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可促进瓣膜有效愈合 被引量:2
1
作者 原野 刘涛 刘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242-3246,共5页
背景:保留全瓣瓣下结构在瓣膜置换手术中争议不断,对于瓣膜疾病术式的选择尚无统一且可靠标准。目的:探讨分析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促进瓣膜有效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因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要... 背景:保留全瓣瓣下结构在瓣膜置换手术中争议不断,对于瓣膜疾病术式的选择尚无统一且可靠标准。目的:探讨分析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促进瓣膜有效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因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要病变合并或不合并主动脉瓣疾病,行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的患者68例,其中保留全瓣瓣下结构11例、保留后瓣瓣下结构35例、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22例。术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比较3组患者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左室舒张期末横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等心功能指标,以及左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各瓣膜功能、瓣周愈合情况;并记录术后3年内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1)保留全瓣瓣下结构组和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组(P<0.05);(2)3组患者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左室舒张期末横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等心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保留全瓣瓣下结构组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期末横径低于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组和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组,缩小较明显;而保留全瓣瓣下结构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高于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组和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组,恢复较明显;(3)随访3年内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说明,虽然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要病变合并或不合并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行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对心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异,但数据结构来看,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瓣膜愈合较明显,相对具有一定优势;且术后3年内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因此,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可促进瓣膜愈合,缩短恢复时间,使其尽早康复出院,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瓣下结构 膜置换 心功能 并发症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生理作用及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阎恒宇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关键词 二尖瓣瓣下结构 生理作用 二尖瓣置换 术后 左心功能 腱索
下载PDF
65岁以上患者行保留全瓣或后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宣海洋 石开虎 +3 位作者 徐盛松 龚文辉 曹炜 赵旭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6-428,434,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保留二尖瓣全部瓣下结构或部分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高龄患者(≥65岁)的疗效。方法:对31例高龄患者(≥65岁)施行保留全瓣或保留后瓣的二尖瓣置换术,组Ⅰ(保留全瓣组)17例,组Ⅱ(保留后瓣组)14例,分析对比其手术时间,术后血... 目的:比较研究保留二尖瓣全部瓣下结构或部分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高龄患者(≥65岁)的疗效。方法:对31例高龄患者(≥65岁)施行保留全瓣或保留后瓣的二尖瓣置换术,组Ⅰ(保留全瓣组)17例,组Ⅱ(保留后瓣组)14例,分析对比其手术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术后半年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指标。结果:保留全瓣组无死亡病例,保留后瓣组死亡1例,术后第2天死于低心排综合征。保留全瓣组在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辅助呼吸时间和ICU停留时间上均短于保留后瓣组,而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随访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发生,保留全瓣组心功能恢复优于保留后瓣组。结论:保留全瓣应用于老年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安全可靠,能更好的保护、改善心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二尖瓣瓣下结构 老年的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曹劝省 王永生 +1 位作者 张俊伟 石辛格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0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行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10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每组35例.A组患者行二尖...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行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10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每组35例.A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切除全部二尖瓣叶及瓣下结构;B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保留全部二尖瓣后叶及瓣下结构;C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保留部分二尖瓣后叶及瓣下结构.对3组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0d和术后3个月,B组、C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部分缩短(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0 d:(41 ±5)、(38 ±5) mm比(45±5)mm,(59 ±6)、(53±7) mm比(61 ±6) mm,(3l±4)%、(34±4)%比(29±4)%,(61±6)%、(62±7)%比(58±6)%;术后3个月:(43±5)、(35 ±5) mm比(42±5)rmm,(61 ±5)、(52 ±4) mm比(59±5)mm,(33±3)%、(36±3)%比(32±3)%,(62±5)%、(66±6)%比(59±5)%,均P<0.05];术后48 h时,A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明显高于B组、C组[(5.8±0.6)kPa比(4.4±0.9)、(4.5±0.9)kPa;(50±13)kPa·s/L比(34±10)、(36±16) kPa·s/L],心脏指数和左心室每搏功指数(LVSWI)明显低于B组、C组[(2.6±0.5)L/(min·m2)比(3.2±0.4)、(3.1 ±0.5)L/(min·m2);(1.9±0.5)mJ/m2比(3.7±0.9)、(3.3 ±0.4) mJ/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点3组患者的肺动脉楔压(PCWP)比较[术后<4h时,A、B、C组PCWP分别为(2.2±0.6)、(1.6±0.6)、(1.4±0.4)kPa;术后24 h时分别为(2.4±0.4)、(1.7±0.4)、(1.6 ±0.4)kPa;术后48 h时分别为(2.5±0.4)、(1.5±0.3)、(1.6±0.5) 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A组的LVSWI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7)mJ/m2比(3.1±1.0) mJ/m2,P <0.05].A组患者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B组、C组[31.4% (11/35)比17.1% (6/35)、14.3% (5/35);11.4% (4/35)比5.7% (2/35)、2.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体外循环 保留二尖瓣下结构 安全性 可行性
下载PDF
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小康 刁明强 +3 位作者 郭向东 彭治中 赵长明 洪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总结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临床经验,并观察其与常规MVR比较的临床效果。方法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54例,其中行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24例(保留二尖瓣后瓣组),行常规MVR30例(常规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目的总结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临床经验,并观察其与常规MVR比较的临床效果。方法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54例,其中行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24例(保留二尖瓣后瓣组),行常规MVR30例(常规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等指标。结果保留二尖瓣后瓣组无死亡患者,常规手术组死亡1例;保留二尖瓣后瓣组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种类和呼吸机使用时间较常规手术组减少;术后3个月保留二尖瓣后瓣组LVEDD较常规手术组减小,LVEF较常规手术组增大(P<0.05)。结论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手术操作不复杂,不增加心内手术时间,有可能减少左心室破裂的危险,术中操作仔细可以避免卡瓣,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好,更适用于心功能较差、左心室较大的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二尖瓣下结构 心脏外科
下载PDF
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19例分析
6
作者 石辛格 曹劝省 李纪远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0期34-34,共1页
目的总结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19例的经验与治疗效果,并与常规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19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行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 目的总结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19例的经验与治疗效果,并与常规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19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行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并与21例行常规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ICU停留治疗时间差异。结果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并不加长手术时间,不加大手术难度,没有增加并发症及其它危险。结论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减少了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及ICU停留治疗时间,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二尖瓣下结构
下载PDF
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手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榕咛 肖泽周 +6 位作者 李倩琴 万俊 杜松林 朱鹏 陆军 王振康 郑少忆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2期3352-3358,共7页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瓣叶、腱索和乳头肌)对左室流出道梗阻及外科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术27例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数据,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及复...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瓣叶、腱索和乳头肌)对左室流出道梗阻及外科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术27例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数据,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及复查结果至2018年6月30日,评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解除效果及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二尖瓣前叶SAM现象,均接受改良morrow术,6例患者行扩大室间隔心肌切除术,21例患者在扩大切除肥厚心肌后同期处理解剖异常的二尖瓣和(或)瓣下结构。围手术期死亡1例(3. 7%)。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明显下降,室间隔厚度明显变薄,二尖瓣返流程度明显减少。随访时间为6~42个月,随访期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未再次出现明显SAM现象,无中度及中度以上二尖瓣返流。结论二尖瓣及瓣下结构是导致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过程中,不仅要充分扩大切除肥厚室间隔,也要积极处理异常的二尖瓣及瓣下结构以达到最佳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二尖瓣下结构 改良morrow术 二尖瓣成形
下载PDF
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65例护理体会
8
作者 杨娟 谈文娟 王伯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5X期882-883,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总结65例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护理。结果:65例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手术操作规程,才能更好的配合完成手术。
关键词 保留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 护理
下载PDF
部分和全部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巨大左心室患者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俊东 崔勇 +3 位作者 王建国 李虎 代金灿 马厚营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5期30-33,共4页
目的 探讨仅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以及保留前、后瓣及瓣下结构两种术式治疗巨大左心室患者后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共进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巨大左心室患者21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保留前、后... 目的 探讨仅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以及保留前、后瓣及瓣下结构两种术式治疗巨大左心室患者后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共进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巨大左心室患者21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保留前、后瓣膜及瓣下结构125例(A组),单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患者85例(B组)。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心脏彩超检测患者心脏指数并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时间段内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瓣周漏和瓣膜功能障碍;彩超结果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A组患者LVEF、LVFS、LVDD、LVSD、LVPWT和LVL均优于B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A组在LVEF、LVSD以及LVL三个指数均明显好于B组(P〈0.05)。结论 对于巨大左室患者,手术中应尽可能保留其全部瓣下结构,这对患者术后左心室形态和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左心室 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 左心室功能 左心室形态
下载PDF
低射血分数二尖瓣病变患者62例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宣煜龙 潘俊 王东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9-470,共2页
术前射血分数严重降低的瓣膜病患者行瓣膜手术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研究认为较低的射血分数是不良的预后因素[1].Brown等[2]提出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行二尖瓣置换来治疗这类患者,并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Murtuza等[3]用这种方法对患有缺血... 术前射血分数严重降低的瓣膜病患者行瓣膜手术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研究认为较低的射血分数是不良的预后因素[1].Brown等[2]提出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行二尖瓣置换来治疗这类患者,并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Murtuza等[3]用这种方法对患有缺血性及先天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二尖瓣病变的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近年来,左心室重构技术与二尖瓣手术联合被用以治疗伴有严重二尖瓣反流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那么,术后患者心室的重构及症状的改善究竟是源于左心室重构还是单纯二尖瓣手术并不清楚.我们采用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手术方式治疗二尖瓣病变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二尖瓣病变 手术治疗 射血分数 二尖瓣瓣下结构 左心室重构 二尖瓣手术 二尖瓣置换
原文传递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单中心5年421例经验总结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方钰 季强 +5 位作者 王毓琳 陈金淼 董丽莉 丁文军 赖颢 王春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1-208,共8页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早中期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21例梗阻性HCM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男性207例,女性214例,年龄(56...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早中期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21例梗阻性HCM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男性207例,女性214例,年龄(56.5±11.7)岁(范围:19~78岁)。术前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Ⅱ级45例,Ⅲ级328例,Ⅳ级48例。58例为隐匿梗阻性HCM,占13.8%(58/421)。257例合并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56例存在二尖瓣器质性病变。手术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完成,心脏超声医师参与术前规划和术中监测,确定合理的二尖瓣处理策略。338例患者接受单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59例同期接受二尖瓣手术。355例为单一经主动脉切口入路,51例经右心房-房间隔/房间沟入路。术中选用长柄微创手术器械,识别并处理二尖瓣瓣下异常结构。手术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单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4.3±8.5)min(范围:21~94 min)。18例患者术中发生不良事件并即刻再次手术,包括残余梗阻10例、左心室游离壁破裂4例、室间隔穿孔3例、主动脉瓣穿孔1例。院内死亡4例,术后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1例。随访率为92.1%(384/421),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患者均存活。心功能分级Ⅰ级216例,Ⅱ级168例,较术前有所改善(χ^(2)=662.73,P<0.01)。术后6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室间隔厚度[(13.6±2.5)mm比(18.2±3.0)mm,t=23.51,P<0.01]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峰值[(12.0±6.3)mmHg比(93.4±19.8)mmHg,1 mmHg=0.133 kPa,t=78.29,P<0.01]均较术前降低。结论手术团队(尤其是心脏超声医师)的建设、合理的二尖瓣处理策略、二尖瓣瓣下异常结构的识别和处理、长柄微创手术器械的选用有助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取得满意的早中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心肌切除术 二尖瓣器质性病变 二尖瓣瓣下结构异常 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