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南巡镇江唱和苏轼诗
1
作者 喻世华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乾隆六次南巡都曾在镇江停留,每次都留下与苏轼有关的诗词。从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可以看出,乾隆对苏轼以及苏轼诗歌的了解与推崇,就此可一窥苏轼在清代的巨大影响。研究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唱和苏轼诗的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拓展苏轼研究,对... 乾隆六次南巡都曾在镇江停留,每次都留下与苏轼有关的诗词。从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可以看出,乾隆对苏轼以及苏轼诗歌的了解与推崇,就此可一窥苏轼在清代的巨大影响。研究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唱和苏轼诗的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拓展苏轼研究,对促进镇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苏轼润州诗 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
下载PDF
乾隆南巡时期京口三山营造中的“图—景”互动与权力运作
2
作者 朱诗漪 闫爱宾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78-82,共5页
京口三山作为重要的风景遗产之一,拥有较为丰富体系的图像与论述。明中晚期在镇江当地士人的自我审视与外来者的他者想象的交融互动中,形塑了京口三山这一地方性风景的多重意义场域。乾隆时期则更注重满清文化身份的建构,对南巡景观游... 京口三山作为重要的风景遗产之一,拥有较为丰富体系的图像与论述。明中晚期在镇江当地士人的自我审视与外来者的他者想象的交融互动中,形塑了京口三山这一地方性风景的多重意义场域。乾隆时期则更注重满清文化身份的建构,对南巡景观游赏与营造活动的分析可部分揭示乾隆重塑文化格局的权力运作方式。研究以京口三山中的焦山营造为焦点,借鉴艺术史分析方法,以图像本身的内证分析为基础,结合题跋、游记、志书等相关文本解读,通过对实景空间与图像空间互动关系的研究,探析焦山“图-景”转译过程中的权力表达与政治意图,指出乾隆采用了复杂的文化延续与修正机制:一方面通过延续已有文化模式,构建与当地汉族精英的文化共识,另一方面通过空间化手段对文化模式进行修正,以巩固自己作为文化引领者的权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口三山 乾隆南巡 图像空间 权力运作
下载PDF
论乾隆南巡对江南形象传播之影响——以南巡相关绘画与仿建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欢萍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5期35-41,共7页
在历代帝王巡游中,清代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最为世瞩目,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重及后世传闻之广,堪称旷古未有。南巡期间,乾隆命画师相随,将江南名园、景致摹绘成图,大量仿建于北方御苑行宫。这种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植"... 在历代帝王巡游中,清代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最为世瞩目,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重及后世传闻之广,堪称旷古未有。南巡期间,乾隆命画师相随,将江南名园、景致摹绘成图,大量仿建于北方御苑行宫。这种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植"效法行为,为皇家园林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成就了清中期皇家园林的空前鼎盛。同时,它更促进了江南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这种移植仿制行为,是出于"视听享受"还是为"吏治民生"?对此,皇帝本人也在不断地寻求冠冕堂皇的悖论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江南形象 绘画 仿建 园中园
下载PDF
江南文化视域下的乾隆南巡刻石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欢萍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3-231,共9页
清代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催生了大量刻石。它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生产主要缘于地方官绅邀宠志恩、刻意逢迎,同时也不乏皇帝本人的彰功显绩自我炫耀。异于普通刻石,南巡刻石具有御制性、官方性的特质。它们以特有的形式见证了清帝巡... 清代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催生了大量刻石。它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生产主要缘于地方官绅邀宠志恩、刻意逢迎,同时也不乏皇帝本人的彰功显绩自我炫耀。异于普通刻石,南巡刻石具有御制性、官方性的特质。它们以特有的形式见证了清帝巡狩巨典,记录了一代帝王对江南风物文化的恋慕之情。更重要的是,这些刻石为江南的山水名胜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丰富其文化内涵,对江南地域名胜及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发挥着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刻石 江南文化 御碑亭
下载PDF
乾隆南巡视域下的江南文人承应戏
5
作者 王汉民 郭晓彤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10,23,共6页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江南官府、富商为了满足乾隆皇帝的欣赏需要,一方面改编旧剧,推存出新;另一方面聘请厉鹗、王文治、蒋士铨等人创制新剧承应。由于面对的是特殊的观众,江南文人的迎銮承应戏以颂圣德、祝圣寿、歌太平为主题,同时又展现...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江南官府、富商为了满足乾隆皇帝的欣赏需要,一方面改编旧剧,推存出新;另一方面聘请厉鹗、王文治、蒋士铨等人创制新剧承应。由于面对的是特殊的观众,江南文人的迎銮承应戏以颂圣德、祝圣寿、歌太平为主题,同时又展现了江南的美丽风景、民风民情,有着很浓的地域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迎銮承应戏 颂圣德 祝圣寿 歌太平
下载PDF
乾隆南巡与常州舣舟亭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啓憲 《紫禁城》 1994年第4期4-6,46,共4页
清朝第二代皇帝康熙玄燁,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很有作為的帝王。他為了治理國家,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起,曾先後六次南巡江浙,閱視河工,體察民情,考察生產饒瘠和地方官吏的勤惰,對發展農業生產,促進社會安定,鞏固封建政權。
关键词 乾隆南巡 康熙二十三年 乾隆皇帝 地方官吏 舣舟亭 燕颇 毗陵 孤舟 洗砚池 野哭
下载PDF
正说乾隆下江南——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乾隆南巡图》谈起
7
作者 林硕 《美术大观》 2022年第3期43-46,共4页
清高宗弘历自乾隆十六年(1751)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下江南,在坊间留下颇多稗史。中国国家博物馆庋藏的十二卷纸本设色《乾隆南巡图》乃如意馆画师徐扬奉旨所绘,是研究、解读弘历南巡最重要的文物之一。本文以国博馆藏《乾隆南巡图... 清高宗弘历自乾隆十六年(1751)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下江南,在坊间留下颇多稗史。中国国家博物馆庋藏的十二卷纸本设色《乾隆南巡图》乃如意馆画师徐扬奉旨所绘,是研究、解读弘历南巡最重要的文物之一。本文以国博馆藏《乾隆南巡图》为线索,通过《清实录》《清史稿》《钦定南巡盛典》《八旗通志》等正史,辅以南巡沿途苏州、镇江各州府县志,采取文物与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廓清“南巡起因”“高宗海宁探母”“南巡不过济南城”以及“继后断发”等传闻之真伪,正说乾隆下江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图》 弘历 徐扬 富察氏 那拉氏
下载PDF
从《康熙南巡图》与《乾隆南巡图》中苏州历史图像看二图艺术特色
8
作者 孙国良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47-151,共5页
乾隆和康熙两代帝王前后分别六次南巡,是清代前期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而《康熙南巡图》与《乾隆南巡图》正是记录康熙乾隆南巡盛举的纪实性宫廷绘画巨作。苏州是清代中前期江南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驻跸苏州城也是南巡二图重点表现的... 乾隆和康熙两代帝王前后分别六次南巡,是清代前期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而《康熙南巡图》与《乾隆南巡图》正是记录康熙乾隆南巡盛举的纪实性宫廷绘画巨作。苏州是清代中前期江南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驻跸苏州城也是南巡二图重点表现的内容。文章以《康熙南巡图》和《乾隆南巡图》的苏州历史图像为切入点,来阐述二图的艺术特色,比较二图艺术表现手法及风格的异同。作者认为,作为历史纪实性绘画的鸿篇巨制,二图在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方面富有特色,是清代中前期院画的代表作品。然而在体现这一时期院画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南巡图》 乾隆南巡图》 苏州 历史图像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新奇炫目,精彩纷呈——试析乾隆南巡迎銮戏舞台艺术
9
作者 王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乾隆南巡,江南迎銮戏演出场面宏大,注重视觉效果。戏台上大量运用机关布景,场景亦真亦幻;演员服饰艳丽华贵,个性特色明显;音乐上各地声腔云集,新声悦耳动听。舞台艺术上声、光与画的结合,对当时文人的戏曲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乾隆南巡 迎銮戏 舞台艺术
下载PDF
国博:让乾隆南巡图“活”起来
10
作者 韩艳 《神州》 2015年第25期44-45,共2页
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珍品名画都不在少数,但是能把画卷、名作搬上屏幕,让里面的人物、风景鲜活地动起来,用"看电影"的形式取代常规的展览方式,这样的展示在京城并不多见。国家博物馆南6展厅的常规展览——《乾隆南巡图》长卷数... 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珍品名画都不在少数,但是能把画卷、名作搬上屏幕,让里面的人物、风景鲜活地动起来,用"看电影"的形式取代常规的展览方式,这样的展示在京城并不多见。国家博物馆南6展厅的常规展览——《乾隆南巡图》长卷数字展示就是这一类别的展览,它用"影像"让观众回到大清,"体验"恢弘壮观的康乾盛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国家博物馆 康乾盛世 乾清门 三维技术 大清门 宛平县 拱极 广宁 京门
下载PDF
《乾隆南巡图》中“图文不对应”的叙事方式
11
作者 贺婷婷 《河北画报》 2022年第6期40-42,共3页
绢本《乾隆南巡图》作为清代宫廷巨幅绘画的典型,其中画面内容“图文结合”的叙事方式一改原先“图文相匹配”的形式,十二卷作品中“图文不对应”的主题故事画卷占据较大比重,这种相比于之前宫廷绘画发生的“图文不对应”的叙事方式的转... 绢本《乾隆南巡图》作为清代宫廷巨幅绘画的典型,其中画面内容“图文结合”的叙事方式一改原先“图文相匹配”的形式,十二卷作品中“图文不对应”的主题故事画卷占据较大比重,这种相比于之前宫廷绘画发生的“图文不对应”的叙事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源于赞助人乾隆皇帝对于通过宫廷绘画塑造自己“圣明君主形象”的私心,而“图像”与“文字”不对应的现象并不矛盾,实际上是赞助人乾隆为使图像寓意达到“平衡”的一种巧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图》 “图文不对应” 清代画院 图文叙事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专题档案多维开发利用路径研究——以“乾隆南巡”专题档案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加小双 杨谦雅 +1 位作者 郝梦瑶 谭悦 《兰台世界》 2023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引入数字人文技术以探索专题档案多维开发利用的新路径。以数字人文理论和方法为依据,构建专题档案多维开发利用的实现路径,即以时间、空间和主题三个叙事维度为基础,运用多样化的数字人文技术对专题档案资源进行收集、整理、著录、加... 引入数字人文技术以探索专题档案多维开发利用的新路径。以数字人文理论和方法为依据,构建专题档案多维开发利用的实现路径,即以时间、空间和主题三个叙事维度为基础,运用多样化的数字人文技术对专题档案资源进行收集、整理、著录、加工等一系列建设工作,最终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数字人文产品。最后,以乾隆南巡专题档案为实例,进行实证分析。该路径具有三个层面的实效:资源层面,多维集成分散的专题档案资源,实现资源体系化;内容层面,将专题档案蕴含的丰富内容进行提炼与呈现,实现内容场景化;用户层面,将静态的叙事信息进行多媒体方面的呈现,实现知识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专题档案 乾隆南巡 时空地图
原文传递
乾隆《南巡记》碑中的“河工”记忆
13
作者 邓天白 徐国磊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8-100,共3页
水运建设是中华文明发展中重要的文化要素与宝贵财富,其文化继承与治理创新对提升国家软实力有着重要战略价值。中国自古就有注重治水的传统,文章结合乾隆《南巡记》碑文等相关史料,对乾隆六次南巡期间治理黄河、淮河、大运河、海塘等... 水运建设是中华文明发展中重要的文化要素与宝贵财富,其文化继承与治理创新对提升国家软实力有着重要战略价值。中国自古就有注重治水的传统,文章结合乾隆《南巡记》碑文等相关史料,对乾隆六次南巡期间治理黄河、淮河、大运河、海塘等系列水利工程的理念及功过得失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天乃至后人提供治水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南巡记》 河工 治水
下载PDF
乾隆南巡与“江浙二老”交游的政治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欢萍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121,159-160,共11页
清高宗乾隆前四次南巡期间,通过赏赐品衔、食俸、匾额与赐诗、俯和等方式对"江浙二老"沈德潜、钱陈群示恩尤隆。这一特定时空背景下发生的君臣遇合佳话颇具典型意义。一方面,乾隆的示恩出于帝王文治需要的主动选择,建立在作... 清高宗乾隆前四次南巡期间,通过赏赐品衔、食俸、匾额与赐诗、俯和等方式对"江浙二老"沈德潜、钱陈群示恩尤隆。这一特定时空背景下发生的君臣遇合佳话颇具典型意义。一方面,乾隆的示恩出于帝王文治需要的主动选择,建立在作为对象的二老具备江南之地域、士人、耆老等多重符号意义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江南缙绅领袖沈、钱也利用乾隆南巡契机确认与巩固已拥有的文化权力。后两次南巡,乾隆对沈氏态度逆转,对"二老"区别看待,剥去了君臣友谊的温和外衣,显示了皇帝示恩的强烈目的性,即帝王通过赏罚并举、恩威兼施的策略,控制江南这个思想活跃、人才辈出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沈德潜 钱陈群 江南 文坛生态
原文传递
数字展厅在博物馆中的建立与探索——以国家博物馆“国博典藏《乾隆南巡图》长卷数字展示”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浩 《北京文博文丛》 2015年第3期83-88,共6页
在国家大力扶持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都已经或正在准备设立数字展厅,可见数字展厅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在增加。数字展厅不仅可以给参观者直观的感受,还为其获取信息提供了十分方便、快捷... 在国家大力扶持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都已经或正在准备设立数字展厅,可见数字展厅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在增加。数字展厅不仅可以给参观者直观的感受,还为其获取信息提供了十分方便、快捷的渠道,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方便了观众更好地参观博物馆。还可以增强博物馆和参观者之间的互联、互动等。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与博物馆工作逐渐融合,数字化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博物馆事业 国家博物馆 博物馆工作 二维码 信息时代 展示平台 立体投影 展示手段 展示馆
原文传递
清代《乾隆南巡图》及其背后的金陵轶事
16
作者 周安庆 《东方收藏》 2020年第5期55-60,共6页
满清王朝经历康熙、雍正时代,至乾隆朝以后遂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巅峰。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登基后亦效仿皇祖(注:指康熙皇帝。以下"同"),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 满清王朝经历康熙、雍正时代,至乾隆朝以后遂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巅峰。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登基后亦效仿皇祖(注:指康熙皇帝。以下"同"),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次巡幸江南,所行路径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当年南巡时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皇帝 满清王朝 康乾盛世 清圣祖 清高宗 乾隆 乾隆南巡
原文传递
潮人士子章纯儒与乾隆皇帝南巡
17
作者 陈伟家 《潮商》 2019年第12期72-75,共4页
清朝历史上,有两位皇帝分别以同样的方式六次省方南巡,分别是康熙帝和乾隆帝。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潮人士子、扬州清军同知(知府副职)章纯儒造御船、扈从“銮渡黄船”南巡,受到乾隆帝“褒谕”。这一历史真相在乾隆版和嘉庆版的《澄海县志... 清朝历史上,有两位皇帝分别以同样的方式六次省方南巡,分别是康熙帝和乾隆帝。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潮人士子、扬州清军同知(知府副职)章纯儒造御船、扈从“銮渡黄船”南巡,受到乾隆帝“褒谕”。这一历史真相在乾隆版和嘉庆版的《澄海县志》“有传”以载。本文结合乡村遗存、地方史志以及历代对大运河的治理背景,挖掘以章纯儒为背景的潮人士子奉献于朝廷、事功朝廷的乡史资料,是对潮汕文化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章纯儒 事功朝廷
下载PDF
从卧游想象到映真印心——乾隆南巡与《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18
作者 王玉娟 《美术文献》 2022年第12期48-50,共3页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作为一幅仿画,被乾隆视为真迹,备受青睐,画面上被题了55处题跋,几近填满画卷所有空白处。乾隆皇帝南巡期间,该画卷如影随形。乾隆身临江南好风光时,展以此卷,即景印证,不仅是印证画卷上美轮美奂的江色山景,还印...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作为一幅仿画,被乾隆视为真迹,备受青睐,画面上被题了55处题跋,几近填满画卷所有空白处。乾隆皇帝南巡期间,该画卷如影随形。乾隆身临江南好风光时,展以此卷,即景印证,不仅是印证画卷上美轮美奂的江色山景,还印证了盛世统治下的河山宏图。乾隆与《富春山居图》(子明卷)的这样一段机缘赋予该画新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富春山 即景印证
原文传递
乾隆南巡与宫梳名篦的研究
19
作者 张靖崎 《芒种(下半月)》 2017年第12期27-28,共2页
在康乾盛世中,乾隆皇帝进行了六次南巡,了解汉族情况,以便巩固统治。在第二次南巡中,乾隆相中常州梳篦,要求地方每年都要进贡,常州梳篦便享有了"宫梳名篦"的美名。本文通过分析乾隆南巡的必要性和采用常州梳篦的可行性,以及对比同时... 在康乾盛世中,乾隆皇帝进行了六次南巡,了解汉族情况,以便巩固统治。在第二次南巡中,乾隆相中常州梳篦,要求地方每年都要进贡,常州梳篦便享有了"宫梳名篦"的美名。本文通过分析乾隆南巡的必要性和采用常州梳篦的可行性,以及对比同时期英国工业革命早期。乾隆朝封建经济发展到空前盛况,进贡梳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满汉矛盾,被动推动了常州手工业的发展,常州的行会制度在乾隆年间发展完善,生产力得到提高,但世界大势已由资本主义主导,行会制度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常州梳篦 手工业发展
原文传递
清高宗御制南巡诗的鲜明特点及其成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欢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4-139,共6页
清高宗乾隆六次南巡期间创作大量诗歌,它们反映了南巡治理河工海塘、观风问俗、考政课吏等目的及内容,具有突出的史料价值。它们在艺术上特点鲜明:和诗叠韵规模空前庞大、阐释议论风格典型显著、诗歌情感前后相异。这些呈现在用韵形式... 清高宗乾隆六次南巡期间创作大量诗歌,它们反映了南巡治理河工海塘、观风问俗、考政课吏等目的及内容,具有突出的史料价值。它们在艺术上特点鲜明:和诗叠韵规模空前庞大、阐释议论风格典型显著、诗歌情感前后相异。这些呈现在用韵形式、审美风格和情感特质上的独特风貌成因多元,它们与作者的创作宗旨、审美趋向、巡幸年龄与巡幸外在环境的变化有关,还离不开帝王功才的宣示与诠释、潜意识里对前代崇仰对象影响力之焦虑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御制诗 焦虑 自我诠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