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异丙胺类分子沉积膜与烷基糖苷复配体系的驱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成钢 黄维 《辽宁化工》 CAS 2012年第11期1200-1203,共4页
对驱油体系的确定及其驱油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做了分子沉积膜的合成以及阳离子度的测定,静态驱油试验,乳化力的测定,润湿性的测定,及分子沉积膜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这些试验。结果发现:二异丙胺与环氧氯丙烷的物质... 对驱油体系的确定及其驱油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做了分子沉积膜的合成以及阳离子度的测定,静态驱油试验,乳化力的测定,润湿性的测定,及分子沉积膜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这些试验。结果发现:二异丙胺与环氧氯丙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制取的分子沉积膜并且质量分数为0.15%时驱油效果最好,其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烷基糖苷进行复配,结果表明0.15%的二异丙胺类分子沉积膜与0.15%的烷基糖苷并且在体积比为1:1时进行复配,复配体系的驱油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胺类分子沉积膜 烷基糖苷 复配 驱油实验
下载PDF
高功率准分子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膜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哲 李俊杰 +5 位作者 盖同祥 林景波 李哲奎 张寿 彭鸿雁 金曾孙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7-500,共4页
在不同温度下 ( 2 0 0~ 80 0℃ )将高功率准分子激光溅射方法沉积的类金刚石膜进行退火实验 .利用 Raman和 XPS光谱分析类金刚石膜在退火过程中的化学键合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 ,类金刚石膜是由少量的 sp2 C键和大量的 sp3C键组成的非晶... 在不同温度下 ( 2 0 0~ 80 0℃ )将高功率准分子激光溅射方法沉积的类金刚石膜进行退火实验 .利用 Raman和 XPS光谱分析类金刚石膜在退火过程中的化学键合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 ,类金刚石膜是由少量的 sp2 C键和大量的 sp3C键组成的非晶态碳膜 .在退火温度小于60 0℃范围内 ,类金刚石膜的热稳定性较好 ;退火温度高于 60 0℃时 ,类金刚石膜中的 sp3C键逐渐向 sp2 C键转变 ,当退火温度升到 80 0℃时 ,类金刚石膜中 sp3C键含量由退火前的大约 70 %下降到 40 % .可见 ,高温退火能导致类金刚石膜的石墨化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热稳定性 高功率准分子激光沉积 退火温度 sp^2C键 sp^3C键 石墨化
下载PDF
Ar离子辅助沉积对含氢类金刚石薄膜结构影响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运超 开花 +2 位作者 李双 郭德成 李之杰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1-757,共7页
选C2分子和一定量的H原子作为沉积源,Ar离子作为辅助沉积粒子,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研究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生长类金刚石(DLC)膜的物理过程.给定Ar的入射能量并改变Ar的到达比(Ar/C),研究辅助沉积对DLC膜结构的影响;重点讨论Ar... 选C2分子和一定量的H原子作为沉积源,Ar离子作为辅助沉积粒子,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研究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生长类金刚石(DLC)膜的物理过程.给定Ar的入射能量并改变Ar的到达比(Ar/C),研究辅助沉积对DLC膜结构的影响;重点讨论Ar辅助沉积引起表面原子的瞬间活性变化对薄膜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Ar离子轰击引起的能量和动量的传递,增加了合成薄膜的SP3键含量,增大了合成薄膜的密度,加宽了沉积粒子和衬底的结合宽度,研究结果和实验观察一致,并从合成机理上给出一些定量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金刚石 离子束辅助沉积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自组装脂类微管模板表面镍的化学沉积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付玉彬 张立德 +2 位作者 郑纪勇 付山岗 朱命炜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1,共6页
利用联乙炔甘油磷脂酰胆碱分子具有亲水和疏水双重特性,同时又是手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自组装形成脂类微管.这种脂类微管是由脂类螺旋带紧密缠绕形成的稳定结构,而且螺旋带缠绕特征对脂类微管模板表面金属的化学沉积有重要影响.胶体... 利用联乙炔甘油磷脂酰胆碱分子具有亲水和疏水双重特性,同时又是手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自组装形成脂类微管.这种脂类微管是由脂类螺旋带紧密缠绕形成的稳定结构,而且螺旋带缠绕特征对脂类微管模板表面金属的化学沉积有重要影响.胶体钯颗粒不仅可以在脂类微管的内外沉积,而且主要在螺旋带边缘沉积,形成螺旋沉积线.在胶体钯的催化作用下,金属Ni在微管表面形成不均匀化学沉积;并导致镍金属微管具有螺旋特征.这种螺旋特征可能与金属微管的内应力有关,也可能与化学沉积工艺有关.显微切片观察表明金属微管具有空心结构.同时,实验直接观察到一些金属微管具有双层同轴空心结构,证明金属镍在脂类微管内外均可以沉积.脂类微管和金属微管可作为载体包埋生物活性分子控制释放,也可用于开发生物和力学系统的微型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自组装 微管 螺旋特征 区域特异性沉积 化学金属化 细胞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