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法治思维下的事实重塑与文本阐释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雷
-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
-
出处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9-190,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兴学科视野中的法律逻辑及其拓展研究”(项目编号:18ZDA034)。
-
文摘
抽象的法律规范与具体的案件事实的相遇,给裁判中的法律适用造成了挑战。欲解决法律适用之难,应突破单一的裁判视角,从法治思维这一体系理论出发,在根据法律解决纠纷的基础上,兼顾维护法治典型特性的关联价值,增进公众对法律和法治的理解和尊崇。法治思维下的法律适用,要求法官在裁判过程中既要注重案件事实的重塑,也要关注法律意义的阐释。案件事实的重塑应以法律规范的事实范型为框架,化冗余为体系,促进案件事实的规范性塑形。法律文本的阐释应坚持法律的自主性,以个案适用为导向,化抽象为具体,促进规范意义的建构性阐发。法律文本的具体化和案件事实的一般化是交织运思的过程,包括概念的归属、反向论证排除、责任条款的例外和法律后果的衡量等具体方式,共同决定法律条文的适用,保证判决结论的正当性和可接受性。
-
关键词
法律适用
事实重塑
文本阐释
法律方法
法治思维
-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重塑“事实”——观看新闻、纪录片和真实电视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安妮特·希尔
侯晓艳(译)
-
机构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介
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与媒介研究所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处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CSSCI
2008年第1期1-15,251,共18页
-
文摘
本文旨在理解各类型节目间的关联以及它们与受众的联系。本文始于以下观点:当前各类新闻、时事,纪录片以及流行事实类型湍流齐聚,激荡各类节目,事实电视正遭遇风格重塑。"混种"是目前"事实性"的显著特征。各类流行事实节目混杂着虚构与非虚构成分,将事实与虚构的界限模糊到极限。流行的事实类型不再自我封闭、稳定而易知,它们移植、突变、复制。重要的是,它们跨入现有事实类型,并与已有类型杂交,加快新闻、时事、纪录片的变化步伐。观者并非抽身事外作壁上观,他们本身就是这场闹哄哄的"事实性"混种的参与者。他们的观看策略也反应了他们塑造事实性的过程。
-
关键词
受众
事实电视
混种
重塑事实性
-
Keywords
audience factual television hybridity restyling factuality
-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庭审实质化压力下的制度异化及裁判者认知偏差
被引量:24
- 3
-
-
作者
元轶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105,共13页
-
基金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庭审实质化语境下法官认知力研究”(17BFX064)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FXC043)
中国政法大学交叉学科培育与建设计划的关键性研究成果
-
文摘
随着庭审实质化改革推进,愈来愈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即一边是庭审实质化相关制度不断构建的热潮,一边是制度的不断被异化。解释这一现象,首先需要明确案件事实对裁判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一基础之上,才能发现证据信息增量是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进而观察到随着改革沿着这一导向推进,裁判者案件事实认知面临的不确定性压力将大幅增加,而我们裁判者的认知力并不满足这种压力的要求。于是,一方面是庭审实质化制度改革对裁判者认知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是裁判者的心证能力仍然停留在法定证明水平,这样就会出现由认知力矛盾加剧而反向导致的制度系统性异化,并波及整个刑事诉讼程序,其中以庭前阶段的证据移送制度、庭审阶段的证人出庭制度和重新鉴定制度、以及裁判阶段的当庭宣判制度为典型代表,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制度的异化结果、原因、类型及发生规律等问题展开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些异化制度下的认知偏差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等跨学科视角,借助不确定状况下进行判断的经济学决策理论,归纳出锚定效应、频率冗余、具身抑制、权威暗示、曲解效应等多重分析维度,系统分析异化后的制度是如何通过裁判者认知心理造成案件最终裁判结果偏差的。
-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事实重塑
制度异化
裁判认知偏差
-
Keywords
Substantialization of the Court Trial
Fact Remodeling
Institutional Alienation
Ability of Free Evaluation of the Evidence
Judge’s Cognitive Bias
Embodied Cognitive Inhibition
-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