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文解字》二徐本门部字比较研究
1
作者 刘婕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8期196-198,共3页
《说文解字》自成书以来,研究者甚多。本文选取《说文解字》大小徐本"门"部字,从不同角度分析两者异同,并对两书的编排体例及小徐本的注释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二徐本 门部字
下载PDF
二徐本“火”部字比较
2
作者 刘莹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年第9期127-128,共2页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著,它不仅是一部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理论体系的语言文字学著作,以分析字形、研究字源、考释字义为系统,编著体例比较复杂。它不仅涉及了古文字学,还包括音韵、训诂等方面的内容,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功...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著,它不仅是一部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理论体系的语言文字学著作,以分析字形、研究字源、考释字义为系统,编著体例比较复杂。它不仅涉及了古文字学,还包括音韵、训诂等方面的内容,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功能。本文对《说文解字》大徐本和小徐本中的"火"部字进行比较阐释。指出两本书关于"火"部字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徐本 火部 比较异同
下载PDF
《说文解字》二徐本辵部字比较
3
作者 曹舒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5-69,共5页
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大徐本")和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是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最早全本。文章以大、小徐本中的辵部字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发现在收字数量、部内字序、注音、反切... 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大徐本")和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是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最早全本。文章以大、小徐本中的辵部字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发现在收字数量、部内字序、注音、反切、释音释义用字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在收字、释文上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二徐本 辵部字
下载PDF
徐悲鸿写实主义立场及其历史局限性分析——以“二徐之争”为例
4
作者 李一楠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4期19-21,共3页
“二徐之争”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关于美术理论论争的事件之一。在这场论战中,双方的艺术理论立场十分鲜明:徐悲鸿持有的对西方现代派绘画深恶痛绝的否定态度与徐志摩对现代派绘画持开放包容的肯定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从... “二徐之争”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关于美术理论论争的事件之一。在这场论战中,双方的艺术理论立场十分鲜明:徐悲鸿持有的对西方现代派绘画深恶痛绝的否定态度与徐志摩对现代派绘画持开放包容的肯定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从广义上讲,这也是两种美术思想的相互碰撞,即写实与抽象的对抗。在这一时期,徐悲鸿创作的绘画艺术作品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写实主义风格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引领了当时美术界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方向。本文以“二徐之争”为切入点,以徐悲鸿的信件、文选为依据,试图探究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立场及其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鸿 之争” 写实主义 历史局限性
下载PDF
“二徐之争”与中国形式美学发展之曲折
5
作者 赖勤芳 《美育学刊》 2022年第3期10-16,共7页
1929年发生的“二徐之争”事件看似针锋相对,事实上并不对称。徐悲鸿、徐志摩分别提倡“尽形”的写实主义和推崇以塞尚美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用于革新、改造中国本土的艺术观念,却未能直接利用“形式”话题展开对话。两种立场的可以调... 1929年发生的“二徐之争”事件看似针锋相对,事实上并不对称。徐悲鸿、徐志摩分别提倡“尽形”的写实主义和推崇以塞尚美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用于革新、改造中国本土的艺术观念,却未能直接利用“形式”话题展开对话。两种立场的可以调和及可能态势,能够从“表现”的艺术论中见出端倪。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语境中,艺术表现论更流行、更灵活,但又被逐渐成为主流的艺术认识论取代,此中没有艺术形式论足够的存在空间。“形式”概念及形式论被遮蔽的情况,是西方形式美学在中国艰难受容的体现,更是中国形式美学发展之曲折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争” “形” 塞尚美术 “表现” 中国形式美学
下载PDF
《说文》“马”部字二徐本比较研究
6
作者 李汭桐 《作家天地》 2020年第6期29-32,共4页
大小徐本《说文》是当今研究古文字的重要材料。本文以马部字为例,从编排体例,字形、字音、字义、六书分类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两个版本的同与异,进而理解大徐本与时俱进以及小徐本著述丰富的各自价值。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二徐本 马部字
原文传递
现实功利与审美认同——论民国“二徐之争”语境下的西画接受 被引量:2
7
作者 肖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105,共5页
本文以民国时期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期间的"二徐之争"为研究对象,着重讨论西画在中国被接受的历史境况,文本解读认为,徐悲鸿对西方现代派的排斥是基于民众的立场,带有一定的现实功利性;而徐志摩对现代派绘画则持乐观的接受... 本文以民国时期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期间的"二徐之争"为研究对象,着重讨论西画在中国被接受的历史境况,文本解读认为,徐悲鸿对西方现代派的排斥是基于民众的立场,带有一定的现实功利性;而徐志摩对现代派绘画则持乐观的接受态度。与此同时,本文又通过对近代第一届民众艺术展的研究,认为民众对西画的接受,虽然处于懵懂状态,但是随着展览会的传播,民众已经开始接受西方现代艺术,并使之成为展览的一种宣传口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争” 西画 现代派 接受
下载PDF
先锋的寓言:“二徐之争”与中国美术批评的现代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曾小凤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2期6-17,共12页
"二徐之争"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论争之一。从话语实践的层面来看,"二徐之争"的意义及影响超越了事件本身。有关"惑"的声音一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种针锋相对的艺术... "二徐之争"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论争之一。从话语实践的层面来看,"二徐之争"的意义及影响超越了事件本身。有关"惑"的声音一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种针锋相对的艺术立场之间回荡,其批评话语涵盖了现代中国文学、艺术和政治,构成一个探寻中国美术批评现代性的"寓言"。二徐之"惑",林风眠、艺术运动社与1929年全国美术展览会之间的关系,以及1932年刘海粟和徐悲鸿的《申报》笔战事件等,构成了一幅展现中国美术批评现代性的"矛盾的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争” 美术批评 现代性 寓言
下载PDF
南唐“二徐”的文学观及其创作实践
9
作者 杨希玲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2-75,共4页
五代十国之际,文学创作衰微至极;惟“南唐”独以偏安小国而好文尚士,成为乱世作家向往和赴集的乐土。作为南唐文人的杰出代表,徐铉、徐锴兄弟执著地呼唤儒道的权威、把“风雅”、“六义”视为诗文创作的灵魂,然其创作则时有不合于“道... 五代十国之际,文学创作衰微至极;惟“南唐”独以偏安小国而好文尚士,成为乱世作家向往和赴集的乐土。作为南唐文人的杰出代表,徐铉、徐锴兄弟执著地呼唤儒道的权威、把“风雅”、“六义”视为诗文创作的灵魂,然其创作则时有不合于“道”者。他们的诗歌创作将性情与学问并重,对晚唐五代以来的浅俗风气有所修正,其中展示的学人风采尤值得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唐“ 文学观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概念的含混与争论的错位——1920年代“二徐之争”的一种再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永宁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22-29,共8页
1929年的"二徐之争"既是一场关于后印象派画家的艺术论争,又是一场中西美术观念的辩论。从"惑"的论争开始,徐悲鸿与徐志摩无论是对举办全国第一次美术展览的目的,还是对"艺术"的功能与价值判断都明显地... 1929年的"二徐之争"既是一场关于后印象派画家的艺术论争,又是一场中西美术观念的辩论。从"惑"的论争开始,徐悲鸿与徐志摩无论是对举办全国第一次美术展览的目的,还是对"艺术"的功能与价值判断都明显地出现了分歧,而这一分歧不仅来自于二徐的身份与立场的一种错位,更重要的是隐匿在其后的对"艺术"与"美术"概念的含混认识所导致的分歧。而概念不仅是意义的承载体,更是本质性思维的一种体现。这不仅是二徐理论论争的原始起点,也是其学术理路产生根本分歧的重要原因。从"艺术"与"美术"概念含混的认识与使用来说,"二徐之争"不仅反映出"西学东渐"中艺术的接受与传播在中国国内的一般情态,也表现出1920年代的中国在思想与观念上碰撞与交融的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争” 美术 艺术 含混 错位
下载PDF
由《说文》“舳、轴、妯、笛”四字二徐注引发的思考
11
作者 丁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1-73,共3页
本文从《说文解字》中“舳、轴、妯、笛”四字二徐的注音出发,对由声字语音的历时演变作了梳理,说明二徐注音错误是由于不谙古音的缘故。
关键词 说文 由声字
下载PDF
元代《徐仙翰藻》考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福梅 《莆田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徐仙翰藻》是保留下来的关于元代二徐真人信仰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挖掘史料,对《徐仙翰藻》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版本源流、基本思想等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细致的探索,认为《徐仙翰藻》是众人合作的结果,1305年前后陈梦根将其汇编成书;该书... 《徐仙翰藻》是保留下来的关于元代二徐真人信仰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挖掘史料,对《徐仙翰藻》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版本源流、基本思想等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细致的探索,认为《徐仙翰藻》是众人合作的结果,1305年前后陈梦根将其汇编成书;该书有元手抄本、明刊本、现代点校本三种不同版本;《徐仙翰藻》的基本思想是"济生渡死,辅正除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翰藻 真人信仰 版本 伦理思想
下载PDF
灵济道派的源起、形成与演变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福梅 盖建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依据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以明代一个较有影响但学术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的的道派——灵济道派为研究对象,厘清灵济道派的源起与形成、发展、衰落的基本史实过程,梳理灵济道派的历史脉络及其现状。指出:灵济道派是明代一个以灵济真君为主要... 依据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以明代一个较有影响但学术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的的道派——灵济道派为研究对象,厘清灵济道派的源起与形成、发展、衰落的基本史实过程,梳理灵济道派的历史脉络及其现状。指出:灵济道派是明代一个以灵济真君为主要崇拜对象、以灵济宫为主要活动场所的道派,它源于五代宋元时期闽人对二徐真人的信仰,形成于明永乐年间,成化年间发展到鼎盛,之后逐渐衰落并流入民间,至今在福建民间仍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济道派 真人信仰 源起 形成 演变
下载PDF
“二徐之争”背后的跨文化思想源流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晓庚 赵黎畅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3,共3页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诗人徐志摩和英国艺评家罗杰·弗莱交往密切,并受到他的艺术思想影响。弗莱的形式分析在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现代艺术发展中重要的艺术理论。实际上,弗莱一直在为艺术的跨文化开辟道路,徐志摩借...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诗人徐志摩和英国艺评家罗杰·弗莱交往密切,并受到他的艺术思想影响。弗莱的形式分析在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现代艺术发展中重要的艺术理论。实际上,弗莱一直在为艺术的跨文化开辟道路,徐志摩借鉴了弗莱的理论,参与到"二徐之争"的论战中,能看到其背后弗莱为"后印象主义"画派辩护时的影子。徐志摩在这场争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影响,开启了中国西画艺术的开放思想和多元局面,这离不开徐志摩背后受到的弗莱跨文化艺术思想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争 志摩 罗杰·弗莱 跨文化 现代美术
原文传递
灵济道派考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福梅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15,共4页
灵济道派是明初在皇室的直接扶植下而形成的一个新道派,它源于对灵济真君的信仰,本文在学术界首次使用"灵济道派"的概念,并从宗教的基本要素入手,梳理灵济道派形成的历史脉络。
关键词 真人信仰 灵济道派 考论
下载PDF
北京洪恩灵济宫考略
16
作者 王福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31,共5页
北京洪恩灵济宫是福建闽侯洪恩灵济宫的分庙,曾是一座"雄伟轩敞,不下宫掖"的宏伟道观,名列明代京师九庙之一。由于北京洪恩灵济宫早已荒废,许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文章考察了北京洪恩灵济宫之来历及其发展、衰落、荒废的基... 北京洪恩灵济宫是福建闽侯洪恩灵济宫的分庙,曾是一座"雄伟轩敞,不下宫掖"的宏伟道观,名列明代京师九庙之一。由于北京洪恩灵济宫早已荒废,许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文章考察了北京洪恩灵济宫之来历及其发展、衰落、荒废的基本史实,以向世人再现这座可与皇宫相媲美的宫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洪恩灵济宫 真君
下载PDF
李阳冰刊改《说文》之统计分析
17
作者 史文磊 金硕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4-99,共6页
中唐时期李阳冰曾刊定《说文》。就徐铉《说文解字》和徐锴《说文系传》中所引李阳冰之说,可以对李之刊定分为刊定字形、别立新解、刊定字形兼别立新解等若干类,分析其对《说文》的刊改情况。通过量化分析可知李阳冰之刊定主要是定为会... 中唐时期李阳冰曾刊定《说文》。就徐铉《说文解字》和徐锴《说文系传》中所引李阳冰之说,可以对李之刊定分为刊定字形、别立新解、刊定字形兼别立新解等若干类,分析其对《说文》的刊改情况。通过量化分析可知李阳冰之刊定主要是定为会意字,其次为象形字;李阳冰对有些字的刊定突破了传统六书的构造方法;徐锴、徐铉对李阳冰有些字的刊改是肯定的,但同时又极力维护了许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阳冰 《说文解字》 刊定情况
下载PDF
不止“二徐论战”——1929年全国美展视野下的艺术批评及新旧争鸣 被引量:1
18
作者 庄沐杨 《艺术评论》 CSSCI 2020年第12期24-39,共16页
本文试图全面地展示1929年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所推动的艺术批评场域,以《美展》会刊为依托,重审当时中国艺术批评新旧两派的观点。徐志摩和徐悲鸿在《美展》会刊上以"惑"为题进行了著名的"二徐论战",本文别于前... 本文试图全面地展示1929年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所推动的艺术批评场域,以《美展》会刊为依托,重审当时中国艺术批评新旧两派的观点。徐志摩和徐悲鸿在《美展》会刊上以"惑"为题进行了著名的"二徐论战",本文别于前人研究,旨在将论战置于艺术批评场域之中,考察在相对更广的语境下,"二徐论战"所呈现出的现代性知识生产。在《美展》发表艺术批评或评论文章的人士众多,立场也各有不同。本文将进一步讨论《美展》中的传统理论资源,对全国美展中呈现出的"新""旧"观念进行比对。文章将论述在中国艺术界、知识界的转型时期,"惑"与"不惑"论战所呈现出的艺术现代性知识生产,传统资源在全国美展上的参与,以及由此引发的多元化批评场域之中的新旧争鸣,在此基础之上更加全面地展示在"二徐论战"所处时代中,中国艺术批评及理念争鸣的多元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全国美展 艺术批评 论战” 文化保守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现代艺术的传播
19
作者 胡建南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9-102,共4页
20世纪初的中国画坛,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受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阵痛。清末民初,不少留学西方或日本的中国画家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观念和表现技法,他们大多于“五四”前后归来,投身到社会洪流中去。于是,拉开了... 20世纪初的中国画坛,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受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阵痛。清末民初,不少留学西方或日本的中国画家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观念和表现技法,他们大多于“五四”前后归来,投身到社会洪流中去。于是,拉开了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序幕,出现了如决澜社、艺术运动社、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等颇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团体。他们在30年代兴起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运动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决澜社 之争 艺术运动社
下载PDF
“偶然性”的另一种可能:徐悲鸿《惑》再解读——兼与杭春晓商榷
20
作者 黄碧赫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6-160,共25页
1929年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期间发生的“二徐之争”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桩著名公案。论争一方的徐悲鸿在《惑》中批评塞尚、马蒂斯,与他留法前后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否定态度一脉相承。彼时在欧洲借鉴日本经验、推行国际交换展览计划的... 1929年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期间发生的“二徐之争”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桩著名公案。论争一方的徐悲鸿在《惑》中批评塞尚、马蒂斯,与他留法前后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否定态度一脉相承。彼时在欧洲借鉴日本经验、推行国际交换展览计划的刘海粟可能是徐悲鸿激进言论的导火索,徐悲鸿的激烈情绪也与其“劝建博物馆之运动”受挫的个人际遇有关。徐悲鸿1926年在中华艺术大学演讲中对塞尚、马蒂斯的称赞则有悖其一贯的否定态度,可能是其归国之初试图在充满人事、话语竞争的上海西画界谋求一席之地的权宜之计。一年之后,在中华艺大主办的美术联合展览会上,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素描所遭受的批评说明这种搁置异议的状况难以维持。归国后徐悲鸿对留日派的批评以及刻意标榜的革新姿态,则是对国内质疑声音的一种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蒂斯 刘海粟 塞尚 中华艺术 现代美术史 悲鸿 偶然性 之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