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真者语义下的反事实条件句——基于对前提语义学的辩护
1
作者 杜国平 涂美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2,164,165,共11页
反事实条件句在语义刻画中并不能用解释经典逻辑中的真值函项联结词的方式来解释,其语义解释依赖于语境,并在推理中具有非单调性的特征,同时还要规避“古德曼难题”。这要求语义模型对反事实条件句的刻画要更加细粒化。使真者理论将一... 反事实条件句在语义刻画中并不能用解释经典逻辑中的真值函项联结词的方式来解释,其语义解释依赖于语境,并在推理中具有非单调性的特征,同时还要规避“古德曼难题”。这要求语义模型对反事实条件句的刻画要更加细粒化。使真者理论将一个命题为真的原因解释为由客观世界中的特定实体所导致。因此,相比于可能世界语义学,更加细化的使真者语义学在刻画反事实条件句时可以更好地满足非真值函项性、语境依赖、非单调性的要求。使真者语义学中的“理想”构造可以刻画前提语义学中的聚合概念,解决原有前提集会遇到的困难,避免“古德曼难题”,由此为前提语义学提供了辩护,并解释了反事实条件句逻辑中的单调性、等值置换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条件 使真者语义学 前提语义学
下载PDF
模态认识论与反事实条件句逻辑
2
作者 李懿迪(翻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8,177,共12页
在德雷茨克和诺齐克传统中,模态认识论关注由反事实条件句表达的模态联系,如敏感性和反事实安全性。认知封闭失效是作为知识必要条件的反事实条件句封闭失效的结果,该结果依赖斯塔尔内克-刘易斯语义学。这种语义学因忽略模态算子“woul... 在德雷茨克和诺齐克传统中,模态认识论关注由反事实条件句表达的模态联系,如敏感性和反事实安全性。认知封闭失效是作为知识必要条件的反事实条件句封闭失效的结果,该结果依赖斯塔尔内克-刘易斯语义学。这种语义学因忽略模态算子“would”的独立意义而应被摒弃。作为其替代的反事实条件句的组合语义学认为,反事实条件句是语境受限的严格条件句。在替代语义学中,加强前件律和逆否规则等逻辑原则有效,因而原本失效的反事实条件句在替代语义中均有效,认知封闭原则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认识论 认知封闭 敏感性条件 事实安全性条件 事实条件句逻辑
下载PDF
汉语的反事实条件句与非事实条件句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莹 陈振宇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59,共18页
本文基于语料库,对汉语的反事实条件句和非事实条件句进行研究,首先将条件句语料分为小说类文本和科技公文类文本,然后根据统计结果做了客观的描写.文章把反事实条件句和非事实条件句纳入一个理论系统中,统计结果证明:汉语条件句的事实... 本文基于语料库,对汉语的反事实条件句和非事实条件句进行研究,首先将条件句语料分为小说类文本和科技公文类文本,然后根据统计结果做了客观的描写.文章把反事实条件句和非事实条件句纳入一个理论系统中,统计结果证明:汉语条件句的事实性是一个有梯度有序列的连续统.以总量数据为比较基准,条件句中连接词和特征标记的功能可分为非事实标记、中性标记、反事实标记三类,它们是决定条件句事实性倾向的重要参考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考察了时间、情感、频率、数量、人称等语用因素对条件句事实性的影响,运用逻辑“合取”运算,阐明了它们对条件句反事实意义和非事实意义的促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条件 事实条件 条件概率 语用因素
下载PDF
“要不是”反事实条件句的情态问题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章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从"要不是"条件句的反事实语义出发,探讨"要不是"反事实条件句中的情态动词问题。发现"要不是"反事实条件句的后件具有一种情态黏附性,它能够强烈吸引同为非现实范畴下的情态范畴。不仅如此,它还在此过... 从"要不是"条件句的反事实语义出发,探讨"要不是"反事实条件句中的情态动词问题。发现"要不是"反事实条件句的后件具有一种情态黏附性,它能够强烈吸引同为非现实范畴下的情态范畴。不仅如此,它还在此过程中对情态动词内部不同语义类型进行选择,从而造成情态动词的不均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不是” 事实条件 情态
下载PDF
论反事实条件句的语用性质 被引量:5
5
作者 曾庆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0-162,共3页
反事实条件句与实质蕴涵和严格蕴涵不同,历史上解决反事实条件句的理论主要有共存性理论和相似性理论,但这两种理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反事实条件句是一个语用概念,它表达了对某种事件或现象的情感或意向,与主体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蕴涵 事实条件 共存性理论 相似性理论 语用概念
下载PDF
科学定律与反事实条件句——兼论“新归纳之谜”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晓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6-20,共5页
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在自然语言中都是全称命题。如何把二者区别开来呢 ?这就是古德曼所说的“新归纳之谜”。古德曼和亨佩尔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的区别 ,即 :(1)前者可以支持反事实条件句而后者却不能 ;(2 )前者能... 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在自然语言中都是全称命题。如何把二者区别开来呢 ?这就是古德曼所说的“新归纳之谜”。古德曼和亨佩尔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的区别 ,即 :(1)前者可以支持反事实条件句而后者却不能 ;(2 )前者能够得到归纳证据的支持而后者却不能。本文将揭示科学定律、偶适概括和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结构 ,并对枚举归纳法的推理规则给以精确的表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定律 事实条件 偶适概括 类律假设 新归纳之谜
下载PDF
科学定律与反事实条件句——兼论“新归纳之谜”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晓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67-71,共5页
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在自然语言中都是全称命题。如何把二者区别开来呢?这就是古德曼所说的“新归纳之谜”。古德曼和亨佩尔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的区别,即:1.前者可以支持反事实条件句而后者却不能;2.前者能够得到归... 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在自然语言中都是全称命题。如何把二者区别开来呢?这就是古德曼所说的“新归纳之谜”。古德曼和亨佩尔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的区别,即:1.前者可以支持反事实条件句而后者却不能;2.前者能够得到归纳证据的支持而后者却不能。该文将揭示科学定律、偶适概括和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结构,并对枚举归纳法的推理规则给以精确的表述,从而对新归纳之谜给出进一步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定律 事实条件 偶适概括 类律假设 新归纳之谜
下载PDF
论反事实条件句 被引量:5
8
作者 曾庆福 《昆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2-54,共3页
反事实条件句与实质蕴涵和严格蕴涵不同,在历史上解决反事实条件句的理论主要有共存性理论和相似性理论,但这两种理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反事实条件句是一个语用概念,它表达了对某种事件或现象的情感或意向,与主体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蕴涵 事实条件 共存性理论 相似性理论 语用概念
下载PDF
苏州话反事实条件句的句法形式 被引量:3
9
作者 袁毓林 张琳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4-23,32,共11页
本文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对苏州话中反事实条件句的句法形式进行了整理和探究。苏州话中的反事实条件句存在六类基本的句法形式:假设连词+VP、否定性连词+VP、V_1仔O_1+V_2O_2、副词+VP、否定词+VP、VP_1+末+VP_2。其中除了"(句首)勿... 本文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对苏州话中反事实条件句的句法形式进行了整理和探究。苏州话中的反事实条件句存在六类基本的句法形式:假设连词+VP、否定性连词+VP、V_1仔O_1+V_2O_2、副词+VP、否定词+VP、VP_1+末+VP_2。其中除了"(句首)勿然+VP"和"早(晓得)+VP"两个小类外,其余句法形式的反事实意义都依赖于语境的支持,并且这些句法形式在触发反事实解读的频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认为,苏州话中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反事实条件句的表达形式,但是依然缺少专门的反事实条件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话 事实条件 事实意义 事实标记
下载PDF
反事实条件推理的认知加工机制初探
10
作者 张凤华 邱江 张庆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176,共5页
选取两个条件命题,采用命题推理和语义推断的两阶段实验任务,探讨了大学生被试进行“反事实”条件推理的认知加工过程.结果发现:①被试对“如果当时P,就会(不会)Q”的条件命题一般会作出反事实的理解,即“PQ”,但也可能会对“如果P,就会... 选取两个条件命题,采用命题推理和语义推断的两阶段实验任务,探讨了大学生被试进行“反事实”条件推理的认知加工过程.结果发现:①被试对“如果当时P,就会(不会)Q”的条件命题一般会作出反事实的理解,即“PQ”,但也可能会对“如果P,就会(不会)Q”的条件命题作出反事实的理解.②在进行“反事实”推理时,被试更倾向于认可MT推理和DA推理,这一结果对心理模型的观点提供了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推理 心理模型 事实条件推理
下载PDF
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芳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1-95,共5页
一般认为,反事实条件句是前件为假的条件句,但前件为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事实上是假的,另一种是主观认定是假的(而客观事实是真的)。反事实条件句是重要的,因为它涉及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推理,历史上人们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刻... 一般认为,反事实条件句是前件为假的条件句,但前件为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事实上是假的,另一种是主观认定是假的(而客观事实是真的)。反事实条件句是重要的,因为它涉及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推理,历史上人们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刻画它,这些方法大致来自三个方面的:语形的、语义的和语用的,本文主要从语义学的角度综述了反事实条件句理论的发展。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向现代的动态语义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条件 静态语义学 动态语义学
下载PDF
作为内在属性的倾向性及其反事实条件句表达
12
作者 何朝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倾向性问题是当代分析哲学的核心问题。诉诸虚拟条件句是理解倾向性的基本出发点,但必须对条件句的语义学解释作出恰当限制。当代哲学关于属性的一般形而上学研究蕴含倾向属性是内在属性,这一点深入揭示了倾向属性相对于自然定律的索引... 倾向性问题是当代分析哲学的核心问题。诉诸虚拟条件句是理解倾向性的基本出发点,但必须对条件句的语义学解释作出恰当限制。当代哲学关于属性的一般形而上学研究蕴含倾向属性是内在属性,这一点深入揭示了倾向属性相对于自然定律的索引性特征。此特征引导我们走向一种标准的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它所提供的语义学限制将为简单条件句分析提供恰当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属性 内在属性 事实条件
下载PDF
论反事实条件句的类型
13
作者 王芳 翁学辉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5年第6期44-47,共4页
根据两种不同的标准对反事实条件句进行分类,第一种划分是根据前件在事实上为假或者不太可能为真,我们将其分为前件为假的反事实条件句和前件不太可能为真的条件句。第二种划分是根据前后件关联程度的不同,我们将其分为"也许"... 根据两种不同的标准对反事实条件句进行分类,第一种划分是根据前件在事实上为假或者不太可能为真,我们将其分为前件为假的反事实条件句和前件不太可能为真的条件句。第二种划分是根据前后件关联程度的不同,我们将其分为"也许"反事实条件句和"定会"反事实条件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件为假 前件不太可能为真 “也许” “定会” 事实条件
下载PDF
实际上可知的反事实条件句
14
作者 苏庆辉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72-83,共12页
可知性悖论是指:从检证论的论点"所有真理都是可知的"加上一些可信的假设,我们可以推论出一个矛盾。Edgington的解悖方案是将检证论的论点解读为"所有实际真理都是可知的",不过Williamson提出两个严重的批评:(一)... 可知性悖论是指:从检证论的论点"所有真理都是可知的"加上一些可信的假设,我们可以推论出一个矛盾。Edgington的解悖方案是将检证论的论点解读为"所有实际真理都是可知的",不过Williamson提出两个严重的批评:(一)诉诸实际性算子会使得检证论论点只涉及到必然真理;(二)反事实情境中的人不可能表达一个实际真理。基本上,这两个批评奠基在一个对实际性算子的立场上。近几年有些学者主张上述的立场是有问题的,并将实际性算子视为一个描述词。本文试图从这样的新观点来重新检视Williamson的批评,并论证存在实际上可知的反事实条件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性 事实条件 可知性
下载PDF
反事实条件句自身特异性及其分析
15
作者 王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94-96,共3页
反事实条件句的特异性表现在:用传统理论去解读反事实条件句会使一些事实上无效的推论模式合法化,而对某些逻辑上可信的推论形式反而核证不了。通过分析,强化前件原则、传递原则和假言易位原则,应用于反事实条件句并不失效。有"析... 反事实条件句的特异性表现在:用传统理论去解读反事实条件句会使一些事实上无效的推论模式合法化,而对某些逻辑上可信的推论形式反而核证不了。通过分析,强化前件原则、传递原则和假言易位原则,应用于反事实条件句并不失效。有"析取前件"的反事实条件句也可以另辟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条件 强化前件原则 传递原则 假言易位原则 析取前件
下载PDF
从反事实条件句到绿蓝悖论——纳尔逊·古德曼科学认识论思想管窥
16
作者 朱耀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4-17,26,共5页
在古德曼看来,像"反事实"、"倾向性"以及"可能性"之类的概念都无法得到显明可见的经验事实的证实和支持,因此都无法合理地把它们作为与实证科学的基本原则相容的科学概念来使用。另一方面,古德曼认为在... 在古德曼看来,像"反事实"、"倾向性"以及"可能性"之类的概念都无法得到显明可见的经验事实的证实和支持,因此都无法合理地把它们作为与实证科学的基本原则相容的科学概念来使用。另一方面,古德曼认为在归纳推理中出现绿蓝悖论的原因在于我们把命题之间的"证实"关系仅仅看作是证据与假设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包括"过去实际进行过的预测及其结果的记录"在内的大量背景知识对证实关系的作用。实际上,导致绿蓝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迄今为止观察到的宝石都是绿的,并不能保证我们随后观察到的宝石也是绿的,我们观察到的下一块宝石也完全有可能是蓝的(或别的某种颜色)。因此,古德曼实际上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消除"绿蓝悖论",这是由归纳推理不同于演绎推理的本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德曼 事实条件 倾向性 可能性 新归纳之迷 绿蓝悖论
下载PDF
Hiddleston因果模型语义学以及前进式与回溯式反事实条件句的区别(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国扬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79-94,共16页
某些案例显示反事实条件句(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是有"内在歧义的"(inherently ambiguous),即同一句反事实条件句既可以表达"前进式反事实条件句"(forward-tracking counterfactuals)也可以表达"回溯... 某些案例显示反事实条件句(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是有"内在歧义的"(inherently ambiguous),即同一句反事实条件句既可以表达"前进式反事实条件句"(forward-tracking counterfactuals)也可以表达"回溯式反事实条件句"(backtracking counterfactuals)。在之前的文章中(Lee 2015,Lee 2016),我提出一个因果模型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causal modeling semantics of counterfactuals),主张反事实条件句的内在歧义性是由不同的因果操弄(causal manipulation)所产生的。在一篇很重要的论文中(Hiddleston 2005),Eric Hiddleston提出一个截然不同的因果模型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并宣称这个语义学可以解释反事实条件句的内在歧义性。本文将介绍上述两个因果模型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并试图论证本人的语义学比Hiddleston的语义学能够更好地处理反事实条件句的内在歧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条件 因果模型 语义学 回溯 歧义性 ERIC 主张
下载PDF
可能世界中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晓建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可能世界是一个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概念,最早是由莱布尼茨提出的。汉语的反事实条件句是一个颇有特点的句式,有点与英语中的虚拟句相似,但它具有自己的特色。从逻辑视野中对其进行逻辑分析,可为逻辑学与语言学之间相互渗透、... 可能世界是一个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概念,最早是由莱布尼茨提出的。汉语的反事实条件句是一个颇有特点的句式,有点与英语中的虚拟句相似,但它具有自己的特色。从逻辑视野中对其进行逻辑分析,可为逻辑学与语言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关系提供一个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世界 现实世界 事实条件 逻辑分析
下载PDF
聚合与立基:反事实条件句之前提语义学的辩护(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敦民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95-114,共20页
前提语义学的基本想法是主张反事实条件句宣称我们可以从前件加上适当的前提推导出后件。Kratzer(1981,1989)发展了这样的想法,引进了前提集(premise sets)的概念,来表达我们加入前提的适当方式,主张条件句p□→q为真,若且惟若每个前提... 前提语义学的基本想法是主张反事实条件句宣称我们可以从前件加上适当的前提推导出后件。Kratzer(1981,1989)发展了这样的想法,引进了前提集(premise sets)的概念,来表达我们加入前提的适当方式,主张条件句p□→q为真,若且惟若每个前提集皆可被扩张为逻辑上蕴含后件的前提集。而Kratzer的计划,便是要替前提集找到恰当的限制,可以使得反事实条件句的真值条件正确。Kratzer(1989)使用了聚合(lumping)的概念来刻画前提集的限制。这里的想法是,有些命题会聚合在一起,使得我们加入一个为前提,就会一起加入其余它所聚合的命题。而命题间的聚合关系,则是用情境语义学(situation semantics)中,在情境之间的部分与整体来定义。这样的处理,可以解决Kratzer早期理论遇到的一些问题,但仍会遇到如Kanazawa等人(2005)所提出的困难。而Kratzer本人也很快的放弃了这条进路,改而采用自然命题的概念来重构其前提语义学。在本文中,我将辩护Kratzer(1989)的聚合语义学。我主张将聚合的概念,用立基(grounding)的概念来理解,以取代Kratzer所使用的情境概念。根据我的定义,命题p聚合命题q,意谓着p立基在q上,因此当我们加入一个命题为前提时,就会一起加入它所立基的命题。我主张的这种做法,可以成功处理聚合语义学的案例,并避开其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条件 情境语义学 聚合关系 辩护 真值条件 命题 概念 主张
下载PDF
论古德曼反事实条件句难题
20
作者 付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8期94-98,107,共6页
古德曼将反事实条件句的焦点和如何解决反事实条件句难题的构思抛向了科学哲学界和逻辑哲学界。古德曼列举诸多例证,指出经典条件句理论的不一贯性,遵循自己提出的"另辟蹊径"的信念,提出相关性、类律、投射等理论设想,试图解... 古德曼将反事实条件句的焦点和如何解决反事实条件句难题的构思抛向了科学哲学界和逻辑哲学界。古德曼列举诸多例证,指出经典条件句理论的不一贯性,遵循自己提出的"另辟蹊径"的信念,提出相关性、类律、投射等理论设想,试图解决反事实句难题。但是,他设想的理论因遭遇到循环论证和确证无穷的困惑,最终没有找到一条恰当地解决反事实条件句的方案。在古德曼的反实在论观点的启示下,从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及其新实用主义的认识观和方法论的视角,研究反事实条件句难题产生的根源和认知的差异,将"真"和"真理"进行区分,并对古德曼提出的小说等艺术作品中的"真"的判定标准进行修订,为古德曼提出的反事实条件句难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德曼 事实条件 实质蕴涵 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