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史学家崔述的疑古儒学思想
1
作者 黄宣民 陈寒鸣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2,共12页
生活于清乾嘉之世的崔述,既不笃信当时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亦与当时学界主流汉学相异趣,而是提出以疑古辨伪考信为主要内容的学说思想。这思想是对由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认知态度及孟子"尽信书,不如无... 生活于清乾嘉之世的崔述,既不笃信当时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亦与当时学界主流汉学相异趣,而是提出以疑古辨伪考信为主要内容的学说思想。这思想是对由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认知态度及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之说所开启的中国儒学史上疑辨的精神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故其本身亦是独具特质的儒学思想。崔述及与其并世的姚际恒的学术思想,是作为当时学界潜流的疑古儒学思潮的主要代表。崔氏疑古儒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学术界发生过重大影响,对由经学而史学的学术转换及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史 批判与疑辨传统 乾嘉之世 崔述 疑古辨伪考信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唐宋诗之争(五) 被引量:2
2
作者 齐治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9-16,8,共9页
(三) 格调说、性灵说、肌理说之倾向 自清初诸老各抒己见以论唐、宋之诗,共体制、风格、源流、利病,已大明于世;后起者即欲再事争辩,不过重复蹈袭,难出前人范围。于是乾嘉之世,谈诗者或各明一义,或趋于调和,不复如前此之烈矣。其时标宗... (三) 格调说、性灵说、肌理说之倾向 自清初诸老各抒己见以论唐、宋之诗,共体制、风格、源流、利病,已大明于世;后起者即欲再事争辩,不过重复蹈袭,难出前人范围。于是乾嘉之世,谈诗者或各明一义,或趋于调和,不复如前此之烈矣。其时标宗旨,树坛坫者,以沈德潜、袁枚、翁方纲为最著。德潜重格调,力主唐音;方纲拈肌理,渐开宋调;而袁枚则出入唐、宋,一以发抒性灵为归;然论诗而标性灵,重情韵,则自近于唐而远于宋。此三家论诗之大较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之争 中国文学 批评史 乾嘉之世 性灵说 肌理说 格调说 翁方纲 沈德潜 袁枚
下载PDF
以小说论诗的奇文
3
作者 辛化仁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255-255,共1页
以诗论小说,可经常见到。以小说论诗,并不多见。清代嘉庆年间,出现了一本以小说论诗的奇书——《乾嘉诗坛点将录》。有繁简二本,皆署名“铁棒栾廷玉”。
关键词 小说 乾嘉诗坛 论诗 诗坛地位 《儒林外史》 《水浒》 扬州八怪 乾嘉之世 雅俗文学 座次排列
下载PDF
试论道光帝
4
作者 张安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5期101-104,共4页
道光朝清王朝进一步由盛转衰,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更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光帝既不昏庸也不英武,是一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守成之君。他实行过一些改革,对扭转清王朝的颓势不无微功;对外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坚持... 道光朝清王朝进一步由盛转衰,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更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光帝既不昏庸也不英武,是一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守成之君。他实行过一些改革,对扭转清王朝的颓势不无微功;对外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坚持禁烟,坚持抗战,但终于作出妥协,同意签订《南京条约》,战后不注意学习西方,使中国和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之世 道光帝 守成 鸦片战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