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性卵巢癌中乳腺癌抑制蛋白1/2和错配修复蛋白MutS同源物2基因突变的意义研究
1
作者 廖莹 宋晓霞 刘行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51-154,共4页
目的研究遗传性卵巢癌中乳腺癌抑制蛋白1/2(BRCA1/2)和错配修复蛋白MutS同源物2(MSH2)基因突变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3例家族遗传性卵巢癌患者及家系中5名Ⅰ代健康亲属、20名Ⅱ/Ⅲ代健康亲属作为... 目的研究遗传性卵巢癌中乳腺癌抑制蛋白1/2(BRCA1/2)和错配修复蛋白MutS同源物2(MSH2)基因突变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3例家族遗传性卵巢癌患者及家系中5名Ⅰ代健康亲属、20名Ⅱ/Ⅲ代健康亲属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提取DNA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后直接测序比对,研究遗传性卵巢癌家族中有意义的错义突变基因。结果13例家族遗传性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以Ⅲ期、组织分级以低-中分化、有淋巴结肿转移为主。13例患者基因测序显示,BRCA1基因发现突变6处中,无意义突变3处,新发现突变3处。新发现3处突变中3780A>G、5069A>G造成氨基酸变化,3326A>T突变造成Arg突变成终止密码子,共同存在突变为3326A>T。BRCA2基因测序检测出突变6处,无意义突变5处,其中共同存在突变为1342A>C。MSH2基因测序发现无意义突变2处。健康家系中,携带BRCA1基因3326A>T突变3例(12.00%),携带BRCA2基因1342A>C突变12例(48.00%),其余女性测序结果正常。结论BRCA1基因杂合突变3326A>T和BRCA2基因杂合突变1342A>C是遗传性卵巢癌家族发病的致病基因,可为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卵巢癌 乳腺癌抑制蛋白1/2 错配修复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着丝粒蛋白U水平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李梦丽 李浩田 李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7期1641-1646,共6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SPINK1)、着丝粒结合蛋白(CENPU)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确诊为乳腺癌的115例患者作为乳腺癌组,并根据2年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SPINK1)、着丝粒结合蛋白(CENPU)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确诊为乳腺癌的115例患者作为乳腺癌组,并根据2年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2例)与预后不良组(23例);另选择98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SPINK1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CENPU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SPINK1、CENPU水平对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Cox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2年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SPINK1、CENP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PINK1、CENPU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PINK1、CENPU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PINK1、CENPU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44(95%CI=0.744~0.943)、0.877(95%CI=0.801~0.953),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46(95%CI=0.899~0.994)。SPINK1、CENPU、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乳腺癌患者2年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PINK1和CENPU水平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能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丝氨酸蛋白抑制剂Kazal 1 着丝粒结合蛋白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不同全脑放疗技术中血清载脂蛋白与认知功能衰退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王聪 张志林 +5 位作者 李锦秋 宋晓 席强 马欢 李锐彪 田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3688-3693,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whole-brain radiotherapy,WBRT)不同放疗技术中血清载脂蛋白E(ApoE)、ApoJ和ApoA1与认知功能衰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就诊于该院放射治疗科的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42例。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乳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whole-brain radiotherapy,WBRT)不同放疗技术中血清载脂蛋白E(ApoE)、ApoJ和ApoA1与认知功能衰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就诊于该院放射治疗科的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42例。随机分为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容积调强放疗(volume modulated radiotherapy,VMA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poE、ApoJ和ApoA1水平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不同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清标志物等的差异。结果:治疗后3月,与IMRT组相比,VMAT组患者的MMSE评分较高(P<0.05),同时,VMAT组患者的血清ApoE、ApoJ和ApoA1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IMRT组和VMAT组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分别19例(90.50%)和13例(4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ApoE、ApoJ和ApoA1水平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均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P均<0.05)。ROC分析显示,ApoE、ApoJ和ApoA1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30、0.795和0.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oA1和ApoJ水平的升高是无认知衰退生存率(cognitive-dysfunction-free survival,CDFS)的保护因素(HR=0.02和0.04);而转移瘤个数是导致认知功能衰退的风险因子(HR=7.43)。生存分析显示,相较于ApoJ≤132.6 pg/mL和ApoA1≤150.9 pg/mL,ApoJ>132.6 pg/mL和ApoA1>150.9 pg/mL的患者的认知功能衰退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相较于IMRT,VMAT技术在WBRT治疗后保护患者认知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患者认知功能衰退可能与血清ApoJ和ApoA1水平降低、转移瘤个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转移 容积调强放疗 认知功能衰退 载脂蛋白J 载脂蛋白A1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殷雨来 张银旭 +4 位作者 任悦 张辉 白杰 王遵义 张晓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探究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联合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 目的探究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联合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在白蛋白紫杉醇常规治疗260 mg/m 2,d1,21 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的基础上,对照组加卡瑞丽珠单抗治疗200 mg/次,21 d为一个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观察组采用卡瑞丽珠单抗200 mg/次,21 d为一个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联合阿帕替尼治疗250 mg/次进行口服,1日/次,28 d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使用3个周期。并从接受治疗开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153、CA125)、免疫相关指标(T细胞绝对值计数)、预后指标(TK1、VEGF、MUC1、CD44v6)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其中主要结局指标为ORR及OS,其余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显示,观察组患者的ORR(48.8%)和DCR(73.2%)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4.4%和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80个月(95%CI:6.17~7.43)和4.70个月(95%CI:3.32~6.08),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进展的风险比HR为0.537(95%CI:0.337~0.857);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0.90个月(95%CI:9.39~12.41)和7.60个月(95%CI:6.97~8.23),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死亡的风险比HR为0.406(95%CI:0.241~0.684);观察组的PFS和OS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标志物CEA、CA15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CA125水平及TK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EGF、MUC1、CD44v6水平比对照组低(P<0.001);观察组T细胞绝对值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联合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晚期TNBC患者,临床疗效较为可观,使患者的预后和免疫功能得到了改善,并且安全性相对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晚期乳腺癌 PD-1抑制 抗血管治疗 卡瑞丽珠单抗 阿帕替尼 蛋白紫杉醇
下载PDF
乳腺癌转移抑制蛋白1下调PI3K/AKT1通路抑制骨肉瘤细胞转移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浩博 孙春汉 +4 位作者 郑少伟 陈楚群 赖伟强 杨剑锋 孙江森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蛋白1(BRMS1)在骨肉瘤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骨肉瘤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8例骨肉瘤组织和8个骨肉瘤细胞系BRMS1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正常成骨细胞...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蛋白1(BRMS1)在骨肉瘤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骨肉瘤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8例骨肉瘤组织和8个骨肉瘤细胞系BRMS1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正常成骨细胞系(HOSB)及人骨肉瘤细胞系(OS187、COL、LM7、SJSA、MG63、HOS、SAOS-2、CCH-D)和BRMS1蛋白和AKT1蛋白磷酸化的水平;侵袭小室(Transwell)法检测过表达BRMS1的HOS细胞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骨肉瘤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较癌旁正常骨组织明显减少。骨肉瘤细胞OS187、COL、LM7、SJSA、MG63、HOS、SAOS-2和CCH-D BRM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成骨细胞HOSB明显降低,而AKT1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HOS细胞过表达BRMS1后,HOS细胞转移能力和AKT1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运用AKT1蛋白磷酸化抑制剂LY294002明显抑制HOS细胞转移能力。结论 BRMS1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HOS细胞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1蛋白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转移抑制蛋白1 人类 骨肉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c-akt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对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诊断价值
6
作者 蔡蓉蓉 施平平 顾春燕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160-1165,共6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CXCL16)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接诊的150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CXCL16)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接诊的150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分为高危型HPV感染组(n=40)和低危型HPV感染(n=110)。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经阴道镜活检检查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n=100)。对研究组患者均采用HPV-DNA分型试剂盒检测;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MGB1和CXCL16水平,免疫组化检测MIF染色强度。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HMGB1、MIF和CXCL16差异;对比低危型和高危型HPV感染组HMGB1、MIF和CXCL16差异;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HMGB1、MIF和CXCL16联合检测对高危型HPV感染诊断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HMGB1、MIF和CXCL16与不同HPV感染分型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更高(均P<0.05);与低危型HPV感染组相比,高危型HPV感染组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更高(均P<0.05);ROC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MGB1、MIF和CXCL16单独及联合诊断高危型HPV感染的AUC分别为0.748、0.684、0.791和0.934,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Z=2.577、3.152、2.096,均P<0.05);Spea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HMGB1、MIF和CXCL16与不同HPV感染分型存在显著正相关(r=0.615、0.633、0.649均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高于低危型和对照组,临床检查中应用HMGB1、MIF和CXCL16联合检测可提升高危型HPV感染临床诊断率,为临床提供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和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分型 感染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 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
下载PDF
情志应激激素受体调控Yes相关蛋白1影响乳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研究
7
作者 曾伟 孙文娜 +2 位作者 廖女珠 罗丽珊 李耀泉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5期13-17,共5页
目的:探究情志应激激素受体(GR)与Yes相关蛋白1(YAP1)对乳腺癌MCF-7细胞转移的调控机制,以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分析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GR和YAP1的表达;将MCF-7细胞分为:si NC组、si GR组和si YAP1组,... 目的:探究情志应激激素受体(GR)与Yes相关蛋白1(YAP1)对乳腺癌MCF-7细胞转移的调控机制,以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分析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GR和YAP1的表达;将MCF-7细胞分为:si NC组、si GR组和si YAP1组,分别通过MTT实验、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析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及凋亡率,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析细胞GR和YAP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YAP1与GR的表达水平升高。与si NC组比较,si GR组和si YAP1组的MCF-7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与si NC组比较,si GR组的MCF-7细胞的YAP1和GR表达水平降低(P<0.05),si YAP1组的MCF-7细胞的YAP1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YAP1与GR的表达水平升高。GR被激活后,通过调控细胞内的YAP1通路影响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凋亡率,进而导致乳腺癌MCF-7细胞转移,靶向调节YAP1抑制乳腺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发生可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应激 情志应激激素受体 Yes相关蛋白1 乳腺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转移 MCF-7细胞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MTA1、USP28和Ezrin蛋白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石碧霞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癌组织肿瘤转移基因1(MTA1)、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8(USP28)和埃兹蛋白(Ezrin)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取其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距病灶≥3c...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癌组织肿瘤转移基因1(MTA1)、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8(USP28)和埃兹蛋白(Ezrin)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取其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距病灶≥3cm),比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MTA1、USP28、Ez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乳腺癌组织MTA1、USP28、Ezrin蛋白表达情况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MTA1、USP28、Ezrin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乳腺癌患者MTA1、USP28、Ezrin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转移患者MTA1、USP28、Ezrin阳性率高于淋巴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USP28、Ezrin阳性表达病死率高于阴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癌组织MTA1、USP28、Ezrin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情况与肿瘤分期、淋巴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三者均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敏感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转移基因1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8 埃兹蛋白 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神经纤毛蛋白-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网膜素-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青虹 王绪麟 +5 位作者 杨璐 夏荣江 曾晶 孙传衍 许有春 陈绵平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神经纤毛蛋白-1(NRP-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5例(乳腺癌组)。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0例(...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神经纤毛蛋白-1(NRP-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5例(乳腺癌组)。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组)。检测各组血清sNRP-1、CPT1A、Omentin-1水平。随访2年,详细记录患者的预后状况,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乳腺癌组血清sNRP-1、CPT1A显著高于健康组,Omentin-1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血清sNRP-1、CPT1A、Omentin-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组血清sNRP-1、CPT1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期、血清sNRP-1和CPT1A升高、血清Omentin-1降低是影响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sNRP-1、CPT1A、Omentin-1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有关,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期、血清sNRP-1和CPT1A升高、血清Omentin-1降低是影响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联合检测血清sNRP-1、CPT1A、Omentin-1对判断患者的生存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神经纤毛蛋白-1 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1A 网膜素-1 乳腺癌
下载PDF
穴位刺激联合COX-2抑制剂对乳腺癌骨转移大鼠镇痛、NK细胞活性及PK2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强 于珊珊 +2 位作者 孟杰 马跃 张华新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9期80-86,共7页
目的:探究穴位刺激联合COX-2抑制剂对乳腺癌骨转移大鼠镇痛、NK细胞活性及PK2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穴位刺激(C)组、COX-2抑制剂(D)组与穴位刺激联合COX-2抑制剂(E)组,... 目的:探究穴位刺激联合COX-2抑制剂对乳腺癌骨转移大鼠镇痛、NK细胞活性及PK2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穴位刺激(C)组、COX-2抑制剂(D)组与穴位刺激联合COX-2抑制剂(E)组,每组10只,对B、C、D与E组采用胫骨内注射乳腺癌细胞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A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对C组给予穴位刺激治疗,对D组给予灌胃25 mg/kg的塞来昔布,对E组给予穴位刺激联合塞来昔布治疗,A组、B组同期给予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大鼠疼痛情况,双能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骨密度及骨矿物质含量,HE染色法检测骨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NK细胞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PK2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50%PWT、TWL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后肢负重差值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与E组50%PWT、TW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后肢负重差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比D组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骨组织形态完整,骨小梁排列整齐,骨皮质连续,无坏死区域,骨髓腔内充满深染的血细胞,B组骨组织形态遭到破坏,骨皮质出现连续性中断,并可见大量肿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形态不规则,且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异型性明显,与B组比较,C组、D组与E组病理形态明显改善;与A组比较,B组BMD、BMC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BMD、BMC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比D组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胫骨组织中NKp30、NKp44、NKp46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与E组大鼠胫骨组织中NKp30、NKp44及NKp4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比D组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胫骨组织中PK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与E组大鼠胫骨组织中PK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比D组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刺激联合COX-2抑制剂对乳腺癌骨转移大鼠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可显著改善NK细胞活性,促进PK2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刺激 COX-2抑制 乳腺癌 转移 镇痛 NK细胞活性 PK2蛋白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TIMP-3及DNMT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1
作者 于娇 李汉杰 +3 位作者 陈鑫 王青 葛鹏 李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3248-3253,共6页
目的:分析研究乳腺癌患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及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IMP-3、DNMT... 目的:分析研究乳腺癌患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及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IMP-3、DNMT1、ER、PR、HER-2、p53、Ki-67的表达,将TIMP-3、DNMT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随访生存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随访5年以上。结果:我们发现,在乳腺癌组织中,TIMP-3呈低表达,DNMT1呈高表达,TIMP-3及DNMT1的表达呈负相关;TIMP-3表达水平与Ki-67呈负相关,DNMT1表达水平与Ki-67呈正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未见相关性。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只有临床分期和DNMT1表达水平是影响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风险因素。TIMP-3低表达组的5年OS和DFS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DNMT1高表达组的5年OS和DFS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结论:研究表明乳腺癌中TIMP-3及DNMT1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恶性表型及患者生存时间有关,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作为治疗计划制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 DNA甲基转移1 总生存期 无病生存期
下载PDF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腾跃 邹芳芳 +2 位作者 孙亚君 尹俊倩 毕铁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093-1096,1101,共5页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组织中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的表达率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成功切除乳房的381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随访5年或随访至患者死亡,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组织中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的表达率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成功切除乳房的381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随访5年或随访至患者死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NAMPT及SIRT-1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特征的关系及NAMPT表达与SIRT-1表达的关系,分析NAMPT、SIRT-1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NAMPT高表达率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0.05);年龄≥56岁、有淋巴结转移、无病生存期<55个月的乳腺癌患者NAMPT高表达率高于年龄<56岁、无淋巴结转移、无病生存期≥55个月的乳腺癌患者(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无病生存期<55个月的乳腺癌患者SIRT-1高表达率高于年龄<56岁、无病生存期≥55个月的乳腺癌患者(均P<0.05);NAMPT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SIRT-1高表达率高于SIRT-1低表达率(P<0.05),乳腺癌患者NAMPT、SIRT-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病生存期呈正相关(r=0.079、0.505;0.462、0.497,P<0.05)。结论:NAMPT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上调,NAMPT可影响SIRT-1的表达,同时年龄可影响NAMPT及SIRT-1的表达,且两者高表达预示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 组织芯片技术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及其治疗意义
13
作者 侯双雁 李也鹏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18-423,共6页
乳腺癌是一类在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其存在许多未知的机制,导致治疗耐药、复发、转移,严重地影响了治疗疗效和预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近二十年来备受关注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其与乳腺癌的增殖、分化、生长及预后密切相关... 乳腺癌是一类在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其存在许多未知的机制,导致治疗耐药、复发、转移,严重地影响了治疗疗效和预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近二十年来备受关注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其与乳腺癌的增殖、分化、生长及预后密切相关,已发现调节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就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乳腺癌的关系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希望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蛋白乙酰转移 蛋白去乙酰化酶 蛋白乙酰转移抑制 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
下载PDF
乳腺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陈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9期2814-2816,282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于该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TA1蛋白、TGF-β1蛋...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于该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TA1蛋白、TGF-β1蛋白检测。分析MTA1蛋白、TGF-β1蛋白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MTA1蛋白、TGF-β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乳腺癌组织中MTA1蛋白、TGF-β1蛋白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TA1蛋白、TGF-β1蛋白阳性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的MTA1蛋白、TGF-β1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情况的患者TGF-β1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TA1蛋白、TGF-β1蛋白在乳腺癌表达中呈负相关(r=-0.367,P=0.003)。结论乳腺癌中MTA1蛋白、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为治疗方案制订提供有力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
下载PDF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雌激素相关受体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韩晓刚 孟庆杰 +6 位作者 刘向华 印玉龙 赵昕辉 张浩萌 钮昊祯 李梦斐 吕勇刚 《癌症进展》 2023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2例乳腺癌患者,取其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探讨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2例乳腺癌患者,取其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ALAT1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FADD、ERRα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及预后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MALAT1、FADD、ERRα的表达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ALAT1、FADD、ERR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ALAT1的相对表达量、ERRα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FADD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Ⅲ~Ⅳ期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MALAT1的相对表达量、ERRα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FADD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0.01)。随访1年,死亡23例,生存99例,生存率81.15%(99/122),死亡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MALAT1的相对表达量、ERRα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生存患者(P﹤0.01),FADD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生存患者(P﹤0.01)。ROC曲线显示,MALAT1、FADD、ERRα联合检测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872(95%CI:0.813~0.941),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MALAT1、FADD及ERRα在乳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与患者临床分期、预后有关,上述因子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 雌激素相关受体α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和核因子相关κB结合蛋白50在宫颈癌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毛莉 杨永秀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70-373,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核因子相关κB结合蛋白50(NF-κB p50)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uper Sensitive TM IHC)法分别检测慢性宫颈炎组织、CINⅠ组织、CINⅡ~Ⅲ组织和宫颈癌...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核因子相关κB结合蛋白50(NF-κB p50)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uper Sensitive TM IHC)法分别检测慢性宫颈炎组织、CINⅠ组织、CINⅡ~Ⅲ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BRMS1、NF-κB p50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宫颈癌、CINⅡ~Ⅲ及CINⅠ组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低于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RMS1蛋白在ⅡB~Ⅳ期、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者中表达降低甚至缺失(均P<0.05)。②NF-κB p50蛋白在宫颈癌组、CINⅠ和CINⅡ~Ⅲ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均P<0.05),且在瘤体直径≥4 cm、低分化癌、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者中NF-κB p50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宫颈癌中BRMS1与NF-κB p50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0.426,P<0.001)。结论:宫颈癌中BRMS1蛋白与NF-κB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BRMS1蛋白阳性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失,而NF-κB蛋白阳性表达逐渐升高,与癌细胞的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基因 肿瘤抑制 基因 NF-κB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下载PDF
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对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17
作者 殷玉琨 陈佳阳 +3 位作者 常金圆 刘丽星 江正龙 冯利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52-56,共5页
目的观察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对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84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其中模型组、ML-385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均采用左侧胫骨种植小鼠亲骨性乳腺癌高转移细胞系4T1.2细胞悬... 目的观察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对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84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其中模型组、ML-385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均采用左侧胫骨种植小鼠亲骨性乳腺癌高转移细胞系4T1.2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种植后第1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益肾祛痛颗粒水溶液2.275、4.55、9.1 g/kg灌服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L-385组给予蒸馏水灌服并腹腔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20 mg/kg,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服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天,连续给药28 d。记录各组小鼠分组处理1~4周的体质量,连续给药28 d后处死,称取肿瘤质量。取各组小鼠左侧胫骨,micro-CT扫描后分析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及骨小梁间隙(Tb.Sp),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情况,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后分析破骨细胞数量及破骨细胞与骨组织接触面长度,免疫组化法检测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Nrf2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分组处理1~4周,各组小鼠体质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分组处理第4周,模型组体质量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肿瘤质量均降低,但仅ML-385组和中剂量组P均<0.05。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左侧胫骨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正常,模型组左侧胫骨有明显骨转移瘤形成、细胞成分以成骨性骨转移为主,ML-385组、中剂量组左侧胫骨骨转移瘤形成及骨质破坏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近。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侧胫骨组织BV/TV、Tb.N、Tb.Sp、Tb.Th、破骨细胞数量、破骨细胞接触面长度及Keap1、Nrf2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ML-385组左侧胫骨组织BV/TV、Tb.N、Tb.Sp、Tb.Th及Keap1、Nrf2阳性表达率均降低,中剂量组左侧胫骨组织Tb.N、Tb.Sp、Tb.Th均降低,低、高剂量组Tb.Th均降低,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左侧胫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破骨细胞接触面长度、Nrf2阳性表达率均降低而Keap1阳性表达率升高(P均<0.05)。结论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可抑制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瘤生长及骨质破坏,以中等剂量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转移 益肾祛痛颗粒 破骨细胞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下载PDF
血清LRG1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18
作者 孙平 高可欣 +3 位作者 包鸿蓉 孙成 张静 王大治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40-43,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alpha-2glycoprotein1,LRG1)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3月就诊于牡丹江市肿瘤医院的8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86例乳腺小叶增生或纤维瘤患者作...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alpha-2glycoprotein1,LRG1)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3月就诊于牡丹江市肿瘤医院的8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86例乳腺小叶增生或纤维瘤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LRG1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因素的关系。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LRG1表达的平均灰度值。结果:乳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血清内LRG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乳腺癌组LRG1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乳腺癌患者血清内LRG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内LRG1的表达低于Ⅲ+IV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清内LRG1表达明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内LRG1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G1在乳腺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内明显升高,并与临床因素紧密相关,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乳腺癌 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特征中H3K9ac、PD-L1、VISTA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赵杰 陶璐 刘姗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357-336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特征中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残基乙酰化(H3K9ac)、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的可变区结构域(VISTA)及其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平...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特征中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残基乙酰化(H3K9ac)、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的可变区结构域(VISTA)及其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3K9ac、PD-L1及VISTA表达情况。比较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3K9ac、PD-L1及VISTA表达情况;比较乳腺癌不同病理特征中H3K9ac、PD-L1及VISTA表达情况;随访3 a,根据是否发生转移、复发、死亡分为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比较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乳腺癌患者H3K9ac、PD-L1及VISTA表达情况;分析H3K9ac、PD-L1、VISTA表达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3K9ac、PD-L1、VISTA高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阳性淋巴细胞数目中H3K9ac、PD-L1、VISTA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 a,130例乳腺癌患者失访7例(5.38%),预后不良22例,预后良好101例。预后不良患者H3K9ac、PD-L1、VISTA高表达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H3K9ac、PD-L1、VISTA联合检测预测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AUC为0.902,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0.714、0.866、0.781(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3K9ac、PD-L1及VISTA均呈高表达,其高表达与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细胞数目等病理特征相关,H3K9ac、PD-L1、VISTA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蛋白H3第9位赖氨酸残基乙酰化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的可变区结构域 预后
下载PDF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分离酶抑制蛋白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丽 郭宏艳 +3 位作者 何利珍 张云霏 张虹 聂登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分离酶抑制蛋白(Secu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乳腺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0例乳腺导管普通增生、20例导管异型增生、15例导管原...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分离酶抑制蛋白(Secu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乳腺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0例乳腺导管普通增生、20例导管异型增生、15例导管原位癌、2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9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ACC1 mRNA、Securin mRNA及两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乳腺癌进展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肿瘤的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乳腺组织类型中MACC1与Securin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ACC1与Securin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MACC1及Securin的联合检测有可能预测乳腺癌患者疾病的进展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分离酶抑制蛋白 乳腺癌 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