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缺失基因1对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顾勇 段炜 +1 位作者 孟宏涛 吴秀华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871-87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DBC1)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DBC1的正义表达载体,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MTT法检测DBC1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BC1... 目的探讨乳腺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DBC1)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DBC1的正义表达载体,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MTT法检测DBC1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BC1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转染空载体的SMMC-7721细胞相比,pcDNA3.1-DBC1正义表达载体转染上调DBC1的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升高G1期细胞比例(51.0%vs 64.9%,P=0.002),降低S期细胞比例(29.7%vs 14.0%,P<0.001),诱导细胞凋亡(8.8%vs 24.6%,P<0.001)。结论 DBC1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进展,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缺失基因1 肝癌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和乳腺癌缺失基因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瑶 刘得水 李新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368-3370,共3页
目的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乳腺癌缺失基因1(DB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观察组)的病理标本切片与80例非乳腺癌患者(对照组)的乳腺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乳腺癌缺失基因1(DB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观察组)的病理标本切片与80例非乳腺癌患者(对照组)的乳腺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乳腺癌组织中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BC1及SIRT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DBC1及SIRT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的DBC1及SIRT1的阳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较早的乳腺癌组织中DBC1及SIRT1的阳性指数明显低于临床分期较晚者(P<0.05),而且随着临床分期越晚,两者的水平也越高。结论 DBC1及SIR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虽然与乳腺癌的病理分型关系不明确,仍然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指标指导临床对乳腺癌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乳腺癌缺失基因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缺失基因1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铁金军 周晓慧 范慧敏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DBC1最早发现是在乳腺癌中杂合性缺失,被称为乳腺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DBC1在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及凋亡、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均有不同的调节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DBC1的表达进行调控很可能成为肿瘤,炎症以及... DBC1最早发现是在乳腺癌中杂合性缺失,被称为乳腺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DBC1在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及凋亡、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均有不同的调节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DBC1的表达进行调控很可能成为肿瘤,炎症以及代谢性疾病重要的干预靶点。本文对DBC1在肿瘤、淋巴细胞功能和部分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缺失基因1 肿瘤 淋巴细胞 肥胖症
下载PDF
乳腺癌缺失基因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林丽 孙春霞 +1 位作者 卢晓芬 吴洪英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缺失基因1(deletedinbreastcancer1,DBCl)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28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目的检测乳腺癌缺失基因1(deletedinbreastcancer1,DBCl)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28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应用放疗、化疗等治疗,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检测DBC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DBC1 mRNA的表达量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其相对表达量为3.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BC1蛋白质的表达与内参基因B-actin相比,二者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08;0.66±0.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C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过表达,可能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作为促癌基因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缺失基因1 子宫内膜癌 荧光定量PCR技术 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
原文传递
NANOG/乳腺癌缺失基因1通路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冯如 李莉 +1 位作者 曹江 费素娟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 研究NANOG/乳腺癌缺失基因1(DBC1)通路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受胃癌切除术的25例患者。利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ANOG和DBC1在人畸胎瘤细胞N-tera、胃癌SGC-7901、HGC-27、MKN-4... 目的 研究NANOG/乳腺癌缺失基因1(DBC1)通路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受胃癌切除术的25例患者。利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ANOG和DBC1在人畸胎瘤细胞N-tera、胃癌SGC-7901、HGC-27、MKN-45、MGC803、NCI-N87、BGC823细胞株、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MTT实验、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干扰NANOG-1组、干扰NANOG-2组、干扰对照组和干扰DBC1组MKN-45细胞的增殖、凋亡与集落形成能力。取干扰NANOG组、干扰对照组、干扰DBC1组和干扰DBC1+NANOG组MKN-45细胞株,行PCR实验以验证两种基因的表达影响,进一步验证下调DBC1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基因芯片筛查干扰后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NANOG调控DBC1的作用机制。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NANOG和NANOG mRNA在N-tera细胞株中高表达,分别为1.02±0.08和0.95±0.03,在胃癌SGC-7901、HGC-27、MKN-45、NCI-N87细胞株中的表达分别为0.67±0.03和0.64±0.04,0.58±0.02和0.28±0.02,0.83±0.03和1.04±0.05,0.61±0.02和0.64±0.08,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未见表达,其在胃癌细胞株MKN-45中表达最高(F=21.51、85.53,P均〈0.01)。DBC1在HGC-27、MGC803、NCI-N87、SGC-7901、BGC823、MKN-45细胞株中的表达分别为0.37±0.02、0.33±0.02、0.42±0.01、0.58±0.04、0.33±0.05、0.87±0.02,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均未见NANOG、NANOG mRNA和DBC1表达。24.0%(6/25)的患者胃癌组织中检测到NANOG mRNA和DBC1表达。与干扰对照组比较,干扰NANOG-1组、干扰NANOG-2组的细胞凋亡率增加[(2.24±0.17)%比(6.03±0.24)%、(6.95±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18,P〈0.01)。与干扰对照组比较,干扰NANOG-1组、干扰NANOG-2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下降(172.03±6.35比74.32±5.32、53.08±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61,P〈0.01)。PCR验证实验显示,与干扰对照组比较,干扰NANOG组细胞中NANOG mRNA和DBC1 mRNA水平均较低(1.04±0.05比0.54±0.03和1.08±0.08比0.42±0.03),干扰DBC1组DBC1 mRNA水平较低(1.08±0.08比0.5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5、7.37、6.06,P均〈0.01);干扰DBC1+NANOG组NANOG mRNA水平较高(1.04±0.05比3.01±0.08),但DBC1 mRNA水平较低(1.08±0.08比0.71±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2、3.74,P均〈0.05);干扰DBC1+NANOG组DBC1 mRNA水平高于干扰DBC1组(0.71±0.06比0.5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DBC1基因启动子区域有NANOG蛋白质的可能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显示,NANOG蛋白质对DBC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转录激活作用。 结论 NANOG、DBC1在多种胃癌细胞中高表达,NANOG可通过调控DBC1的表达影响MKN-45细胞的增殖、凋亡、集落形成能力,NANOG/DBC1通路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NANOG 生物学行为 乳腺癌缺失基因1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乳腺癌缺失基因1和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林斌 金梦媚 郭松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缺失基因1(DBC1)和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DBC1和P53在70例PTC和7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分析DBC1和P53在PT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 目的探讨乳腺癌缺失基因1(DBC1)和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DBC1和P53在70例PTC和7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分析DBC1和P53在PT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DBC1和p53在PT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2%(50/70)和78.57%(55/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8.57%(13/70)和10.00%(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BC1表达与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PTC组织中DBC1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00)。结论PTC组织中DBC1和p53表达均升高,且二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表明DBC1和p53可能通过正向调控作用参与PTC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乳腺癌缺失基因1 P53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乳腺癌缺失基因-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王兆平 陆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50-158,共9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1,DBC-1)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中的表达及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DBC1在胃黏膜细胞(SGC-7901、BGC-823)和GC细胞(SGC-7901、BGC-823)中的表达差异,利用免疫组... 目的研究乳腺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1,DBC-1)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中的表达及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DBC1在胃黏膜细胞(SGC-7901、BGC-823)和GC细胞(SGC-7901、BGC-823)中的表达差异,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DBC1在201例GC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分析DBC1表达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DBC1在G C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在胃黏膜细胞中的表达量(P<0.05).DBC1在GC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5.12%vs 20.90%,P<0.05).DBC1表达水平与Bormann分型(P<0.05)、肿瘤大小(P<0.05)、肿瘤分化程度(P<0.05)、Lauren分型(P<0.05)、脉管浸润(P<0.05)、神经侵犯(P<0.05)、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P>0.05)、年龄无相关(P>0.05).DBC1表达与GC的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DBC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P<0.05)和总生存时间越短(P<0.05).结论 DBC1在GC中高表达,可能是GC预后的判断指标,在G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缺失基因-1 胃癌 预后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DBC1及SIR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红 刘付宝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干预后患者组织中DBC1及SIRT1的表达情况,为患者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脂质体紫杉醇(力朴素)联合卡... 目的:探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干预后患者组织中DBC1及SIRT1的表达情况,为患者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脂质体紫杉醇(力朴素)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患者第1天使用135~175 mg·m-2力朴素,然后每天使用2 000 mg·m-2卡培他滨进行治疗,以21 d为1个疗程,患者连续治疗2~6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评价。比较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干预前后患者病灶组织中SIRT1和DBC1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中SIRT1及DBC1的表达差异,记录患者使用药物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SIRT1及DBC1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83,P=0.000;χ2=53.43,P=0.000);经治疗后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病灶组织中SIRT1和DBC1表达的阳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所出现的均为可逆性不良反应,大多数表现为以Ⅰ级或Ⅱ级不良反应为主的血液学毒性,其次为手足综合征和消化道反应,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后均可依照原定计划完成化疗,并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及过敏反应。结论: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干预后可显著降低其DBC1和SIRT1的阳性表达,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紫杉醇 卡培他滨 晚期乳腺癌 乳腺癌缺失基因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下载PDF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表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对患者组织中DBC1及SIRT1阳性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佳燕 陈星容 杨蕊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707-709,713,共4页
目的探究紫杉醇脂质体联合表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对患者组织中乳腺癌缺失基因1(DBC1)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阳性表达的影响,为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74例,使用紫杉醇脂质体联... 目的探究紫杉醇脂质体联合表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对患者组织中乳腺癌缺失基因1(DBC1)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阳性表达的影响,为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74例,使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方案,连续治疗2~6个疗程后使用半定量法对干预前后患者病灶组织切片中DBC1及SIRT1表达及不同病理类型的DBC1及SIRT1表达进行评估,并评判干预后的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DBC1及SIRT1表达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前、干预后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组织中的DBC1及SIRT1的阳性指数同期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类型干预前比较,干预后DBC1和SIRT1阳性指数得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主要为1/2级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或降低),均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后出现好转,没有相关性死亡出现,此外部分患者出现1/2级恶心呕吐或肝功能损伤等。结论脂质体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辅助化疗有助于降低SIRT1和DBC1的阳性表达,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脂质体 表柔比星 晚期乳腺癌 乳腺癌缺失基因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中DBC1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苏宁 刘宗昂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缺失基因1(DBC1)在可手术的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7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定量RT-PCR检测上述病例肺癌... 目的探讨乳腺癌缺失基因1(DBC1)在可手术的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7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定量RT-PCR检测上述病例肺癌标本中DBC1的表达水平,分析DBC1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及小细胞肺癌生存的相关性,并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DBC1表达水平与复发转移情况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及吸烟史无明显相关,生存分析显示DBC1高表达组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DBC1表达可作为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DBC1高表达与小细胞肺癌复发转移相关,可提示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缺失基因1 小细胞肺癌 复发转移 预后
下载PDF
DBC1在胃癌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永国 邵晓冬 +2 位作者 刘婕 林浩 邹德莉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943-94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DBC1)在胃癌耐药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对化疗敏感和化疗耐药的胃癌患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DBC1表达差异;在SGC7901胃癌细胞系中通过DBC1-shRNA载体下调DBC1...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DBC1)在胃癌耐药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对化疗敏感和化疗耐药的胃癌患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DBC1表达差异;在SGC7901胃癌细胞系中通过DBC1-shRNA载体下调DBC1的表达,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流式细胞术观察胃癌细胞对顺铂(cisplatin,CDDP)、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的表达变化,初步揭示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在化疗耐药的胃癌患者中,DBC1表达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的胃癌患者;在SGC7901胃癌细胞,下调DBC1表达可以提高胃癌细胞对CDDP和5-FU的敏感性、降低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增强CDDP等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的杀伤;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下调DBC1的表达后,MDR1的表达相应下调,而MRP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DBC1参与胃癌耐药的发生,在胃癌耐药中发挥一定作用,DBC1可作为逆转胃癌耐药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缺失基因1 胃癌 耐药 顺铂 5-氟尿嘧啶 SGC7901胃癌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