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东攀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头足类动物群与地质时代讨论 被引量:6
1
作者 卜建军 吴顺宝 +3 位作者 张宏亮 蒙有言 张凡 张立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1,共5页
在广西东攀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发现了Domatacerasguangxiensis,LopingocerasguangdeensisZhao,LiangetZheng,Schizolobocerasfusuiensis,Agathicerassp.,Stacheocerassp.,PernodocerasrobustumChaoetLiang,Dushanocerascf.ro-tolari... 在广西东攀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发现了Domatacerasguangxiensis,LopingocerasguangdeensisZhao,LiangetZheng,Schizolobocerasfusuiensis,Agathicerassp.,Stacheocerassp.,PernodocerasrobustumChaoetLiang,Dushanocerascf.ro-tolariumZhao,LiangetZheng,Huananocerascf.perornatumChaoetLiang,Qianjiangocerassp.,Laibinocerascf.compressumYang,Glyptophicerassp.,Lytophicerascf.chamunda(Diener),OphicerastingiTien,Ophicerassp.化石。在剖面的第2~12-2层产Pernodoceras,Dushanoceras,Huananoceras和Qianjiangoceras化石,均为长兴期菊石带Pseudotirolites-Rotodiscoceras的共生化石。第12-3层产长兴期菊石Laibinocerascf.compressumYang。第13-1A^16层产Lytophiceras和Ophiceras,为早三叠世菊石带Ophiceras-Lytophiceras的带化石。东攀剖面菊石的分布及其与华南其他地区的对比研究表明,广西东攀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位于第12-3层(厚55cm)内部或者位于第13-1A层的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动物群 二叠一三叠系界线 广西东攀剖面
下载PDF
四川峨眉山地区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午兴 何明友 +1 位作者 王红军 阙薇 《甘肃地质》 2009年第3期25-31,共7页
通过对峨眉山地区地层剖面的实地观察和测量,采集界线附近的粘土岩,分析了该区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组成特征,并通过对稀土元素标准化图解和其它微量元素的研究,利用微量元素的示踪作用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初步探讨了界线粘土岩的来... 通过对峨眉山地区地层剖面的实地观察和测量,采集界线附近的粘土岩,分析了该区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组成特征,并通过对稀土元素标准化图解和其它微量元素的研究,利用微量元素的示踪作用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初步探讨了界线粘土岩的来源,为全球二叠—三叠界线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二叠一三叠系界线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早三叠世生物-环境-年代地层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童金南 黄云飞 梁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56,共13页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及随后早三叠世复苏期是古、中生代之交重大地质突变期的主体。这一时期,生物演化更替显著、生态空间扩展快速广泛,因而生物地层分辨率高、可对比性强;各种重大地质事件活动频度和作用强度显著增加、影响范围广泛,因...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及随后早三叠世复苏期是古、中生代之交重大地质突变期的主体。这一时期,生物演化更替显著、生态空间扩展快速广泛,因而生物地层分辨率高、可对比性强;各种重大地质事件活动频度和作用强度显著增加、影响范围广泛,因而其产生的识别标志明显、区域精时对比能力强;由于突变期伴随有强烈的地内构造活动,火山物质提供了丰富的精确地质测年素材,同时伴随重大突变过程而被强化的历史阶段性和时间节奏性地质记录,也为年代地层精确定年和计时提供了独特的条件。因此古、中生代之交的地质记录为高分辨率生物-环境-年代地层综合研究提供了最佳条件。文中以中国南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和下三叠统研究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和分析了这一时期的生物地层序列、环境事件标志及其地层学价值、年代地层学研究进展,提出环境地层学研究是进一步深化古、中生代之交重大地质突变期地层学研究的新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一三界线 下三 生物地层 年代地层 环境地层
下载PDF
Ophiceras(蛇菊石)在滇东卡以头组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田云涛 喻建新 冯庆来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8,共6页
Ophiceras(蛇菊石)在滇东海陆交互相卡以头组下部(25层下部)的首次发现,是近期海陆交互相和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该化石的发现为滇东卡以头组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更加确凿的依据。在煤山D剖面,29-37层为Ophi... Ophiceras(蛇菊石)在滇东海陆交互相卡以头组下部(25层下部)的首次发现,是近期海陆交互相和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该化石的发现为滇东卡以头组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更加确凿的依据。在煤山D剖面,29-37层为Ophiceras(蛇菊石)的顶峰带,因此,可将滇东密德B剖面的25层与煤山D剖面29层对比,那么滇东地区卡以头组主体(甚至全部)的时代可划归早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hiceras(蛇菊石) 海陆交互相 卡以头组 二叠一三界线 早三 密德B剖面 宣威 滇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