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相关基因突变谱和临床特征,探讨CHIP相关基因与其心脑血管事件(CCE)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液科收...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相关基因突变谱和临床特征,探讨CHIP相关基因与其心脑血管事件(CCE)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3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二代测序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IP相关基因、炎症细胞因子对MPN患者CCE的影响。结果:55例(75.3%)MPN患者检出CHIP相关基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CHIP相关基因各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P相关基因突变以单基因形式为主,检出率从高至低依次为JAK2V617F(63.0%,46/73)、ASXL1(16.4%,12/73)、TET2(11.0%,8/73)、DNMT3A(9.6%,7/73)、SRSF2(6.9%,5/73)、SF3B1(4.1%,3/73)、TP53(1.4%,1/73)和PPMID(1.4%,1/73)。年龄>60岁患者CHIP相关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60岁者[91.7%(33/36)vs 59.5%(22/37)]。27例(37.0%)MPN患者伴CCE(MPN/CCE),2次CCE者5例,均为动脉事件。CCE组患者年龄(62.8±12.8 vs 53.9±15.8岁,P=0.015)、IL-1β水平(17.7±26.0vs 4.3±8.6,P=0.012)、IL-8水平(360.7±598.6 vs 108.3±317.0,P=0.045)、血栓形成史(29.6%vs 2.2%,P=0.020)和CHIP相关基因检出率(88.9%vs 67.4%,P=0.040)高于无CCE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17,95%CI:0.843-0.999,P=0.047)、血栓形成史(OR=34.148,95%CI:2.392-487.535,P=0.009)、任何1个CHIP相关基因突变(OR=16.065,95%CI:1.217-212.024,P=0.035)和IL-1β水平升高(OR=0.929,95%CI:0.870-0.992,P=0.027)均是MPN/CCE的独立危险因素;CHIP相关单基因突变与MPN/CCE无关,但DNMT3A(OR=88.717,95%CI:2.690-292.482,P=0.012)、ASXL1(OR=7.941,95%CI:1.045-60.353,P=0.045)突变是PV/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N患者CHIP相关基因突变率高,尤其是60岁以上患者;高龄、血栓形成史、CHIP相关基因突变和IL-1β水平升高是MPN发生CCE的独立危险因素。DNMT3A、ASXL1单基因突变是PV患者CCE的独立危险因素。CHIP相关基因突变及炎症细胞因子IL-1β升高是MPN新的CCE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为探究不同模态转换下任务切换对监控人员警觉度衰减现象的影响,采用脑电实验法,设计了危险动作识别、危险场景识别等任务,并结合行为数据及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实验重点考察在任务切换过程中,...为探究不同模态转换下任务切换对监控人员警觉度衰减现象的影响,采用脑电实验法,设计了危险动作识别、危险场景识别等任务,并结合行为数据及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实验重点考察在任务切换过程中,不同模态的任务之间进行切换对监控人员警觉度的具体影响;通过对煤矿监控调度人员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切换任务的模态差异性对监控员警觉度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当在相同刺激任务间进行切换时带来的工作绩效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任务切换产生的切换成本导致注意力分散,具体体现在任务切换后P300和P200平均波幅的升高;但是在不同刺激任务间进行切换时,尤其是切换到听觉刺激任务时,被试者的警觉度水平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展开更多
目的:对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癌症病人irAEs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建库至2022年12月15日的irAEs文献记录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与机...目的:对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癌症病人irAEs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建库至2022年12月15日的irAEs文献记录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与机构、国家、关键词、突现词及时间线等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2648篇文献,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652位作者及506个科研机构;发文量居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1022篇),日本(534篇)、中国(341篇);研究机构中发文量排名居第1位的是美国的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154篇);irAEs研究热点涉及“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adverse event”“toxicity”“management”“safety”等多个方面。结论:irAEs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国家与机构合作网络联系密切,该领域已形成了核心作者群;研究方向集中于irAEs机制研究、irAEs的预防以及irAEs管理3个方面。构建irAEs早期预测模式、危险因素探索、irAEs的评估量表开发及接受免疫疗法病人的生存护理是未来关注的方向。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相关基因突变谱和临床特征,探讨CHIP相关基因与其心脑血管事件(CCE)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3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二代测序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IP相关基因、炎症细胞因子对MPN患者CCE的影响。结果:55例(75.3%)MPN患者检出CHIP相关基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CHIP相关基因各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P相关基因突变以单基因形式为主,检出率从高至低依次为JAK2V617F(63.0%,46/73)、ASXL1(16.4%,12/73)、TET2(11.0%,8/73)、DNMT3A(9.6%,7/73)、SRSF2(6.9%,5/73)、SF3B1(4.1%,3/73)、TP53(1.4%,1/73)和PPMID(1.4%,1/73)。年龄>60岁患者CHIP相关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60岁者[91.7%(33/36)vs 59.5%(22/37)]。27例(37.0%)MPN患者伴CCE(MPN/CCE),2次CCE者5例,均为动脉事件。CCE组患者年龄(62.8±12.8 vs 53.9±15.8岁,P=0.015)、IL-1β水平(17.7±26.0vs 4.3±8.6,P=0.012)、IL-8水平(360.7±598.6 vs 108.3±317.0,P=0.045)、血栓形成史(29.6%vs 2.2%,P=0.020)和CHIP相关基因检出率(88.9%vs 67.4%,P=0.040)高于无CCE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17,95%CI:0.843-0.999,P=0.047)、血栓形成史(OR=34.148,95%CI:2.392-487.535,P=0.009)、任何1个CHIP相关基因突变(OR=16.065,95%CI:1.217-212.024,P=0.035)和IL-1β水平升高(OR=0.929,95%CI:0.870-0.992,P=0.027)均是MPN/CCE的独立危险因素;CHIP相关单基因突变与MPN/CCE无关,但DNMT3A(OR=88.717,95%CI:2.690-292.482,P=0.012)、ASXL1(OR=7.941,95%CI:1.045-60.353,P=0.045)突变是PV/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N患者CHIP相关基因突变率高,尤其是60岁以上患者;高龄、血栓形成史、CHIP相关基因突变和IL-1β水平升高是MPN发生CCE的独立危险因素。DNMT3A、ASXL1单基因突变是PV患者CCE的独立危险因素。CHIP相关基因突变及炎症细胞因子IL-1β升高是MPN新的CCE危险因素。
文摘为探究不同模态转换下任务切换对监控人员警觉度衰减现象的影响,采用脑电实验法,设计了危险动作识别、危险场景识别等任务,并结合行为数据及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实验重点考察在任务切换过程中,不同模态的任务之间进行切换对监控人员警觉度的具体影响;通过对煤矿监控调度人员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切换任务的模态差异性对监控员警觉度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当在相同刺激任务间进行切换时带来的工作绩效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任务切换产生的切换成本导致注意力分散,具体体现在任务切换后P300和P200平均波幅的升高;但是在不同刺激任务间进行切换时,尤其是切换到听觉刺激任务时,被试者的警觉度水平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文摘目的:对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癌症病人irAEs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建库至2022年12月15日的irAEs文献记录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与机构、国家、关键词、突现词及时间线等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2648篇文献,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652位作者及506个科研机构;发文量居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1022篇),日本(534篇)、中国(341篇);研究机构中发文量排名居第1位的是美国的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154篇);irAEs研究热点涉及“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adverse event”“toxicity”“management”“safety”等多个方面。结论:irAEs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国家与机构合作网络联系密切,该领域已形成了核心作者群;研究方向集中于irAEs机制研究、irAEs的预防以及irAEs管理3个方面。构建irAEs早期预测模式、危险因素探索、irAEs的评估量表开发及接受免疫疗法病人的生存护理是未来关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