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吗啡混合布比卡因创面喷洒用于预防乳腺癌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郄晓娟 郑文婧 +5 位作者 郭洪艳 贾苗苗 于沛霞 郝立净 李志华 徐贯杰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25-1428,共4页
目的探讨吗啡混合布比卡因创面喷洒用于预防乳腺癌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布比卡因组(B组)和吗啡混合布比卡因组(MB组),每... 目的探讨吗啡混合布比卡因创面喷洒用于预防乳腺癌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布比卡因组(B组)和吗啡混合布比卡因组(MB组),每组30例,缝皮前即刻分别用盐水、布比卡因或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均匀喷洒于创面,保持药液在创面30 min后打开引流管。记录术后6、12、24和48 h静态和动态VAS、术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液消耗量、舒芬太尼的使用率和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前1 h和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测定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NF-γ)和IL-10的浓度。术后1、3个月以利兹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与体征评价量表(LANSS)测定患者是否患有PMPS。结果与C组比较,B组各时点静态和动态VAS降低(P<0.05);与B组比较,MB组各时点静态和动态VAS降低(P<0.05)。与C组比较,B组PICA药液的消耗量、舒芬太尼的使用率和用量均降低(P<0.05);与B组比较,MB组PICA药液的消耗量、舒芬太尼的使用率和用量均降低(P<0.05)。3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B组术后1、3个月的LANSS评分和PMPS发生率均降低(P<0.05);与B组比较,MB组术后1、3个月的LANSS评分和PMPS发生率均降低(P<0.05)。3组间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混合布比卡因创面喷洒可减少PMPS的发生,且对免疫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布比卡因 局部麻醉 乳腺切除 慢性疼痛
下载PDF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靳红绪 张同军 +5 位作者 孙学飞 张华 王福朝 吕东海 姚长青 王忠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71-67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206例,年龄32~7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3~34.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206例,年龄32~7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3~34.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PG组病人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侧胸3椎旁间隙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 ml并置入导管。两组病人诱导后插入喉罩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术后PG组给予连续胸椎旁神经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analgesia,PCPA),GA组给予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术中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镇痛满意率情况和不良反应。随访术后3、6、12个月时病人PMPS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A组相比,PG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PG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均显著少于GA组,术后镇痛满意率显著高于GA组(P<0.05);PG组病人术后嗜睡、PONV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率较GA组显著下降(P<0.05)。PG组病人术后3、6、12个月PMP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少,可有效减少PMP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 乳腺后疼痛综合征 超声引导
下载PDF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青年乳腺癌病人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俊 杨佳 李苗 《循证护理》 2023年第5期874-87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青年乳腺癌病人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法选取91例青年乳腺癌病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比较两组疼痛数字评定...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青年乳腺癌病人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法选取91例青年乳腺癌病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比较两组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和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得分。结果:干预3个化疗周期后,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FACT-B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可有效缓解青年乳腺癌病人乳房切除术后疼痛感,提高病人生命质量,为临床疼痛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青年 多学科团队 乳房切除 疼痛综合征 生命质量 护理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4
作者 辛玲 冯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对国人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2例行择期乳腺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应用ID-Pain患者... 目的:对国人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2例行择期乳腺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应用ID-Pain患者自评量表评估慢性疼痛患者中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并对16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完成随访的200例患者中,42例(21%)出现PMPS。ID-Pain评分≥2分的患者有20例(47.6%),表明其疼痛类型可能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组与非疼痛组患者在年龄、术前焦虑抑郁、急性疼痛程度、腋淋巴结清扫、术前化疗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术前焦虑抑郁、急性疼痛程度、腋淋巴结清扫是出现PMP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MPS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低龄以及合并术前心理异常的乳腺癌患者有可能发生PMPS。选择创伤相对较小的手术方式、做好术前心理干预以及术后急性期疼痛管理对预防PMPS可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后疼痛综合征 慢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针刺对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石传科 李品能 +3 位作者 伍嘉艳 徐丹 严志登 罗明 《河北中医》 2021年第7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患者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PMPS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在患者每次按周期返院行乳腺癌术后规范化疗或靶向治疗时,对照组45例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症止痛治疗,治疗组45例予... 目的观察针刺对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患者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PMPS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在患者每次按周期返院行乳腺癌术后规范化疗或靶向治疗时,对照组45例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症止痛治疗,治疗组45例予针刺治疗。2组均21 d为1个周期,每周期治疗4 d,治疗4个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观察2组治愈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焦虑程度降低(P<0.05);2组治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限定治疗周期内针刺治疗并不能带来治愈上的显著优势。结论针刺治疗PMPS,可缓解患者疼痛、焦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乳房切除 乳腺肿瘤 疼痛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博然 张享 +1 位作者 王鑫 徐景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5期926-928,共3页
乳腺癌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发展中国家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其分期,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慢性疼痛。据流行病学调查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 乳腺癌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发展中国家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其分期,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慢性疼痛。据流行病学调查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病率可达20%-68%。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 mastectomy painsyndrome,PMPS)属于术后慢性疼痛的一种,定义为乳腺癌术后胸部、腋窝、上臂及肩部出现的慢性疼痛,并且超过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手 后疼痛 慢性疼痛 乳房切除 术后并发症 乳房手 胸外侧神经 肋间神经 保乳手 肩部
下载PDF
经导管3个水平胸椎旁阻滞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利 孙彩霞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56-60,64,共6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3个水平胸椎旁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和椎旁阻滞组(阻滞组),全麻组行经喉罩全身麻醉,阻滞组在喉罩全麻基础上联合经导管3个水平胸椎旁阻滞。记... 目的:探讨经导管3个水平胸椎旁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和椎旁阻滞组(阻滞组),全麻组行经喉罩全身麻醉,阻滞组在喉罩全麻基础上联合经导管3个水平胸椎旁阻滞。记录患者离开苏醒室时、术后4 h、术后8 h、术后12 h 4个围术期急性疼痛观察时点和术后3月、术后6月两个慢性疼痛观察时点的VAS评分;比较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手术结束至苏醒室内清醒后拔管的时间,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3月、6月时的疼痛部位和1周内的疼痛发生天数及简式Mc Gill(SF-MPQ)问卷得分。结果:(1)急性疼痛评分比较:除术后4 h运动和术后8 h静息时与全麻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阻滞组在其余急性期观察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全麻组(均P<0.05);(2)与全麻组比较,阻滞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但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3)慢性疼痛评分比较:阻滞组VAS评分除术后3月静息时与全麻组无差异外,术后3月运动时和术后6月静息、运动时均显著低于全麻组(均P<0.05);(4)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发生率:两组患者在3月、6月时的PMP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5)SF-MPQ得分:阻滞组SF-MPQ评分在术后3月、6月时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6)急、慢性疼痛观察点运动VAS评分的相关性:全麻组各急性疼痛观察时点与3月、6月时VAS评分均有相关性(P<0.05);阻滞组除术后4 h、术后8 h与6月时VAS评分无相关性外(P>0.05),其他急性疼痛观察时点与3月、6月时VAS评分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经导管3个水平胸椎旁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仅可显著改善术后急性疼痛,减少手术中舒芬太尼用量,缩短患者术毕拔管时间,还可显著降低PMPS患者疼痛评分,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椎旁阻滞并未能降低术后PMPS的发生率,另外,术后急性疼痛VAS评分与PMPS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后疼痛综合征 胸椎旁阻滞 慢性疼痛 乳腺癌改良根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术后疼痛、睡眠、智力及心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许杰英 陈叶茂 赖朝培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探讨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儿术后疼痛、睡眠、智力及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0例OSAHS患儿随机分为等离子组(39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鼻咽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等离子组行低温等离子腺样... 目的探讨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儿术后疼痛、睡眠、智力及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0例OSAHS患儿随机分为等离子组(39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鼻咽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等离子组行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术前后睡眠情况、智力及心理行为能力,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3、7天等离子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年,两组患儿的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操作智商、言语智商、全量表智商较术前升高,且等离子组患儿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C-WISC评分低于对照组,LSaO2、操作智商、言语智商、全量表智商高于对照组(均P<0.05)。等离子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手术比较,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可更有效地缓解OSAHS儿童术后疼痛,改善患儿睡眠、智力及心理行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低温等离子 腺样体切除 后疼痛 睡眠 智力 心理行为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3
9
作者 林丽 刘晓莺 +1 位作者 林朝春 石灵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6期2834-2838,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PMPS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该院乳腺癌患者359例,根据是否出现PMPS分为PMPS组(104例)和非PMPS组(255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PMPS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PMPS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该院乳腺癌患者359例,根据是否出现PMPS分为PMPS组(104例)和非PMPS组(255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PMPS独立危险因素,建立PMPS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PMPS发生率为29.0%(104/359)。2组在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术前贫血、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吸烟史、饮酒史、术前身体质量指数、术前抑郁状态、肿瘤位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理分期、术后内分泌治疗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术前焦虑状态、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焦虑状态、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是PMPS独立危险因素(P<0.05)。PMPS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4(95%CI:0.670~0.779),其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一致性良好,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χ^(2)=6.743,P=0.235)。结论年龄、术前焦虑状态、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是PMPS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PMPS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利于早期诊断PMPS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后疼痛综合征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神经阻滞治疗乳腺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莎 陈建洪 吴志云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94-294,共1页
乳腺切除术后综合征(PMS)是慢性淋巴水肿、淋巴回流障碍所致[1]。该综合征的诊断可根据乳腺癌根治手术病史及临床表现,组织活检和淋巴管造影,可进一步确诊。该综合征的治疗至今尚无比较完善的方法。
关键词 乳腺切除术后综合征 神经阻滞
下载PDF
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长期随访
11
作者 程学军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乳房切除 慢性疼痛 疼痛综合征 乳房手 随访结果 乳腺癌患者 术后时间 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远辉 庄彩屏 钟国城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9期183-186,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PB)超前镇痛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其原理是否与降低炎症反应有关。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择期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PB)超前镇痛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其原理是否与降低炎症反应有关。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择期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B组),每组各60例。SPB组在术前采用超声引导下0.33%罗哌卡因行前锯肌平面阻滞,G组不给予神经阻滞。记录术中患者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比较两组在麻醉前20 min(t_(0))、手术开始(t_(1))、手术结束(t_(2))、术后6 h(t3)及术后24 h(t4)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评估患者术后6 h(T_(1))、24 h(T_(2))、48 h(T_(3))、1周(T_(4))、1个月(T_(5))、3个月(T_(6))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术后1、3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结果SPB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低于G组(P<0.05);在t_(2)~t4时刻,SPB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低于G组(P<0.05);SPB组T_(1)~T_(6)的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SPB组术后1、3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2.3%、23.0%,低于G组的62.5%、46.4%(P<0.05)。结论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在麻醉期间降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可为乳腺癌根治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后疼痛综合征 前锯肌平面阻滞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和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瘤疗效及对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应激程度影响
13
作者 左从奎 毕迎春 姚琼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和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瘤疗效及对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应激程度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5月在庐江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初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和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瘤疗效及对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应激程度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5月在庐江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初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创旋切组和结节切除组,每组各46例。微创旋切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的微创旋切术治疗,结节切除组接受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并发症及乳房美观度。结果 微创旋切组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均低于结节切除组,手术时间短于结节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60、5.072、4.099,P<0.05)。术后,微创旋切组肾上腺素(epinephrine, 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皮质醇(cortisol, Cor)水平均低于结节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9、2.763、31.856,P<0.05)。微创旋切组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4^(+)/CD8^(+)均高于结节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9、6.639、18.507,P<0.05)。微创旋切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结节切除组,乳房美观优良率高于结节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9.583,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且疼痛轻微,有利于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提高乳房美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旋切 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 乳腺良性肿瘤 疼痛程度 免疫功能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25
14
作者 赵定亮 王然 +4 位作者 马超 陆丽娟 马正良 顾小萍 杨学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和单纯氟比洛芬酯进行术后镇痛的疗效,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9月在本院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和单纯氟比洛芬酯进行术后镇痛的疗效,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9月在本院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20例,年龄30~82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组(GB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60例。G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0.375%罗哌卡因行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G组单纯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静滴镇痛。记录患者术后1、7 d,1、3、6、12个月的疼痛缓解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记录患者术后1、3、6个月的慢性疼痛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简明SF-36健康简明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8项评分。记录患者术后1、3、6、12个月SF-36生活质量指数8项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20例,剔除4例后,两组分别有58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1、7 d,1、3、6、12个月G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术后1、3、6个月GB组慢性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G组(P<0.05),SF-36生活质量指数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8项评分均明显高于G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可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有效且安全性较高,适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后疼痛综合征 前锯肌平面阻滞 氟比洛芬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7
15
作者 黄接云 李敏 +1 位作者 江鹤群 林孙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观察及评价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ICBN)阻滞治疗保留ICBN的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行保留ICBN的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随访的女性患者53例,年龄18~55岁,ASAⅠ或Ⅱ级,其中术后出现术侧侧... 目的观察及评价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ICBN)阻滞治疗保留ICBN的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行保留ICBN的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随访的女性患者53例,年龄18~55岁,ASAⅠ或Ⅱ级,其中术后出现术侧侧胸壁、腋窝和/或上臂顽固性疼痛,且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者有19例,经超声引导在第2肋间隙前锯肌浅面和胸小肌深面形成的潜在间隙内注入0.5%罗哌卡因10ml行ICBN阻滞,记录阻滞前、阻滞后30min和阻滞后1~7d患者静息(VAS_(静息))、运动(肩外展,VAS_(运动))及接受von Frey痛觉测试纤维丝100kPa压力刺激(VAS_(压力))时的VAS评分,并计算疼痛评分总和(SPI,SPI=VAS_(静息)+VAS_(运动)+VAS_(压力)),同时观察阻滞后1~7dSPI降低≥5分的患者例数。记录局麻药过敏、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等阻滞相关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接受7d疼痛评估随访。结果 19例患者均完成超声引导下ICBN阻滞,其中17例完成阻滞后7d的随访。患者阻滞前后SPI平均数差值为-9.19分(95%CI-11.24^-7.14,P<0.01)。与阻滞前比较,阻滞后30 min、阻滞后1~6d VAS_(静息)、VAS_(运动)、VAS_(压力)和SP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阻滞后1~4dSPI降低≥5分的患者分别有14例(82.4%)、13例(76.5%)、7例(41.2%)和3例(17.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过敏、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等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ICBN阻滞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行保留ICBN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顽固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肋间臂神经 乳房切除 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骆艺菲 何开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7-242,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镇痛的疗效,探讨其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作用。方法:择期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镇痛的疗效,探讨其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作用。方法:择期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全麻组(G组)和全麻联合神经阻滞组(GB组)。麻醉诱导前,GB组行超声引导下术测SPB,注射0.33%罗哌卡因30 mL;G组行模拟阻滞,相同位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随访术后4 h、12 h、24 h、48 h疼痛数字等级(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术后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NRS评分和PMPS发生率。结果:①GB组术后4 h(P=0.000)、12 h(P=0.000)、24 h(P=0.000)、48 h(P=0.001)静息NRS评分低于G组;术后4 h(P=0.000)、12 h(P=0.000)、24 h(P=0.002)、48 h(P=0.001)活动NRS评分低于G组;②GB组术后PCA按压次数(0.07±0.34)比G组(0.56±0.82)减少(P=0.001);镇痛补救比例(4.77%)比G组(35.90%)降低(P=0.000)。③GB组患者术后6个月(47.62%)PMPS发生率低于G组(71.80%)(P=0.041);术后9个月(35.71%)PMPS发生率低于G组(61.54%)(P=0.020)。④GB组在术后6个月(P=0.020)、9个月(P=0.016)静息NRS评分均明显低于G组。⑤急性NRS评分与术后慢性NRS评分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超声引导下SPB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并降低PMPS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此外,术后急性疼痛NRS评分和PMPS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后疼痛综合征 慢性疼痛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胡海北 权广前 +1 位作者 陈强 丁思勤 《癌症进展》 2019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疼痛综合征,分为A组(发生疼痛综合征)33例和B组(未发生疼痛综合征)123例。统计乳腺癌...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疼痛综合征,分为A组(发生疼痛综合征)33例和B组(未发生疼痛综合征)123例。统计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出现时间、疼痛发作频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1.15%。疼痛部位以患侧腋窝最常见,占42.42%;疼痛性质以麻木为主,占39.39%;87.88%的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4分;45.45%的患者疼痛出现时间为术后即刻;39.39%的患者疼痛发作频率为每日发作。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95±10.89)岁,明显低于B组的(55.37±9.92)岁(P﹤0.01);术前A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18.18%,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比例为93.94%,均高于B组的4.07%、76.42%(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2.04,95%CI:1.43~2.68)、有术前焦虑抑郁(OR=4.14,95%CI:2.16~6.33)以及有清扫腋窝淋巴结(OR=1.57,95%CI:1.14~2.21)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年龄(﹤50岁)、术前焦虑抑郁、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后疼痛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季敏 涂发妹 +3 位作者 刘萍萍 赵春霞 刘佳晨 冯琦凡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1期3293-3299,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BM、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4月发表的关于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由两名研究者通...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BM、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4月发表的关于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由两名研究者通过阅读文题、摘要以及全文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8,95%CI(1.43,1.97)]、腋窝淋巴清扫[OR=3.00,95%CI(1.65,5.47)]、术前焦虑抑郁[OR=2.75,95%CI(1.70,4.46)]、手术方式[OR=14.07,95%CI(5.67,34.92)]、肿瘤所在位置[OR=5.61,95%CI(4.74,6.65)]、术后放疗[OR=2.27,95%CI(1.68,3.07)]、慢性疼痛史[OR=1.99,95%CI(1.11,3.54)]、术后急性疼痛[OR=4.86,95%CI(3.22,7.32)]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腋窝淋巴清扫、术前焦虑抑郁、手术方式、肿瘤所在位置、术后放疗、慢性疼痛史、术后急性疼痛均为发生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后疼痛综合征 影响因素 腋窝淋巴结清扫 慢性疼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赋能式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丽媛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10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赋能式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法将1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赋能方式进行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用传统的口头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分别在两组患者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乳腺浸润... 目的探讨赋能式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法将1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赋能方式进行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用传统的口头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分别在两组患者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乳腺浸润性癌时、术后化疗后首次复查时及第2次复查时,3次使用ID-Pain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评分,以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术后疼痛综合征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赋能式健康教育可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 健康教育 乳腺 后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炳林 黄焕森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5期173-176,18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应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120例乳腺癌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全麻,试验组应用超声引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应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120例乳腺癌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全麻,试验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比较两组围术期资料、术后镇痛效果、术后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1);试验组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镇痛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试验组术后3、6、12个月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均降低(均P<0.05);试验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减少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率和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 乳腺 后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