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事神致福”与“事死如生”——也说秦始皇陵出土铜车马的性质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卫红 《唐都学刊》 2014年第1期57-62,共6页
针对近年学者提出的铜车马"祭祀"性质,通过对吉礼、凶礼内容及特点的分析,首先否定了铜车马是"秦始皇奉献给天帝的祭品"之说。又根据文献关于葬毕前后的"奠祭"和"祭奠",结合覆土对遗迹的叠压... 针对近年学者提出的铜车马"祭祀"性质,通过对吉礼、凶礼内容及特点的分析,首先否定了铜车马是"秦始皇奉献给天帝的祭品"之说。又根据文献关于葬毕前后的"奠祭"和"祭奠",结合覆土对遗迹的叠压层位关系,从秦始皇帝陵园覆土工序完成与否进行双重分析,认为铜车马遗迹属于秦始皇陵葬仪中的"奠祭"行为,目的为"事死如生",而祭奠的"事神致福"应在寝殿举行。列举了铜车马某些部位的刻文属于计数方式和含义,同时强调了文化发展、融合当为古今文明之原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车马 神致福 事死如生
下载PDF
事死如生:云南马关苗族的丧葬文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朝荣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1-14,共4页
本文较为详细地记述了马关苗族的文化,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分析其丧葬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 事死如生 苗族 丧葬文化
下载PDF
事死如生——读《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研究》
3
作者 张重洲 《佛学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352-358,共7页
广义上说,现实世界之外世界皆可称之为冥界。但在中土,冥界往往指死去的人所居住的地方。近些年来,中外学术界对冥界及冥界观的研究不断深入,仅著作方面枚举,国内如萧登福《先秦两汉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探讨了先秦两汉时期冥界的相关问... 广义上说,现实世界之外世界皆可称之为冥界。但在中土,冥界往往指死去的人所居住的地方。近些年来,中外学术界对冥界及冥界观的研究不断深入,仅著作方面枚举,国内如萧登福《先秦两汉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探讨了先秦两汉时期冥界的相关问题;刘振东《冥界的秩序: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概论》从考古学的角度解读了中古时期墓葬制度与冥界之间的联系。更多学者的研究视野集中于唐五代时期,邵颖涛《唐代叙事文学与冥界书写研究》以冥界书写演进及文学发展为主线,重点从文学的角度来考察冥界的定型及其书写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墓葬 唐五代时期 神仙思想 事死如生 冥界 文学 中古时期 先秦两汉
下载PDF
事死如生 丧葬明器
4
作者 田艺菲 《旅游世界》 2019年第7期72-72,共1页
古埃及人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这种'事死如生'的观念,使得人们不仅注重亡者灵魂的永生,而且更关心亡者在冥世的生存状况。亡灵在冥世生存,需要配备一些特殊的器具,这些具有特殊功... 古埃及人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这种'事死如生'的观念,使得人们不仅注重亡者灵魂的永生,而且更关心亡者在冥世的生存状况。亡灵在冥世生存,需要配备一些特殊的器具,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陪葬品,被赋予丰富的宗教和礼仪意义,一方面辅助亡者灵魂渡过冥世的各种艰难险阻,顺利通过地狱之门;一方面可以为来生提供诸多便利。中王国时期,死者的墓穴中开始随葬大量不同材质的俑或雕像,它们有的象征死者的仆人,有的作为护佑的神灵,一起陪葬在木乃伊左右,为死者来世永生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死如生
下载PDF
“事死如生”——小石祠东壁《车马·庖厨·乐舞图》羽人舞蹈研考
5
作者 张先京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汉代画像石以极具婀娜的姿态以及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真实彰显两汉时代广阔雄浑的时代风貌和极具特色的乐舞艺术的风韵。舞蹈也以二维的形态真实传递出历史价值和古人观念。山东鲁南地区嘉祥县汉代画像石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厚葬之风... 汉代画像石以极具婀娜的姿态以及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真实彰显两汉时代广阔雄浑的时代风貌和极具特色的乐舞艺术的风韵。舞蹈也以二维的形态真实传递出历史价值和古人观念。山东鲁南地区嘉祥县汉代画像石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厚葬之风盛行的影响下,生死问题成为舞蹈结构艺术的重要动因。因此从厚葬之风出发,结合小石祠东壁《车马·庖厨·乐舞图》画像石及有关文献,对于利用图像挖掘“事死如生”后的深层内涵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死如生 汉代画像石 羽人 厚葬之风
下载PDF
事死如生 大爱无疆
6
《大社会》 2015年第5期25-25,共1页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在人生的最后一程,总离不开这么一群人:他们非常希望与普通人一样握手互相问候,笑容满面地介绍自己的职业,在节假日与亲朋好友团聚欢乐……但特殊的职业和职业的特殊,使他们往往选...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在人生的最后一程,总离不开这么一群人:他们非常希望与普通人一样握手互相问候,笑容满面地介绍自己的职业,在节假日与亲朋好友团聚欢乐……但特殊的职业和职业的特殊,使他们往往选择独行,甚至被游离于人群之外,孤寂的身影映衬出他们的高尚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爱无疆 事死如生
原文传递
从“T”字型帛画看汉代人的生死观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丽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期32-34,共3页
20世纪70年代湖南马王堆的发掘震惊了世界,墓中出土器物向世人展示了当时人们"事死如生"的观念。尤其是出土的"T"字型帛画更是表达出了汉代人对死亡的重视。本文将以1号墓出土的"T"字型帛画为例,对其所... 20世纪70年代湖南马王堆的发掘震惊了世界,墓中出土器物向世人展示了当时人们"事死如生"的观念。尤其是出土的"T"字型帛画更是表达出了汉代人对死亡的重视。本文将以1号墓出土的"T"字型帛画为例,对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内容等对该画表达出的当时人们的思想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字型帛画 事死如生
下载PDF
汉代中小型墓葬的“镜像”世界 以山东滕州南侯庄汉墓群为例
8
作者 孙兵(文/图) 朱永良(文/图) +1 位作者 刘薇薇(文/图) 赵田田(文/图) 《大众考古》 2023年第12期82-89,共8页
《荀子·礼论》载:“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大意是丧礼是用生前的样子去装饰死者,侍奉死去的人如同他活着的时候,对于生死存亡都按照礼的规定来做。“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这八个字十分精... 《荀子·礼论》载:“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大意是丧礼是用生前的样子去装饰死者,侍奉死去的人如同他活着的时候,对于生死存亡都按照礼的规定来做。“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这八个字十分精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特征,它以灵魂不死为精神寄托,追求的是对死者生前世界的“镜像”表达,最大程度还原复制生前的物件、场景、血缘关系、精神意志等,为死者打造一个可以继续“享用”的地下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文化 事死如生 丧礼 山东滕州 精神寄托 精神意志 血缘关系 镜像
下载PDF
人神交互:南阳画像石中的汉代乐舞符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静 《新疆艺术(汉文)》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画像石在汉代属于丧葬艺术品,最主要的功能价值便是体现“人神关系”。在汉人“事死如生”的精神信仰影响下,乐舞文化被赋予了宗教礼仪的神圣特征,成为人神沟通的重要途经。本文以南阳画像石中的汉代乐舞符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中衣... 画像石在汉代属于丧葬艺术品,最主要的功能价值便是体现“人神关系”。在汉人“事死如生”的精神信仰影响下,乐舞文化被赋予了宗教礼仪的神圣特征,成为人神沟通的重要途经。本文以南阳画像石中的汉代乐舞符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中衣袂的飘舞形象、乐器样式及仪式性、百戏包含的神仙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厘清舞背后“人神交互”的表现,从而进一步了解汉代精神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画像石 事死如生 汉代精神 人神沟通 宗教礼仪 神仙思想 人神关系 精神信仰
下载PDF
唐朝墓葬棺床位置变化原因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源 郭丽云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92-96,共5页
从初唐开始,墓葬棺床位置发生变化,从之前的正中转移至墓葬西北处。这样的变化带来了墓葬整体格局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已发掘唐墓的分析和梳理,对棺床位置的变化作出分析。唐朝城市布局规整,等级森严,作为都城的长安城宫城... 从初唐开始,墓葬棺床位置发生变化,从之前的正中转移至墓葬西北处。这样的变化带来了墓葬整体格局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已发掘唐墓的分析和梳理,对棺床位置的变化作出分析。唐朝城市布局规整,等级森严,作为都城的长安城宫城位置居北,与其他城市宫城居于西北的布局完全不同,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唐朝帝陵如昭陵仿照长安城而建,是"事死如生"观念的直接反映。笔者推测其棺床居北,与两京地区其他等级墓葬棺床居西北完全不同,这正是等级观念的反映。不同地区棺床位置的不同步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唐王朝的控制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 棺床 城市 等级制度 事死如生
下载PDF
大一统强国的镜像 对话西汉帝陵
11
作者 焦南峰 《西部大开发》 2022年第4期132-137,共6页
存续200余年,历经11位皇帝的西汉王朝,是我国封建帝国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各种典章制度的确立、完善及巩固大多完成于此时。众所周知,封建社会对礼仪典章制度极其重视,作为礼仪典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礼仪首屈一指,而西汉时期更... 存续200余年,历经11位皇帝的西汉王朝,是我国封建帝国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各种典章制度的确立、完善及巩固大多完成于此时。众所周知,封建社会对礼仪典章制度极其重视,作为礼仪典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礼仪首屈一指,而西汉时期更是“事死如生”。如今,无数次考古发掘之下,回望十余座西汉帝陵,帝国的历史轮廟正被缓缓勾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帝陵 西汉王朝 考古发掘 丧葬礼仪 事死如生 帝国时代 西汉时期 典章制度
下载PDF
走进古埃及华丽的棺柩文化
12
作者 刘翠霞 刘建波 田艺菲 《旅游世界》 2019年第7期69-71,68,共4页
木乃伊制作完成后,为免受亵渎和变质会被装殓入棺柩之中,作为亡者的永久居所。在前王朝时期,尸体会简单地用动物皮革或芦苇垫子包裹起来,以蜷缩的姿势放置在坟墓里;中王朝时期,才发现了人形木棺,描绘了逝者的头和身体。六边形木棺沿用... 木乃伊制作完成后,为免受亵渎和变质会被装殓入棺柩之中,作为亡者的永久居所。在前王朝时期,尸体会简单地用动物皮革或芦苇垫子包裹起来,以蜷缩的姿势放置在坟墓里;中王朝时期,才发现了人形木棺,描绘了逝者的头和身体。六边形木棺沿用至后王朝时期,作为第二层丧葬容器来使用。为了更好地保护木乃伊,经济富足的家庭不局限于只为逝者准备一樽木棺。新王朝末期,富人普遍的做法是至少准备两樽木棺以及一层直接放置在木乃伊之上的人形棺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埃及 木乃伊 阿努比斯 事死如生 奥西里斯
下载PDF
亡者世界的法律——浅谈中国古代对坟墓的保护
13
作者 田也异 《研究生法学》 2014年第1期33-42,共10页
2013年末的安徽泾县"挖坟烧尸"事件再次引起了社会对坟墓保护问题的关注。目前为止,坟墓保护是法律上的一块"灰色地带"。丧葬习俗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探讨对坟墓的保护问题时我们需要彻底考察中国古代... 2013年末的安徽泾县"挖坟烧尸"事件再次引起了社会对坟墓保护问题的关注。目前为止,坟墓保护是法律上的一块"灰色地带"。丧葬习俗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探讨对坟墓的保护问题时我们需要彻底考察中国古代对坟墓的保护制度。在古代,发墓一直是重罪,而且坟墓不属于财产,历朝历代对坟墓都给予了严格保护。古代坟墓保护制度的核心是"事死如生",即以对待生者的态度对待死者。现阶段我们不能完全恢复古代对坟墓保护的具体制度,但是我们应当学习古代"事死如生"的精神,给予死者更多的安宁,尊重死者生前的意志,维护人性的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坟墓保护 事死如生 意志不
下载PDF
忆父亲张元济先生(续十二)
14
作者 张树年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2-95,共4页
母亲在牯岭休养了一个多月,心情舒畅,胃口增加.如果不因树敏姊婚事,很想住到初冬,那将对她的身体大有益处.
关键词 张元济 母亲 殡仪 心情舒畅 事死如生 影印古籍 商务需要 日本侵略军 白色花朵
原文传递
西汉封万年印记空心砖跋
15
作者 焦新帅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1年第4期54-55,共2页
汉时"事死如生",尤崇孝道,厚葬之气蔚然成风,且愈演愈烈,遂成两汉时整体社会之风尚,正如王符《潜夫论·浮侈篇》所载:"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金缕、玉匣、檽梓、梗、楠。多埋珍宝、偶人、车马... 汉时"事死如生",尤崇孝道,厚葬之气蔚然成风,且愈演愈烈,遂成两汉时整体社会之风尚,正如王符《潜夫论·浮侈篇》所载:"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金缕、玉匣、檽梓、梗、楠。多埋珍宝、偶人、车马,起造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侈。"厚葬之风可作管窥矣。此砖为空心(图1),灰陶质,汉时垒砌墓室之用砖耳,传出于洛阳金村近郊邙岭之上,己亥霜降余曾得二品,今归夕惕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陶 事死如生 空心砖 祠堂 厚葬 潜夫论 西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