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载体的固体分散体提高普罗布考的溶出度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妍妍 李佳 +2 位作者 杨雁 王绍宁 徐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35-540,605,共7页
目的制备以普罗布考为模型药物的固体分散体,以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为二元载体材料,提高药物溶出度。方法以聚维酮PVP K30、Kollidon VA64、Eudragit E100和Soluplus等聚合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remophor RH40、D-α-生育酚聚乙二醇100... 目的制备以普罗布考为模型药物的固体分散体,以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为二元载体材料,提高药物溶出度。方法以聚维酮PVP K30、Kollidon VA64、Eudragit E100和Soluplus等聚合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remophor RH40、D-α-生育酚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等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单一载体或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载体的普罗布考固体分散体。分别在漏槽和非漏槽条件下考察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结晶状态。结果单一载体普罗布考固体分散体在非漏槽条件下的溶出度均不理想。适宜的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组合的二元载体固体分散体能明显增加非漏槽条件下的溶出度。热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以非结晶状态存在。非漏槽条件下,VA64/RH40或聚维酮/RH40二元载体固体分散体在介质中形成纳米分散液,溶出度显著增加;而Soluplus/RH40二元载体固体分散体在介质中聚集沉淀,导致溶出度很低。结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载体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Kollidon VA64/RH40二元载体固体分散体显著提高普罗布考在非漏槽条件的溶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分散体 普罗布考 溶出度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载体
下载PDF
基于课堂+项目二元载体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混凝土材料科学与技术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龙广成 曾晓辉 +2 位作者 董荣珍 李益进 谢友均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第3期79-85,共7页
课程教学改革是研究生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混凝土材料科学与技术课程内容特点和土木工程大专业的实际需求,在课程教学中提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研究能力大力提升”的教学改革目标,确立以“课堂+项目”二元载体的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改革是研究生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混凝土材料科学与技术课程内容特点和土木工程大专业的实际需求,在课程教学中提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研究能力大力提升”的教学改革目标,确立以“课堂+项目”二元载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强化研究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的“理论知识教育-研究实践教育”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知识运用和科学研究实践等能力,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学改革 二元载体 项目 研究能力
下载PDF
姜黄素二元载体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文哲 张玉洁 +3 位作者 钟玮 王俊 孙铭洋 王中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821-1827,共7页
目的:将姜黄素制备成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溶出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 K30,PVP K30)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HPMC)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经正交试验设计,以溶出度为指... 目的:将姜黄素制备成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溶出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 K30,PVP K30)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HPMC)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经正交试验设计,以溶出度为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制备双载体固体分散体。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微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进行物相表征,同时考察制剂的稳定性。结果: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最终制备处方工艺为:药物与双载体比例1∶6,PVP K30和HPMC的比例为4∶1,溶解搅拌时间3 h,旋蒸水浴温度60℃。物相表征结果表明药物以非结晶状态存在,制剂应保存在避光干燥的条件下。结论:以PVP K30和HPMC两种载体联用制备固体分散体,溶出度能达到80%,相比于原料药提升40%,能够显著提升姜黄素的溶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固体分散体 二元载体 正交设计 溶出度
原文传递
携带sbr基因的农杆菌二元载体系统的构建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凌均棨 蒋少云 麦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03,共1页
关键词 sbr基因 农杆菌二元载体系统 构建 稳定性分析 防龋疫苗
原文传递
Co-Mo活性组分与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佳佳 王广建 +2 位作者 陈晓婷 王芳 刘辉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6年第5期433-438,共6页
综述了Co-Mo活性组分与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包括单组分载体、二元氧化物载体以及三元氧化物载体。认为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布状态及其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在单组... 综述了Co-Mo活性组分与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包括单组分载体、二元氧化物载体以及三元氧化物载体。认为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布状态及其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在单组分载体中添加助剂、制备多元氧化物载体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实现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相互作用可控是未来研发新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Co-Mo活性组分 催化剂载体 单组分载体 二元氧化物载体 三元氧化物载体 负载量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5种中草药叶片瞬时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敏 达晓伟 +3 位作者 张悦婧 李颖 庞海龙 冯汉青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40-1247,共8页
农杆菌介导的瞬时基因表达因其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和实验成本低而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生产活性蛋白的有效方法。该研究以非病毒型(载体Ⅰ)和病毒型二元载体(载体Ⅱ)及两种农杆菌(EHA105、LBA4404)为介导,通过叶片渗透法在5种中草药(甘... 农杆菌介导的瞬时基因表达因其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和实验成本低而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生产活性蛋白的有效方法。该研究以非病毒型(载体Ⅰ)和病毒型二元载体(载体Ⅱ)及两种农杆菌(EHA105、LBA4404)为介导,通过叶片渗透法在5种中草药(甘草、黄芩、黄芪、大黄、板蓝根)叶片中进行报告基因GFP的瞬时表达,并对影响表达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明确中药材中适宜瞬时表达技术应用的物种材料。结果显示:(1)农杆菌在5种中草药叶片中的瞬时转化效率受到载体、菌株和植物物种类型的影响。(2)在所选的5种中草药植物中,与无转化载体的菌株相比,当农杆菌重悬液OD600为0.8、叶片侵染5~7 d时,含非病毒型二元载体的EHA105菌株在甘草叶片中荧光强度最高,大黄次之;含病毒型二元载体的LBA4404菌株在黄芩叶片中GFP荧光表达量最高;含不同载体的不同菌液侵染的甘草、黄芪叶片仅有注射孔处检测出荧光或几乎无荧光蛋白表达,即未向四周扩散表达;在板蓝根叶片中检测出弱荧光或无荧光强度。研究表明,甘草和黄芩植物叶片可作为农杆菌介导基因瞬时表达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瞬时表达 二元载体(非病毒型和病毒型) 中草药 GFP
下载PDF
Enhancement of the formic acid electrooxidation activity of palladium using graphene/carbon black binary carbon supports 被引量:5
7
作者 Meiying Lv Wenpeng Li +4 位作者 Huiling Liu Wenjuan Wen Guang Dong Jinghua Liu Kaichen Pe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9-947,共9页
Combinations of graphene(Gr)and carbon black(C)were employed as binary carbon supports to fabricate Pd‐based electrocatalysts via one‐pot co‐reduction with Pd2+.The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resulting Pd... Combinations of graphene(Gr)and carbon black(C)were employed as binary carbon supports to fabricate Pd‐based electrocatalysts via one‐pot co‐reduction with Pd2+.The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resulting Pd/Gr‐C catalysts during the electrooxidation of formic acid was assessed.A Pd/Gr0.3C0.7(Gr oxide:C=3:7,based on the precursor mass ratio)electrocatalyst exhibited bett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an both Pd/C and Pd/Gr catalysts.The current density generated by the Pd/Gr0.3C0.7catalyst was as high as102.14mA mgPd?1,a value that is approximately3times that obtained from the Pd/C(34.40mA mgPd?1)and2.6times that of the Pd/Gr material(38.50mA mgPd?1).The anodic peak potential of the Pd/Gr0.3C0.7was120mV more negative than that of the Pd/C and70mV more negative than that of the Pd/Gr.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indicated that the spherical C particles accumulated on the wrinkled graphene surfaces to form C cluster/Gr hybrids having thre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data confirm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d metal and the binary Gr‐C support.The Pd/Gr0.3C0.7also exhibited high stability,and so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the fabrication of anodes for direct formic acid fuel cells.This work demonstrates a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Pd‐based electrocatalysts,which should have potenti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ary carbon support PALLADIUM GRAPHENE Carbon black Formic acid oxidation Fuel cel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