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消费者使用支付方式如何影响产品购买偏好及其脑神经机制,根据心理账户理论,采用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脑电实验的双因素组内设计分析,即2(产品类型:实用型产品和享乐型产品)×2(支付方式: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实验任务...为了探究消费者使用支付方式如何影响产品购买偏好及其脑神经机制,根据心理账户理论,采用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脑电实验的双因素组内设计分析,即2(产品类型:实用型产品和享乐型产品)×2(支付方式: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实验任务需要被试在随机出现的4种不同的购买情景下做出购买选择,并同时记录其选择时的脑神经电生理活动。结果表明,在早期认知阶段,消费者面对不同类型产品刺激时,对享乐型产品较实用型产品自动分配更多注意力且引起较大波幅P2成分((5.809±0.811)μV vs (4.878±0.944)μV,P<0.05);在认知过程阶段,消费者面对不同的支付方式,易产生决策冲突,现金支付较非现金支付会引起较小波幅P3成分((3.267±0.907)μV vs (3.913±0.833)μV,P<0.05);在认知决策阶段,现金支付享乐型产品较实用型产品的支付疼痛与购物内疚产生更大波幅晚期正成分波(LPP)成分((3.825±0.843)μV vs (2.929±0.769)μV,P<0.05),同时非现金支付享乐型产品较实用型产品的支付快感与购物愉悦均诱发强烈情绪唤醒,产生更大波幅晚期正成分波(LPP)成分((3.375±0.887)μV vs (2.03±0.768)μV,P<0.05)。因此,当消费者采用现金支付时,更偏爱实用型产品;当消费者采用非现金支付时,更偏爱享乐型产品。消费过程中的脑神经电生理分析对消费者、商家和支付机构均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探究消费者使用支付方式如何影响产品购买偏好及其脑神经机制,根据心理账户理论,采用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脑电实验的双因素组内设计分析,即2(产品类型:实用型产品和享乐型产品)×2(支付方式: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实验任务需要被试在随机出现的4种不同的购买情景下做出购买选择,并同时记录其选择时的脑神经电生理活动。结果表明,在早期认知阶段,消费者面对不同类型产品刺激时,对享乐型产品较实用型产品自动分配更多注意力且引起较大波幅P2成分((5.809±0.811)μV vs (4.878±0.944)μV,P<0.05);在认知过程阶段,消费者面对不同的支付方式,易产生决策冲突,现金支付较非现金支付会引起较小波幅P3成分((3.267±0.907)μV vs (3.913±0.833)μV,P<0.05);在认知决策阶段,现金支付享乐型产品较实用型产品的支付疼痛与购物内疚产生更大波幅晚期正成分波(LPP)成分((3.825±0.843)μV vs (2.929±0.769)μV,P<0.05),同时非现金支付享乐型产品较实用型产品的支付快感与购物愉悦均诱发强烈情绪唤醒,产生更大波幅晚期正成分波(LPP)成分((3.375±0.887)μV vs (2.03±0.768)μV,P<0.05)。因此,当消费者采用现金支付时,更偏爱实用型产品;当消费者采用非现金支付时,更偏爱享乐型产品。消费过程中的脑神经电生理分析对消费者、商家和支付机构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