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扬子地台二叠系页岩储集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0
1
作者 曹涛涛 宋之光 +1 位作者 王思波 夏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1-351,共11页
对选自下扬子芜湖地区昌参1井二叠系的页岩样品进行氮气吸附实验和压汞实验来研究其储集物性特征,并结合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影响页岩储集物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比表面积介于4.70~21.86m2/g之间,平均为12.60m2/g,其中81.80%的比表... 对选自下扬子芜湖地区昌参1井二叠系的页岩样品进行氮气吸附实验和压汞实验来研究其储集物性特征,并结合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影响页岩储集物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比表面积介于4.70~21.86m2/g之间,平均为12.60m2/g,其中81.80%的比表面积是来自微孔的贡献;页岩孔隙度介于1.18%~4.95%之间,多数页岩样品孔隙度低于4%,其中中大孔(或裂隙孔)贡献了66.38%的孔隙度;渗透率介于(0.001~15.56)×10-3μm2之间。通过对页岩储集物性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得出:1TOC含量是页岩比表面积主要的控制因素,随着TOC含量的增加,比表面积明显增加;2孔隙度随TOC含量增加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可能与孤立分散的有机质粒内孔与裂缝连通性较差以及有机质充填矿物孔隙有关,这说明了有机质主要是贡献比表面积而非孔隙度;微孔和过渡孔体积与黏土矿物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中大孔(或裂隙孔)体积与脆性矿物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说明脆性矿物和黏土矿物可能共同影响页岩的孔隙度;3渗透率与排驱压力呈极好的指数负相关性,排驱压力越小,渗透率越高,就越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台 二叠系页岩 比表面积 孔隙度 渗透率
原文传递
下扬子皖东南地区二叠系页岩储层特性及甲烷吸附能力 被引量:7
2
作者 黄保家 黄灏 +2 位作者 金秋月 周刚 赵幸滨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6-1524,共9页
为深入研究皖东南地区二叠系页岩储层微观特征及其储气能力,选取2口钻井岩心样品进行负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氮吸附/脱附实验、甲烷吸附能力测定以及相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二叠系富Ⅱ—Ⅲ型有机质泥页岩石英等脆性矿... 为深入研究皖东南地区二叠系页岩储层微观特征及其储气能力,选取2口钻井岩心样品进行负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氮吸附/脱附实验、甲烷吸附能力测定以及相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二叠系富Ⅱ—Ⅲ型有机质泥页岩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存在晶间孔、粒间孔以及粒内孔、次生溶孔、有机质孔及微裂缝、构造缝等多种储集空间类型。采用He气法所测孔隙度为2.15%-6.10%、渗透率平均值为0.002 57×10^-3μm^2。该套页岩以中孔为主,含少量大孔和微孔,大多数的孔径分布在2-50nm之间。BJH孔容为3.30-11.23mm^3/g,其中,中孔和大孔孔容约占总孔容的80%;BET比表面积介于3.91-20.84m^2/g之间。T-图法计算微孔比表面积介于1.015-4.053m^2/g之间,中孔和微孔是页岩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大量纳米级孔隙的发育及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页岩储层提供了良好的吸附聚气能力,实验模拟地层温压测定页岩甲烷最大吸附量达2.3-3.2m^3/t。说明研究区二叠系页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及甲烷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东南 二叠系页岩 页岩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氮吸附/脱附 甲烷吸附能力
原文传递
皖南地区二叠系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3
作者 张海峰 《云南化工》 CAS 2020年第7期132-133,共2页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手段对其进行系统的特征描述并进行了评价。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三个方面评价了皖南地区二叠系泥页岩生烃潜力,以期为后期该区页岩气的勘探和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干酪根类型 成熟度 二叠系页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