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绒 熊懿雅 +2 位作者 王冠英 周星宇 朱璨 《药物资讯》 2023年第4期276-281,共6页
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癌前病变是其发生的必经之路,故抑制癌前病变尤为关键。乳腺癌癌前病变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基本演变规律为“气滞(冲任失调)→痰凝→血瘀→痰瘀互结→痰瘀毒互结→日久乳岩倾向”。中医学秉... 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癌前病变是其发生的必经之路,故抑制癌前病变尤为关键。乳腺癌癌前病变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基本演变规律为“气滞(冲任失调)→痰凝→血瘀→痰瘀互结→痰瘀毒互结→日久乳岩倾向”。中医学秉承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医学思想,个体化施治,在阻断和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与广阔前景。本文就近几年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癌前病变 乳癖 西黄丸
下载PDF
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静蔚 宋爱莉 +2 位作者 张敬涛 刘晓菲 殷玉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3期505-508,共4页
目的:研究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不同品系大鼠乳腺的病理改变,探讨造模的成模规律及成功率,建立可靠的乳腺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方法:随机抽取42只SD大鼠和10只wister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2只)、SD模型Ⅰ组(15只)、SD模型Ⅱ组(15只)... 目的:研究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不同品系大鼠乳腺的病理改变,探讨造模的成模规律及成功率,建立可靠的乳腺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方法:随机抽取42只SD大鼠和10只wister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2只)、SD模型Ⅰ组(15只)、SD模型Ⅱ组(15只)和Wister模型组(10只),采用DMBA10mg/100g一次性灌胃造模,动态观察大鼠乳房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SD模型Ⅱ组大鼠在第9周出现肉眼可见肿瘤,wis-ter大鼠未发现;空白对照组全部为正常乳腺,SD模型Ⅰ组、SD模型Ⅱ组、Wister模型组的乳腺癌癌前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5%、40%、22.2%,SD模型Ⅱ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乳腺癌发生率分别为8.3%、10%、0,SD模型Ⅱ组与SD模型Ⅰ组比较无差异,较Wister模型组发生率高(P<0.01)。结论:DMBA可诱导SD大鼠乳腺增生及癌变,造模10周后出现乳腺癌癌前病变,成功率优于wister大鼠,是癌前病变实验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动物模型 组织病理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宋爱莉 张敬涛 +1 位作者 李静蔚 殷玉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3期458-46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第10周进行干预治疗,第14周进行病理学、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疾病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增高(P<0.05),乳房微循环灌注量降低(P<0.05);莪术油组大鼠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降到接近空白组水平,微循环灌注量恢复到空白组水平,与病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莪术油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康莱特组及三苯氧胺组(P<0.05)。结论:莪术油可改善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增加乳房的微循环灌注量,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微循环 血液流变学 莪术油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阳和化岩汤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晓菲 殷玉琨 +2 位作者 王蕾 王世军 李静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284-287,I0004,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疾病模型,研究阳和化岩汤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DMBA诱导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9周后分组用药干预治疗4周,观察大鼠体重增长及肿瘤出现情况,取乳腺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结果... 目的: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疾病模型,研究阳和化岩汤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DMBA诱导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9周后分组用药干预治疗4周,观察大鼠体重增长及肿瘤出现情况,取乳腺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结果:造模组大鼠肉眼肿瘤发生率92.86%,平均肿瘤个数为4.21,癌前病变和浸润性癌发生率分别21.43%、71.4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各治疗组大鼠肉眼肿瘤发生率及平均肿瘤个数与疾病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和减少(P<0.05);阳和化岩汤组肿瘤发生率为64.71%,平均肿瘤个数为1.82,与其他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较疾病模型组病变程度轻(P<0.05);阳和化岩汤组癌前病变发生率为47.06%,浸润性癌发生率为29.41%,与其他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MBA小剂量分次给药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具有明显优越性,阳和化岩汤为代表的温阳散结中药能够部分抑制乳腺癌癌变,适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散结法 阳和化岩汤 乳腺癌癌前病变 动物模型 干预治疗
下载PDF
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造模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宋爱莉 梁栋 +2 位作者 殷玉琨 李静蔚 刘晓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通过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结合肝郁证造模研究,观察大鼠在癌前病变病证结合造模阶段生物学行为、激素水平、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探讨成模规律,健全造模评价指标。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苯蒽造模组、雌二醇造模组、... 目的:通过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结合肝郁证造模研究,观察大鼠在癌前病变病证结合造模阶段生物学行为、激素水平、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探讨成模规律,健全造模评价指标。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苯蒽造模组、雌二醇造模组、二甲基苯蒽加夹尾造模组、雌二醇加夹尾造模组,采用二甲基苯蒽灌胃复制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复制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夹尾激惹法复制肝郁证模型。观察各时期大鼠一般情况、5-羟色胺检测、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①病证结合造模两组大鼠与单纯疾病造模两组大鼠比较,一般行为更符合肝郁证特点(P<0.01),5-羟色胺检测有显著差异(P<0.01);②在组织形态方面,第8周二甲基苯蒽加夹尾造模组癌前病变出现率明显高于二甲基苯蒽造模组(P<0.05),第12周二甲基苯蒽加夹尾造模组与二甲基苯蒽造模组癌前病变和肿瘤出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雌二醇造模组和雌二醇加夹尾造模组(P<0.01)。结论:二甲基苯蒽灌胃加夹尾激惹能成功复制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模型。该模型大鼠的一般行为、神经内分泌表现符合中医肝郁证特点。这种病证结合造模方法能缩短癌前病变动物造模时间,提高造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肝郁证 二甲基苯蒽 夹尾激惹 动物模型
下载PDF
Survivin,caspase-8在人体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中的表达程度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胡一迪 胡孝渠 +1 位作者 李权 喻明霞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caspase-8在人体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中的表达程度及其意义,为乳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手术切除病理标本人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 目的探讨survivin、caspase-8在人体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中的表达程度及其意义,为乳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手术切除病理标本人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病例蜡块标本,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survivin和caspase-8在各病理类型组织中表达的情况。结果在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中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9.00±1.38)%、(89.85±1.55)%和(85.72±1.10)%),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8在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5.03±1.32)%、(73.59±1.08)%和(72.80±1.17)%,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在3种乳腺相关疾病中的表达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乳腺癌癌前病变>乳腺增生>乳腺癌;caspase-8在3种乳腺相关疾病中的表达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乳腺癌。Survivin和caspase-8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3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乳腺癌癌前病变 乳腺癌 SURVIVIN CASPASE-8
下载PDF
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MVD及相关调控因子VEGF/FLK表达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晓菲 宋爱莉 +1 位作者 李静蔚 殷玉琨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血管生成及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莪术油组、康莱特组及三苯氧胺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 目的:研究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血管生成及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莪术油组、康莱特组及三苯氧胺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第10周进行干预治疗,第14周观察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及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因子(VEGF、FLK)的表达情况。结果:莪术油组和三苯氧胺组均可显著降低MVD、VEGF、FLK表达;莪术油组与三苯氧胺组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康莱特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不确切。结论:莪术油有效抑制了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乳腺血管生成及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作用与三苯氧胺相近,优于康莱特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乳腺癌癌前病变 微血管密度 血管生成因子
下载PDF
温阳散结法干预乳腺癌癌前病变MCF-10AT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静蔚 刘晓菲 陈宏志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实验中阳和化岩汤为代表的温阳散结中药及拆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MCF-10AT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乳腺癌癌前病变的MCF-10AT细胞,分组阳和化岩汤组及拆方温阳组、活血组、化痰组、解毒组、三苯氧胺组、... 目的:研究体外实验中阳和化岩汤为代表的温阳散结中药及拆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MCF-10AT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乳腺癌癌前病变的MCF-10AT细胞,分组阳和化岩汤组及拆方温阳组、活血组、化痰组、解毒组、三苯氧胺组、空白对照组7组,MTT法观察24h、48h、72h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药物干预72h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①TAM组、阳和化岩汤组及拆方各组对MCF-10AT细胞具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时间依赖效应(P<0.05)。②药物干预72h各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阳和化岩汤组与三苯氧胺组诱导凋亡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拆方各组细胞凋亡率低于三苯氧胺组(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三苯氧胺、阳和化岩汤组及拆方解毒组处理可导致MCF-10AT细胞的S期阻滞(P<0.05);阳和化岩汤组、三苯氧胺细胞G2/M期比例下降(P<0.05);G0/G1期细胞呈相对平稳趋势,各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阳和化岩汤组与三苯氧胺组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MCF-10AT细胞凋亡能力相近,拆方各组低于三苯氧胺组。温阳散结法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细胞株有效生长抑制,呈现时间依赖效应;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从增殖抑制、诱导凋亡的角度验证温阳散结中药在乳腺癌癌前病变的阻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适用于乳腺癌癌前病变的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散结法 阳和化岩汤 乳腺癌癌前病变 生长抑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乳岩内消霜外用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VEGF、FGF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梁世杰 张桂娟 +7 位作者 马民 别凤杰 廖锐 陈瑞雪 颜显欣 吕燕红 黄茂杰 周诗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4-489,共6页
目的:观察乳岩内消霜外用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乳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表达的影响,探寻乳岩内消霜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36只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 目的:观察乳岩内消霜外用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乳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表达的影响,探寻乳岩内消霜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36只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及乳岩内消霜质量分数分别为4 000、2 000、1 000 mg/g组.采用二甲基苯并蔥(DMBA)联合雌、孕激素诱导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对乳房外用药物干预,第10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组织中VEGF、FGF2的表达.结果:各药物干预组乳腺组织VEGF、FGF2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疾病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乳岩内消霜质量分数4 000 mg/g组VEGF表达低于乳岩内消霜质量分数2 000和1 000 mg/g组(P<0.05);免疫组化检测乳岩内消霜质量分数4 000mg/g组FGF2表达低于乳岩内消霜质量分数1 000 mg/g组(P<0.05).结论:乳岩内消霜外用能够有效下调VEGF、FGF2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因子表达而防治乳腺癌的有效机制,具有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乳岩内消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莪术油干预治疗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爱莉 殷玉琨 +2 位作者 李静蔚 刘晓菲 胡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2期2496-249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大、中、小剂量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大、中、小剂量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第2天开始进行干预治疗,分别于第8周末、第10周末、第12周末、第14周末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结果:疾病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死亡率、癌前病变发生率、乳腺癌发生率增高(P<0.05)。莪术油中、小剂量组大鼠死亡率、癌前病变发生率、乳腺癌发生率降低,与病模组及康莱特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三苯氧胺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莪术油可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的癌变发生率及死亡率,可在癌前病变阶段预防、逆转、阻断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病理 动物模型 莪术油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阳和化岩汤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静蔚 刘晓菲 +2 位作者 梁栋 孙子渊 宋爱莉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研究阳和化岩汤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抑制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方法:采用DMBA诱导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9周后分组用药干预治疗4周,观察大鼠体质量增长及肿瘤出现情况,取乳腺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表现,透射电镜下... 目的:研究阳和化岩汤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抑制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方法:采用DMBA诱导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9周后分组用药干预治疗4周,观察大鼠体质量增长及肿瘤出现情况,取乳腺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表现,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细胞表面结构,空白对照组评分最高,疾病模型组最低;与疾病模型组比较,平消片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治疗组均高(P<0.05);与阳和化岩汤组比较,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器和胞质内含物,空白对照组评分最高,疾病模型组最低;与疾病模型组比较,平消片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治疗组均高(P<0.05);治疗组组间比较,阳和化岩汤组比平消片组评分高(P<0.05),与散结化痰汤组和三苯氧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核,空白对照组评分最高,疾病模型组最低;与疾病模型组比较,平消片组和散结化痰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和化岩汤和三苯氧胺组均高(P<0.05);与阳和化岩汤组比较,平消片组评分低(P<0.05),散结化痰汤组和三苯氧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凋亡及肌上皮,空白对照组评分最高,疾病模型组最低;与疾病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高(P<0.05);与阳和化岩汤组比较,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阳和化岩汤具有抑制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细胞生长和代谢功能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超微结构不同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和化岩汤 乳腺癌癌前病变 动物模型 细胞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复方仙蓉颗粒抑制MCF-10AT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洪日 陈红风 邓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567-570,共4页
目的:建立MCF-10AT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探讨复方仙蓉颗粒(Compound Xian Rong Granules,CXRG)对MCF-10AT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接种MCF-10AT细胞于BALB/c雌性裸鼠,并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随... 目的:建立MCF-10AT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探讨复方仙蓉颗粒(Compound Xian Rong Granules,CXRG)对MCF-10AT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接种MCF-10AT细胞于BALB/c雌性裸鼠,并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CXRG组、三苯氧胺(Tamoxifen,TAM)组,每组20只。分接种后21、35、49、63天,分组观察裸鼠移植瘤重量及体积变化,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接种后21天起裸鼠移植瘤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接种后35~49天,3组裸鼠移植瘤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为80%~100%。接种后63天,共出现3例浸润癌,其中模型组2/7,TAM组1/7;而CXRG组表现与49天时相似。结论:复方仙蓉颗粒能抑制或减缓MCF-10AT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增殖,作用优于三苯氧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仙蓉颗粒 三苯氧胺 MCF-10AT细胞株 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
下载PDF
麝香及西黄方中麝香酮在正常、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志 谢建絮 +3 位作者 李婉斯 葛泓钰 张永太 冯年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45-2550,共6页
目的比较麝香及西黄方中麝香酮在正常、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体内药动学。方法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联合雌激素、孕激素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麝香组、西黄方正常组、西黄方模型组,灌胃给药(含2.73 mg/kg麝香酮)30... 目的比较麝香及西黄方中麝香酮在正常、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体内药动学。方法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联合雌激素、孕激素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麝香组、西黄方正常组、西黄方模型组,灌胃给药(含2.73 mg/kg麝香酮)30 d,于0.083、0.25、0.5、1、1.5、2、4、6、8、24 h采血,GC-MS法测定麝香酮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与麝香组比较,西黄方正常组AUC0~t、AUC0~∞、MRT0~t、MRT0~∞、t1/2z升高(P<0.01),CLz/F降低(P<0.05);与西黄方正常组比较,西黄方模型组AUC0~t、AUC0~∞、MRT0~t升高(P<0.05),CLz/F降低(P<0.05)。结论西黄方中麝香酮生物利用度高于麝香中,体现了复方配伍的协同作用。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中,麝香酮消除减慢,体内作用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西黄方 麝香酮 乳腺癌癌前病变 体内药动学 GC-MS
下载PDF
乳腺癌癌前病变毒瘀互结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邓卫芳 裴晓华 樊英怡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通过乳腺癌癌前病变毒瘀互结证模型的研究,从大鼠一般行为学改变、舒肝颗粒药物干预两方面验证模型;并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探讨模型预后。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舒肝颗粒组。用二甲基苯蒽(DMBA)联合长期... 目的:通过乳腺癌癌前病变毒瘀互结证模型的研究,从大鼠一般行为学改变、舒肝颗粒药物干预两方面验证模型;并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探讨模型预后。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舒肝颗粒组。用二甲基苯蒽(DMBA)联合长期慢性轻度不可预计应激制备乳腺癌癌前病变毒瘀互结模型,舒肝颗粒干预30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肉眼肿瘤发生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一系列肝郁血瘀证的生物表征变化,且肉眼可见肿瘤发生率升高;②组织病理变化提示:模型组非典型增生较对照组数量增多,且程度加重。舒肝颗粒组大鼠病理以单纯增生伴局灶性轻度非典增为主,较模型组明显减轻。③免疫组化提示:模型组VEGF、CXCR4表达水平最高,较舒肝颗粒组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也有升高趋势。结论:长期慢性不可预计应激是大鼠毒瘀互结证形成的主要因素。对心理应激的干预,能延缓乳腺癌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毒瘀互结证模型组VEFG、CXCR4表达明显升高,组织非典型增生程度较高,易转化成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瘀互结模型 舒肝颗粒 乳腺癌癌前病变 大鼠
下载PDF
从中医体质学说研究乳腺癌癌前病变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巍 卢雯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90-91,共2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乳腺癌早已成为女性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因此,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水平、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成为关键。乳腺癌流行病学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乳腺癌早已成为女性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因此,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水平、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成为关键。乳腺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癌前病变的控制对乳腺癌的发病起到直接而关键的作用。随着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生物学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医体质学说的不断完善,中医体质学说与乳腺癌癌前病变相关性研究将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癌前病变 中医体质学说
下载PDF
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筛查手段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梓 张喜平 欧敬民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期19-21,共3页
作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角度看,筛查乳腺癌癌前病变比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更具有吸引力。在癌症的“多阶段发展模式”中,从“正常”到“非典型增生”的过程是可逆的,即逆转乳腺癌的癌前病变进一步预防乳腺... 作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角度看,筛查乳腺癌癌前病变比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更具有吸引力。在癌症的“多阶段发展模式”中,从“正常”到“非典型增生”的过程是可逆的,即逆转乳腺癌的癌前病变进一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这也是研究乳腺癌筛查手段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筛查手段 非典型增生 高危人群 早期诊断 吸引力 生发
下载PDF
乳腺癌癌前病变诊疗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爱莉 刘晓菲 +1 位作者 李静蔚 孙贻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0,共3页
乳腺癌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乳腺癌多阶段发展模式”为在乳腺癌癌前病变阶段阻断和逆转提供了依据。中医药在抑制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凋亡、调节内分泌系统和抑制癌基因表达方面对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提出中医应从认识疾病本质,制订乳... 乳腺癌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乳腺癌多阶段发展模式”为在乳腺癌癌前病变阶段阻断和逆转提供了依据。中医药在抑制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凋亡、调节内分泌系统和抑制癌基因表达方面对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提出中医应从认识疾病本质,制订乳腺癌癌前病变中医诊疗标准和拓展治疗目的,研究中药对乳腺癌癌前变的干预作用机理的角度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乳腺癌防治 中医药干预
下载PDF
从“伏毒-痰瘀-正虚”理论刍议“治未病”思想在乳腺癌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谭慧红 范洪桥 +1 位作者 周亮 刘丽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0期194-196,共3页
乳腺癌癌前病变可以阻断和逆转,中医药在防治乳腺癌癌前病变有着独特的优势与广阔的前景。文章认为乳腺癌癌前病变在于正气亏虚,伏毒内蕴,毒痰瘀互结于乳络,邪正相搏,毒邪渐炽,正气渐虚。"治未病"思想是一种先进和超前的预防... 乳腺癌癌前病变可以阻断和逆转,中医药在防治乳腺癌癌前病变有着独特的优势与广阔的前景。文章认为乳腺癌癌前病变在于正气亏虚,伏毒内蕴,毒痰瘀互结于乳络,邪正相搏,毒邪渐炽,正气渐虚。"治未病"思想是一种先进和超前的预防思维与理念,对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基于"伏毒-痰瘀-正虚"理论,分别从"未病先防,着眼于养生防毒""既病防变,着眼于祛邪解毒""瘥后防发,着眼于补虚缓攻"三个方面探讨"治未病"思想在防治乳腺癌癌前病变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毒 痰瘀互结 正气亏虚 乳腺癌癌前病变 治未病思想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乳腺癌癌前病变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巍 姬艳菊 刘增尧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8年第6期464-465,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 中医体质学说 疾病发展过程 中医体质类型 恶性肿瘤 妇女健康 病变
下载PDF
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珺 李猛 +2 位作者 李媛媛 于庆生 李华刚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379-380,共2页
探讨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的造模方法。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苯蒽造模组、二甲基苯蒽+雌激素造模组、二甲基苯蒽+雌激素病证结合模型组,检测不同造模方法大鼠模型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 探讨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的造模方法。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苯蒽造模组、二甲基苯蒽+雌激素造模组、二甲基苯蒽+雌激素病证结合模型组,检测不同造模方法大鼠模型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造模组ER、PR表达增高(P<0.05)。与二甲基苯蒽组比较,二甲基苯蒽+雌激素组、病证结合组ER、PR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证结合组EGFR、STAR3的表达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基苯蒽+雌激素组比较,病证结合组各项指标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STAT3通路参与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发病,肝郁肾虚在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病证结合造模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上皮生长因子受体 转录激活因子3 肝郁肾虚证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