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超声影像特征和相关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患者,分析其乳腺超声声像图特征和乳腺钼靶检查结果,以及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目的探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超声影像特征和相关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患者,分析其乳腺超声声像图特征和乳腺钼靶检查结果,以及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表达水平。结果超声诊断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符合率为59.62%,肿块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完整,边界清晰,肿块内部较少出现钙化,但大多数肿块内部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血流阻力指数(RI)较高,平均RI 为(0.81±0.13);67.31%(35/52)的患者肿块周边出现回声增强表现,17.31%(9/52)的患者检查时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39 例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其中Luminal B 型患者的比例最高(74.36%,29/39),其次为Luminal A 型(20.51%,8/39),HER2 阳性型的比例较低(5.13%,2/39),未出现三阴性患者。Luminal A型患者合并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比例为25.0%,高于Luminal B型及HER2阳性型患者的13.79%和0%。结论肿块后方或周边回声明显增强(“亮环征”)、肿块内部血流较丰富及RI 值较高是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特征性表现。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超声表现不同,Luminal A型患者更倾向于良性结节的超声表现,HER2 阳性型患者更倾向于恶性结节的超声表现,Luminal B 型患者介于二者之间。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BC)和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MBC)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且经手术病理证...目的分析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BC)和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MBC)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乳腺黏液腺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患者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比较PMBC和MMBC患者在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血流分级和BI‑RADS分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49例MBC病灶中,BI‑RADS 3类1例,BI‑RADS 4a类4例,BI‑RADS 4b类15例,BI‑RADS 4c类11例,BI‑RADS 5类18例。PMBC组肿块呈混合回声的显示率高于MMBC组(P=0.025);MMBC组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及边缘毛刺、模糊的显示率高于PMBC组(P=0.008,0.023);MMBC组血流3级肿块和BI‑RADS 5类肿块占比均高于PMBC组;BI‑RADS 4b类肿块占比低于PMBC组。结论PMBC较MMBC更易表现出良性超声特征,综合分析肿块的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等超声表现有助于鉴别PMBC和MMBC,从而提高MBC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BC)和混合型乳腺黏液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s,MMBC)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乳腺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MB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40例MBC...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BC)和混合型乳腺黏液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s,MMBC)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乳腺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MB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40例M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MBC患者25例,MMBC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乳腺超声影像特征、肿瘤组织病理特征。结果:MMBC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显著高于PMB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超声检查中,MMBC患者具有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包块内血流丰富表现的比例高于PMBC患者,包块后场回声增强比例低于PM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BC患者肿瘤组织的组织学分级、核分级、核分裂象评分的分布均高于PM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PR,Her2,Ki-67阳性率方面及分子分型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与PMBC相比较,MMBC表现为淋巴结转移比例的升高和超声影像学恶性病变特征的增加,病理检查可见组织学分级、核分级、核分裂象评分的升高,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预后的重要依据。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乳腺黏液癌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且预后较好的乳腺癌,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外间质内有大量黏液,其中漂浮着癌细胞。在伴有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癌中可见黏液湖中漂浮的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将之命名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背景与目的:乳腺黏液癌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且预后较好的乳腺癌,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外间质内有大量黏液,其中漂浮着癌细胞。在伴有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癌中可见黏液湖中漂浮的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将之命名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 with micropapillary pattern,MUMPC)。探讨MU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MUMP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影响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80岁,中位年龄56岁,4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0~8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0个月,1、3和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100%、87%和62%,1、3和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100%、95%和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TNM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细胞核级别、神经内分泌标志、分子分型、Ki-67增殖指数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TNM分期、肿瘤细胞核级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UMPC发病率较低,5年OS率较高。TNM分期、肿瘤细胞核级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超声影像特征和相关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患者,分析其乳腺超声声像图特征和乳腺钼靶检查结果,以及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表达水平。结果超声诊断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符合率为59.62%,肿块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完整,边界清晰,肿块内部较少出现钙化,但大多数肿块内部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血流阻力指数(RI)较高,平均RI 为(0.81±0.13);67.31%(35/52)的患者肿块周边出现回声增强表现,17.31%(9/52)的患者检查时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39 例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其中Luminal B 型患者的比例最高(74.36%,29/39),其次为Luminal A 型(20.51%,8/39),HER2 阳性型的比例较低(5.13%,2/39),未出现三阴性患者。Luminal A型患者合并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比例为25.0%,高于Luminal B型及HER2阳性型患者的13.79%和0%。结论肿块后方或周边回声明显增强(“亮环征”)、肿块内部血流较丰富及RI 值较高是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特征性表现。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超声表现不同,Luminal A型患者更倾向于良性结节的超声表现,HER2 阳性型患者更倾向于恶性结节的超声表现,Luminal B 型患者介于二者之间。
文摘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BC)和混合型乳腺黏液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s,MMBC)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乳腺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MB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40例M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MBC患者25例,MMBC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乳腺超声影像特征、肿瘤组织病理特征。结果:MMBC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显著高于PMB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超声检查中,MMBC患者具有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包块内血流丰富表现的比例高于PMBC患者,包块后场回声增强比例低于PM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BC患者肿瘤组织的组织学分级、核分级、核分裂象评分的分布均高于PM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PR,Her2,Ki-67阳性率方面及分子分型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与PMBC相比较,MMBC表现为淋巴结转移比例的升高和超声影像学恶性病变特征的增加,病理检查可见组织学分级、核分级、核分裂象评分的升高,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预后的重要依据。
文摘背景与目的:乳腺黏液癌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且预后较好的乳腺癌,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外间质内有大量黏液,其中漂浮着癌细胞。在伴有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癌中可见黏液湖中漂浮的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将之命名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 with micropapillary pattern,MUMPC)。探讨MU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MUMP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影响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80岁,中位年龄56岁,4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0~8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0个月,1、3和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100%、87%和62%,1、3和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100%、95%和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TNM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细胞核级别、神经内分泌标志、分子分型、Ki-67增殖指数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TNM分期、肿瘤细胞核级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UMPC发病率较低,5年OS率较高。TNM分期、肿瘤细胞核级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