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话剧争鸣史中的“我们”——话剧《WM(我们)》及其论争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兴阳 窦飞翔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8,共6页
本文简要描述了话剧《WM(我们)》(王培公编剧,王贵导演)在上世纪80年代的论争情况,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了本剧引起论争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主题"、"格调"与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二是人物塑造上的"... 本文简要描述了话剧《WM(我们)》(王培公编剧,王贵导演)在上世纪80年代的论争情况,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了本剧引起论争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主题"、"格调"与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二是人物塑造上的"非英雄化"、"知青群像"与"典型性";三是舞台呈现的现代形式创新与表演的"低俗性"。试图在新世纪的文化语境中,抵近渐已远逝的那段历史,揭示在各种论争话语背后的历史本相,重新审视《WM(我们)》及其引发的论争,以期更加客观地评估这部戏剧作品及其论争对中国大陆当代话剧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艺术创作 话剧《WM(我们)》 艺术作品 论争 争鸣史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汉语语法学120年争鸣史上的六大热点问题透视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长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4,共8页
从1898年到2018年,汉语语法学走过了120年。词类、向心结构理论、"本位"观、语义指向、汉语配价、构式理论共计六个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形成了热烈的讨论和理论争鸣。深度剖析、梳理这六大热点问题在争鸣中体现的问题关节... 从1898年到2018年,汉语语法学走过了120年。词类、向心结构理论、"本位"观、语义指向、汉语配价、构式理论共计六个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形成了热烈的讨论和理论争鸣。深度剖析、梳理这六大热点问题在争鸣中体现的问题关节点、问题意识和对语法研究的意义,分析争鸣中体现的思想和格局,对于语言学的发展是有战略意义的,对于语言学批评史研究也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学 争鸣史 热点问题
下载PDF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文学争鸣史研究
3
作者 刘洪霞 《新东方》 2018年第6期62-69,共8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文坛形成了大规模的争鸣,然而学界并没有从"争鸣"的角度对这段文学史给予足够的关注。笔者希望能够整合到目前关于"争鸣"的资源,返回到那一时期"争鸣"的场景中,从争鸣史的角度把...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文坛形成了大规模的争鸣,然而学界并没有从"争鸣"的角度对这段文学史给予足够的关注。笔者希望能够整合到目前关于"争鸣"的资源,返回到那一时期"争鸣"的场景中,从争鸣史的角度把它形成一个整体,给予全方位的考察。通过分析"争鸣"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成因,借助有影响力的文学刊物与重要的有争议作品,将其纳入文学史的脉络,来探讨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争鸣。这样有利于呈现出七八十年代之交文学"争鸣"的完整的脉络,填补文学史中有关争鸣史的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八十年代之交 文学争鸣史
下载PDF
党史研究学术史理论三题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志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98,共21页
作为一种具有"理想类型"特质的史学概念和学术实践,党史研究"学术史"自身的理论属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史学理论问题,仍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厘清和建构。本文择取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度阐释,包括"... 作为一种具有"理想类型"特质的史学概念和学术实践,党史研究"学术史"自身的理论属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史学理论问题,仍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厘清和建构。本文择取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度阐释,包括"学术史"的概念意蕴和学术定位、"学术史"研究的整体史理念以及学术争鸣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考虑到党史研究学术化的本质是历史学化,那么"学术史"的本质就是史学理论而非相反,这就要求整个党史学界应该持续加强史学理论修养和历史哲学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理论属性 整体书写 学术争鸣史 学理论 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