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先秦“事语”文献看纪传体的生成
1
作者 夏德靠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9-38,共10页
先秦“语”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次生态文体,从篇章“语”体来看,存在格言体、对话体与事语体;从专书“语”体来看,又有国别体与语录体。在这种演化过程中,这些方面需引起注意:一是“事语”体的出现,二是以《国语》为代表的“国别... 先秦“语”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次生态文体,从篇章“语”体来看,存在格言体、对话体与事语体;从专书“语”体来看,又有国别体与语录体。在这种演化过程中,这些方面需引起注意:一是“事语”体的出现,二是以《国语》为代表的“国别体”的生成,三是“语”体文献与编年体的结合,这些因素为纪传体的创制先行奠基。具体言之,《史记》本纪、世家效法《左传》《国语》,列传取法《国语》,而书则取法《尚书》;此后《汉书》本纪则主要取法《春秋》,同时也融入《尚书》之因素。这表明,《尚书》《国语》《左传》乃至《春秋》与司马迁创制纪传体有着重要关联。另一方面,“事语”是《尚书》《国语》《左传》生成的核心文献,而《史记》本纪、世家、列传、书诸体也蕴含丰富的“事语”文献,因此,“事语”文献成为纪传体生成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语体 国别 编年 纪传
下载PDF
论先秦语类文献形态的演变及其文体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夏德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182,288,共11页
先秦时期的语类文献是在重言、记言传统的背景之下形成的。"语"在性质上主要表现为它载录的是"善言";从文体形态方面来说,上古语类文献主要包含格言体、对话体、事语体这些类型。由于这些文体形式是历时性生成的,... 先秦时期的语类文献是在重言、记言传统的背景之下形成的。"语"在性质上主要表现为它载录的是"善言";从文体形态方面来说,上古语类文献主要包含格言体、对话体、事语体这些类型。由于这些文体形式是历时性生成的,这就意味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大体而言,先秦语类文献形态主要是沿着两条路向演进的:一是格言体内部的散见之"言"向结集之"言"的转变,一是对话体向事语体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文献 记言传统 格言 对话 事语体
下载PDF
“故事化”叙事与先秦“事语”文献的演进 被引量:3
3
作者 夏德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123,共8页
"故事化"叙事欲望源于史官群体为了挽救其在先秦时期文化政治地位的坠失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姿态,由此也奠定先秦史传文献"事语"这一文体形态。先秦"事语"文献可以从编年体、"事"与"语"... "故事化"叙事欲望源于史官群体为了挽救其在先秦时期文化政治地位的坠失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姿态,由此也奠定先秦史传文献"事语"这一文体形态。先秦"事语"文献可以从编年体、"事"与"语"之间组合两个角度进行形态学划分。按照前一标准,"事语体"可划分为编年体"事语"与本末体"事语"两大类型;按照后一标准,大致可划分为言显事隐、言隐事显及言事并重三种形态。这些次生态文本之间存在交叉融汇的地方,言显事隐、言隐事显及言事并重这些形态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与编年体结合,甚至互相之间可以被有机组合在同一文本中。站在演进的立场上看,言事并重的叙事模式高于言显事隐、言隐事显这两种类型,当言事并重方式出现之后,先秦史官群体的叙事技巧已臻于完善,从而预示纪传体文献的即将出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史官 化叙 先秦史传文献 事语体
下载PDF
从篇章“语体”到专书“语体”——早期语类文献演进及文体分类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夏德靠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47-59,共13页
“语”是早期社会十分重要的一种文类,它最初源于史官的记言职能,本质上为史传文献。从文体的角度来看,“语”原本指人物有教益的言论,可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不同因素的介入,“语”的形态呈现多元化特征。就早期语类文献形态而言... “语”是早期社会十分重要的一种文类,它最初源于史官的记言职能,本质上为史传文献。从文体的角度来看,“语”原本指人物有教益的言论,可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不同因素的介入,“语”的形态呈现多元化特征。就早期语类文献形态而言,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从篇章的角度出发,早期语类文体可划分为格言体、对话体、事语体、专论体四种形态,而每一形态又衍生若干次生态类型;二是从专书的角度出发,可划分为国别体、语录体、纪传体、世说体四种。篇章“语体”与专书“语体”之间既有融合,但也有差异,篇章“语体”与专书“语体”各自分化及二者之离合呈现早期语类文献及文体之复杂演进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言 对话 事语体 专论 国别 纪传 世说
下载PDF
《国语》文体的还原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德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9-156,共8页
《国语》的文体源于先秦时期的"语"文献,其史料涵括"国语"和"家语"文献。《国语》是在各国之"语"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它的基本文体形态在各国之"语"中已经奠定。八国之语是编纂者经... 《国语》的文体源于先秦时期的"语"文献,其史料涵括"国语"和"家语"文献。《国语》是在各国之"语"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它的基本文体形态在各国之"语"中已经奠定。八国之语是编纂者经过缜密遴选的,但由于变例这一编纂方式的存在,《国语》的实际记录远不止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国语》文本呈现对话的文体形态,但比起《尚书》这样的原生态对话文献又有新的发展,应属于次生态对话文献。《国语》的文体结构总体上近于"事语"体,但二者在文本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 编纂 对话
下载PDF
先秦文献研究的新视角——评《先秦语类文献形态研究》
6
作者 陈建农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1-93,共3页
《先秦语类文献形态研究》一书从语类文献的视角阐述了先秦散文的发展脉络,包括语类文献的起源、形态及文体演变等,特别注重诸子散文与史传散文之间关系的考察;在家语文献的形态与变迁的问题上,该书打破了以往对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阶... 《先秦语类文献形态研究》一书从语类文献的视角阐述了先秦散文的发展脉络,包括语类文献的起源、形态及文体演变等,特别注重诸子散文与史传散文之间关系的考察;在家语文献的形态与变迁的问题上,该书打破了以往对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阶段说,指出先秦诸子文体的类型是复杂的,其演进路径也是多元的。该书敢于质疑成说,持论严谨有据,辨析深入细致,使我们对先秦散文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类文献 事语体
下载PDF
《战国策》文的来源及其编纂 被引量:3
7
作者 夏德靠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29,共6页
《战国策》是在中书六种及"国别者八篇"之基础上整理、编纂而成的。"国别者八篇"的编纂方式沿袭《国语》的特征,很可能出自战国史官之手。中书六种可分为三类:《国策》、《国事》一类,《事语》一类,《短长》、《长... 《战国策》是在中书六种及"国别者八篇"之基础上整理、编纂而成的。"国别者八篇"的编纂方式沿袭《国语》的特征,很可能出自战国史官之手。中书六种可分为三类:《国策》、《国事》一类,《事语》一类,《短长》、《长书》、《修书》为一类。《国策》的命名源于先秦史官的策书文献,"国别者八篇"与《国策》、《国事》都属于史官文献,它们的区别在于《国策》、《国事》缺乏条理性,在材料来源上较"国别者八篇"更为源始。《短长》、《长书》、《修书》的命名与纵横术有关,这三种文献很可能是教授或学习揣摩纵横术的人所编纂的。《事语》的命名同样源于先秦史官的语类文献,但其编纂是出于史官还是教授或学习揣摩纵横术之人则难以肯定。游士说辞是中书及《战国策》的源始文献,但这些说辞文献存在真实与拟托之分。刘向只对中书做了"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及"除复重"的工作,经其整理的《战国策》属于史著文献。《战国策》的文体涵括对话体与事语体两种形态,一般来说,《国语》已存在对话体,因此《战国策》对话体的意义并不大。《战国策》的文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事语体",它对后世史著中的"列传"或"传记"的书写发生非常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辞文献 中书文献 《战国策》 对话 事语体
下载PDF
应用文写作教学重点的转向
8
作者 井学臣 张红梅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6-37,共2页
应用文格式的固定性使教师以之为教学重点,事实上,应用文写作的语言才是不易把握的,以语言训练为重点。
关键词 无性 言转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