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诠释学与事实符合论下的新闻客观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国强 涂骁睿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新闻客观性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议题,论文试图以诠释学为视角,将诠释学的思想发展与对新闻客观性观念的变迁结合起来考察,回应新闻客观性何以可能的理论问题。本文主要考察了伽达默尔之前的诠释学特别是狄尔泰的诠释学思想及其客观性... 新闻客观性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议题,论文试图以诠释学为视角,将诠释学的思想发展与对新闻客观性观念的变迁结合起来考察,回应新闻客观性何以可能的理论问题。本文主要考察了伽达默尔之前的诠释学特别是狄尔泰的诠释学思想及其客观性观念影响下的新闻客观性实践。传统诠释学确立了基于事实符合论的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合理性,由此形成了20世纪早期的新闻客观性的规范性理论。但事实符合论的认识论困境也使新闻客观性蒙上了阴影。在对此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进而认为,它预示着诠释学从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向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转向,也使新闻客观性由确定性走向规范性和建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诠释学 新闻客观性 狄尔泰 事实符合论
下载PDF
符合论与“事实”的渊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兰双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从真之符合论的发展进程来看,“事实”概念与符合论的结合是有历史渊源的。古典时期“基于对象的符合论”并没有“事实”概念,但推崇“主谓式分析法”,从结构上限制了可讨论的真值承担者的类型。随着摩尔将“事实”概念引入符合论,“基... 从真之符合论的发展进程来看,“事实”概念与符合论的结合是有历史渊源的。古典时期“基于对象的符合论”并没有“事实”概念,但推崇“主谓式分析法”,从结构上限制了可讨论的真值承担者的类型。随着摩尔将“事实”概念引入符合论,“基于事实的符合论”逐渐建立起来,“关系”被解释为独立项也为“事实”得以实体化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真值承担者为真是因为其与事实相符合”一度成为真之符合论的典型定义。“事实”概念与符合论具有良好的适配性,能够保障符合论所必需的“关涉性原则”,且“基于事实的符合论”不对真值承担者作结构上的限定,因此可以讨论更多类型的真值承担者。虽然“事实”概念的引入也使符合论面临着“弹弓论证”等一系列责难,但这些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事实”概念,更多的是源于“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之符合论 基于事实符合论 基于对象的符合论 事实”概念
下载PDF
治安案件查处中关于谣言的认定
3
作者 洪珊珊 林曦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9-77,共9页
舆论场域信息失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对散布谣言的行为进行治安查处是公权力介入治理的重要方式。《治安管理处罚法》以简单描述的方式规定了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而其具体内涵和本质属性皆属法律空白。治安处罚中的谣言认定应满足事... 舆论场域信息失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对散布谣言的行为进行治安查处是公权力介入治理的重要方式。《治安管理处罚法》以简单描述的方式规定了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而其具体内涵和本质属性皆属法律空白。治安处罚中的谣言认定应满足事实层面的言论虚假性以及价值层面的可责性。言论虚假性的评价对象应限定为陈述性言论,事实符合论与科学认识论可成为虚假性审查的重要工具;价值可责性既包括处罚必要性的参考要件,也包括处罚幅度的参考要件。在谣言案件查处中,公安机关应兼顾正义与效益、平衡自由与秩序、实现风险控制与人权保障,根据案件查处的不同阶段,分次序、有重点地完成审查工作,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的谣言案件查处的科学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案件查处 谣言 事实符合论 科学认识论 可责性
下载PDF
新闻何以为“假”?——兼论符合论、融贯论与社群真知论之于新闻证伪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玮 沈玉莲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24,共9页
依照社会文化的体裁规定,新闻文本只要不被证伪,就可被视为真实的,因此,新闻求真问题,就可以从新闻生产视角关注"新闻如何为真"转变为在新闻收受视野下探讨"新闻何以为假"。通过观察假新闻何以为"假",一... 依照社会文化的体裁规定,新闻文本只要不被证伪,就可被视为真实的,因此,新闻求真问题,就可以从新闻生产视角关注"新闻如何为真"转变为在新闻收受视野下探讨"新闻何以为假"。通过观察假新闻何以为"假",一来可以反推出新闻如何为真的行为路径,进而为新闻求真实践提供一些可行的操作建议;二来,也便于我们从新闻收受视角认知符合论、融贯论与社群真知论三种求真路径之于新闻证伪的作用机理。基于对《新闻记者》"年度十大假新闻"(2008-2018)何以为"假"的原因分析,本文发现:文本不融贯,是新闻被质疑为假的基本线索;社群不认同,是新闻被证明为假的重要依据;事实不符合,则是新闻被判定为假的结果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证伪 事实符合 文本融贯 社群认同
原文传递
约翰·奥斯丁与法律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布莱恩·H.比克斯 李汶龙(译) 郑玉双(校) 《法理学论丛》 2013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导论对约翰·奥斯丁作品的一种标准批判认为,他对于法律的描述——即法律本质上是主权者对于其臣民的命令[1]——与律师、法官以及公民实践或认知法律的方式不完全相符。他们继而主张,既然奥斯丁的理论'不符合事实',就应当... 导论对约翰·奥斯丁作品的一种标准批判认为,他对于法律的描述——即法律本质上是主权者对于其臣民的命令[1]——与律师、法官以及公民实践或认知法律的方式不完全相符。他们继而主张,既然奥斯丁的理论'不符合事实',就应当被拒绝,进而支持更符合事实的晚近理论。英语世界的法律理论界发起了一场将诠释学方法(hermeneutic approach)运用于法律理论的运动[例如H.L.A.哈特[2]提出的'内在观点'(internalpoint of view),该理论被在方法论上差异极大的约翰·菲尼斯和约瑟夫·拉兹[3]等理论家所接受],这场运动强化了法理学理论建构应忠于参与者的理解的重要性。括而言,诠释学方法主张(抑或有时仅仅假设),法律理论如能对那些将法律视为行动理由的公民的视角加以解释,将会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法律 符合事实 主权者 理论界 公民 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