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臂截肢者残肢运动时大脑脑电信号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同步化变化特征
1
作者 郭峰 郝莹 黄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9-755,共7页
目的:通过脑电技术探讨前臂截肢对人体大脑功能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脑电系统采集右侧前臂截肢者(9例,截肢年限均为6年以上)和正常健康人(15例)进行左右上肢直臂屈伸运动任务时的脑电信号。分析与运动相关的μ波(8—12Hz)的脑... 目的:通过脑电技术探讨前臂截肢对人体大脑功能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脑电系统采集右侧前臂截肢者(9例,截肢年限均为6年以上)和正常健康人(15例)进行左右上肢直臂屈伸运动任务时的脑电信号。分析与运动相关的μ波(8—12Hz)的脑电信号的ERD/ERS变化特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截肢组受试者健侧肢运动过程中除了大脑右半球额区F4通道μ波的ERD现象程度显著降低(P<0.05)外,其它脑区的通道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截肢组受试者残肢运动时,μ波ERD程度在对侧额区F3、中央区C3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而在双侧枕区(O1、O2)表现为ERD显著升高(P<0.01)。结论:截肢组受试者健侧肢运动时μ波变化与正常组相似,而截肢组受试者残肢在执行任务时,表现出特异性大脑对侧半球额区、中央区及双侧枕区μ波事件相关去同步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截肢 残肢运动 脑电信号 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同步化
下载PDF
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事件相关去同步化与抗抑郁早期疗效相关性的脑磁图研究
2
作者 熊婷婷 夏逸 +5 位作者 花玲玲 汤浩 尤为 阎锐 卢青 姚志剑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抑制控制网络关键脑区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频段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ERD),寻找抗抑郁治疗早期疗效相关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随机入组46例抑郁症患者及25名健康对照,在完成Go/No-Go实验范式下采集脑磁图数据,计算基线期右额下... 目的:通过探讨抑制控制网络关键脑区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频段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ERD),寻找抗抑郁治疗早期疗效相关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随机入组46例抑郁症患者及25名健康对照,在完成Go/No-Go实验范式下采集脑磁图数据,计算基线期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频段的ERD,以抗抑郁治疗2周后HAMD 17总分减分率是否达50%为标准划分为早期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其与HAMD 17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右额下回岛盖部去同步化水平降低,且无效组弱于有效组,右额下回岛盖部(r=-0.397,P=0.006)beta频段的ERD与2周后HAMD17减分率呈负相关。结论: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频段的ERD降低与抗抑郁早期疗效不佳相关,该区域beta频段的活动强度可能是抑郁症早期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beta能量 疗效预测 脑磁图 事件相关去同步化
下载PDF
视觉记忆负荷对EEG的事件相关同步化与事件相关去同步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模卫 易宇骥 徐青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研究视觉空间记忆和抽象几何图形记忆的工作记忆负荷对脑电事件相关同步化和去同步化的影响。方法采用n back范式 ,取n分别等于 1、2、3为 3种负荷水平。 1 2名被试者在 3种负荷水平下完成视觉空间匹配和抽象几何图形匹配两类记忆任... 目的研究视觉空间记忆和抽象几何图形记忆的工作记忆负荷对脑电事件相关同步化和去同步化的影响。方法采用n back范式 ,取n分别等于 1、2、3为 3种负荷水平。 1 2名被试者在 3种负荷水平下完成视觉空间匹配和抽象几何图形匹配两类记忆任务 ,并记录其脑电。结果theta波的ERS总是伴随着alpha波的ERD出现。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大 ,6~ 8Hz的theta波的ERS下降 ,alpha波的ERD增大。图形匹配任务引出的thetaERS和alphaERD均大于空间位置匹配任务。任务难度和任务类型的效应大多出现在CZ和FZ电极 ,这与任务所包含的注意和记忆的加工主要激活额叶和顶叶皮层的观点相符合。结论EEG的ERD(或ERS)随视觉记忆负荷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记忆负荷 脑电图 事件相关同步化 事件相关去同步化
下载PDF
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和同步化方法在脑电信号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思捷 白红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41-143,共3页
脑电信号包含大量的生理与病理信息,但其存在记录伪差、易受自发脑电及外界干扰等缺点,对脑电信号的特征性提取及分析是其研究的关键。随着各种脑电图分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事件相关去同步化(ERD)和事件相关同步化(ERS)是... 脑电信号包含大量的生理与病理信息,但其存在记录伪差、易受自发脑电及外界干扰等缺点,对脑电信号的特征性提取及分析是其研究的关键。随着各种脑电图分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事件相关去同步化(ERD)和事件相关同步化(ERS)是研究脑电信息非常有用的分析方法。本文对ERD/ERS的概况、研究方法及临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事件相关去同步化 事件相关同步化
下载PDF
心算实验中事件相关去同步化脑电变化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乐加 王建军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9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事件刺激处理时心理活动的脑电生理改变。方法:应用脑电地形图的检测技术对30例正常人安静状态及在两种作业难度下脑电功率值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①事件刺激后α2频带功率值降低,β、α1频带功率值增高,变化以枕区... 目的:探讨事件刺激处理时心理活动的脑电生理改变。方法:应用脑电地形图的检测技术对30例正常人安静状态及在两种作业难度下脑电功率值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①事件刺激后α2频带功率值降低,β、α1频带功率值增高,变化以枕区、顶区、后颞区的功率值最为显著;②随作业难度的增加α2频带功率呈梯度降低,β频带功率则呈梯度增高;③在心算过程中,安静状态下呈现的两侧半球电位值差异消失。结论:心算期间大脑皮层出现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并存在区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 去同步化 脑电活动 心算
下载PDF
基于溯源分析的脑电信号事件相关去同步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雨晴 《电子世界》 2017年第24期40-41,共2页
本文初步探讨了运动想象、实际运动时诱发的事件相关区同步化现象。使用s LORETA软件,分别计算33位受试者休息、运动想象、实际运动时,Mu、Beta频段对应的大脑电流源密度分布,并对该结果进行归一化。对休息和运动想象、休息和实际运动... 本文初步探讨了运动想象、实际运动时诱发的事件相关区同步化现象。使用s LORETA软件,分别计算33位受试者休息、运动想象、实际运动时,Mu、Beta频段对应的大脑电流源密度分布,并对该结果进行归一化。对休息和运动想象、休息和实际运动、运动想象和实际运动时,两频段电流源密度的归一化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在Mu、Beta频段下,受试者运动想象时,突显网络、辅助运动区、主运动区、运动前区、初级次级运动感觉皮层和顶额镜像神经元系统感觉出现了显著的去同步化现象(P<0.01);在Mu、Beta频段下,受试者实际运动时,初级次级运动感觉皮层、主运动区和顶额镜像神经元系统出现了显著的去同步化现象(P<0.05)。在Mu、Beta频段,相比于实际运动,受试者运动想象时,初级次级感觉运动皮层和顶额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电流源密度更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溯源分析 运动想象 实际运动 事件相关去同步化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无应答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白中乐 陶海龙 +2 位作者 孟哲 秦奋 李凌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8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导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无应答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措施控制。方法选取我院74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有47例和27例,调... 目的探讨导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无应答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措施控制。方法选取我院74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有47例和27例,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心脏功能情况、同步化参数等指标,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无应答的影响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的应答率为63.51%,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性别、心功能情况等为影响治疗无应答的因素,通过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影响治疗无应答的独立因素有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等,其中有保护和危险两种危险因素,分别是心功能和心室间延迟等。结论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无应答的因素较多,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且真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经典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因此,在治疗前应仔细分析心电图类型,判断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力衰竭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失同步化与QRS波时间及脑钠肽血浓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新灿 胡宇才 +1 位作者 朱明军 刘文玲 《中国医药导刊》 2006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失同步化(Ventricular dyssynchronization,VD)与QRS波时限及血中脑钠肽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CHF病人154例,根据同步12导心电图检测QRS波时限分为≥120ms为A组(n=56例)与<120ms为B组(n=98例),两...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失同步化(Ventricular dyssynchronization,VD)与QRS波时限及血中脑钠肽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CHF病人154例,根据同步12导心电图检测QRS波时限分为≥120ms为A组(n=56例)与<120ms为B组(n=98例),两组又根据心脏彩超检测是否有VD分为A1亚组(n=42例)、A2亚组(n=14例)与B1亚组(n=47例)、B2亚组(n=51例),各亚组患者均检查血液中脑钠肽浓度,A组与B组比较VD情况,四个亚组之间比较脑钠肽浓度水平。结果: A组与B组患者VD情况有明显差异性,但既使是QRS波时限<120ms者仍有42.9%患者心室运动失同步化;四个亚组对比,不论QRS波时限如何VD患者较心室非失同步化患者血中脑钠肽浓度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性。结论:QRS波时限并不能完全反映VD运动状态,尽管有一定的联系性。CHF患者血中脑钠肽水平可敏感反映VD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室失同步化 QRS波时间 脑钠肽 相关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反应性对P波离散度及高频心房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辉 陈谦谦 +1 位作者 徐勤成 魏子秀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心力衰竭(HF)患者P波离散度(Pd)和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49例行CRT的HF患者,于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行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心力衰竭(HF)患者P波离散度(Pd)和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49例行CRT的HF患者,于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行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定期随访,根据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CRT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结果有反应组33例(67%),无反应组16例(33%),与术前相比较,术后6个月,有反应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室性早搏(VPB )显著减少(P〈0.05),左房最大内径(LAD)、Pd、房性早搏(APB)、AHRE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有反应组除LVEDD显著缩小,LVEF显著升高,VPB显著减少外(P〈0.05), LAD、Pd显著减小、APB、AHRE显著减少(P〈0.05)。无反应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各参数与术前相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有反应组术后12个月内总AHRE次数与术前Pd呈显著正相关(r=0.651,P=0.000),而与术前LAD无显著相关性(r=0.169,P=0.060)。结论CRT中远期效果可以改善心房重构和Pd、减少AHRE的发生,Pd是CRT后发生AHRE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P波离散度 心房高频事件
下载PDF
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康玉 严激 +5 位作者 苏浩 徐健 王齐 宇霏 朱红军 杨冬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7-782,共6页
目的:评价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窦性心律的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118例。根据左心室导线类型分为四极导线组(n=39)和双极导线组(n... 目的:评价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窦性心律的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118例。根据左心室导线类型分为四极导线组(n=39)和双极导线组(n=79)。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疗效,以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缩小≥15%为CRT有反应。主要终点AHRE定义为CRT-D检测到的心房率≥190次/min、持续时间≥6min的房性心律失常。结果:植入CRT-D后6个月,CRT有反应患者共计71例(60.2%),四极导线组与双极导线组的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8%vs54.4%,P=0.070)。与双极导线组相比,四极导线组的左心房容积[15.0(-2.2,27.2)mlvs8(-3.0,14.0)ml]、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28.0(21.0,45.0)mlvs15.0(3.0,30.0)ml]、LVESV[34.0(21.0,48.6)mlvs22.0(12.0,32.0)ml]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7.8%(-11.0%,-3.9%)vs-5.5%(-9.1%,-2.3%)]改善更为显著(P均<0.05)。中位随访25个月,有31例(26.3%)患者出现AHRE。生存分析提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四极导线(HR=0.351,95%CI:0.134~0.919,P=0.033)和左心房容积(HR=1.023,95%CI:1.008~1.039,P=0.003)是AHRE的影响因素。结论:四极导线较双极导线可降低CRT-D植入后AHRE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进一步逆转左心房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四极导线 心房高频事件
下载PDF
基于spikes-LFP相关性的相位同步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雅婷 王如彬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5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依赖于一种基本的神经机制-相位同步化.已往的研究表明单个神经元的spike与LFP构成同步化时会对应一个精确的相位,该相位能够对进一步处理信息以及与时间相关的可塑性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 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依赖于一种基本的神经机制-相位同步化.已往的研究表明单个神经元的spike与LFP构成同步化时会对应一个精确的相位,该相位能够对进一步处理信息以及与时间相关的可塑性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研究同步化现象的方法.运用该方法探索局部场电位(LFP)与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Spikes)之间的相关性,该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数据分析的可靠性,而且在使用方面更简单、更具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相位同步化 Spikes-LFP相关
下载PDF
再同步化治疗对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钟海 李晓宏 +1 位作者 蓝荣芳 徐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对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改善有影响作用的因素。方法选取在鼓楼医院成功植入CRT的43例患者,搜集其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的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最能影响术后LVEDd... 目的探讨对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改善有影响作用的因素。方法选取在鼓楼医院成功植入CRT的43例患者,搜集其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的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最能影响术后LVEDd改善程度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基础心电图的QRS时限、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性别,是否为缺血性心肌病,术前的LVEDd,术前心电图是否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电极的位置,二尖瓣返流程度均对LVEDd的改善程度无显著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VEDd、性别、是否有糖尿病3个因素与LVEDd的改善程度线性相关,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17(P=0.026)、-0.23(P=0.052)和-0.18(P=0.084)。结论术前的LVEDd、性别、糖尿病史与术后LVEDd改善程度线性负相关,相关程度较弱,但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化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改善 线性相关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降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事件
13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23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 心脏事件 无症状 宽QRS波群 双心室起搏 射血分数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14
作者 来改 田野 +2 位作者 何亚军 何勇 冯建程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2例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1,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n=41,CRT)。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2例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1,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n=41,CRT)。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LVEF、FS均较治疗前升高,LVEDD、X线心胸比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心率、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RT应用在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患者中,可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和心率恢复,降低NT-proBNP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功能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心衰患者舒张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张静 王冬梅 +4 位作者 臧红云 于海波 张东红 梁延春 韩雅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S1期101-101,共1页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利用心脏起搏技术使心脏失同步达到再同步化,多个临床试验证实CRT能提高患者心脏收缩功能,但目前CRT对左室舒张功能的疗效尚有争议。目前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较常用的方法为多普勒组织速度显像。所有E/A。方法 ...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利用心脏起搏技术使心脏失同步达到再同步化,多个临床试验证实CRT能提高患者心脏收缩功能,但目前CRT对左室舒张功能的疗效尚有争议。目前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较常用的方法为多普勒组织速度显像。所有E/A。方法 2003年9月至2009年3月于我院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22例,男17例,平均年龄61.34+11.25岁,术前指标显示均存在舒张功能不全,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E/A比值、左室等容舒张时间、E峰减速时间将患者进行自身对照,根据各指标评价舒张功能的改变。将舒张功能改善的12例患者根据超声指标的左房大小、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等指标分别分为改善组及无变化组,分别分析上述指标改善与左室舒张功能有无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及心脏超声指标的比较?所有患者术后NYHA心功能、6 MWT及LVEF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NYHA心功能由术前3-4级改善为1-2级,6 MWT由术前(213+45)m改善为(287+57)m,EF增幅为12+6%。舒张功能改善组患者临床及超声指标分析:舒张功能改善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由术前(265+42)mL/m2改善为(202+56)mL/m2(P<0.05),IVRT由(67+14)ms改善至(56+8)ms(P<0.05)。相关性分析:舒张功能改善患者左房大小明显减小,与舒张功能改善成呈负相关(r=-0.763,P<0.05);射血分数与舒张功能改善无明显相关性(r=1)、左室舒张末容积与舒张功能改善呈负相关(r=-0.354,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心衰患者左房大小及左室舒张末容积进而改善心衰患者的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功能不全 左室舒张功能 同步化 左房大小 患者 心脏超声 射血分数 术前 心衰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HFrEF患者再同步化后超反应因素探讨
16
作者 李爱伟 杨秀艳 夏英杰 《现代科学仪器》 2022年第5期96-100,共5页
目的:分析HFrEF患者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超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FrEF患者的资料,分为超反应组(30例)、非超反应组(70例)。分析HFrEF患者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超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病程短... 目的:分析HFrEF患者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超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FrEF患者的资料,分为超反应组(30例)、非超反应组(70例)。分析HFrEF患者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超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病程短、非缺血性心肌病、双心室起搏比例高、RA短是HFrEF患者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超反应的危险因素(OR=5.114;15.425;14.644;13.846,P<0.05)。结论:HFrEF患者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发生超反应的相关因素包括病程短、非缺血性心肌病、双心室起搏比例高、RA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心脏再同步化 心电图 心脏超声 超反应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左室不同步性可预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17
作者 Bax J. J. Bleeker G. B. +1 位作者 Marwick T. H. 尚福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4期49-50,共2页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predict the response and prognosis after cardiac re 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heart failure(HF). Card 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mproves HF symptoms, exerci...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predict the response and prognosis after cardiac re 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heart failure(HF). Card 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mproves HF symptoms, exercise capacity, and left ventricular(LV) function. Because not all patients respond, preimplantation iden tification of responders is needed. In the present study, response to CRT was pr edicted by the presence of LV dyssynchrony assessed by tissue Doppler imaging. M oreover,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LV dyssynchron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RT was assessed. Eighty-five patients with end-stage HF, QRS duration >120 ms, and le ft bundle-branch block were evaluated by tissue Doppler imaging before CRT. At baseline and six months follow-up,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 quality of life and 6-min walking distance, LV volumes, and LV ejection fracti on were determined. Events (death, hospitalization for decompensated HF) were ob tained during one-year follow-up. Responders(74%) and nonresponders(26%) had comparabl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except for a larger dyssynchrony in respon ders (87±49 ms vs. 35±20 ms, p< 0.01). 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an optimal cutoff value of 65 ms for LV dyssynchrony yielded a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80%to predict clinical improvement an d of 92%to predict LV reverse remodeling. Patients with dyssynchrony ≥65 ms ha d an excellent prognosis(6%event rate) after CRT as compared with a 50%event r ate in patients with dyssynchrony< 65 ms(p< 0.001). Patients with LV dyssynchron y< 65 ms respond to CRT and have an excellent prognosis after 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 组织多普勒显像 同步 预测意义 心功能级别 射血分数 左束支传导阻滞 终点事件 心脏协会 步行距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心衰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18
作者 Cleland J. G. F. Daubert J.-C. +1 位作者 Erdmann E. 宁宁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28-29,共2页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reduces symptoms and improves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man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due to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and cardiac dyssynchrony. We evaluated its effects on ...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reduces symptoms and improves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man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due to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and cardiac dyssynchrony. We evaluated its effects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METHODS: Patients with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 IEt or IV heart failure due to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and cardiac dyssynchrony who were receiving standard pharmacologic therap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medical therapy alone or with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the time to death from any cause or an unplanned hospitalization for a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 The principal secondary end point was death from any cause. RESULTS: A total of 813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followed for a mean of 29.4 months.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reached by 159 patients in the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group, as compared with 224 patients in the medical-therapy group(39 percent vs. 55 percent; hazard ratio, 0.63;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0.51 to 0.77; P< 0.001). There were 82 deaths in the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group, as compared with 120 in the medical-therapy group(20 percent vs. 30 percent; hazard ratio 0.64;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0.48 to 0.85; P< 0.002). As compared with medical therapy,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reduced the interventricular mechanical delay, the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 and the area of the mitral regurgitant jet; increased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improved symptom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P< 0.01 for all comparisons).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cardiac dyssynchrony,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improves symptom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s complications and the risk of death. These benefits are in addition to those afforded by standard pharmacologic therapy. The implantation of a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device should routinely be considered in such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 患者发病率 心脏协会 次要终点 左室收缩功能 心血管事件 射血分数 全因死亡 左心室功能 死亡风险
下载PDF
事件相关振荡与振荡脑网络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曙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5-440,共6页
事件相关振荡是伴随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的脑电磁振荡活动,观察到其各类调频、调幅和调相现象,这种介观和宏观尺度上大量神经元的集体活动与微观尺度上神经元平均发放率和发放定时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神经信息的编码、表征、通讯和调控... 事件相关振荡是伴随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的脑电磁振荡活动,观察到其各类调频、调幅和调相现象,这种介观和宏观尺度上大量神经元的集体活动与微观尺度上神经元平均发放率和发放定时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神经信息的编码、表征、通讯和调控。动态细胞集群假说认为大脑认知功能是神经网络通过同步振荡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基于振荡的大脑理论指引下,多尺度、跨脑区和跨频率事件相关振荡研究为揭开振荡脑网络的工作原理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振荡 动态细胞集群 同步化
下载PDF
基于Morlet小波的事件相关脑磁图ERD/ERS分析方法
20
作者 柳渊 董硕 严汉民 《中国医学装备》 2013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验证基于Morlet小波的ERD/ERS计算方法在事件诱发脑磁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orlet小波对事件相关脑磁图数据和静息状态下采集到的脑磁图数据进行小波变换,根据变换后的结果计算ERD/ERS值,分析alpha,beta,gamma频段的ERD/ERS... 目的:验证基于Morlet小波的ERD/ERS计算方法在事件诱发脑磁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orlet小波对事件相关脑磁图数据和静息状态下采集到的脑磁图数据进行小波变换,根据变换后的结果计算ERD/ERS值,分析alpha,beta,gamma频段的ERD/ERS值变化趋势。结果:通过对一段运动诱发脑磁图数据的分析,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左、右运动皮层的ERD/ERS结果和文献中报道的结果相一致。结论:基于Morlet小波的事件相关脑磁图ERD/ERS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分析事件诱发脑磁图的锁时但不锁相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磁图 小波变换 事件相关去同步化 事件相关同步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