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吾尔族妇女早发性乳腺癌与乳腺癌易感基因1交互作用蛋白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军 董朝 +2 位作者 孙刚 单美慧 马斌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交互作用蛋白1(BACH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新疆维族妇女早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用直接测序法及Snapshot技术分别对新疆80例维族乳腺癌(年龄≤40岁)和240例维族健康女性(年龄≤40岁)进行BACHl...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交互作用蛋白1(BACH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新疆维族妇女早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用直接测序法及Snapshot技术分别对新疆80例维族乳腺癌(年龄≤40岁)和240例维族健康女性(年龄≤40岁)进行BACHl基因外显子检测分析。结果在维族乳腺癌组和对照组,rs4986764、rs4986765和C.587A〉G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1,P=0.049),rs4986764位点TC[优势比(OR)=0.086]、Cc(OR=0.044)和显性模型Tc+CC(OR=0.058)的改变均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rs4986765位点GG(OR=5.617)、显性模型AG+GG(OR=4.254)和C.587A〉G位点AG(OR=7.590)、显性模型AG+GG(OR=7.590)均能够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同时,显性模型TC+CC、AG+GG间的交互作用可降低约0.4%的乳腺癌发病风险(OR=0.996)。结论BACHl基因rs4986764位点的SNP变化降低新疆维族妇女早发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rs4986765、c.587A〉G位点变化均增加维族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易感基因1交互作用蛋白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维吾尔族 乳腺癌
原文传递
新疆汉族妇女早发性乳腺癌与乳腺癌易感基因1交互作用蛋白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军 王晓丽 +1 位作者 孙刚 马斌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66-196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l(BRCAl)交互作用蛋白1(BRIPl)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早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用直接测序法及Snapshot技术分别对新疆80例汉族乳腺癌(年龄≤40岁)和240例汉族健康女性(年龄≤40岁)进行外显子基因检测分...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l(BRCAl)交互作用蛋白1(BRIPl)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早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用直接测序法及Snapshot技术分别对新疆80例汉族乳腺癌(年龄≤40岁)和240例汉族健康女性(年龄≤40岁)进行外显子基因检测分析。结果(1)rs4986764似点CC[优势比(OR)=0.094]、显性模型TC+CC(OR=0.130)均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P〈0.(15),此位点的保护作用在无肿瘤家族史者中更明显(P〈0.01,OR=0.079)。(2)rM986765、n587A〉G位点突变在病例、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IPl基因rs4986764突变降低新疆汉族早发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肿瘤家族史可增加此位点的保护作用;rs4986765、c.587A〉G位点突变与新疆汉族早发性乳腺癌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基因1交互作用蛋白1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 早发性乳腺癌
原文传递
BCSG1与Hsa-circ-0026352在浸润性乳腺癌遗传易感性中的交互作用
3
作者 刘剑华 杨泳 +3 位作者 刘剑敏 胡鹏 袁媛 阮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4-809,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与Hsa-circ-0026352在浸润性乳腺癌(IBC)遗传易感性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间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B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 目的:探讨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与Hsa-circ-0026352在浸润性乳腺癌(IBC)遗传易感性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间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B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BCSG1的表达,将研究对象按照IBC组织中BCSG1蛋白表达的高低分为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组,统计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Hsa-circ-0026352的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和最大似然法分析BCSG1表达与上述参数的趋势性和交互作用。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IBC组织中BCSG1蛋白呈高表达(P<0.05);BCSG1蛋白强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HER2表达、 Hsa-circ-0026352表达有关联(P<0.05);BCSG1强阳性表达与IBC存在交互作用(P<0.05);BCSG1表达与IBC的交互作用在Hsa-circ-0026352阳性表达中最为显著(趋势P<0.001);BCSG1表达与IBC的交互作用在临床分期Ⅲ期、低分化程度中最为显著(趋势P<0.001)。结论:BCSG1与IBC患病密切相关,且与Hsa-circ-0026352、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存在交互作用,可共同增加IBC患病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特异基因1 Hsa-circ-0026352 浸润性乳腺癌 遗传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乳腺癌易感基因1及微管蛋白β3检测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GP方案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4
作者 李勇平 雷傲利 +1 位作者 李文革 李复红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1期2411-2414,共4页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微管蛋白β3(TUBB3)检测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74例行GP方案治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微管蛋白β3(TUBB3)检测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74例行GP方案治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BRCA1及TUBB3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ERCC1、BRCA1及TUBB3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3阳性为A组(n=16),2阳性+1阴性为B组(n=18),1阳性+2阴性为C组(n=19),3阴性为D组(n=21),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结果 74例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RCC1、BRCA1、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5%、55.41%、47.30%。不同性别、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RCC1、BRCA1及TUBB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最高,A组均最低。结论 ERCC1、BRCA1、TUBB3联合检测能够为G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提供参考,有助于筛选有效治疗人群,提高GP方案治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乳腺癌基因1 微管蛋白β3 晚期肺鳞状细胞癌 GP方案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1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5
作者 徐龙玉 陈孝丽 张文静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1期1167-1170,1199,共5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细胞生长、凋亡与细胞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参与DNA损伤修复。BRCA1表达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关。随着对BRCA1基因的深入研究以及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的出现,BRCA1...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细胞生长、凋亡与细胞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参与DNA损伤修复。BRCA1表达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关。随着对BRCA1基因的深入研究以及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的出现,BRCA1突变已成为卵巢癌和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研究显示,BRCA1在少数结直肠癌(CRC)患者中也存在异常表达。本文对BRCA1在CRC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BRCA1突变CRC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基因1 结直肠癌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突变 耐药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1在DNA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锡鹏 张凤梅 凤志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611,共6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BRCA1作为调节者参与了DNA损伤修复过程。DNA损伤的最严重的形式是双链断裂,BRCA1通过调控同源重组(HR)在修复双链断裂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从BRCA1主要功能区与H...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BRCA1作为调节者参与了DNA损伤修复过程。DNA损伤的最严重的形式是双链断裂,BRCA1通过调控同源重组(HR)在修复双链断裂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从BRCA1主要功能区与HR的关系、主要功能区基因突变对修复双链断裂的影响、BRCA1与BRCA2,Rad51和CtIP复合物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蛋白的磷酸化等方面,对BRCA1调控HR的分子机制、BRCA1介导的修复机制缺失在合成致死性中的作用、及BRCA1缺失后细胞对不同DNA损伤制剂敏感性发生的变化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基因1 DNA损伤 DNA修复 DNA断裂 双链 重组 遗传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和细胞角蛋白19的含量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南润玲 尚培中 王晓倩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645-2647,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女性、乳腺腺病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0例健康女性、20例乳腺腺病患者、6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 目的探讨健康女性、乳腺腺病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0例健康女性、20例乳腺腺病患者、6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BRCA1、CK19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BRCA1、CK19表达均明显高于乳腺腺病和健康女性组(P<0.05)。在乳腺腺病患者和健康女性血清中BRCA1、CK19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RCA1在乳腺癌术前与术后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19在乳腺癌患者术前组血清中的表达高于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肿瘤患者血清中的BRCA1及CK19对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基因1 细胞角蛋白19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1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对替莫唑胺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晓军 乔志刚 +1 位作者 梁挺宇 安艳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7年12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 目的·探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7年12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04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头颅损伤行内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CA1蛋白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BRCA1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BRCA1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使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将脑胶质瘤细胞U251随机分为3组,分别转染shRNABRCA1沉默载体(sh-BRCA1组)、shNC-BRCA1空表达载体(sh-NC组)及空白对照磷酸盐缓冲液(Blank组),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其转染效果;采用CCK-8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其对TMZ的敏感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在30例对照组标本中有23例为BRCA1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6.67%),而在104例研究组标本中有33例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31.73%),阳性表达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研究组中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的肿瘤组织的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级(P=0.022),且BRCA1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BRCA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与阴性表达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研究显示,sh-BRCA1组BRC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NC组(P=0.037)和Blank组(P=0.035);经转染并培养48、72 h后,sh-BRCA1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高于Blank组(P=0.043,P=0.037)和sh-NC组(P=0.046,P=0.037);当TMZ浓度为100、200μmol/L时,sh-BRAC1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sh-NC组(P=0.041,P=0.040)和Blank组(P=0.038,P=0.042)。结论·BRCA1蛋白在脑胶质瘤中低表达,且BRCA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生存率无关。抑制BRCA1表达能够降低脑胶质瘤细胞对TMZ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乳腺癌基因1 替莫唑胺 生存率 药物敏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功能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史思 陈丽平 周海仙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1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BRIP1)功能区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采集无亲缘关系宫颈癌患者309例(病例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15名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BRIP1)功能区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采集无亲缘关系宫颈癌患者309例(病例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15名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5个SNP的基因型,采用SPSS11.5及Haploview4.2软件分析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宫颈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BRIP1基因rs4986764(外显子18)及rs7213430(3'非翻译区)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rs4986764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6,OR=1.294,95%=1.017-1.647);宫颈癌组 rs7213430位点 A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OR=1.435,95%CI=1.133-1.818)。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一个单倍型(rs11079454-rs7213430-rs4986763)高度连锁(D'〉0.9),宫颈癌组T-A-C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8)。结论 BRIP1基因功能区rs4986764及rs7213430 SNP位点可能与宫颈癌有关,携带有rs4986764 C等位基因及rs7213430 A等位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宫颈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乳腺癌基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错配切除修复蛋白1、核苷酸还原酶M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明 邢坤 +2 位作者 袁五营 杜佳辉 白杨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5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错配切除修复蛋白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周口市第五人民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7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按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和癌...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错配切除修复蛋白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周口市第五人民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7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按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RRM1、BRCA1水平,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BRCA1 mRNA表达;比较不同ERCC1、RRM1、BRCA1水平和不同BRCA1 mRNA表达的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预后情况。结果NSCLC患者癌组织ERCC1、RRM1、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BRCA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率比较ERCC1阳性>ERCC1阴性、RRM1阳性>RRM1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阳性与BRCA1阴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RRM1阳性者与阴性者、BRCA1 mRNA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的3年总生存率、3年无病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RRM1和BRCA1均参与肺癌发生、进展,三者表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预后状况,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错配切除修复蛋白1 核苷酸还原酶M1 乳腺癌基因1
下载PDF
家族性乳腺癌23例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部分序列突变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甄林林 武正炎 +3 位作者 范萍 王水 刘晓 王萱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标记染色双脱氧末端法测序,对15个家系23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1部分序列突变分析。结果:发现4例基...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标记染色双脱氧末端法测序,对15个家系23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1部分序列突变分析。结果:发现4例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7.4%(4/23例)。其中1例为2228insG,致编码子711处蛋白截短;另3例(2种)为1884A→T和3232A→G,突变引起单个氨基酸改变。结论: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突变率较低;3232A→G可能为中国人的突变热点;BRCA1突变检测在高危人群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肿瘤 遗传性疾病 基因突变 乳腺癌基因-1/BRCA1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南润玲 尚培中 王铁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84-2286,共3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且呈现出发病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和多阶段协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基因BRCA1 乳腺癌 现代分子生物学 年轻化趋势 恶性肿瘤 协同作用 发病率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1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梦 王敏 +2 位作者 朱蓓蓓 张会芳 卢仙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BRCA1和ERCC1 m RNA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BRCA1和ERCC1 m RNA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BRCA1和ERCC1 m RNA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乳腺癌癌前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RCA1和ERCC1 m RNA在乳腺癌的表达差异显著并具有相关性(P<0.01)。3BRCA1 m RNA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呈负相关(P<0.05),与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RCC1m 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BRCAl与ERCC1 m RNA表达的减少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基因的联合检测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乳腺癌 乳腺癌基因1(BRCA1)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原位杂交
下载PDF
遗传性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在女性患者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巫向前 王丹艺 +1 位作者 蔡光伟 彭智培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乳腺癌与乳腺癌基因BRCA1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 (PCR- SSCP)和 DNA序列测定技术对上海地区5 0例良性乳腺肿瘤和 2 5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香港地区13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 BRCA1...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乳腺癌与乳腺癌基因BRCA1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 (PCR- SSCP)和 DNA序列测定技术对上海地区5 0例良性乳腺肿瘤和 2 5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香港地区13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 BRCA1基因表达的研究 ,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水平。结果 发现中国人群乳腺癌 BRCA1基因突变多发的位点是外显子 8第 5 89位点上 CT缺失突变。其突变率为 3.9% ,小于 45岁发病的乳腺癌患者其 5 89del CT发生率为 2 .3%。乳腺肿瘤患者 BRCA1基因突变除了可能与发病年龄有关外 ,没有其它指标与 BRCA1基因突变相关。结论 提示中国人群中乳腺癌的发生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 BRCA1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丹 范余娟 +1 位作者 徐红 范江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717-3719,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和DNA序列分析法,分别对77例子宫内膜组织BRCA1基因2个位点进行MSI...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和DNA序列分析法,分别对77例子宫内膜组织BRCA1基因2个位点进行MSI测定。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MSI阳性率分别为34.69%(17/49)、10%(2/20)、7.14%(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8,P=0.004)。BRCA1 MSI阳性率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类型无关。BRCA1 MSI与BRCA1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00)。结论:BRCA1基因MSI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以及BRCA1蛋白表达减少的原因之一,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人类乳腺癌基因1 微卫星不稳定性 病理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下载PDF
联合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与Ccnd1mRNA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昌瑞 邓君 江咏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6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及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Cyclin D1,Ccnd1)mRN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β2-微球蛋白为内对照,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fication p...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及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Cyclin D1,Ccnd1)mRN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β2-微球蛋白为内对照,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fic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测定35例健康女性体检者(正常对照组)、40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良性乳腺疾病组)和96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外周血中Brca1和Ccnd1mRNA的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Brca-1及Ccnd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Brca-1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P<0.01),Ccnd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P<0.01);三组β2-微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基因联合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个基因的检测。结论 FQ-PCR技术可快速定量检测Brca-1和Ccnd1,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乳腺癌基因 细胞周期蛋白D1 乳腺癌
下载PDF
BRCA1/2基因突变与梅州地区女性乳腺癌亚型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张锦宏 李亮 +4 位作者 邓勋伟 朱文标 王秋明 张裕诺 张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3542-3544,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基因突变和梅州地区女性乳腺癌亚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初治乳腺癌患者300例,结合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IHC)以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开展准确分型... 目的: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基因突变和梅州地区女性乳腺癌亚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初治乳腺癌患者300例,结合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IHC)以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开展准确分型,包含Luminal A型90例、Luminal B型72例、Her-2过表达型70例和Basal-like型68例,对BRCA1/2基因全编码区和编码区上下游20bp内含子区域开展高通量测序获得两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不同乳腺癌亚型患者的BRCA1/2基因突变率。结果:不同乳腺癌亚型组BRCA1、BRCA2基因突变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Basal-like型组的BRCA1、BRCA2基因突变率高于其他分型组(P<0.05),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组的BRCA1、BRCA2基因突变率高于Luminal A型组(P<0.05),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梅州地区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以及Basal-like型乳腺癌患者的BRCA1/2基因突变率较高,尤其是Basal-like型乳腺癌的BRCA1/2基因突变率最高,而Luminal A型乳腺癌的BRCA1/2基因突变率不高,提示BRCA1/2能当作本地区女性乳腺癌治疗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基因1 乳腺癌基因2 基因突变 乳腺癌亚型
下载PDF
乳腺癌与卵巢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纪东 郑婵颖 李永泉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BRCA1和BRCA2是近年来发现的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易感基因,分别位于第17号和第13号染色体上。目前所知,两者与细胞周期调控、胚胎生 长发育、DNA损伤修复和转录调控等生命活动有关。随着BRCA1和BRCA2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其确切生物学功能... BRCA1和BRCA2是近年来发现的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易感基因,分别位于第17号和第13号染色体上。目前所知,两者与细胞周期调控、胚胎生 长发育、DNA损伤修复和转录调控等生命活动有关。随着BRCA1和BRCA2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其确切生物学功能的阐明,将在临床上帮助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乳腺癌和卵巢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卵巢癌 基因 BRCA1 BRCA2
下载PDF
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阳 宫琳琳 邵淑娟 《解剖科学进展》 2006年第3期267-270,274,共5页
BRCA1为具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BRCA1基因的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及它在细胞周期的调节,DNA损伤修复,基因的转录调控和诱导细胞凋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RCA1基因的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BRCA1分... BRCA1为具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BRCA1基因的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及它在细胞周期的调节,DNA损伤修复,基因的转录调控和诱导细胞凋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RCA1基因的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BRCA1分子功能的研究,将有利于阐明肿瘤发生的机理。本文就BRCA1基因生物学特性、与肿瘤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基因 BRCA1基因 家族性乳腺癌 DNA损伤修复 诱导细胞凋亡 肿瘤发生 生物学特性 遗传倾向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曦 杨名添 曾益新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1年第1期63-65,共3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 BRCA 1、BRCA 2在家族性和遗传性乳腺癌中突变率较高。现就其功能。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 基因检测 基因诊断 BRCA1 BRCA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