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转移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岩君 金木兰 +1 位作者 吴莹莹 李雪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0—2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乳腺转移性肿瘤的病例共7例,完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并用En 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①7例病例均为女性... 目的探讨乳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0—2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乳腺转移性肿瘤的病例共7例,完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并用En 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①7例病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43~64岁。②7例转移性肿瘤中,均以原发肿瘤为首发症状,乳腺转移性肿瘤与原发肿瘤间隔时间1~10年,并伴有其他部位的转移。③7例病例中,2例为多发肿物,5例为单发肿物。④7例病例中,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为:肺腺癌3例,浆细胞瘤累及乳腺2例,胃腺癌1例,卵巢浆液性癌1例。其中3例可见广泛淋巴管侵犯。⑤7例均进行了乳腺癌相关标志物ER、PR、HER2、GATA3和GCDFP1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除卵巢浆液性腺癌ER、PR阳性外,其余均阴性;3例肺腺癌转移TTF1阳性,2例浆细胞瘤CD38、CD138阳性,1例胃腺癌CK20、Villin阳性,1例卵巢浆液性癌ER、PR、WT1、PAX8、CA125阳性。结论乳腺转移性肿瘤易被误诊为原发性乳腺癌,需结合临床病史、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原发性乳腺癌和乳腺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对正确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转移肿瘤 原发性乳腺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脑转移47例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侯俊 冯林春 +7 位作者 马林 曲宝林 彭亮 王运来 许卫东 权建华 张富利 王雅棣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乳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放疗科及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1995年5月-2010年10月行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乳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放疗科及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1995年5月-2010年10月行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的47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PTV 40~50 Gy/20~25 F或PTV 40 Gy/20 F),脑转移灶(pGTV)同步加量至60 Gy/20 F(或后补量至60 Gy/30 F),每周放疗5次。部分颅内复发患者再行立体定向放疗10~24 Gy/1~3 F。放疗结束1~3个月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观察远期不良反应。结果 47例均完成放疗计划,其中CR 5例(10.6%)、PR 26例(55.3%)、SD 13例(27.7%)、PD 3例(6.4%),总有效率(CR+PR)66.0%,临床获益率(CR+PR+SD)93.6%。1、2、3年放疗生存率分别为53.2%(25例)、25.5%(12例)、2.1%(1例),中位生存期13个月。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脑水肿、脱发、急性中耳炎、听力下降、皮肤反应、乏力、轻度骨髓抑制,2例(4.3%)出现Ⅲ~Ⅳ级神经系统晚期不良反应。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生存期与KP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放疗生存期与KPS、临床分期、脑转移个数(〈3或≥3)、颅内转移灶进展相关。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脑转移能提高局控率,延长生存期;全脑照射40 Gy/20 F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一般情况越好、临床分期越早、脑转移瘤个数越少、颅内病变进展越晚,生存期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转移 全脑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脑转移的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及预后观察
3
作者 孙罡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5期90-90,共1页
目的探究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全脑放疗的32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疗每周5次,并且在放疗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以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 目的探究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全脑放疗的32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疗每周5次,并且在放疗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以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3%、20%;6、12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5%、86%。其中不良反应主要分为急性中耳炎、脑部水肿、听力水平降低、脱发,皮肤反应、全身乏力、以及轻度的骨髓抑制等,多因素分析提示KPS、临床分期、脑转移个数(<3或≥3)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在治疗乳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的局控性,可以延长生存期;临床分期越早、脑转移瘤个数越少,生存期相对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转移 全脑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预后
下载PDF
肺癌乳腺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颖 汪竹 《医学信息》 2009年第9期1897-1898,共2页
目的提高对肺癌转移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肺癌乳腺转移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肺癌总生存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的转移。目前认为肺癌细胞的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肺癌细胞离开原发灶、进入淋巴系统和血液系统、远处... 目的提高对肺癌转移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肺癌乳腺转移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肺癌总生存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的转移。目前认为肺癌细胞的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肺癌细胞离开原发灶、进入淋巴系统和血液系统、远处生长等方面,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结论肺癌转移的机理复杂,还有待于基因学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转移 乳腺转移肿瘤
下载PDF
卵巢癌乳腺转移病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昱 李壮 +2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博 王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年第4期102-102,共1页
患者,女,64岁,2011年5月26日,因左乳晕区红肿伴瘙痒十余日入院。查体:左乳晕区红肿呈"桔皮样"外观。范围约直径7cm,未触及肿物。细胞学:考虑乳腺癌。腹部彩超:腹水。于5月30日行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冰冻切片:乳腺组织小区间质见数... 患者,女,64岁,2011年5月26日,因左乳晕区红肿伴瘙痒十余日入院。查体:左乳晕区红肿呈"桔皮样"外观。范围约直径7cm,未触及肿物。细胞学:考虑乳腺癌。腹部彩超:腹水。于5月30日行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冰冻切片:乳腺组织小区间质见数个导管上皮增生。伴一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不除外恶性肿瘤,详见慢速病理。5月31日慢速病理回报:乳腺间质内散在小淋巴管内见癌栓。6月1日急诊行左乳癌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乳腺肿瘤/继发性(转移性)
下载PDF
乳腺癌眶内转移一例
6
作者 陈国玲 张晗 +3 位作者 王静 赵锐 许复郁 刘执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2期183-184,共2页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乳腺癌转移常见于淋巴组织、肝脏、肺脏、胸壁、骨骼等,眼内转移较少见。恶性肿瘤转移至眼部的常见部位是葡萄膜,尤其是脉络膜,转移到眶内者较少见。我院诊治1例乳腺癌眶内转移患者...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乳腺癌转移常见于淋巴组织、肝脏、肺脏、胸壁、骨骼等,眼内转移较少见。恶性肿瘤转移至眼部的常见部位是葡萄膜,尤其是脉络膜,转移到眶内者较少见。我院诊治1例乳腺癌眶内转移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肿瘤转移·眶肿瘤
下载PDF
放疗和多西他赛分别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熊艳 吴艳丽 《北方药学》 2020年第9期86-87,共2页
目的:分析放疗和多西他赛分别用药同时加上卡培他滨治疗乳腺肿瘤病灶转移到脑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乳腺肿瘤病灶转移到脑部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用药同时加上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放疗... 目的:分析放疗和多西他赛分别用药同时加上卡培他滨治疗乳腺肿瘤病灶转移到脑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乳腺肿瘤病灶转移到脑部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用药同时加上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放疗用药同时加上卡培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二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水平均升高,而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83.27±4.21分高于对照组71.24±3.12分,t分别是8.2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00%高于对照组56.00%,x 2=6.83,p<0.05。结论:放疗用药同时加上卡培他滨治疗乳腺肿瘤病灶转移到脑部的临床效果高于多西他赛用药同时加上卡培他滨治疗乳腺肿瘤病灶转移到脑部的效果,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多西他赛 用药同时加上 卡培他滨 乳腺肿瘤病灶转移到脑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乳腺癌原发部位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探讨
8
作者 庞培林 徐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439-439,450,共2页
目前对于乳腺癌原发部位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仍有较大争论。存在许多对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全腋清除术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肿瘤原发部位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关键词 乳腺肿瘤·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鼻腔恶性肿瘤伴乳腺转移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被引量:2
9
作者 曲媛 易俊林 +2 位作者 黄晓东 王凯 高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肿瘤乳腺转移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特征.方法 搜集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6鼻腔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乳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性表现、诊断方法、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共6例女性患者出现乳腺转移...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肿瘤乳腺转移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特征.方法 搜集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6鼻腔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乳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性表现、诊断方法、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共6例女性患者出现乳腺转移,发生率占0.7%.年龄13~37岁,中位数25岁.鼻腔原发灶病理分型分别为横纹肌肉瘤为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腺转移多为多灶病变,可伴有其他部位的远处转移.6例患者中5例原发灶接受66~ 72 Gy分30~ 33次根治性放疗,1例鼻腔横纹肌肉瘤患者原发灶放疗14 Gy分7次时乳腺转移先行局部切除后给予原发灶44 Gy姑息放疗.6例患者中5例接受乳腺手术治疗,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因乳腺转移前已发现多发肺转移及骨转移故接受了6周期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化疗.出现乳腺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2.7个月.结论 鼻腔肿瘤的年轻女性患者易出现乳腺转移,超声检查可以为乳腺转移的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鼻腔肿瘤患者一旦出现乳腺及其他部位远处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乳腺 鼻腔肿瘤/放射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二氯化锶联合唑来膦酸对乳腺癌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缓解骨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佳 黄际远 +2 位作者 戴庆靖 温群芳 宋文忠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8-258,260,共2页
目的探究二氯化锶联合唑来膦酸对激素依赖型乳腺癌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缓解骨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2例激素依赖型乳腺癌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1例。对照组以二氯化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随... 目的探究二氯化锶联合唑来膦酸对激素依赖型乳腺癌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缓解骨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2例激素依赖型乳腺癌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1例。对照组以二氯化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病灶疗效、骨痛缓解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GQOLI-74)。结果观察组病灶治疗总有效率54.84%(17/31)高于对照组32.26%(10/31),但无差异(P>0.05);骨痛缓解率64.52%(20/31)高于对照组38.71%(12/31)(P<0.05);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氯化锶联合唑来膦酸疗法能有效保护骨质,缓解骨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二氯化锶 唑来膦酸 激素依赖型乳腺转移性骨肿瘤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乳腺癌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疗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秀军 肖建平 +5 位作者 李祥攀 姜雪松 张烨 徐英杰 王淑莲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脑转移行立体定向放疗(SRT)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7例行SRT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首程行单纯SRT19例,首程行全脑放疗(WBRT)加SRT8例(WBRT与SRT间隔时间〈2个月),WBRT失败后行SRT挽救患者10例。Kaplan... 目的探讨乳腺癌脑转移行立体定向放疗(SRT)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7例行SRT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首程行单纯SRT19例,首程行全脑放疗(WBRT)加SRT8例(WBRT与SRT间隔时间〈2个月),WBRT失败后行SRT挽救患者10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仍生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11个月(95%CI=6~16个月)。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x2=5.95,P=0.004)、卡氏评分低(x2=13.85,P=0.000)、原发灶诊断至脑转移间隔时间≤30个月(X2=6.62,P=0.010)、RPA分级差(X2=15.35,P=0.000)及WBRT后复发(x2=4.43,P=0.035)是SRT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X2=9.58,P=0.008)、卡氏评分低(X2=6.65,P=0.010)及WBRT后复发(X2=3.95,P=0.047)是SRT预后不良因素。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卡氏评分低及WBRT后复发是乳腺癌脑转移后行SRT的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乳腺肿瘤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药物性卵巢去势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芊 王涛 +3 位作者 江泽飞 曾敏 张少华 吴世凯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去势药物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应用阿那曲唑1mg,每日1次,连续口服4周为1个周期;戈舍瑞林3.6mg,每28d注射1次。所有患... 目的探讨卵巢去势药物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应用阿那曲唑1mg,每日1次,连续口服4周为1个周期;戈舍瑞林3.6mg,每28d注射1次。所有患者按期评价疗效并分析预后。结果临床获益率为52.4%(23/4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PFS)为8.3个月(95%臼:5.3~11.2个月)。按治疗前是否接受过解救化疗分组,未接受解救化疗组(21例)PFS优于接受过解救化疗组(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9个月比5.8个月,P=0.048)。结论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肯定,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案;对于激素依赖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可以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阿那曲唑 戈舍瑞林
原文传递
同时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允生 黄楚坚 +1 位作者 黄文河 许强周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90-391,共2页
目的探讨同时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初次诊断即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7例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的中位生存期达到27.4... 目的探讨同时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初次诊断即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7例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的中位生存期达到27.4个月,较同期非手术治疗的157例同时性转移性乳腺癌的中位生存期20.0个月长。结论部分经选择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乳腺肿瘤 外科治疗 生存期
原文传递
Expression of Presenilin-2 and 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π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14
作者 范伟 伍晓汀 +2 位作者 周业江 周彤 黄雄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5年第2期72-75,共4页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presenilin-2 (PS2)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π (GSTπ) and their roles in prognosis and therapy of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carcinoma. Methods: The paraffin-embedded specimens of...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presenilin-2 (PS2)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π (GSTπ) and their roles in prognosis and therapy of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carcinoma. Methods: The paraffin-embedded specimens of 210 patients with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carcinoma were examined by using LSAB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the expression of PS2 and GSTπ.Results: The expression rate of PS2 and GSTπ was 49.5% (104/210) and 48.1% (101/210) respectively.The 5-year and 10-year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in 4 groups, from high to low, were group 1 (PS2positive expression/GSTπ negative expression), group 2 (PS2 positive expression/GSTπ positiveexpression), group 3 (PS2 negative expression/GSTπ negative expression) and group 4 (PS2 negativeexpression/GSTπ positive expression) in turn. Conclusion: The prognosis of the group 1 was thebest, followed by the group 2, group 3 and group 4 in tur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reasonable use of endocrin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carcinoma is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IMMUNOHISTOCHEMISTRY presenilin-2 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下载PDF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15
作者 余清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5年第1期52-54,共3页
乳腺转移性肿瘤少见,占全部乳腺恶性肿瘤的0.4%~6.6%[1],其较低的发生率很容易被误诊为原发肿瘤,进而影响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本院收治1例乳腺转移性肺小细胞癌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细针穿... 乳腺转移性肿瘤少见,占全部乳腺恶性肿瘤的0.4%~6.6%[1],其较低的发生率很容易被误诊为原发肿瘤,进而影响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本院收治1例乳腺转移性肺小细胞癌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细针穿刺细胞学对乳腺转移性肺小细胞癌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转移肿瘤 肺小细胞癌 细针穿刺细胞学
原文传递
TAC方案治疗有内脏转移乳腺癌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靖景艳 徐辉 +3 位作者 杨淑莉 姚娟 梁华 万海涛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1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TAC方案治疗有内脏转移的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6—2019年间收治的3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被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TAC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4个周期,每周期化疗后用G-CSF预防白细... 目的初步探讨TAC方案治疗有内脏转移的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6—2019年间收治的3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被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TAC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4个周期,每周期化疗后用G-CSF预防白细胞下降;对照组用多西他赛单药化疗4个周期。每周期评估毒性反应,每2个周期评估疗效,4个周期后总体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试验组完全缓解(CR)为12%(2/17),部分缓解为(PR)65%(11/17),疾病稳定为(SD)18%(3/17),疾病进展为(PD)6%(1/17),总有效率为(CR+PR)77%;毒性反应以3~4级脱发明显,其他少见。对照组CR为0(0/17),PR为41%(7/17),SD为24%(4/17),PD为35%(6/17),总有效率为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似乎近期疗效好,毒性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内脏转移/化学疗法 近期疗效 毒性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被引量:1
17
作者 Xiaojing Guo Ling Chen Ronggang Lang Yu Fan Li Fu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6年第1期15-19,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 of the breast. METHODS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for vascular endot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 of the breast. METHODS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 VEGF Receptor-3 (VEGFR-3) and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of 51 cases of IMPC were performed, and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examined by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these cases. RESULTS In IMPC, VEGF-C was expressed in the cytoplasm and/or on the membrane of the tumor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VEGF-C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1).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was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of micro-lymphatic vessels with VEGFR-3 positive staining.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VEGF-C expression (P<0.01)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1). The percentage of IMPC in the tumor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metastatic foci in lymph nodes were either pure or predominant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VEGF-C overexpression stimulated tumor lymphangiogenesis, and the increased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may be the key factor that influenced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IM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neoplasm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lymph node metastasis.
下载PDF
含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方案序贯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谢宁 田璨 +2 位作者 刘莉萍 杨小红 欧阳取长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含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后继续予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58例MBC患者,分别接受3种不同的含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将疗效评... 目的探讨含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后继续予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58例MBC患者,分别接受3种不同的含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将疗效评价为缓解或稳定的139例患者分为维持治疗组(73例)和未维持组(66例)。维持治疗组患者予以口服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未维持组患者予以定期随访观察。评价所有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维持治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明显长于未维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8例患者联合治疗近期客观有效率(ORR)为48.1%,疾病控制率(DCR)为88.0%。年龄>45岁的患者有较高的ORR(P<0.05)。维持治疗组患者维持阶段ORR为16.4%,DCR为68.5%。在亚组分析中,联合化疗采用GX方案的患者中位PFS较TX或NX联合化疗有延长的趋势,转移灶≥3处患者的中位PFS较转移灶数目为1~2处有缩短的趋势,转移后2线及以上治疗患者的中位PFS较转移后1线治疗的患者也有缩短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和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均可以耐受。结论卡培他滨是MBC维持治疗的有效药物,能够延缓患者的疾病进展,且具有较轻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乳腺肿瘤 维持治疗 卡培他滨 无进展生存时间
原文传递
85例颅外转移性乳腺癌放疗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玉春 房辉 +15 位作者 王淑莲 肖建平 唐玉 刘跃平 宋永文 陈波 亓姝楠 李宁 唐源 景灏 杨勇 任骅 赵瑞芝 卢宁宁 金晶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9-574,共6页
目的观察颅外转移性乳腺癌的放疗疗效,探讨全病变放疗意义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间接受放疗的85例颅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病变放疗36例,非全病变放疗49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 目的观察颅外转移性乳腺癌的放疗疗效,探讨全病变放疗意义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间接受放疗的85例颅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病变放疗36例,非全病变放疗49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6.7个月,2年局控(LC)、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率分别为77%、26%、77%。全病变放疗预后显著优于非全病变放疗,2年LC率分别为91%和67%(P=0.001),2年PFS率分别为47%和8%(P<0.001),2年OS率分别为84%和71%(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全病变放疗是LC、P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此外,接受放疗时是否仅有骨转移是LC的影响因素,激素受体状态是OS的影响因素。结论全病变放疗可以延长颅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仅有骨转移的患者接受放疗后LC更佳,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长期生存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转移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全病变 预后
原文传递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柔媚 马春来 钟明康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12期1409-1412,共4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2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7例患者单纯采用紫杉醇治疗,观察组6...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2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7例患者单纯采用紫杉醇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28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接受4个疗程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9.8%(44/6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9.1%(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11.1%)、高血压(12.7%)和蛋白尿(14.3%)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的1.8%、1.8%和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FS、O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抑制患者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紫杉醇 转移乳腺肿瘤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