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前BMI及术后体重波动对淋巴水肿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了472例诊断为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和BMI的关系。统计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方式、淋巴清扫、化疗方式等资料,...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前BMI及术后体重波动对淋巴水肿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了472例诊断为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和BMI的关系。统计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方式、淋巴清扫、化疗方式等资料,利用单变量及多变量COX模型分析术前BMI,体重变化及其他人口学特征及治疗因素对淋巴水肿发生的影响。结果:淋巴水肿组与无淋巴水肿两组患者在手术时年龄相近(55.57±13.14 vs.54.83±11.10,P=0.759),但术前BMI≥30的比例高于无淋巴水肿组(57%vs 27%,P=0.021),术后淋巴水肿的患者具有更高比例的进行乳腺根治术、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新辅助化疗、联合化疗、放射治疗(胸部/乳房+局部淋巴结)。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BMI≥30(相对于术前BMI<25组:HR:3.58,P=0.001;相对于术前BMI25-30组:HR:2.48,P=0.013),局部淋巴放疗(HR:2.48,P=0.014)和腋窝淋巴结清扫(HR:4.25,P=0.0003);体重累积变化绝对值(每累计增加或减少1000g/月,HR:1.08,P<0.001)。结论:术前BMI≥30是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体重累积变化大与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相关。因而,对于术前BMI≥30及体重有大幅度波动的患者会有更高的发生淋巴水肿的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75例接受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患者,按照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将入选患...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75例接受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患者,按照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水肿组和未水肿组,对比两组患者BMI、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等临床资料,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模型分析BMI对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并分析BMI与上肢淋巴水肿程度的关联。结果713例患者中,共有61例于1年随访期间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8.56%,以轻度水肿为主。单变量Cox模型分析显示,水肿组和未水肿组患者BMI、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放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变量Cox模型分析显示,BMI>30 kg/m^(2)、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Ⅲ站、胸部/乳房+局部淋巴结放疗均为导致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上肢淋巴水肿患者BMI与肿胀程度呈正相关(R^(2)=0.769)。结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上肢淋巴水肿除与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放疗方案有关外,也受BMI影响,且患者BMI越高,上肢淋巴水肿发生风险越高、肿胀程度越明显。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放疗前、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281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单侧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的前瞻性临...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放疗前、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281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单侧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的前瞻性临床资料,根据BMI<25、25~27、BMI≥28分为BMI低组(n=94)、中组(n=89)、高组(n=98),比较健患侧上肢体积差(upper limb volume difference,ULVD),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和线性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放疗对BCRL(定义为ULVD≥200 m L)的影响,并与其他BMI分界值分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放疗前、后ULVD平均值分别为40.6、42.9 m L,中位值均为30.0 m L,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2例缺失)BMI低、中、高组的BCRL发生率分别为2.2%(2/93)、6.8%(6/88)、13.3%(13/98),放疗后(1例缺失)分别为1.1%(1/93)、12.4%(11/89)、12.2%(12/98),GEE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未增加BCRL率(P=0.529)。线性逻辑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与BMI低组相比中组和高组放疗前(RR=4.199,P=0.693和RR=10.999,P=0.002)、放疗后(RR=13.287,P=0.047和RR=14.308,P=0.029)的BCRL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按BMI<25、25~29、BMI≥30分组,分析结果与以上类似。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发生BCRL,中国乳腺癌患者理想的BMI<28,与国外欧美患者为主的BMI<30不同。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参芪消肿方联合循经推拿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将9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空气波治疗。治疗组患者运用参芪消肿方联合循经推拿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症状总评分...目的探讨参芪消肿方联合循经推拿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将9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空气波治疗。治疗组患者运用参芪消肿方联合循经推拿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症状总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肢周径与健侧的差值。运用乳腺癌生命质量评估量表(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ancer patients-breast cancer,QLICP-BR)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46/48),对照组为81.25%(39/48),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IL-6、VEGF显著降低,治疗组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患肢周径与健肢的差值均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QLICP-BR评分显著升高,治疗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参芪消肿方联合循经推拿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确切,可进一步减轻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前BMI及术后体重波动对淋巴水肿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了472例诊断为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和BMI的关系。统计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方式、淋巴清扫、化疗方式等资料,利用单变量及多变量COX模型分析术前BMI,体重变化及其他人口学特征及治疗因素对淋巴水肿发生的影响。结果:淋巴水肿组与无淋巴水肿两组患者在手术时年龄相近(55.57±13.14 vs.54.83±11.10,P=0.759),但术前BMI≥30的比例高于无淋巴水肿组(57%vs 27%,P=0.021),术后淋巴水肿的患者具有更高比例的进行乳腺根治术、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新辅助化疗、联合化疗、放射治疗(胸部/乳房+局部淋巴结)。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BMI≥30(相对于术前BMI<25组:HR:3.58,P=0.001;相对于术前BMI25-30组:HR:2.48,P=0.013),局部淋巴放疗(HR:2.48,P=0.014)和腋窝淋巴结清扫(HR:4.25,P=0.0003);体重累积变化绝对值(每累计增加或减少1000g/月,HR:1.08,P<0.001)。结论:术前BMI≥30是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体重累积变化大与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相关。因而,对于术前BMI≥30及体重有大幅度波动的患者会有更高的发生淋巴水肿的风险。
文摘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75例接受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患者,按照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水肿组和未水肿组,对比两组患者BMI、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等临床资料,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模型分析BMI对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并分析BMI与上肢淋巴水肿程度的关联。结果713例患者中,共有61例于1年随访期间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8.56%,以轻度水肿为主。单变量Cox模型分析显示,水肿组和未水肿组患者BMI、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放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变量Cox模型分析显示,BMI>30 kg/m^(2)、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Ⅲ站、胸部/乳房+局部淋巴结放疗均为导致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上肢淋巴水肿患者BMI与肿胀程度呈正相关(R^(2)=0.769)。结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上肢淋巴水肿除与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放疗方案有关外,也受BMI影响,且患者BMI越高,上肢淋巴水肿发生风险越高、肿胀程度越明显。
文摘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放疗前、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281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单侧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的前瞻性临床资料,根据BMI<25、25~27、BMI≥28分为BMI低组(n=94)、中组(n=89)、高组(n=98),比较健患侧上肢体积差(upper limb volume difference,ULVD),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和线性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放疗对BCRL(定义为ULVD≥200 m L)的影响,并与其他BMI分界值分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放疗前、后ULVD平均值分别为40.6、42.9 m L,中位值均为30.0 m L,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2例缺失)BMI低、中、高组的BCRL发生率分别为2.2%(2/93)、6.8%(6/88)、13.3%(13/98),放疗后(1例缺失)分别为1.1%(1/93)、12.4%(11/89)、12.2%(12/98),GEE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未增加BCRL率(P=0.529)。线性逻辑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与BMI低组相比中组和高组放疗前(RR=4.199,P=0.693和RR=10.999,P=0.002)、放疗后(RR=13.287,P=0.047和RR=14.308,P=0.029)的BCRL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按BMI<25、25~29、BMI≥30分组,分析结果与以上类似。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发生BCRL,中国乳腺癌患者理想的BMI<28,与国外欧美患者为主的BMI<30不同。
文摘目的探讨参芪消肿方联合循经推拿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将9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空气波治疗。治疗组患者运用参芪消肿方联合循经推拿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症状总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肢周径与健侧的差值。运用乳腺癌生命质量评估量表(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ancer patients-breast cancer,QLICP-BR)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46/48),对照组为81.25%(39/48),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IL-6、VEGF显著降低,治疗组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患肢周径与健肢的差值均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QLICP-BR评分显著升高,治疗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参芪消肿方联合循经推拿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确切,可进一步减轻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