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干预模式结合微信圈提高乳腺癌改良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范奕送 李桂宝 +2 位作者 陈雄芬 邓彩丽 朱静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协同干预模式结合微信圈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对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按入院日期先后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及功能锻炼,定期电话随访。观察组... 目的探讨协同干预模式结合微信圈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对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按入院日期先后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及功能锻炼,定期电话随访。观察组采用协同干预模式,并组建微信圈,除按常规护理模式及功能锻炼外,以微信方式定期随访,每周2天晚上2h集中回答患者的提问,同时进行健康宣教,以文字,语音,图片、PPT、视频等方式进行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功能恢复和淋巴水肿程度。结果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肩关节水平外展、肩关节向上外展、背伸中指与第七颈椎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且水肿程度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干预模式结合微信圈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能提高其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减轻水肿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术后 功能锻炼 依从性 协同护理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术后皮瓣坏死的手术治疗(附39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凤雷 张恒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皮瓣坏死的治疗时机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本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39例合并部分皮瓣坏死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组21例、保守治疗组18例。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拔管时间、抗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皮瓣坏死的治疗时机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本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39例合并部分皮瓣坏死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组21例、保守治疗组18例。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拔管时间、抗感染时间。结果:手术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7.86±5.20d,保守组为32.53±3.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拔管时间为11.93±1.81d,保守组为21.11±2.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抗感染时间为7.81±1.26d,保守组为13.11±2.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手术组均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乳腺癌改良术后皮瓣坏死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保守治疗效果。因此对于乳腺癌改良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坏死 乳腺癌改良 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术后两种负压引流效果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封红伟 吴容 《现代护理》 2006年第24期2320-2320,共1页
目的比较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和电动负压吸引器这2种引流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5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做切口引流,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电动负压吸引器做切口引流,比较2组术后皮瓣下积液的情况。... 目的比较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和电动负压吸引器这2种引流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5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做切口引流,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电动负压吸引器做切口引流,比较2组术后皮瓣下积液的情况。结果经校正χ2检验,2组之间在引流效果上无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可替代电动负压吸引器作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有效的引流方法,且护理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 负压吸引 比较 引流效果
下载PDF
改良保乳术结合即刻乳房再造术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美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曾黎 李凡 +1 位作者 刘朝东 王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保乳术即刻乳房整形再造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疼痛程度及美学效果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8),对照... 目的:探讨改良保乳术即刻乳房整形再造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疼痛程度及美学效果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仅行改良保乳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即时乳房整形再造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住院时间、术后乳房美学效果、术后瘢痕评分(VS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手术前后VEGF、EGF水平变化情况、预后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及V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情感状况、生理状况、社会及家庭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状况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术后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术后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5年总生存时间(O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整形再造术患者乳房美学效果明显优于未行再造术者,但乳房再造术会增加患者疼痛程度,促进瘢痕发展,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保乳 乳房整形再造 期指标 VAS评分 VSS评分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术式改良后疗效分析
5
作者 崔俊明 易兰艳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12Z期64-65,共2页
目的进一步评价保留乳头术式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7年3月共施行该手术38例,其中Ⅰ期22例、Ⅱ期16例,35例符合笔者制定的手术适应证,3例略超出手术适应证。结果38例病人中,术后发生乳头表皮部分坏... 目的进一步评价保留乳头术式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7年3月共施行该手术38例,其中Ⅰ期22例、Ⅱ期16例,35例符合笔者制定的手术适应证,3例略超出手术适应证。结果38例病人中,术后发生乳头表皮部分坏死1例,1mo后乳头皮肤痴下愈合;皮下积液3例,经穿刺抽液治愈;34例切口甲级愈合、顺利出院;全部乳头基底部切片病理检查均无癌浸润。术后38例全部随访,最长时间93mo,其中1位39mo。1例肿瘤直径4cm者,术后49mo发生乳头基底部复发.行乳头乳晕复合体切除后随访26mo无瘤生存,余37例病人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术式可作为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 疗效
下载PDF
北京市乳腺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监测结果 被引量:11
6
作者 单娇 曹煜隆 +5 位作者 杨琳 刘爽 任燕 李红 陈辉 武迎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95-800,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乳腺癌根治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北京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对全市83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前瞻性监测,应用SPSS 20.0软件对SSI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及logistic回...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乳腺癌根治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北京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对全市83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前瞻性监测,应用SPSS 20.0软件对SSI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2012—2017年监测数据库中8248例病例,发生SSI 62例,发病率为0.75%。糖尿病、手术后入住过ICU、手术时长和ASA评分是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患者SSI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相较于非糖尿病患者SSI的风险增加(OR=2.99,95%CI:1.33~6.73);术后入住过ICU的患者发生SSI的风险是未入住过ICU的5.72倍(OR=5.72,95%CI:1.68~19.45);手术时间每增加1 h,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27%(OR=1.27,95%CI:1.11~1.46);ASA评分每高一个级别,SSI的风险将增加54%(OR=1.54,95%CI:1.01~2.35)。结论多中心大样本的目标监测提示2012—2017年北京地区乳腺癌手术后SSI发病率较低。糖尿病、入住过ICU、手术时间和ASA评分应作为预判SSI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影响患者SSI的因素后制定个性化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位感染 乳腺癌改良 乳腺癌根治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双侧乳腺癌12例临床特点和诊疗分析
7
作者 王巍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6期51-51,53,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确诊为双侧乳腺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针对患有右乳导管内癌患者行右乳的单纯切除手术,其它患者均行乳腺癌的... 目的 探讨分析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确诊为双侧乳腺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针对患有右乳导管内癌患者行右乳的单纯切除手术,其它患者均行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手术.患者手术以后都进行全面的放化疗,并配合患者的内分泌状况可以再辅以中医药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乳腺癌根治术l侧(8.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侧(83.3%),保乳手术1侧(8.3%).手术的成功率为100%.手术以后5年内每隔6个月进行1次随访,5~10年每隔1年进行1次随访,该12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有3例异时性的双侧乳腺癌失访,其余随访32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无病生存;有4例出现了胸壁转移或者骨转移,给予其胸壁转移灶的放射治疗和化疗以后带瘤生存;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该研究组患者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达71.6%和49.5%.结论 双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具有很多高危因素,必须及早发现和及早科学诊断,并进行积极的以手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治疗,患者手术以后都配合进行全面的放疗和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癌 原发性乳腺癌 乳腺癌改良
下载PDF
ER和PR及Her-2对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放疗疗效的影响
8
作者 王志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284-284,287,共2页
以ER、PR以及HR-2的免疫组化结果为基础,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分组,然后将这些高危人群按照不痛的状况分成不同的亚群。从而进一步研究放疗对于患者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方法:对437例浸润性乳腺癌根治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以ER、PR以及HR-2的免疫组化结果为基础,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分组,然后将这些高危人群按照不痛的状况分成不同的亚群。从而进一步研究放疗对于患者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方法:对437例浸润性乳腺癌根治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08名病人接受了化疗,352人接受放射治疗。分析了局部复发和转移的差异并将其分为四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复发率和生存率,用Logrank方法检验两者的差异。结果:平均随访48个月,除5例无放疗者外,全部病例432例患者资料齐全。放疗降低了4组患者的5年LRR,Ree-/Her-2一、Rec-/Her-2+、Rec+/Her-2+和Rec+/Her-2一组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LRR分别为14.1%和34.3%、10.3%和22.2%、10.7%和46.O%、3.2%和15.4%;对Rec-/Her-2-、Rec-/Her-2+和Rec+/Her-2+患者,放疗降低了5年DM,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5年DM分别为27.7%和50.2%、25.6%和62.5%、16.4%和100%,并提高5年DFS和OS,三组患者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DFS分别为65.7%和36.3%、65.7%和34.3%、76.6%和0%,三组患者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OS分别为72.9%和23.2%、68.8%和40.5%、93.0%和30.8%。结论:不同ER、PR、HER-2状态的高危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可获得较好的放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PR、HER-2 乳腺癌改良 效果
下载PDF
Analysis of 6 Cases of Stromal Sarcoma of the Breast
9
作者 Yizi Cong Juntian Liu Zhilong Jia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tromal sarcoma of the breast (SSB).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6 patients with SSB treated be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tromal sarcoma of the breast (SSB).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6 patients with SSB treated between 1954 and 200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6 patients with SSB treated between 1954 and 200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emale and one was menopausal. The medi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39 years old (range, 20-55). All cases had a history of a palpable mass. The tumor rapidly augmented in a short time period in 3 patients. One patient had discontinuous pain and 3 patients had masses located in the upper outer quadrant of the breast. The median tumor radius was 6.0 cm (range, 3-15 cm). According to the AJCC breast cancer staging standard (6th edition), 1 case was of stage ⅡA, 2 cases were of stage ⅡB, 2 cases were of stage ⅢB and one case couldn't be staged. Four patients were initially treated by excising the tumor and then undergoing mastectomy o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after recurrence. Radical mastectomy was suitable for those with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involvement. Two patients received simple mastectom)~ 2 patients underwent radical mastectomy and another 2 patients received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After surgery, all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as SSB through pathology, with focal ossification in one case and mucinous degeneration in another one case. Fou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did not have lymph node metastases. Three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after surgery.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36.5 months (8-204 months), 4 patients had recurrence after local excision and 3 patients had recurrence more than 2 times with a median time to recurrence of 2.5 months (1 to 4 months) after surgery. One patient had lung metastases at 7 months after the initial surgery and the other 5 patients were alive without disease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 SSB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preoperatively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tendency to .recur locally. To obtain negative margins, wide local excision or mastectomy must be performed.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is not mandatory. The roles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have still been controvers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neoplasm stromal sarcoma RECURRENCE therap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