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微小浸润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一澎 马沛卿 +6 位作者 张丽华 张扬 宣立学 高纪东 王靖 王翔 陈国际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6期53-58,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微小浸润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间接受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所有乳腺微小浸润癌的病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除此之外,对所有接... 目的分析乳腺微小浸润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间接受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所有乳腺微小浸润癌的病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除此之外,对所有接受腋窝淋巴结手术评估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以寻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99例患者入组,占同期乳腺癌手术患者的1.7%。所有微小浸润癌均在导管原位癌的背景下发生。在对微小浸润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中发现,无论在其浸润灶成分还是在其原位癌成分中,出现HER-2高表达的比例均较高,分别达到了52.4%和69.8%。有182例患者接受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手术评估,其中10例(5.5%)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分别为8例(4.4%)宏转移和2例(1.1%)微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最多为2枚(2例),其余均为1枚(8例)。10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有4例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其余均直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未发现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病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2.5cm(P=0.044)和浸润灶≥2个(P=0.011)与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联。结论微小浸润癌中往往存在HER-2蛋白的高表达,这可能与其从原位癌进展至浸润癌有关。微小浸润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低,是否应进行常规腋窝淋巴结状态手术评估目前仍处于争议中。肿瘤≥2.5cm和浸润灶≥2个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微小浸润癌 导管原位 导管原位微小浸润
下载PDF
冰冻诊断中关于乳腺微小浸润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探讨
2
作者 古丽那尔.阿布拉江 买为丽旦.衣明江 +1 位作者 王雯 哈德提.别克米托夫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年第11期89-89,101,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微小浸润癌的冰冻切片诊断方法与效果。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26例乳腺微小浸润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都进行冰冻切片单独检测、冰冻切片与快速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分离出前哨淋巴结... 目的:探讨乳腺微小浸润癌的冰冻切片诊断方法与效果。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26例乳腺微小浸润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都进行冰冻切片单独检测、冰冻切片与快速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分离出前哨淋巴结,经冰冻切片法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癌转移者3例,转移率为11.54%;经冰冻切片与快速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癌转移者9例,转移率为34.62%,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乳腺微小浸润癌的冰冻切片诊断有一定的作用,通过多剖面、多点取材,可提高前哨淋巴结癌转移的检出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微小浸润癌 冰冻切片 快速免疫组化法 前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从原位癌到微小浸润: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对外科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一澎 郭文青 +9 位作者 张丽华 马沛卿 张扬 王仲照 方仪 宣立学 高纪东 王靖 王翔 陈国际 《癌症进展》 2016年第5期423-428,共6页
背景对乳腺原位癌(CIS)是否应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目前仍处于争议中。临床诊疗中常遇到:一些在术前穿刺或术中活检被诊断为原位癌且未进行SLNB的患者,术后却经病理确诊为乳腺微小浸润性癌(MIBC)。此时,是否二次手术进行腋窝淋巴结... 背景对乳腺原位癌(CIS)是否应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目前仍处于争议中。临床诊疗中常遇到:一些在术前穿刺或术中活检被诊断为原位癌且未进行SLNB的患者,术后却经病理确诊为乳腺微小浸润性癌(MIBC)。此时,是否二次手术进行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对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困难的选择。一方面,MIBC淋巴结转移风险尚不明确;另一方面,再次手术时SLNB的准确性及可操作性往往受到质疑,多数情况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成为唯一的选择。目的识别原位癌伴发微小浸润的危险因素;比较CIS和MIBC腋窝淋巴结的转移风险;探索选择合适的病例直接进行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以避免二次手术的合理性。方法对接受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乳腺原位癌(493例)及微小浸润癌(199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对;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识别原位癌伴发微小浸润的危险因素。结果原位癌组中出现4例小叶原位癌(LCIS),其余均为导管原位癌(DCIS),而MIBC所伴发的原位癌均以DCIS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X线片BI-RADS≥4级的钙化,肿瘤﹥2.5 cm,高级别DCIS,ER(-),PR(-),HER-2(+++)是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的危险因素(P均﹤0.05);Ki-67≥20%也可能与发生微小浸润有关(P=0.057)。使用Logistic回归将重要协变量(年龄)与上述危险因素一起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P=0.034),肿瘤﹥2.5 cm(P=0.033),高级别DCIS(P=0.011)等是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相对于2.0%的原位癌淋巴结转移概率,MIBC的淋巴结转移概率为5.5%,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MIBC淋巴结转移风险为5.5%,多伴发于患者年龄超过50岁的较大范围的高级别DCIS中。目前来说,对合并这些高风险因素的原位癌患者直接进行SLNB是一种合理和稳妥的诊治手段,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手术的发生并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原位 导管原位 乳腺微小浸润癌 导管原位微小浸润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下载PDF
透明质酸结合蛋白和CD44s与乳腺浸润性微小乳头状癌高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玉桑 冷昌龙 刘跃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57-6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结合蛋白(HABP)和CD44s在乳腺浸润性微小乳头状癌(IMPC)的表达特征及与其高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21例IMPC及13例假性IMPC(Pseudo-IMPC)中HABP和CD44s的表达.结果:HABP在16例(76%)IMPC...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结合蛋白(HABP)和CD44s在乳腺浸润性微小乳头状癌(IMPC)的表达特征及与其高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21例IMPC及13例假性IMPC(Pseudo-IMPC)中HABP和CD44s的表达.结果:HABP在16例(76%)IMPC的癌细胞团与间质相接的外侧面以及间质细胞均高表达,而仅在3例(23%)Pseudo-IMPC中癌细胞膜或间质细胞弱表达,两组间差异明显(P=0.0042).CD44s在15例(70%)IMPC中癌细胞连接面高表达,在8例(62%)Pseudo-IMPC中癌细胞膜全周表达阳性.此外,临床数据表明有18例IMPC及5例Pseudo-IMPC表现出淋巴结转移,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78).结论:HABP及CD44s的特殊表达作为两个重要的危险因子促进了IMPC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结合蛋白 CD44s蛋白 乳腺浸润微小乳头状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小乳头状癌诊断有新标准
5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24期70-70,共1页
据报道,在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市肿瘤医院共同主办的“2008天津国际乳腺癌个体化诊治病理与临床”专题研讨会上, 天津市肿瘤医院提出了乳腺浸润性微小乳头状癌诊断新标准一“只要癌组织中出现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就应明确诊断,并注... 据报道,在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市肿瘤医院共同主办的“2008天津国际乳腺癌个体化诊治病理与临床”专题研讨会上, 天津市肿瘤医院提出了乳腺浸润性微小乳头状癌诊断新标准一“只要癌组织中出现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就应明确诊断,并注明其所占比例”,使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免于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微小乳头状 诊断新标准 中国抗协会 肿瘤医院 专题研讨会 天津市 乳腺 组织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小乳头状癌伴大量黏液分泌一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魏兵 步宏 陈卉娇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5-566,共2页
关键词 乳腺浸润微小乳头状 量黏液分泌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