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二分思维到间性思维:构建平衡的文化生态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其学 《岭南学刊》 2010年第5期97-103,共7页
二分思维是一种对立性思维,它忽视或掩盖二分双方的互动和勾连,将二分的双方对立化了。在间性思维中,不再有主客的对立和隔绝,间性思维主张接纳他者、客体,把他者、客体当作与自我、主体一样的平等的伙伴。间性思维首先是一种关联性思维... 二分思维是一种对立性思维,它忽视或掩盖二分双方的互动和勾连,将二分的双方对立化了。在间性思维中,不再有主客的对立和隔绝,间性思维主张接纳他者、客体,把他者、客体当作与自我、主体一样的平等的伙伴。间性思维首先是一种关联性思维,关联他者意味着承认每一个人都有按照他自己的价值和计划行动的权利,表达了主体之间的沟通性,抛弃同质化和对差异的否定态度。间性思维也是包容性思维,包容性内在地蕴涵了差异性,包容对差异的尊重,也就是对多元性、多样性的尊重。要关联他者、包容他者,必须要解放他者,要敞开心扉、彼此开放,要相互信任,主体双方要努力在对方身上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互补点。主张超越二分思维,走向间性思维,其目的在于构建平衡的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分思维 间性思维 文化生态
下载PDF
从二分思维到圆融思维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秋生 崔景明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1年第4期68-71,共4页
由于早期人们从精神和物质的对立两极去追问世界本原,并把自身同对象分离,最终造成了主体逐渐同客体分化,从而促成了传统二分思维方式的形成。毫无疑问,这一思维方式极大地促进了近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与此同时却也造成了生态危... 由于早期人们从精神和物质的对立两极去追问世界本原,并把自身同对象分离,最终造成了主体逐渐同客体分化,从而促成了传统二分思维方式的形成。毫无疑问,这一思维方式极大地促进了近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与此同时却也造成了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日益恶化。然而,不管是主张主客浑然的回避式做法,还是锐意解构中心的虚无式做法,对消解二分思维都始终无能为力。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思维的发展和对科学实践观的强调,马克思以圆融思维完成了对传统二分思维方式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二分思维 圆融思维
下载PDF
试论科学与西方哲学中的主客二分思维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梅 《理论观察》 2009年第4期68-69,共2页
随着主客二分思维从萌芽、酝酿、确立及解构的演变,科学也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壮大及陷入困境的过程。在主客二分思维指导下高度发展的科学却带来人类意想不到的生态困境,于是各大哲学流派纷纷提出解决主客二分危机的各种方案,如胡塞... 随着主客二分思维从萌芽、酝酿、确立及解构的演变,科学也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壮大及陷入困境的过程。在主客二分思维指导下高度发展的科学却带来人类意想不到的生态困境,于是各大哲学流派纷纷提出解决主客二分危机的各种方案,如胡塞尔、海德格尔排斥主客二分而主张主客交融的现象学;逻辑经验主义主张将思维的界限局限于语言的范围内,巧妙拒斥主客二分;后现代主义者福柯、德里达等主张完全解构主客二分,提倡无中心和非在场的观点;后SSK代表人物拉脱尔、皮克林等提出科学实践分析方式。正确解决主客二分思维危机的一条可行性途径是承认主客二分前提下的主客辨证法的科学实践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二分思维 主客二分危机 主客辨证法
下载PDF
浅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美国的二分思维与中国的中庸之道
4
作者 陈诗洁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第7期72-73,共2页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备受世界关注。中美文化存在很多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美国的二分思维与中国的中庸之道进行一定分析,比较两国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二分思维 中庸
下载PDF
不是天理,便是人欲——理学法律思想的二分思维述评
5
作者 宋大琦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7-151,共5页
理、欲这一对范畴有自己悠长的历史,在前期的儒学史中,它们的统一关系大于对立关系。宋明之后,由于朱熹等理学大师在本体论上的理气二分倾向,理欲关系的对立面被过度强调,并因而形成了广泛影响民间的二分式思维惯性。理欲二分思维有其... 理、欲这一对范畴有自己悠长的历史,在前期的儒学史中,它们的统一关系大于对立关系。宋明之后,由于朱熹等理学大师在本体论上的理气二分倾向,理欲关系的对立面被过度强调,并因而形成了广泛影响民间的二分式思维惯性。理欲二分思维有其负面作用也有其片面的深刻性。晚清西学东渐以来,学者多以二分思维接纳西学,这对中国法律和社会的近代化也起了潜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分思维
原文传递
从二元到二分:寻找比较思维研究的新路向
6
作者 高翔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5期57-59,共3页
西方学者在二元对立框架内研究中国传统思维,造成中西文化对立,极大影响着中国学者的学术判断。中国传统思维研究应该突破西方二元对立框架,引入第三方思维形式,将二元对立思维作为人类二分思维的一种形式。在此前提下,能够更加准确地... 西方学者在二元对立框架内研究中国传统思维,造成中西文化对立,极大影响着中国学者的学术判断。中国传统思维研究应该突破西方二元对立框架,引入第三方思维形式,将二元对立思维作为人类二分思维的一种形式。在此前提下,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类思维特质,以达到不同文化间平等对话交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对立 二分思维 主体 主观性 多样性
下载PDF
“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卢黎歌 王福益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9,共7页
人类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基本面貌。梳理和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价值,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在肯定人与自然差别对立的基础上立足于人与自... 人类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基本面貌。梳理和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价值,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在肯定人与自然差别对立的基础上立足于人与自然的一体相通,它是有机整体论思维、直觉辩证思维和中和循环思维;"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差别对立,它是机械还原论思维、线性分析思维和主体论思维,两种思维方式各具优点与不足。以"天人合一"思维方式为主融合"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并在双向融合中构建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层面为我们应对生态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主客二分思维方式 生态文明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从生态知识的传授到生态思维的养成——论公民生态教育及其转向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兴华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4期31-38,共8页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共同的愿景,但如何对待自然,怎样与自然相处,这些都与公民的生态素养相关。公民生态教育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的生态教育存在将生态素养等同于生态知识,在教育内容上侧重于对公民生态知识的传...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共同的愿景,但如何对待自然,怎样与自然相处,这些都与公民的生态素养相关。公民生态教育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的生态教育存在将生态素养等同于生态知识,在教育内容上侧重于对公民生态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公民生态思维养成的重要性的误区,使公民在思想观念上缺乏生态意识、在行动上缺失生态责任。因此,生态教育的重心应当从生态知识的传播转向生态思维的培养,公民的生态科学意识、生态道德意识以及生态审美意识等的教育应该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生态教育 生态文明 生态素养 生态环境治理 绿色发展 主客二分思维 绿色生态保护主义
下载PDF
二分与三合:从言-文角度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分野——兼论陈中梅的秘-逻理论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2,159,共5页
索绪尔语言学中的音义任意结合的思想是西方语言观的总结,形成语音中心的认识。这由语音-字母的二元对立向哲学领域扩张所致,而二元对立正是西方哲学的基本立场。传统二元论乃是一种不平等的二元观,是以一种中心-边缘、支配-被支配的模... 索绪尔语言学中的音义任意结合的思想是西方语言观的总结,形成语音中心的认识。这由语音-字母的二元对立向哲学领域扩张所致,而二元对立正是西方哲学的基本立场。传统二元论乃是一种不平等的二元观,是以一种中心-边缘、支配-被支配的模式存在的,而陈中梅的秘逻双轨制恰恰是一种均衡二元论。音-义结合之任意性的理论不具有普适性,从汉字系统考察,字形和书写形式也产生意义。汉字书写体系实际上是以取象为根底、以表义为趋向、以表声为辅弼的一套全息文字系统。汉语和西方语言观的差别在于,字母书写系统与语言系统是分离的还是一致的。言文一致遵循同一律的"二分"思维,言文分离模塑的则是另外一套思维方式("三合")。在这个意义上,中西思维方式产生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逻理论 索绪尔 中西思维方式 二分思维 三合思维
原文传递
浅析怀特海现代教育思想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芳 阳黔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3-37,共5页
作为以学生和教师的身份致力于英美教育事业长达60余年的著名教育家怀特海,对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非人性弊端以及教育异化的现象具有深刻的洞察与哲学反思,其深邃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警示意义。
关键词 怀特海 现代教育 异化 主客二分思维模式
下载PDF
社会认识论在当代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1
11
作者 谷生然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9-43,共5页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社会认识论如何进一步发展。首先,我们应当从哲学意义上探寻社会认识论的发展方向。社会认识论主要以认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属于哲学范畴;它不同于社会知识论,社会知识论把认识的结果和产物作为研究对象,属于相对...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社会认识论如何进一步发展。首先,我们应当从哲学意义上探寻社会认识论的发展方向。社会认识论主要以认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属于哲学范畴;它不同于社会知识论,社会知识论把认识的结果和产物作为研究对象,属于相对具体的社会学范畴。其次,社会认识论应当深入反思当代哲学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既要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又要实现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与世界-人合一思维模式的统一。再次,社会认识论应当进一步坚持和追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应当坚持实践性、历史性、科学性、人道性、人文性等基本原则,致力于当代人类文明实践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识论 技术理性 主客二分思维模式 世界-人合一思维模式
下载PDF
由对立走向“男女间性”的性别正义——女性主义政治哲学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再林 申丽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34,共8页
女性主义对传统"政治-伦理"结构之文化建制的批判必然走向基于平等的性别正义诉求。无论是"性别中立"式、"女性中心"式的策略,还是"差异-解构"式的策略都未能摆脱西方二分式思维之限域,陷入正... 女性主义对传统"政治-伦理"结构之文化建制的批判必然走向基于平等的性别正义诉求。无论是"性别中立"式、"女性中心"式的策略,还是"差异-解构"式的策略都未能摆脱西方二分式思维之限域,陷入正义两难。而以两性和谐共生为其指向的男女间性范式的推出,不仅为哈贝马斯倡导的主体间性理论增添两性对话的生命维度,而且有利于开启一种以平等为底线,尊重差异基础上的两性价值共显与共同创造的更具包容性的政治-伦理结构。而中国古代的阴阳生命之学因蕴含了这种思维的丰富内容,体现了人类对西方式的政治-伦理思想的早期批判,成为女性主义可资借鉴的极具启示性的思想资源,这也为中国传统思想的当代转化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正义 二分思维 男女间性 生命维度
下载PDF
从思维方式看孟、荀王霸思想的殊与同
13
作者 马秋丽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157,共11页
孟、荀王霸思想的殊与同,可以通过思维方式上的二分思维和三分思维得以彰显。孟子坚信仁者无敌,提倡仁政王道,贬黜霸道,是一种价值立场鲜明的王霸二分的思维方式。荀子提倡礼治,在王、霸、危亡的三分思维的框架中呈现自己的王霸兼用思... 孟、荀王霸思想的殊与同,可以通过思维方式上的二分思维和三分思维得以彰显。孟子坚信仁者无敌,提倡仁政王道,贬黜霸道,是一种价值立场鲜明的王霸二分的思维方式。荀子提倡礼治,在王、霸、危亡的三分思维的框架中呈现自己的王霸兼用思想。孟、荀王霸思想的分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在“是”与“应当”的问题域,孟子重视王道与霸道历史事实中蕴含的价值导向,主要是从价值立论;荀子更注重王道与霸道的历史事实,也体现了一种价值选择。其二,在王霸之别的判定上,孟子的王霸之别是本质上的差异;荀子的王霸之别主要是程度上的不同。其三,在对王霸的态度和定位上,二者都推崇王道,都将王道视为最高追求;对霸道的定位,体现了孟、荀二分思维与三分思维的主要差异。孟子尊王黜霸,主要是批判霸道;荀子以“信”界定霸道,并在危亡之道的反衬中,认同与接受霸道。在荀子的三分思维中,霸道作为王道的候补,地位明显提升。总之,孟、荀王霸之辨的二分思维与三分思维,既是基于二者的学说特色,也是对不同时代问题的思想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霸之辨 事实与价值 二分思维与三分思维 孟子与荀子
原文传递
自由释义辨析——从人的自我生成看自由
14
作者 李文阁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42,98,共6页
传统自由观先在地把自由置于自由与必然的二元对立框架中,用外在于人的必然来释义人自身的自由,如此势必陷入无以解脱的困境。而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所固有的东西,人的自由就体现在人的自我生成过程之中,对自由的追问应当从现实的... 传统自由观先在地把自由置于自由与必然的二元对立框架中,用外在于人的必然来释义人自身的自由,如此势必陷入无以解脱的困境。而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所固有的东西,人的自由就体现在人的自我生成过程之中,对自由的追问应当从现实的人或人的实践活动出发,从人的自我生成或自我实现来理解。一旦如此理解,则不仅人的对象化活动成为人之自由实现的方式,而且“必然”也失去其外在于人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二分思维 实践 自由 必然 自我生成 对象化
下载PDF
Nature and Culture Dualism: Genesis of an Obsolete Dichotomy
15
作者 Fábio Valenti Possama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9期836-842,共7页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nature and culture and their intricate interdependency, focusing on modernity. Moreover, it will analyze the dichotomy that has historically emerged and it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nature and culture and their intricate interdependency, focusing on modernity. Moreover, it will analyze the dichotomy that has historically emerged and its implications. Human beings have had different conceptions about what is natural and what is non-natural throughout their history. Before Modernity we did not conceive nature as being a different ontological reality, we did not perceive it as being separated from us. After modernity everything changed, and we began to see nature as a mere object. Nature became, then, a representation, like a painting on a wall. Our contemporary world vision, Weltanschauung, was formed mainly during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There was, at that time, a considerable change in the way we perceived and described the world. This new mentality and this new form of representing the cosmos provided the basis for our new way of thinking. They were the substrate upon which our modern paradigm was erected. The world's conversion in an image only became a reality thanks to technology. But this change happened only because of the paradigm shift originated in the 17th century. Technique always has been a way to articulate how (and what) we think. With the Greek, technique (technd) was, at first, an extension of the physis. Thus, the technique was a way of being instead of a way of thinking. After the paradigm shift in the 17th century (a metaphysical change, in the very way we connected to the world), the human being left his former place. Perhaps would be even better if we talked about nature and culture as being as a hybrid. What, at the source, was natural, through the flows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undergoes transformations and becomes something that is not natural anymore but, at the same time, not completely artificial either. Our world, once divided between the social and the natural, becomes a space where a constant process, a continuous flow, is constantly happening. From that dichotomy between something good and something bad arises a dialectic, in which we no longer can see any division whatsoe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E CULTURE DICHOTOMY world vision HYBRID
下载PDF
重新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维视角”和“问题意识”——兼论人文关怀视域下传统思维方式变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文灵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3-46,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思维视角"和"问题意识",是教育者以质疑索解的态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和提问方式。从不同的思维方式出发,往往导致不同的思维视角和问题意识。当前,要谋求思想政治教...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思维视角"和"问题意识",是教育者以质疑索解的态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和提问方式。从不同的思维方式出发,往往导致不同的思维视角和问题意识。当前,要谋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就必须根据新的条件、围绕新的任务,进行思维方式的创造性转换。为此,应以教育对象为本位,以马克思的哲学人学思维方式为指导,依据形势任务及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传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做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凸现并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维视角 问题意识 主客二分思维方式
原文传递
Product Family Hierarchical Associated Design and Its Hierarchical Optimization
17
作者 Gang Du Jianzhong Wang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2009年第3期245-252,共8页
After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and methodology-related issues within the field of product family design, a deficiency in the curren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 family is pointed out. The concept of hierarchical... After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and methodology-related issues within the field of product family design, a deficiency in the curren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 family is pointed out. The concept of hierarchical associated design i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deficiency~ and the methods and models for realizing the notion above are described. A two-dimensional analyt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omposing levels and developing processes of product family. The optimization models to hierarchical associated design problems are grouped into two categories: overall-local and key-subordinate. The algorithms of the model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t family design hierarchical optimization the two-dimensional framewor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