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遗迹化石定量表征特征:以华南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奕 张立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5-418,共14页
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生物—环境事件往往伴随着古海洋海水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而遗迹化石作为原位保存的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对于解读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对前人常用的遗迹学参数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遗迹化石多样性、生... 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生物—环境事件往往伴随着古海洋海水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而遗迹化石作为原位保存的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对于解读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对前人常用的遗迹学参数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遗迹化石多样性、生物扰动强度、潜穴直径、特征遗迹化石组合这4项定量参数可以表征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文中以华南二叠系乐平统遗迹化石及生物扰动构造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遗迹化石参数表征的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特征:自吴家坪期晚期华南古海洋开始出现缺氧,然而该缺氧状态在长兴期不具有持续性,而是呈现出周期性缺氧/贫氧→富氧/有氧的波动特征;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前,煤山剖面高精度的定量遗迹学参数指示长兴组24e层顶部存在缺氧事件,并与大灭绝事件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这一实例具体展示了遗迹学参数在古海洋水体氧化还原条件重建中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海洋 氧化还原条件 遗迹化石 生物扰动 二叠纪生物灭绝
下载PDF
大火成岩省与二叠纪两次生物灭绝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江 张招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二叠纪两次生物灭绝事件一直是地质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一次是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晚二叠世乐平期末生物灭绝事件(Permian—Triassic boundary——PTB,约252Ma),导致超过95%的海洋物种消失和全球生物化学圈紊乱;另一次是规模... 二叠纪两次生物灭绝事件一直是地质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一次是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晚二叠世乐平期末生物灭绝事件(Permian—Triassic boundary——PTB,约252Ma),导致超过95%的海洋物种消失和全球生物化学圈紊乱;另一次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中二叠世瓜德鲁普期末(end-Guadalupian,Guadalupian—Lopingian boundary——GLB,约260Ma)生物灭绝事件。尽管这两次生物灭绝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巧合的是,这两次生物灭绝事件在时间上分别与西伯利亚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存在耦合关系。一般认为,火山活动导致生物灭绝主要机制是其产生大量挥发性气体和火山灰引发全球性环境气候急剧恶化的结果。本文回顾近年围绕大火成岩省与这两次生物灭绝耦合关系这一科学问题展开大火成岩省相关地质过程释放挥发性气体量化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总结分析一些现阶段仍然存在争议的问题和提出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进一步工作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生物灭绝 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火山活动
下载PDF
东秦岭陕西聂家沟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3
作者 李飞洋 张立军 +3 位作者 李泰然 杨琦琦 牛永斌 宋慧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9-662,共14页
东秦岭陕西镇安聂家沟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序列,较完整地记录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生物群落演替及环境变化等信息,是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生态环境变化与沉积响应的理... 东秦岭陕西镇安聂家沟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序列,较完整地记录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生物群落演替及环境变化等信息,是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生态环境变化与沉积响应的理想区域。通过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方法,对陕西镇安聂家沟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碳酸盐岩生物组合和微相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共识别出11个微相类型:斑点状凝块石、叠层石灰岩、鲕粒—纹层状叠层石灰岩、有孔虫颗粒灰岩、藻—海百合泥粒灰岩、含有被包壳和被磨蚀骨屑颗粒的粒泥灰岩、鲕粒颗粒灰岩、集合颗粒灰岩、含鲕粒的粒泥灰岩、泥晶灰岩和泥岩。根据碳酸盐岩微相特征及沉积相标志,在二叠系—三叠系界限附近划分出台地边缘、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3种沉积相,其反映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频繁的沉积相带变更的特点。该剖面碳酸盐岩微相反映的古生态和生物群落演替特征与中国华南同时期其他剖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早三叠世正常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类型和丰度极低,仅含有少量的双壳类、海百合等,灭绝事件界线附近以微生物碳酸盐岩等特殊微生物沉积构造占主导,之后微生物岩等消失,又出现了以双壳类为首的生物碎屑石灰岩。研究结果为了解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中生物和环境的协同演化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微相 生物群落演替 沉积环境 二叠纪生物灭绝 秦岭
下载PDF
The large increase of δ^(13)C_(carb)-depth gradient and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被引量:13
4
作者 SONG HaiJun TONG JinNan +3 位作者 XIONG YanLin SUN DongYing TIAN Li SONG HuYu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101-1109,共9页
Carbonate carbon isotope (δ^13Ccarb)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for its rapid negative shift coinciding with the great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event. The mechanism ha... Carbonate carbon isotope (δ^13Ccarb)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for its rapid negative shift coinciding with the great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event. The mechanism has long been debated for such a c~ δ^13Ccarb negative excursion through the end-Permian crisis and subsequent large perturbations in the entire Early Triassic. A δ^13Ccarb depth gradient is observed at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ections of different water-depths, i.e., the Yangou, Meishan, and Shangsi sections, and such a large δ^13Ccarb-depth gradient near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horizon is believed to result from a stratified Paleotethys Ocean with widespread anoxic/euxinic deep water. The evolution of δ^13Ccarb-depth gradient com- bined with paleont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suggests that abundant cyanobacteria and vigorous biological pump in the immediate aftermath of the end-Permian extinction would be the main cause of the large δ^13Ccarb-depth gradient, and the enhanced continental weathering with the mass extinction on land provides a mass amount of nutriment for the flourishing cyanobacteria. Photic zone anoxia/euxinia from the onset of chemocline upward excursion might be the direct cause for the mass extinction whereas the instability of chemocline in the stratified Early Triassic ocean would be the reason for the delayed and involuted biotic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carbon isotope ocean stratification bioproductivity biological pump mass extin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