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简方案的“了1”与“了2”共现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慧 冯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汉语中的"了"字由于其分布特点和所具有的功能角色在生成语法研究中受到了重点关注。对词尾"了"的研究较多,对句尾"了"的研究相对较少,罕有对"了1""了2"共现语句进行研究的报告。该... 汉语中的"了"字由于其分布特点和所具有的功能角色在生成语法研究中受到了重点关注。对词尾"了"的研究较多,对句尾"了"的研究相对较少,罕有对"了1""了2"共现语句进行研究的报告。该研究假设"了1"的句法功能通过轻动词方式实现,"了2"的句法功能则通过体标记词的方式实现。提出的假设可以解释"了1"和"了2"共现时两个"了"字所具有的句法功能,完成相应的特征核查,并描述句子的句法推导过程,投射得到正确的语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简方案 了1 了2 了1和了2的共现
下载PDF
简评“了1”的语义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范晓蕾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76-85,共10页
本文述评了普通话词尾"了1"的一部分代表性研究,并提出几项新见解。助词性"了1"的语义研究可分为单一意义派、特征分解派、功能划分派,我们认为该词编码了动态变化义和相对已然义。对于补语性"了1",我们... 本文述评了普通话词尾"了1"的一部分代表性研究,并提出几项新见解。助词性"了1"的语义研究可分为单一意义派、特征分解派、功能划分派,我们认为该词编码了动态变化义和相对已然义。对于补语性"了1",我们主张它的语法化程度介于补语和助词之间,这加剧了普通话句法结构的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完整体 相对已然 动相补语
下载PDF
鄠邑方言“了1”的语法语义及语流音变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立新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8-45,共8页
鄠邑方言的“了1”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以静态动词为中心语句子里的“了1”,二是有持续时间即“活动VP”句式里的“了1”,三是达成(VP)义语句里的“了1”,四是“了”的特殊格式。就语流音变来看,研究的视域主要在于形成长音或拖音... 鄠邑方言的“了1”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以静态动词为中心语句子里的“了1”,二是有持续时间即“活动VP”句式里的“了1”,三是达成(VP)义语句里的“了1”,四是“了”的特殊格式。就语流音变来看,研究的视域主要在于形成长音或拖音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鄠邑方言 了1 语法 语义 语流音变
下载PDF
汉语“了1”的意义用法及教学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74-177,共4页
"了1"的表意虽然比较单一简单,可以概括为表示"动作完成"的意义,但是由于其使用时嵌于句中动词后位置,因此对句法结构中其他成分的表达形式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因而其句法结构的表达形式复杂多样。鉴于此,该... "了1"的表意虽然比较单一简单,可以概括为表示"动作完成"的意义,但是由于其使用时嵌于句中动词后位置,因此对句法结构中其他成分的表达形式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因而其句法结构的表达形式复杂多样。鉴于此,该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了1"的意义用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对"了1"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意义用法 句法结构 教学策略
下载PDF
“了1”和“了2”成句能力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珏 黄梦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共11页
已有研究认为"了1"的成句能力小于"了2",但不曾涉及背后的因素。本文尝试从语义结构、句法层次、语气结构和时范畴缺席等四个方面探讨两个"了"成句能力大小的制约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语义结构的差异决... 已有研究认为"了1"的成句能力小于"了2",但不曾涉及背后的因素。本文尝试从语义结构、句法层次、语气结构和时范畴缺席等四个方面探讨两个"了"成句能力大小的制约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语义结构的差异决定"了1"只能附着述题里的核心谓词且有所选择,而"了2"几乎不受限制。(2)"了1"位于述题里的最下层,"了2"位于述题里的最上层,决定了前者只能在句法结构层面参与构成词组,后者只能在句子话语层面参与构成述题。(3)"了1"只能和核心谓词构成"VP+了1"词组,"了2"只能与语调一起构成"VP+了1"的语气结构并以之为辖域表示口气(tone)。(4)普通话是体凸显和口气凸显语言,不依赖高度语法化的时范畴系统来表示时范畴。这导致"了1"所表完成体难以直接明确地定位到客观时间轴,进而制约其成句能力。"了2"的口气功能与时范畴无关,不受此制约。总之,以上四个因素依次从微观到宏观制约"了1"和"了2"的成句能力,导致前者的成句能力小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了2” 成句能力 制约因素
下载PDF
体貌标记“了1”与“完1”的替换研究
6
作者 王之洁 丁崇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0年第1期36-43,共8页
“了1”和“完1”是现代汉语体貌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换。本文归纳了“了1”和“完1”的替换规律,阐释了二者可以替换的原因。“了1”和“完1”在简单过去时中不能替换,在先事时中存在替换的可能,因为“了1”... “了1”和“完1”是现代汉语体貌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换。本文归纳了“了1”和“完1”的替换规律,阐释了二者可以替换的原因。“了1”和“完1”在简单过去时中不能替换,在先事时中存在替换的可能,因为“了1”在先事时中采用的是累加观察视角,这种观察视角使事件的结果部分即事件终结状态得到了凸显,因此能够与表渐进动作终结的“完1”替换。但即使在先事时中,以下四种情况下二者也不能替换:(1)与“了1”匹配的动词是非弱持续性活动动词;(2)“了1”后附时间词;(3)“完1”所在句省略宾语;(4)事件已经发生且“完1”为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1 体貌标记 替换
下载PDF
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词“了2”的习得比较初探
7
作者 王青云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9-32,共4页
文章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词语"了"的一部分使用偏误加以调查和归类,并运用"最小树假设"分析了造成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使用偏误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教... 文章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词语"了"的一部分使用偏误加以调查和归类,并运用"最小树假设"分析了造成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使用偏误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助词"了1" 语气助词"了2" 最小树假设 教学建议
下载PDF
鄱阳镇方言“V+□[pu11]+了1”构式的语义探究
8
作者 汪白云 《语文学刊》 2016年第24期21-22,共2页
在鄱阳镇方言中,"V+□[pu11]+了1"可以表达动作对象或主体发生了致使性脱离或去除,也可以表达动作对象或主体的状态发生变化,一般这种变化是消极的或者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助词□[pu11]在构式"V+□[pu11]+了1"中词汇意义虚... 在鄱阳镇方言中,"V+□[pu11]+了1"可以表达动作对象或主体发生了致使性脱离或去除,也可以表达动作对象或主体的状态发生变化,一般这种变化是消极的或者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助词□[pu11]在构式"V+□[pu11]+了1"中词汇意义虚化,主要起到一定的语法作用,而且构式"V+□[pu11]+了1"中的谓词V有一定的语音、语义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镇方言 构式“V+□[pu11]+了1 语义特征
下载PDF
浅析“了1”“了2”的意义及用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珍秀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4期92-93,共2页
"了"在现代汉语语法里被称作助词,因其跟动词所表示的时间有关系,并且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和作用也不同,于是分出"了1""了2"两种形态。但由于二者都是动词"了"虚化而来的,所以两者... "了"在现代汉语语法里被称作助词,因其跟动词所表示的时间有关系,并且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和作用也不同,于是分出"了1""了2"两种形态。但由于二者都是动词"了"虚化而来的,所以两者之间有相似性,表达形式也复杂多样,因此,本文就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了1""了2"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一定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了2 用法 语法意义
下载PDF
论动词的可持续性对“过”和“了1”替换的影响
10
作者 张恬湉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5期24-27,共4页
“了1”和“过”是最常用的动态助词。“了1”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实现,着眼于对现在的影响;“过”放在动词后陈述过去发生的事件,与现在无关。正是这两个时间点上看上去有明显界限的词,在一定条件下却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本文将在... “了1”和“过”是最常用的动态助词。“了1”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实现,着眼于对现在的影响;“过”放在动词后陈述过去发生的事件,与现在无关。正是这两个时间点上看上去有明显界限的词,在一定条件下却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本文将在解析“了1”语法意义的基础上,用“过”替换作比较研究,探索与“了1”“过”系联的动词对替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过” 替换动词的可持续性
下载PDF
节省了1美元
11
《上海科学生活》 2001年第12期88-88,共1页
约翰问父亲:“爸爸,如果我为您省下了1美元,您会怎么样?”
关键词 《节省了1美元》 文学欣赏 笑话 漫画
下载PDF
普方古视角下的“了_1”“了_2”“了_3”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史冠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53-59,共7页
目前语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把“了”分为“了1”“了2”,“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一般认为是动态助词;“了2”用于句末,表示语气,是语气词。但在临淄方言中,“了”却呈现为三分样态,无论在语音形式还是语法功能上,都有不同的... 目前语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把“了”分为“了1”“了2”,“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一般认为是动态助词;“了2”用于句末,表示语气,是语气词。但在临淄方言中,“了”却呈现为三分样态,无论在语音形式还是语法功能上,都有不同的特点。现代汉语其他方言和近古汉语也都有支持将“了”三分的语言例证。最后,我们倾向于普通话的“了”也应该三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了2 了3 二分 三分 样态 方言 近古汉语 普通话
下载PDF
河北辛集方言中的“哩”——兼论“了_1”及汉语进行态与完成态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焦浩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42-44,共3页
河北辛集方言中的"哩"用法非常复杂,承担了诸多语法功能,与普通话的"呢""的""地""得""了""在""到"等词有对应关系。从事物的发展以及量变与质变的关... 河北辛集方言中的"哩"用法非常复杂,承担了诸多语法功能,与普通话的"呢""的""地""得""了""在""到"等词有对应关系。从事物的发展以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哩"和普通话的"了1"都可以同时表示进行态与完成态,进行态是由无数个小的完成态累积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进行态 完成态
下载PDF
从《敦煌变文集》“V+(X)+了”中的“V”看“了_1”“了_2”的产生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秀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3期156-160,共5页
"了1"的形成是一种合力的结果,从"V+了"后添宾,从"V+O+了"前移,"V+O+了"中"了"的句法位置,相关句法结构的影响等都可能导致"了"的虚化。考察《敦煌变文集》中的"V+(... "了1"的形成是一种合力的结果,从"V+了"后添宾,从"V+O+了"前移,"V+O+了"中"了"的句法位置,相关句法结构的影响等都可能导致"了"的虚化。考察《敦煌变文集》中的"V+(X)+了",其中的"V"的不同类型影响到了1的产生方式。在吴福祥(1998)的分类基础上,我们认为还应该考虑动词的及物性,"了"首先是在"Vi瞬间+了"组合中发生虚化的。"了1""了2"都是从表"终了、完结"义的动词"了"发展而来,但从事态助词"了s"到"了2"的演变过程和"了s"的功能研究还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集》 了1 了2
下载PDF
“了_1”在行为承接复句中的隐现及对外汉语教学
15
作者 郭力铭 孙迪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6期103-104,共2页
选取行为承接关系篇章作为篇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了1"的隐现提供典型的研究视角。"了1"的制约因素的观察将在约9万字的封闭语料中进行,研究"了1"的隐现规律,从而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 '了1' 语篇 行为承接 隐现
下载PDF
试论“了_1”的意义层次
16
作者 何文彬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2期63-68,共6页
助词 "了1"有不同层次的意义。在较为具体层次上,可根据所应用句式的不同 ( "施为句"、"生发句"和 "存现句") 而分别标记为 "了做"、"了发"和 "了有"; 在较为... 助词 "了1"有不同层次的意义。在较为具体层次上,可根据所应用句式的不同 ( "施为句"、"生发句"和 "存现句") 而分别标记为 "了做"、"了发"和 "了有"; 在较为抽象的层次上,这些意义可以概括为 "存在"范畴,基本标记是 "了1"和 "没 ( 有) ",进一步概括则存在范畴又属于 "动态"范畴。故 "了1"可称为 "动态存在范畴"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存在 动态
下载PDF
英语为母语留华学生“了_1”和“了_2”的习得顺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青云 彭家法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9-93,共5页
作者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对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习得"了1"和"了2"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的正确用法和使用偏误加以归类和分析,指出习得者的习得顺序是先习得"了1"... 作者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对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习得"了1"和"了2"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的正确用法和使用偏误加以归类和分析,指出习得者的习得顺序是先习得"了1"后习得"了2"。研究显示运用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了1"和"了2"习得顺序,并分析了"了1"和"了2"习得顺序的原因和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了2” 习得顺序 最小树假设 教学建议
下载PDF
关于“把”字句中的“了_1”和“了_2”
18
作者 王云帆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4-100,共7页
在谈到把字句的语法特点时,大多数人常常只关注谓语动词,忽视了其他成分。文章首先将两组结构平行的例子进行对比,说明出现在"把"字句中的"了"可以有两类:一是事态助词,充当动相补语;二是时体范畴。接着利用生成语... 在谈到把字句的语法特点时,大多数人常常只关注谓语动词,忽视了其他成分。文章首先将两组结构平行的例子进行对比,说明出现在"把"字句中的"了"可以有两类:一是事态助词,充当动相补语;二是时体范畴。接着利用生成语法的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功能范畴假设等规则检验,说明两个"了"的句法位置不同是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字句 致使 了1 “了2”
下载PDF
吴语江阴方言“了1”类词的功能分工与历史演变
19
作者 徐晓羽 《语言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362-375,399-400,共16页
江阴方言对应普通话“了1”类词有“则”和“着”两个,二者的功能分工受宾语、句法独立性和时间性三个因素影响。新派和老派存在年龄差异,体现在语音弱化和“着”功能的扩大上。
关键词 了1”类词 江阴 功能分工 历史演变
原文传递
汉英时体表征差异的认知分析——以“了_1”的英译为例
20
作者 孟瑞玲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6-59,共4页
通过分析《红楼梦》中完成体标记"了_1"的英译,旨在阐释汉英两种语言在时体表征上存在差异的背后认知动因。通过语料调查显示,汉语完成体标记"了_1"主要被译为英语的过去时标记"-ed",这一汉英翻译中语法... 通过分析《红楼梦》中完成体标记"了_1"的英译,旨在阐释汉英两种语言在时体表征上存在差异的背后认知动因。通过语料调查显示,汉语完成体标记"了_1"主要被译为英语的过去时标记"-ed",这一汉英翻译中语法范畴的不对应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英语言在时空特质上的差异,即汉语时体表征突显的是汉语空间性特质,英语时体表征突显的是英语时间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完成体 过去时 空间性 时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