诊... 目的:分析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依据诊断方法差异性进行分组,接受空心针穿刺的25例患者为A组,接受切除病理诊断的25例患者为B组,最后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经不同方法诊断后,A组诊断检出率(80.0%)同B组切除病理检出率(88.0%)比对,组间数据统计后P>0.05。术前穿刺病理诊断将良性乳腺乳头状病变排除的患者与切除病理诊断的排除患者分别为5例(20.0%)、6例(24.0%),组间数据结果比对后P>0.05。另外比对A组、B组患者的诊断满意情况,组间数据统计后P>0.05。结论:乳腺乳头状病变予以穿刺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是该诊断结果只能对该疾病的判断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乳头状病变 空心针穿刺 切除病理 结果分析
下载PDF
免疫组化在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咏梅 王静 沈长久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398-1399,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56例乳腺乳头状病变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标记,观察其肌上皮细胞相关标志物P63和CK5表达,对其阳性与阴性进行分析。结果 P63阴性诊断恶性乳头状病变灵敏...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56例乳腺乳头状病变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标记,观察其肌上皮细胞相关标志物P63和CK5表达,对其阳性与阴性进行分析。结果 P63阴性诊断恶性乳头状病变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1.1%、92.9%;CK5阴性诊断恶性乳头状病变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9.3%、91.1%,P63和CK5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和CK5双阴性诊断恶性乳头状病变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6%、100%。结论联合检测P63和CK5鉴别诊断不确定性乳头状病变能够提高准确性,一旦出现双阴性则考虑为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乳腺恶性乳头病变 诊断
下载PDF
研究穿刺病理诊断在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王凤华 张福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21-124,共4页
评价在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应用穿刺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外科2017年6月-2020年6月治疗的乳腺乳头状病变中筛选与研究标准相符的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诊疗资料均完整保存,将切除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穿刺病理诊... 评价在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应用穿刺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外科2017年6月-2020年6月治疗的乳腺乳头状病变中筛选与研究标准相符的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诊疗资料均完整保存,将切除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穿刺病理诊断的价值。结果:切除病理诊断数据显示,乳头状瘤检出率为30.19%,乳头状瘤伴间质硬化检出率35.85%,乳头状瘤伴普通型增检出率为16.98%,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11.32%,乳头状癌检出率为5.66%,切除病理准确性100%。穿刺病理诊断数据显示,乳头状瘤检出率为28.30%,乳头状瘤伴间质硬化检出率为33.96%,乳头状瘤伴普通型增生检出率为16.98%,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11.32%,乳头状癌检出率为3.77%,穿刺病理的检出率准确性为94.34%,穿刺病理检出准确性显著低于切除病理,但是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在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中,穿刺病理诊断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具有切除病理的诊断效果,可减少对于患者的损伤,同时还可提示病变性质,但是极易造成病情漏诊,临床应用时需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病理 切除病理 乳腺乳头状病变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乳腺导管良性、高危、恶性乳头状病变的超声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培胜 乔玉文 +1 位作者 黄淑华 刘新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1-812,共2页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是一类较少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低,病理类型较多。本文回顾性分析55例乳头状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分析良性、高危(良性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导管增生)、恶性乳头状病变的超声特征,以期为术前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关键词 乳腺乳头状病变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乳腺乳头状病变507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相关治疗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庞昊 梁跃 +8 位作者 费晓春 吴佳毅 黄欧 朱丽 何建蓉 陈伟国 李亚芬 陈小松 沈坤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乳腺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乳头状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507...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乳腺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乳头状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507例病人诊断为乳腺乳头状病变,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IP)不伴非典型性增生、IP伴非典型性增生、IP伴原位癌、导管内乳头状癌、包膜内乳头状癌、实性乳头状癌以及浸润性乳头状癌分别为389例(76.7%)、22例(4.3%)、24例(4.7%)、27例(5.3%)、12例(2.4%)、20例(3.9%)和13例(2.6%)。对乳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发现,乳腺超声、X线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的乳腺影像学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与乳腺乳头状病变性质显著相关,BI-RADS分类为≥4B类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较大(P<0.05)。对不同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相关临床及治疗方案分析,发现年龄、有无溢液、溢液性状、肿块大小、激素受体状态、Ki-67表达、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的选择,在上述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病人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是乳腺乳头状病变发生率最高的肿瘤;乳腺超声、X线检查和磁共振检查可作为乳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早期诊断的方法;不同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发病率较低,其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须待大规模队列数据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乳头状病变 病理学 影像学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黎鑫乐 谭令 柴维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病变病灶146个(良性106个,恶性40个),参照MRI BI-RADS 2013版分析病灶形态,... 目的:分析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病变病灶146个(良性106个,恶性40个),参照MRI BI-RADS 2013版分析病灶形态,使用Simenseaera 1.5 T后处理工作站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探讨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根据MRI强化情况,分为肿块型强化病灶90个和非肿块型强化病灶56个。肿块型强化病灶中,恶性病灶呈形态不规者则较良性更多见(100.0%比62.2%)(P<0.05),肿块型良性病灶以边缘光滑为主54.1%(40/74),肿块型恶性病灶边缘毛刺为主(9/16)。良性肿块型病灶直径以1 cm以内为主59.5%(44/74),恶性肿块型病灶直径以1~5 cm为主100.0%(16/16)(P<0.05)。良性肿块型强化病灶以均匀强化为主47.3%(35/74),恶性肿块型病灶以不均匀强化为主75.0%(12/16)(P<0.001)。非肿块型强化病灶中,良恶性乳头状病变均以节段分布为主(良性56.3%比恶性62.5%),恶性病灶区域或弥漫分布较良性病灶多见(25.0%比6.3%)(P<0.05),良性病灶局灶分布较恶性病灶多见(37.5%比12.5%)(P>0.05)。良恶性乳头状病变的TIC均以平台型及流出型为主(71.7%比95.0%)(P<0.05)。恶性病灶以囊性为主者(实性占比<25%)较良性病灶更多见(10.0%比0.9%)(P<0.05)。良恶性乳头状病变均多见导管扩张(62.3%比75.0%)。良性乳头状病变的平均ADC值约1.13×10^-3mm^2/s,恶性乳头状病变的平均ADC值约0.95×10^-3mm^2/s (P<0.05);区分两者的最佳临界值为0.96×10^-3mm^2/s。结论:乳头状病变肿块型病灶的形态、边缘、直径、强化方式,非肿块型病灶的分布及ADC值,对于乳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乳头状病变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与其他恶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黎鑫乐 展颖 +1 位作者 柴维敏 王力伟 《肿瘤影像学》 2020年第2期106-113,共8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与其他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590例均行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乳腺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2013年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与其他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590例均行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乳腺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2013年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析病灶形态,使用Siemens公司MAGNETOM Aera1.5T后处理工作站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乳头状病变以非肿块型病灶为主,其他恶性病变以肿块型病灶为主。肿块型病灶中,恶性乳头状病变位于乳晕后区较其他恶性病变多见;两者均以形态不规则、直径1~5 cm、不均匀强化为主。非肿块型病灶中,恶性乳头状病变以节段分布为主,其他恶性病变以区域、弥漫分布为主。恶性乳头状病变伴导管扩张较其他恶性病变多见。恶性乳头状病变以囊性成分为主者(实性占比<25%)较其他恶性病变多见。所有恶性病变均以流出型曲线为主。恶性乳头状病变的平均ADC值为(0.94±0.23)×10-3mm2/s,其他恶性病变的ADC值为(0.86±0.21)×10-3mm2/s,其最佳区分阈值为1.04×10-3mm2/s,灵敏度为88.7%,特异度为35.0%,准确率为82.7%,曲线下面积为0.620。结论:肿块位置、非肿块分布、导管是否扩张、ADC值对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和其他恶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恶性乳头病变 乳腺恶性病变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与其他恶性病变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随晶 郑红伟 王秀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0期136-138,共3页
目的:体会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与其他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100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借助磁共振成像对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与其他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恶性乳头状病变多见... 目的:体会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与其他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100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借助磁共振成像对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与其他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恶性乳头状病变多见非肿块型病灶,其他恶性病变多为肿块型病灶。恶性乳头状病变在肿块型病灶中,多位于乳晕后区,形态不规则且直径在1~5cm。结论:借助磁共振成像可以对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与其他恶性病变实施鉴别诊断,且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恶性乳头病变 其他恶性病变 肿块型病灶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8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海涛 党华龙 +1 位作者 岳彩云 张瑞红 《系统医学》 2017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8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肉眼下观察、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肉眼下观察病理标本质地脆实。镜下...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8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肉眼下观察、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肉眼下观察病理标本质地脆实。镜下观察乳头状组织细胞形态多为圆形,腺上皮为单层或多层,细胞核较正常细胞更大,且可见核分裂像。观察IP患者病理组织的免疫组化结果可以看到,在乳头增生部位,大部分患者的增生上皮CK5/6为阴性,仅有极少部分为阳性,而CK8多成片状强阳性,大部分ER为均匀强阳性。有8例乳头轴心纤维血管肌上皮p63与CK5/6呈阳性,正常乳腺组织中,上皮细胞CK5/6、CK8及ER与病变组织的表达一致,乳头轴心纤维血管肌上皮p63与CK5/6全部呈阳性。观察IPC患者病理组织的免疫组化结果可以看到,增生部位的检测结果显示,上皮细胞处CK5/6均为阴性,CK8为片状强阳性,ER呈均匀强阳性,乳头轴心纤维血管肌上皮p63与CK5/6均为阴性,有肿瘤细胞浸润的导管壁上皮p63与CK5/6则均为阳性。观察SPC患者的病理组织免疫组化结果可以看出,与IP患者及IPC患者的结果基本相同,仅有1例患者的乳头轴心纤维血管肌上皮p63与CK5/6呈阴性。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具有特异性病理特征,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病变 免疫组化 病理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