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画到美术:二十世纪前期中等师范美术课程发展历程研究
1
作者 程熠 张为民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4期50-52,共3页
二十世纪前期制度化的中等师范美术课程发轫于“癸卯学制”下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后经时代变迁、政权更迭、思想发展逐渐建构了较为完善的师范学校美术课程体系。本文基于二十世纪前期中等师范美术课程相关的史料文本,对中等师... 二十世纪前期制度化的中等师范美术课程发轫于“癸卯学制”下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后经时代变迁、政权更迭、思想发展逐渐建构了较为完善的师范学校美术课程体系。本文基于二十世纪前期中等师范美术课程相关的史料文本,对中等师范美术课程的发展历程作了详实的分期梳理,力图完整理清其美术课程从“图画”走向“美术”的演进动态与课程样态,进而生成由“萌芽期”到“完善期”这一美术课程发展历程的历史脉络,以期为当下师范院校美术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供历史经验的启示与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课程 图画课程 中等师范教育 二十世纪前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前期人类学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体质调查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白兴发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82,共5页
二十世纪前期,一批著名的体质人类学家深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为新中国的民族识别调查以及体质人类学的教育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 二十世纪前期,一批著名的体质人类学家深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为新中国的民族识别调查以及体质人类学的教育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前 人类学家 西南少数民族 体质调查研究
下载PDF
二十世纪前半期图书馆与中国文化传承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洪权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73,共10页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文化的传承成为关系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深切主题。二十世纪前半期图书馆秉持中西并重的文化理念,致力保护与传播中国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藏古籍,保存文献;二是征集木刻版片,流传...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文化的传承成为关系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深切主题。二十世纪前半期图书馆秉持中西并重的文化理念,致力保护与传播中国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藏古籍,保存文献;二是征集木刻版片,流传雕版印刷技术;三是刊印珍稀善本,嘉惠学术。二十世纪前半期图书馆在古籍收藏、版片保护与古籍出版方面的功绩,为中国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现代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前半期 图书馆 古籍收藏 版片保护 古籍出版 中国文化传承
下载PDF
二十世纪前期先进教育家语文素质教育观简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柏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68-74,共7页
“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二十世纪前期并未有这一提法。然而,当时的语文教育界的前辈们,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力提倡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注重全体学生的提... “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二十世纪前期并未有这一提法。然而,当时的语文教育界的前辈们,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力提倡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注重全体学生的提高、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这种基于使学生素质得以提高的观点,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前 语文素质教育
下载PDF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广告创意形式初探
5
作者 李锋 《艺术探索》 2006年第4期78-79,共2页
二十世纪前期广告创意在我国民族工商企业中受到重视,其广告创意形式多样,着重点在于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当时的许多创意形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广告艺术财富,对我们当代的广告创意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二十世纪前 中国 广告创意 主要形式
下载PDF
二十世纪前半期语文科的说话教学
6
作者 王进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67-70,共4页
世纪前半期语文科的说话教学在说话教学的实用观、说话教学与思维训练、 20说话的实质与训练等三个方面都有一些思考和探索,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目的是借鉴和吸收前人有益的观念和做法,以期对现在的说话教学起到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 二十世纪前半期 说话教学 中学语文 思维训练 思想观念 中国
下载PDF
二十世纪前半期的天津绘画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延喆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0-33,共4页
清末以来,天津成为工商大埠,也是最早开放的城市,与上海、广州共为沿海三大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自1860年开埠以来,在文化格局上形成南北兼容、五方杂处、中西交汇、俗雅荟萃的文化景观,色彩斑斓而又闪烁不定。天津是个极有个性特征的... 清末以来,天津成为工商大埠,也是最早开放的城市,与上海、广州共为沿海三大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自1860年开埠以来,在文化格局上形成南北兼容、五方杂处、中西交汇、俗雅荟萃的文化景观,色彩斑斓而又闪烁不定。天津是个极有个性特征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前半期 天津 绘画 "西学为用" 画家 传统艺术 地方色彩
下载PDF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文学史的知识/权力结构之考辨
8
作者 胡鹏林 《天府新论》 2006年第4期127-133,共7页
20世纪初期文学史家以追寻历史记忆和建构现代性的文学秩序为目的开始撰写中国文学史,他们在撰写过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知识/权力结构,因持进化论、唯物史观、民间立场、循环论、实证观等不同的文学史观,而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构特征,在此... 20世纪初期文学史家以追寻历史记忆和建构现代性的文学秩序为目的开始撰写中国文学史,他们在撰写过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知识/权力结构,因持进化论、唯物史观、民间立场、循环论、实证观等不同的文学史观,而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则有必要进一步区分文学史与历史之关系、文学史家与接受者之关系,从而全面考证中国文学史的知识/权力结构如何建构现代性的文学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知识 权力 历史观 现代性 文学秩序 二十世纪前
下载PDF
二十世纪前中叶昆剧艺术在上海的生存状态
9
作者 周南 《曲学》 2019年第1期259-272,共14页
一、民国时期上海昆剧舞台的短暂复兴与重归沉沦近代以来,随着沿海口岸的开埠通商,上海一地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江浙长三角区块进而为中国南方地域的中心城市。其地位与价值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被西方人称作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吸引了... 一、民国时期上海昆剧舞台的短暂复兴与重归沉沦近代以来,随着沿海口岸的开埠通商,上海一地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江浙长三角区块进而为中国南方地域的中心城市。其地位与价值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被西方人称作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吸引了大批中外精英人士的扎堆迁入,逐步形成了中式民族传统与西式近代文明混合配搭的独特城市面貌与人文精神。经济的繁荣、人才的汇集自然也拉动了当地文化艺术的需求与发展,纷纭不类的中西方艺术样式逐渐齐聚于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艺术 近代文明 二十世纪前 开埠通商 地位与价值 生存状态 精英人士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试论二十世纪前期滇东汉村公家与会牌的职能
10
作者 徐林平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5期314-315,共2页
二十世纪前期,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尤其是地处边陲的滇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胡庆钧先生调查的滇东汉村正处于现代政治权利与传统地方私权的冲突与对抗中。传统的公家与会牌作为地方最后的传统威权,长期以来维护了地方的稳... 二十世纪前期,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尤其是地处边陲的滇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胡庆钧先生调查的滇东汉村正处于现代政治权利与传统地方私权的冲突与对抗中。传统的公家与会牌作为地方最后的传统威权,长期以来维护了地方的稳定与发展;但近代以来,地方政权在发生变化,很多地方纷纷建立了具有合法性正式的组织,这种自上而下由国民政府主导政治变革,试图将地方权利纳入近代化的轨迹,非正式的地方威权"公家、会牌"有被替代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前 滇东汉村 公家 会牌
下载PDF
二十世纪前期华北地区的农村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 被引量:53
11
作者 慈鸿飞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0-105,共16页
本文论述了20世纪前半期华北地区(晋、冀、鲁)农村商品的长距离贸易、地方市场贸易、农村集镇和农村资本市场的发展,并据此对以往有关学术观点提出质疑。作者认为,20世纪前期华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华北地区 二十世纪前 农村商品市场 农村市场 华北农村 资本市场 小麦 国际贸易局 中国农村 农村经济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前期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行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广智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1996年第1期92-105,160,共15页
20世纪即将走完了它的最后行程,在这世纪交替与时代转换之际,不由触发我们每一个史学工作者深思:21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应当是怎样的?前景又如何?未来的中国历史学将发展为何种面貌,笔者在此不敢冒昧揣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决不是一个排... 20世纪即将走完了它的最后行程,在这世纪交替与时代转换之际,不由触发我们每一个史学工作者深思:21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应当是怎样的?前景又如何?未来的中国历史学将发展为何种面貌,笔者在此不敢冒昧揣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决不是一个排外的封闭式的体系,因而它应当继续引进西方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史学 《李大钊文集》 文化形态史观 新史学 二十世纪前 何炳松 历史思想 史学方法论 中国史学 傅斯年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戏曲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山林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8-56,共9页
二十世纪是中国戏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世纪。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时代风气的转移,戏曲这种本来被“博弈视之,俳优视之”的“小技”,昂首阔步地进入了学术殿堂;二是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研究者的理论观念不断有所更新,研究方法不断有所突破... 二十世纪是中国戏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世纪。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时代风气的转移,戏曲这种本来被“博弈视之,俳优视之”的“小技”,昂首阔步地进入了学术殿堂;二是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研究者的理论观念不断有所更新,研究方法不断有所突破;三是随着相关学科(如民俗学、考古学)的发展,资料日益丰富,研究者的视野也日益开阔。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中国戏曲研究领域有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加以认真总结。在此,首先对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戏曲研究作一简单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中国戏曲研究 二十世纪前 元杂剧作家 悲剧 《宋元戏曲史》 戏曲史学 《桃花扇》 戏曲美学 《红楼梦》
原文传递
语文课程史研究方法论初探——基于对二十世纪前期语文课程史研究的分析
14
作者 王明建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13年第2期5-8,69,共5页
课程史是医治课程改革矫枉过正的药方之一。现有关于二十世纪前期语文课程史的研究与语文教育、教材(案)、教学史混合一处,以解读课程文件为主,解读教材(案)和“关系”为次;研究区间集中于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抛弃课程视角,... 课程史是医治课程改革矫枉过正的药方之一。现有关于二十世纪前期语文课程史的研究与语文教育、教材(案)、教学史混合一处,以解读课程文件为主,解读教材(案)和“关系”为次;研究区间集中于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抛弃课程视角,史料面窄。语文课程史的研究应明确课程史的独当之任;以解读“关系”为其主要研究路向;把其孕育和实践阶段也作为研究对象予以重视,依据语文课程本身进行分期;接续课程视角的教育虫研究脉络:搜集非核心期刊中的相关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课程史 研究方法 二十世纪前
原文传递
近十年与二十世纪前期语文教材高频选文的比较
15
作者 王明建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14年第1期52-54,91,共4页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近十年和二十世纪前期都急需解决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如何形成民族凝聚力与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在各种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选文蕴藏着汉语言文化学习的基因,承载着传承和发展什么文化,培育什...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近十年和二十世纪前期都急需解决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如何形成民族凝聚力与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在各种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选文蕴藏着汉语言文化学习的基因,承载着传承和发展什么文化,培育什么情感,形成何种民族凝聚力的体认。语文教材高频选文的良好编制能够为上述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本文利用数据统计方法,对近十年和二十世纪前期语文教材的高频选文作比较分析,得出当前语文教材高频选文的选用应以二十世纪前期语文教材的高频选文作为参考范围,和增加对当时代文和某一作者文的集中选录等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选文 近十年 二十世纪前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前叶新教育中国化道路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良夫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9-261,共3页
关键词 二十世纪前 新教育中国化 新教育方法
原文传递
从二十世纪前期的“科学观念”看古今书法教育之别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晨 《书法》 2018年第9期61-65,共5页
"书法教育"一词是基于现代学术和学科视角提出的,一般需通过一定的教育学、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而完成。随着科举制度废止、西学东渐影响以及中国现代化整体进程的展开,二十世纪初期的"科学观念"对近代书法教... "书法教育"一词是基于现代学术和学科视角提出的,一般需通过一定的教育学、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而完成。随着科举制度废止、西学东渐影响以及中国现代化整体进程的展开,二十世纪初期的"科学观念"对近代书法教育的突出影响在于既为近代书法教育发展提供了支撑,又为它的古今转型开辟了新路径。而从古代传统"书学"教育走向现代意义上独立的书法教育,意味着从"书写"转向纯"书法",从综合的"学问"走向明确的"艺术",在一大批西方学成归来的具有科学意识的知识分子努力下,无论是施教者的观念、书法理论的阐释话语和范式、教育目标等都开始发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前 科学观念 古代书学教育 近代书法教育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前期《北洋画报》所见的女性国画家及其教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景 《荣宝斋》 2019年第6期136-145,共10页
十九世纪中叶,在洋务运动所带来的务实开放、言论自由的影响下,报刊杂志纷纷兴起,成为近代传媒史的焦点和中心。当时全国的报刊主要以上海和天津为南、北中心,一九二六年,天津所办的报刊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多达四十六家,这使得天津成为... 十九世纪中叶,在洋务运动所带来的务实开放、言论自由的影响下,报刊杂志纷纷兴起,成为近代传媒史的焦点和中心。当时全国的报刊主要以上海和天津为南、北中心,一九二六年,天津所办的报刊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多达四十六家,这使得天津成为当时新闻生产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画报》 女画家 张坤仪 二十世纪前 闺秀画家 美术家 周炼霞 画家群体 女性画家 美术社团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前叶上海电影的崛起与繁荣
19
作者 任晓韵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4期96-99,共4页
二十世纪前叶,电影在上海随着该城市的近现代转型得以崛起并繁荣。上海摩登开放的城市地位,华洋杂处的人口构成,繁华多元的工商业态,新型知识分子集聚的文化优势,给予早期电影发展的经济及商业土壤。上海电影在新型知识分子先进的创作... 二十世纪前叶,电影在上海随着该城市的近现代转型得以崛起并繁荣。上海摩登开放的城市地位,华洋杂处的人口构成,繁华多元的工商业态,新型知识分子集聚的文化优势,给予早期电影发展的经济及商业土壤。上海电影在新型知识分子先进的创作理念下,依托地缘优势,贴近本土生活,诞生了诸如《小城之春》《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经典之作,为上海电影出现首次高潮带来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前 上海电影 近现代城市
原文传递
论中国20世纪前期“传说”概念的演进 被引量:2
20
作者 毕旭玲 《文化遗产》 2008年第2期71-77,共7页
中国20世纪前期的"传说"概念是中西学术交流的背景下诞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民俗学家先后从不同角度对"传说"概念进行了诠释研究,促进了现代"传说"概念的成熟。"传说"概念逐渐从神话和古史领... 中国20世纪前期的"传说"概念是中西学术交流的背景下诞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民俗学家先后从不同角度对"传说"概念进行了诠释研究,促进了现代"传说"概念的成熟。"传说"概念逐渐从神话和古史领域中分离出来,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而最终进入民俗与民间文学的领域,是其发展的基本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前 现代传说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