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倍距离》试解
1
作者 江业国 《阅读与写作》 2010年第5期15-15,共1页
惟有深思才能使我们知道什么是我们真正可以相信的。
关键词 二倍距离 语文教学 阅读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二倍距离》是好试题
2
作者 龚修森 《语文学习》 2011年第4期77-77,共1页
董蓓菲老师撰文批评2010年1月南京大学等五校自主招生,“南大特色测试”文科综合卷中品评现代派诗歌《二倍距离》的“一道小作文题”(蕈蓓菲《作文教学的症结何在》,《语文学习》2011年第2期),认为“不少学生可能未必读得懂。
关键词 二倍距离 试题 《语文学习》 2010年 现代派诗歌 文科综合卷 自主招生 南京大学
原文传递
真正的距离在哪里
3
作者 唐金龙 《教育文汇》 2010年第6期35-35,共1页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五校首次举行自主招生联考。南京大学测试题有一道小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林亨泰的诗《二倍距离》来写300字的品评。
关键词 二倍距离 中国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清华大学 自主招生 作文题目
原文传递
教育文学“不诞生”的学科思考:一种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贺晓星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6,共14页
教育文学可以说是一门从文学角度,用文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的学问。从社会学角度解释教育文学在教育学分支学科中的缺场,对于形式的无视是分析的一个切入点。本文聚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关于一首现代诗《二倍距离》的试题事件,... 教育文学可以说是一门从文学角度,用文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的学问。从社会学角度解释教育文学在教育学分支学科中的缺场,对于形式的无视是分析的一个切入点。本文聚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关于一首现代诗《二倍距离》的试题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呈现出的重要现象是考生们只关注诗的内容理解而对诗的形式视而不见,进而以教学中"的"的故事作为案例,探讨内容与形式、自然与不自然的问题,并进一步思考教育文学为何不"诞生",揭示出了"视而不见的二重结构"。所谓的"二重",一是指当年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对于以形式与修辞来表述思想开启世界的诗以及诗人的视而不见,二是指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许多教育研究者、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对于这一"视而不见"现象的视而不见。按照知识社会学的观点,学科、知识乃为社会、时代的函数,视而不见的二重结构及其与之关联的教育文学的"不诞生",其实意味着我们身不由己地生活在一个理性主义、内容中心主义的时代和世界里,把对"内容"的把握、追问当作了"自然"而把对"形式"的追求、"修辞"的彰扬看作为"不自然"。本文认为,对于"内容中心"、"理性至上"的彻底反思,必然召唤教育文学。从学科角度讲,教育文学与所谓的"科学"刻意保持距离,其最为基本的研究思路是尝试将一切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看作为"文本"并做文本处理;其学科训练的基本要点是提升对于质性研究的亲近感,特别是对于文本的敏感以及文本分析的技巧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文学 自主招生考试 二倍距离 形式-内容 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