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制造乾隆:近代西方绘制乾隆帝画像考
- 1
-
-
作者
高子倩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6期78-85,152,共9页
-
文摘
18世纪末,乾隆帝在西方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马戛尔尼使团制图师亚历山大曾多次绘制乾隆帝画像,画面的改动体现了艺术创作与政治需求间复杂的调和历程。19世纪初,乾隆帝的形象出现简化、弱化的倾向,人像的空间位置由“在场”转向了“悬置”。由于缺乏画面背景与装饰,观者被迫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乾隆帝画像上,这使得人像只能按照观者的既定认知被解读。19世纪中期,随着殖民活动的扩张,西方人逐渐取得了世界领域内的主体性与话语权。乾隆帝形象发生分裂,在一些画家笔下出现了妖魔化、女性化倾向,而在另一些画家笔下则出现了理想化、浪漫化倾向。从摹仿现实到改造历史,造作乾隆帝画像消解了中国的历史神圣性与文化自主权,近代西方由此掌握了对他性民族的终极阐释权。
-
关键词
乾隆画像
中国想象
形象建构
东方主义
图像叙事
-
Keywords
portraits of Emperor Qianlong
images of China
image construction
Orientalism
image narration
-
分类号
K207.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乾隆画像中的多重民族关系考略
- 2
-
-
作者
宋镇
-
机构
北京正阳美术馆
-
出处
《明日风尚》
2019年第14期162-168,共7页
-
文摘
清王朝发展至乾隆年间出现了国泰民安、政治稳定、经济富足的'盛世'景象。这位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帝王,他的画像数量之多也是历代皇帝无可比拟的。这些画像不仅向世人展现了乾隆帝的日常生活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乾隆帝于多民族关系上的政治文化事件和蕴藏在其中的关于多民族关系的政治态度。
-
关键词
乾隆画像
满汉“二我”
多族共存
兼容中西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萨松南杰殿原状陈设考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徐斌
-
机构
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管理处研究馆
-
出处
《西藏艺术研究》
2013年第3期75-80,共6页
-
文摘
布达拉宫殿堂的原状陈设对于布达拉宫而言,其价值不亚于建筑本身和所保存的文物,笔者做此选题不仅是因为布达拉宫的原状陈设研究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更是因为它在学科建设上所具有的意义。文章探讨了萨松南杰殿功能的变迁、原状陈设和陈设思想,认为萨松南杰殿最初与其东西两侧的坛城殿、长寿极乐殿互为一体均是达赖喇嘛寝宫,公元1798年正式改为供奉康熙帝牌位和乾隆帝画像的供殿,其供奉陈设的主供是乾隆帝画像及康熙帝牌位,陈设的中心思想则是皇帝是为格鲁派承认的文殊菩萨化身,是世间的"文殊室利大皇帝"。
-
关键词
萨松南杰殿
乾隆帝画像
康熙帝牌位
布达拉宫
文殊菩萨化身
-
分类号
J525.1
[艺术—艺术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