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艺术学院“中国戏曲学会二人转研究分会”正式成立
1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I0001,I0002,F0003,共4页
2024年4月13日-14日,“根植黑土地,唱响关东情”--中国戏曲学会二人转研究分会成立仪式系列活动在吉艺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戏曲学会、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吉林艺术学院共同主办。4月13日晚七时,东北二人转精品剧目展演在桃李梅大剧院... 2024年4月13日-14日,“根植黑土地,唱响关东情”--中国戏曲学会二人转研究分会成立仪式系列活动在吉艺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戏曲学会、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吉林艺术学院共同主办。4月13日晚七时,东北二人转精品剧目展演在桃李梅大剧院拉开帷幕。中央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联、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教育厅的有关领导,省内外的二人转研究专家及国内外的二人转兴趣爱好者与吉艺师生代表汇集在此,享受这一场视觉盛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学会 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研究 视觉盛宴 吉林省教育厅 吉林艺术学院 剧目展演 桃李梅
下载PDF
方法的冲突与理想的和解——评曲六乙与杨朴关于二人转研究的论争
2
作者 赵玉敏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22,共4页
年初以来,《戏剧文学》杂志先后刊发了曲六乙和杨朴两位先生关于二人转研究的一组争鸣文章(《关于二人转另类文化阐释的质疑》、《原型批评视野中的二人转》、《再评<二人转的文化阐释>的学术软肋》、《女神像、女神庙、圣婚仪式... 年初以来,《戏剧文学》杂志先后刊发了曲六乙和杨朴两位先生关于二人转研究的一组争鸣文章(《关于二人转另类文化阐释的质疑》、《原型批评视野中的二人转》、《再评<二人转的文化阐释>的学术软肋》、《女神像、女神庙、圣婚仪式与二人转和其他》)。这组争鸣文章的发表,显示出《戏剧文学》杂志鼓励理性学术质疑,倡导深层次学术交流的办刊方向,显示出两位学者勇于求真、敢于求实的学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研究 曲六乙 东北大秧歌 杨朴
原文传递
东北地方戏研究——二人转的起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永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东北民间小戏——二人转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 东北二人转仅有二百来年的历史,算不上源远流长,但目前对它的起源问题其说不一,各执其理,争论不休,大体有以下五种说法:一是“周庄王留下二...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东北民间小戏——二人转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 东北二人转仅有二百来年的历史,算不上源远流长,但目前对它的起源问题其说不一,各执其理,争论不休,大体有以下五种说法:一是“周庄王留下二人转”、“范丹留下二人转”、“河间府李梦雄兄妹留下二人转”。二是二人转来源于皮黄调。三是二人转来源于莲花落。四是二人转来源于各种艺术的综合。五是二人转来源于东北大秧歌。这五种起源说互不相让,争执不下。下面我对这五种起源的说法逐一进行辩证,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对二人转起源持“周庄王留下二人转”、“范丹留下二人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秧歌 民间小戏 东北二人转 周庄王 河间府 东北民歌 二人转研究 声腔系统 艺术形式 蹦蹦戏
下载PDF
原型批评与我的二人转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朴 《戏剧文学》 2001年第7期61-63,共3页
拙著《二人转与东北民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对二人转包括东北民俗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完全得益于原型批评方法的运用。我这里所说的原型批评方法是综合了荣格的原型、弗雷泽的原始仪式、弗莱的整体象征系统的研究方法。荣格... 拙著《二人转与东北民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对二人转包括东北民俗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完全得益于原型批评方法的运用。我这里所说的原型批评方法是综合了荣格的原型、弗雷泽的原始仪式、弗莱的整体象征系统的研究方法。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是原型,原型是远古时代形成的原初模式、原始意象,原始意象是靠种族记忆遗传下来的,原型以置换变形的方式出现在新的时代,原型的外化形式就是新的艺术象征。荣格原型理论对我研究二人转的深刻启示是:二人转这样一种被广大东北地区农民深深痴迷与沉醉的民间艺术肯定有着自己的原型,二人转的原型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能不能找到它的原型呢?这个原型是不是二人转艺术迷狂和“万人围看二人转”的终极原因呢?这种思考使我的二人转研究一开始就成为一种对二人转原型的追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舞蹈 东北民俗 象征系统 弗莱 整体象征 二人转研究 圣婚 原型批评
原文传递
二人转原型的跨文化探讨——答复《二人转“原型”研究中的四点质疑》
5
作者 杨朴 《戏曲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132-145,共14页
孙红侠《二人转"原型"研究中的四点质疑》认为我在《二人转的文化阐释》提出的"牛河梁女神庙,那是东北先民举行圣婚仪式的‘神圣空间’,是东北大秧歌的源头,也是二人转的源头",全书起点的"
关键词 圣婚 红侠 东北大秧歌 原型模式 文化阐释 柳腔 二人转舞蹈 原型批评 戏曲研究 二人转研究
原文传递
二人转曲牌【胡胡腔】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昂 马劲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156,共5页
二人转曲牌是在二人转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二人转常用曲牌有很大的变化。受时代的发展、审美的变化以及对其他戏曲、曲艺音乐的吸收和借鉴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常用曲牌逐渐被替代,也有一些曲牌逐渐发展... 二人转曲牌是在二人转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二人转常用曲牌有很大的变化。受时代的发展、审美的变化以及对其他戏曲、曲艺音乐的吸收和借鉴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常用曲牌逐渐被替代,也有一些曲牌逐渐发展为常用曲牌。在二人转艺术的历史中,一段时间之内有些曲牌、曲牌连接的使用方式逐渐形成一种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传统 二人转音乐 伴奏乐器 西秦腔 曲艺音乐 二人转研究 抱板 汉调桄桄 四股弦 唱秧歌
原文传递
二人转曲牌【红柳子】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劲 李昂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5-148,共4页
二人转音乐丰富多彩,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中的数字都是虚指,并不确切指称二人转曲牌的数量,意在表达二人转曲牌数量之丰富。二人转丰富的音乐曲牌并不是一时一地形成的,艺谚有云:二人转是“... 二人转音乐丰富多彩,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中的数字都是虚指,并不确切指称二人转曲牌的数量,意在表达二人转曲牌数量之丰富。二人转丰富的音乐曲牌并不是一时一地形成的,艺谚有云: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这种说法能够说明二人转是一种融合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城喇叭戏 二人转音乐 东北民歌 柳腔 姐妹艺术 凤阳花鼓 演出实践 二人转研究 地方剧种 联曲体
原文传递
原型批评视野中的二人转——再论二人转的源流并兼答曲六乙“另类文化阐释的质疑”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朴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4,共7页
曲六乙先生的《关于二人转另类文化阐释的质疑——与杨朴先生商榷》(《戏剧文学》2008年第1期),对我的《二人转的文化阐释》以八个题目一万八千多字的篇幅进行了全面批评,促使我更深入地思考了我的原型视野中的二人转研究。
关键词 二人转 先生 曲艺 东北大秧歌 二神转 二人转研究 原型批评 文化阐释 视野
原文传递
二人转文化接受史略
9
作者 周青民 李秀云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5-151,共7页
从接受学视角来审视东北二人转文化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这是一条充满着误解、曲解和理解的曲折前行之路。随着创演主体、接受环境、接受群体的变化,二人转文化在不同时期都经历着争议、甚至非议抑或是"被改造"的命运。特别是新世纪以来... 从接受学视角来审视东北二人转文化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这是一条充满着误解、曲解和理解的曲折前行之路。随着创演主体、接受环境、接受群体的变化,二人转文化在不同时期都经历着争议、甚至非议抑或是"被改造"的命运。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不同接受层面的巨大分歧昭示着二人转文化的接受与流变都是一个未完结的话题。可以说,勾勒出一个大致的接受路径是我们审视二人转文化生存与发展态势甚至是理解二人转本质的有效视角与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二人转 曲折前行 重要维度 二人转研究 蹦蹦戏 戏剧文学 王铁夫 普通受众 接受环境 地方小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