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被引量:4
1
作者 薛晶 高苑 +2 位作者 王新蕾 刘芳 郝保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84-2288,共5页
目的制备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冷溶法制备凝胶。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白芨多糖用量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再采用HPLC和Franz立式扩散池... 目的制备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冷溶法制备凝胶。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白芨多糖用量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再采用HPLC和Franz立式扩散池法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优处方为P407用量18%,P188用量4%,多糖用量0.6%,胶凝温度(37.5±0.3)℃。所得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在48 h内的累积释放率为(65.52±0.63)%,与脂质体及温敏凝胶相比缓释作用更明显。结论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可减缓药物在直肠内的释放速率,并增加其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二元脂质体 温敏凝胶 体外释药行为 冷溶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HPLC Franz立式扩散池法
下载PDF
苦豆子总碱二元醇脂质体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2
作者 王慧 邵青 +4 位作者 张燕 王文杰 杨苗苗 胡婕雯 张玲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71-75,共5页
目的在制备苦豆子总碱脂质体的过程中,加入两种水相混溶渗透促进剂:乙醇和丙二醇,以获得新的、稳定的透皮给药系统,增强苦豆子总碱(SATA)的皮肤传递。方法注入法制备二元醇脂质体,并对其形态,大小,Zeta电位进行表征,包封率、囊泡稳定性... 目的在制备苦豆子总碱脂质体的过程中,加入两种水相混溶渗透促进剂:乙醇和丙二醇,以获得新的、稳定的透皮给药系统,增强苦豆子总碱(SATA)的皮肤传递。方法注入法制备二元醇脂质体,并对其形态,大小,Zeta电位进行表征,包封率、囊泡稳定性和皮肤渗透特性为优化乙醇和丙二醇配比的重要考察因素,采用Franz扩散池对小鼠皮肤进行体外皮肤渗透实验,比较小鼠皮肤的累积渗透量。用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观察含有荧光素罗丹明B的苦豆子总碱二元醇脂质体在离体小鼠皮肤中的穿透深度及荧光强度。结果当乙醇∶丙二醇=7∶3(w/w)时,二元醇脂质体的稳定性最好、包封率最高(89.13±0.42)%,粒径最小(103.00±16.15)nm,透皮深度(170μm)最大和最强的荧光强度(Max FI=160 AU)。结论制备的苦豆子总碱二元醇脂质体(乙醇∶丙二醇=7∶3,w/w)是一种高效且稳定的经皮传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总碱(SATA) 二元脂质体 乙醇 丙二醇 经皮传递载体 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
下载PDF
尼古丁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慧 邵青 +3 位作者 张燕 杨苗苗 胡婕雯 龚阳泽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00-104,共5页
目的 制备尼古丁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并对其进行处方筛选,优化药物的经皮转运。方法 选用温敏材料泊洛沙姆407(P407)及泊洛沙姆188(P188)为基质,尼古丁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用冷溶法制备,以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尼古... 目的 制备尼古丁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并对其进行处方筛选,优化药物的经皮转运。方法 选用温敏材料泊洛沙姆407(P407)及泊洛沙姆188(P188)为基质,尼古丁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用冷溶法制备,以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尼古丁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进行处方优化;考察尼古丁乙醇溶液、二元醇脂质体及含P407/P188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性质;Franz扩散池对比尼古丁二元醇脂质体和二元醇脂质体凝胶透皮量及皮内滞留量。结果 制备的温敏凝胶在室温以液体状态存在,在32℃形成凝胶。体外释放实验显示,24 h二元醇脂质体和二元醇脂质体凝胶的释放率分别是(78.60%±0.43%)、(56.36%±0.26%)。与二元醇脂质体相比,二元醇脂质体凝胶有明显的缓释作用。12 h透皮实验表明,二元醇脂质体凝胶可以增大皮内滞留量,而二元醇脂质体可以增加透皮深度。结论 与二元醇脂质体相比,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且显著增加药物的皮内滞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二元脂质体 泊洛沙姆407 泊洛沙姆188 经皮转运 温敏凝胶
下载PDF
阿莫罗芬二元醇脂质体体外透皮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慧 张晓红 +4 位作者 张燕 阎德胜 杨苗苗 权伟 戴尊孝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6期12-12,14,共2页
目的制备阿莫罗芬二元醇脂质体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阿莫罗芬二元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不同比例的乙醇与丙二醇对其包封率的影响;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测定接受液中阿莫罗芬的累计渗透百分... 目的制备阿莫罗芬二元醇脂质体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阿莫罗芬二元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不同比例的乙醇与丙二醇对其包封率的影响;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测定接受液中阿莫罗芬的累计渗透百分比。结果当乙醇∶丙二醇(7∶3)时,其包封率最高为(90.18±3.21)%,且有较好的稳定性。体外经皮渗透实验表明:乙醇∶丙二醇(7∶3)时,药物的透皮量最大。结论乙醇∶丙二醇(7∶3)时,二元醇脂质体明显挺高药物的透皮量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罗芬 二元脂质体 包封率 体外释放 经皮渗透性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二元醇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性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娟 吕成志 +2 位作者 王栋 丁峰 于绪东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第6期329-332,共4页
目的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二元醇脂质体(EGCG-EL),并对其体外透皮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EGCG-EL,以激光粒度仪测定EGCG-EL的粒度及其分布和Zeta电位,超滤–HPLC法测定包封率,Franz扩散装置考察EGCG-EL的体外透... 目的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二元醇脂质体(EGCG-EL),并对其体外透皮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EGCG-EL,以激光粒度仪测定EGCG-EL的粒度及其分布和Zeta电位,超滤–HPLC法测定包封率,Franz扩散装置考察EGCG-EL的体外透皮特性。结果所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44.5±11.3)nm,PDI为0.19±0.04,Zeta电位为–34.8 mV。EGCG-EL的包封率达(65.91±1.45)%,体外透皮试验结果显示,与普通的EGCG溶液剂相比,EGCG-EL皮肤内药物的滞留量明显增加(P<0.001)。结论该制剂制备简便、质量稳定,是一种优良、安全的皮肤科外用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吸收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二元脂质体 制备
下载PDF
茶多酚二元醇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娟 于绪东 +1 位作者 张振宇 王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7期407-410,413,共5页
目的:制备茶多酚二元醇脂质体(TP-EL)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以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评价二元醇脂质体的质量。结果:各因素最佳的水平组合为:磷脂浓度为4%、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为5∶1、药脂比为1∶... 目的:制备茶多酚二元醇脂质体(TP-EL)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以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评价二元醇脂质体的质量。结果:各因素最佳的水平组合为:磷脂浓度为4%、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为5∶1、药脂比为1∶8、搅拌时间为40 min。所制备的脂质体大多数为单室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23.0±13.2 nm,多分散性指数(PDI)为0.15±0.07。TP-EL的Zeta电位为-35.2 mV,且包封率达71.82±2.03%。结论:该制剂制备简便、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二元脂质体 包封率 稳定性
下载PDF
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袁海玲 胡继民 +3 位作者 魏玉辉 张建萍 周燕 武新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制备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处方中乙醇与丙二醇比例;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试验,测定布洛芬在接收液内的累积渗透量及皮内滞留量。结果:乙... 目的:制备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处方中乙醇与丙二醇比例;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试验,测定布洛芬在接收液内的累积渗透量及皮内滞留量。结果:乙醇与丙二醇比例为7∶3时制得的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包封率最高(73.6±1.4)%,其透过皮肤进入接收液中的累积渗透量为乙醇脂质体的1.82倍。二元醇脂质体[乙醇-丙二醇(7∶3)]和乙醇脂质体24 h皮肤中药物滞留量分别为43.67±2.11和38.02±1.44。结论:二元醇脂质体可有效提高布洛芬的皮肤渗透量及皮内滞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二元脂质体 透皮吸收
原文传递
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处方筛选与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袁海玲 杨煊 +3 位作者 张双金 魏国一 周燕 武新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9-1392,共4页
目的:制备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研究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凝胶基质,采用冷溶法制备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以胶凝温度为指标,以P407、P188比例(g/100 ml)与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的... 目的:制备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研究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凝胶基质,采用冷溶法制备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以胶凝温度为指标,以P407、P188比例(g/100 ml)与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的加入量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处方进行优化;采用Franz扩散池法比较布洛芬乙醇溶液、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布洛芬P407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和优选制备的布洛芬P407/P188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最优处方为32%P407、3.2%P188及2.5 ml的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所制温敏凝胶的胶凝温度为(32.1±0.5);体外释放结果显示,与布洛芬乙醇溶液及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比较,优选制备的温敏凝胶具有明显缓释作用,其12 h内累积释放度为(40.9±0.43)%,24 h内累积释放度为(60.76±0.58)%,符合一级释药模型;布洛芬P407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和优选制备的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制得具有温敏特性和明显缓释作用的布洛芬二元醇脂质体温敏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二元脂质体 温敏凝胶 体外释放度 泊洛沙姆407 泊洛沙姆188
原文传递
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及传递体对多奈哌齐经皮转运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慧 张晓红 +2 位作者 张燕 杨苗苗 陈奕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制备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和传递体,并比较皮肤渗透性,从而进一步有效优化药物的经皮转运。方法:通过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值和包封率对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及传递体进行了初步表征,运用Franz扩散池和... 目的:制备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和传递体,并比较皮肤渗透性,从而进一步有效优化药物的经皮转运。方法:通过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值和包封率对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及传递体进行了初步表征,运用Franz扩散池和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考察了3种囊泡的经皮转运情况。结果:当二元醇脂质体包封率最高(89.1±0.42)%时,乙醇-丙二醇=7∶3,且二元醇脂质体(乙醇-丙二醇为7∶3,W/W)在皮肤中24 h的累积渗透百分数分别是乙醇脂质体和传递体的3.9和5.4倍。结论:二元醇醇脂质体(乙醇-丙二醇为7∶3,W/W)时,有效地改善了药物在醇脂质体中的包封率,且显著增加的药物在皮肤中的累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二元脂质体 乙醇脂质体 经皮转运 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槐定碱/苦参碱二元醇脂质体不同制备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倩 魏玉辉 +3 位作者 杨阳 张建萍 周燕 武新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以包封率、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为指标,探讨槐定碱/苦参碱(sophoridine/matrine,S/M)二元醇脂质体3种不同制备方法的适宜性。方法:用被动载药法(Ⅰ法)、主动载药法(Ⅱ法)和被动加主动载药法(Ⅲ法)分别制备了S/M的二元醇脂质体,并考... 目的:以包封率、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为指标,探讨槐定碱/苦参碱(sophoridine/matrine,S/M)二元醇脂质体3种不同制备方法的适宜性。方法:用被动载药法(Ⅰ法)、主动载药法(Ⅱ法)和被动加主动载药法(Ⅲ法)分别制备了S/M的二元醇脂质体,并考察了3种方法制备的不同药脂比二元醇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结果:当药脂比为1∶1时,用Ⅰ法制备的S二元醇脂质体包封率最高,用Ⅲ法制备的M二元醇脂质体包封率最高;用Ⅱ法制备时,2种碱的包封率均随药脂比的减小而增大;而采用Ⅰ/Ⅲ法时2种碱的包封率均随药脂比的减小而减小。结论:制备S/M二元醇脂质体时,不同的方法和药脂比对其包封率有显著影响。S二元醇脂质体适宜用Ⅰ法制备,而M二元醇脂质体则适宜用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定碱 苦参碱 二元脂质体 包封率
原文传递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Baking Performance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Bakery Shortening Enriched with Diacylglycerol 被引量:1
11
作者 Noor Hidayu Othman Ahmadilfitri Md Noor Mohd Suria Affandi Yusoff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2期58-66,共9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uitability of palm diacylglycerol (PDAG)-enriched formulations for bakery shortening. Three types of palm diacylglycerol olein (PDAGOL) at different degree of uns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uitability of palm diacylglycerol (PDAG)-enriched formulations for bakery shortening. Three types of palm diacylglycerol olein (PDAGOL) at different degree of unsaturation (PDAGOL1V56, PDAGOLIV62 and PDAGOLIV64) were used as main raw materials blended with palm stearin (PS). The blending compositions ranged from 30% to 70% of PDAGOLIV56/PS, PDAGOLIV62/PS and PDAGOLIV64/PS, respectively.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l binary blend systems were characterized for fatty acid composition (FAC), slip melting point (SMP) and solid fat content (SFC). The selected bakery shortening formulations were further characterised for polymorphic form of fat crystal and thermal behavior, using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Bakery shortening enriched with diacylglycerol that were produced from 40DS56 (40% PDAGOLIV56/60% PS), 40DS62 (40% PDAGOL1V62/60% PS) and 40DS64 (40% PDAGOLIV64/60% PS) had 45%-50% unsaturated fatty acid and crystallized in β + β polymorphs; thus they were suitable for shortening system. Based on product's baking performance, it could be found that all Madeira cakes prepared from bakery shortening enriched with diacylglycerol had higher specific cake volume as compared to commercial shortening (CS). In customer acceptance test, Madeira cake made from 40DS56 shortening scored the highest rating for all sensory attributes, including overall customer acceptability. It had given an indication that 40DS56 shortening formulation was the most suitable fat blends to be used as bakery short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CYLGLYCEROL SHORTENING BAKING sensory.
下载PDF
3种尼古丁囊泡制剂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12
作者 王慧 邵青 +2 位作者 张燕 张玲 吴强驹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3-1049,共7页
目的: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和传递体,并对其进行皮肤渗透性比较,筛选最佳经皮转运囊泡,优化药物的经皮转运。方法:注入法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及二元醇脂质体,薄膜分散法制备传递体,以粒径的形态、粒径大小、Zeta电位值... 目的: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和传递体,并对其进行皮肤渗透性比较,筛选最佳经皮转运囊泡,优化药物的经皮转运。方法:注入法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及二元醇脂质体,薄膜分散法制备传递体,以粒径的形态、粒径大小、Zeta电位值及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Franz扩散池对3种囊泡进行处方优化及筛选,最终筛选出透皮力最强的二元醇脂质体(乙醇∶丙二醇=5∶5,w/w),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比较3种脂质囊泡经小鼠皮肤的透皮深度。结果:当乙醇∶丙二醇=5∶5(w/w)时,二元醇脂质体最稳定,包封率最高(86.13±1.40)%,粒径最小(106.00±11.0)nm,透皮深度最大(180μm),且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和传递体在皮肤24 h累计渗透百分数分别为脂质体(对照品)的4.07(P<0.05),8.62(P<0.01)和2.83(P>0.05)倍,CLSM实验表明,该二元醇脂质体对罗丹明B的穿透深度和荧光强度远大于乙醇脂质体和传递体。结论:该二元醇脂质体与乙醇脂质体及传递体相比,能更有效地携带药物通过皮肤,而传递体能显著增加药物的皮内滞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乙醇脂质体 二元脂质体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经皮转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