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房室模型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建模与仿真
1
作者 关英子 刘畅 +2 位作者 张菲 庞留勇 王露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利用脉冲微分方程,研究了多次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下,二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血药浓度在稳态情况下将呈现周期性变化。依据用药安全窗口,探讨了给药方案设计的具体流程和算法步骤。进一步地,结合通过实验测得的24位肿瘤患者单次静... 利用脉冲微分方程,研究了多次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下,二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血药浓度在稳态情况下将呈现周期性变化。依据用药安全窗口,探讨了给药方案设计的具体流程和算法步骤。进一步地,结合通过实验测得的24位肿瘤患者单次静脉注射氨甲蝶呤后不同时序的血药浓度数据,运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24位患者药代动力学特异性参数进行了估计,并运用患者特异性参数值研究了患者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最后,基于不同患者的特异性参数值,给出了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房室模型 静脉注射 个体化差异 给药方案设计
下载PDF
口服给药二房室模型吸收和消除速率常数与血药浓度关系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磊 施心陵 +1 位作者 杨利鹏 陈建华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2年第3期143-147,151,共6页
提出一种计算机仿真方法,研究血药浓度随吸收速率常数(Ka)和消除速率常数(K10)的变化规律。根据参考文献中的参数估计值,选取具有一级吸收速率的口服给药二房室模型,改变不同的参数值,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中心室血药浓度的仿真,结果... 提出一种计算机仿真方法,研究血药浓度随吸收速率常数(Ka)和消除速率常数(K10)的变化规律。根据参考文献中的参数估计值,选取具有一级吸收速率的口服给药二房室模型,改变不同的参数值,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中心室血药浓度的仿真,结果以二维或三维图形显示。仿真结果中血药浓度随两个参数的变化规律与实际结果一致。从图中可以很清楚地观察两个参数和血药浓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用来模拟预测个体的血药浓度特性,并能得到大量个体数据,对新药的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 药代动力学 二房室模型 吸收速率常数 消除速率常数
下载PDF
药物动力学二房室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博文 刘萍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3-15,66,共4页
用微分方程理论建立了药物动力学中的二房室模型,并给出该模型通解的具体表达形式.研究了三种常用的给药方式,并针对各自不同的初始情况给出通解.通过分析得到体内血药浓度的动力行为.特别地分析了周期性恒速静脉滴注情形.
关键词 二房室 通解 给药方式 血药浓度 周期性
下载PDF
基于极大似然法的二房室模型系统辨识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应云 张榆锋 +2 位作者 王勇 李敬敬 施心陵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4年第3期166-169,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极大似然法的二房室模型参数辨识方法。为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我们比较了基于极大似然法和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的常用二房室模型的参数值及其绝对误差。结果表明,基于极大似然法的非线性二房室模型参数辨识准确性和... 提出一种基于极大似然法的二房室模型参数辨识方法。为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我们比较了基于极大似然法和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的常用二房室模型的参数值及其绝对误差。结果表明,基于极大似然法的非线性二房室模型参数辨识准确性和可行性明显优于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通过极大似然法获得的较小误差的非线性二房室模型参数估计值可用于相关临床试验,有助于提高建立非线性二房室模型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大似然辨识 二房室模型辨识 最小二乘 绝对误差 参数辨识
下载PDF
确定药物剂量的二房室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俊云 马振军 《潍坊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7-79,共3页
本文讨论了确定药物剂量的二房室模型,在快速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下给出了各参数的估计。
关键词 微分方程 二房室模型 快速静脉注射
下载PDF
二房室模型药物体内表观吸收速率估算的概率论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进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35-838,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关于二房室模型药物体内表观吸收速率估计的新方法即概率论法。方法将房室模型理论与概率论原理相结合。药物分子从给药部位经表观吸收后进入体循环和从体循环处置(二房室模型分布与一级消除)的过程为独立随机过程。将一次... 目的介绍一种关于二房室模型药物体内表观吸收速率估计的新方法即概率论法。方法将房室模型理论与概率论原理相结合。药物分子从给药部位经表观吸收后进入体循环和从体循环处置(二房室模型分布与一级消除)的过程为独立随机过程。将一次血管外给药后的总驻留时间(Th)视为在给药部位的驻留时间(Tf)与在体循环的驻留时间(Tg)之和,Tf与Tg为定义于同-概率空间上的随机变量,(Tf,Tg)为2维随机向量,Tf与Tg相互独立,且Tf及Tg均为非负且连续型随机变量。在导出Tg概率密度函数与分布函数的基础上,根据卷积公式,得到估算二房室模型药物体内表观吸收速度的概率论方法。结果数值模拟计算初步表明,概率论法与Loo-Riegelman(L-R)法相比,两者均为数值递推近似估算,所需条件相同,但概率论法计算过程较为简便。在理论上求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准确值条件下,概率论法所求体内表观吸收速率值的准确度低于L-R法。若血药浓度测定值与准确值随机相对误差为+10%或-10%(较符合生物药物测定的实际),则概率论法准确度与L-R法准确度相当,但概率论法的稳健性略高于L-R法稳健性。结论概率论法作为一种实用且简便方法,可与L-R法配合应用,相互印证;又从概率论角度深化对二房室模型及体内表观吸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动力学 二房室模型 表观吸收速率 概率论 随机变量 卷积公式 概率密度函数 体内
原文传递
脑房室模型的建立与脑血流的定量分析
7
作者 任力锋 李旭光 +1 位作者 张阳德 谢嘉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95-598,共4页
为了简化无创的脑血流的定量方法 ,我们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以脉冲函数作为房室模型的输入函数 ,计算了 2 4例患者脑 99m Tc- ECD时间 -放射性曲线的脑存积分数。结果表明 :二室模型的脑存积分数 R2和三室模型的脑存积分数 R3在 α=0 .... 为了简化无创的脑血流的定量方法 ,我们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以脉冲函数作为房室模型的输入函数 ,计算了 2 4例患者脑 99m Tc- ECD时间 -放射性曲线的脑存积分数。结果表明 :二室模型的脑存积分数 R2和三室模型的脑存积分数 R3在 α=0 .0 1水平上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983 6;用 R2和 R3计算脑血流量分别为 2 9.4 8± 1.5 1和 2 9.10± 1.4 8ml/ min/ 10 0 g,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n=2 4 )。这表明我们所提出的简化后的二室模型能够较好地刻划 99m Tc- ECD在脑内的分布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 定量分析 二房室模型 仿真 脑房模型
下载PDF
蒙特卡罗模拟评估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使用美罗培南的给药方案 被引量:2
8
作者 叶红波 宋洋洋 芮建中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在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中合适的给药方案。方法采用美罗培南在老年患者中的二房室群体药动学参数进行蒙特卡罗模拟,模型纳入肾功能对参数的影响,设计给药剂量为0.5、1、2 g,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持续6 min)和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在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中合适的给药方案。方法采用美罗培南在老年患者中的二房室群体药动学参数进行蒙特卡罗模拟,模型纳入肾功能对参数的影响,设计给药剂量为0.5、1、2 g,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持续6 min)和静脉滴注(0.5、3 h),给药频率为q12 h、q8 h,共计18种给药方案组合,分别计算%fT_(>4MIC)≥40%和C_(min)≤27.5 mg/L的达标概率,以优选给药方案。结果对于肌酐清除率(CLcr)≤40 mL/min的老年患者,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 mg/L时,推荐的给药方案是“0.5 g,静脉滴注0.5 h,q12 h”“1 g,静脉注射,q12 h”;MIC为2 mg/L时,推荐的给药方案是“0.5 g,静脉注射,q8 h”“1 g,静脉滴注0.5 h,q12h”;MIC为4、8 mg/L时,推荐的给药方案是“1 g(或2 g),静脉注射,q8 h”。对于CLcr为50 mL/min的老年患者,MIC为1 mg/L时,推荐的给药方案是“0.5 g,静脉注射,q8 h”“1 g,静脉注射,q12 h”;MIC为2、4、8 mg/L时,推荐的给药方案是“0.5 g(或1 g,或2 g),静脉滴注0.5 h,q8 h”。上述所有方案的达标概率都在96.6%及以上。“2 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0.5 h,q8 h”的给药方案在1000次模拟中,约有40次模拟出现C_(min)>27.5 mg/L的情况,可能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美罗培南给药方案应以CLcr=40 mL/min为界进行相应调整,同时警惕神经系统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蒙特卡罗模拟 二房室 肾功能不全 老年患者
下载PDF
用动物急性死亡率法估算表观药动学参数(摘要) 被引量:1
9
作者 赫梅生 詹丽芬 +1 位作者 张玉芝 郭景阳 《医学研究杂志》 1989年第3期24-25,共2页
成分未明或成分复杂的药物(如中草药)很难用已有的化学方法检测其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到目前为止,有些药物还未建立起检测手段,因而更谈不上计算这些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参数。我们将两次给药测定药物蓄积量的原理与药动学... 成分未明或成分复杂的药物(如中草药)很难用已有的化学方法检测其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到目前为止,有些药物还未建立起检测手段,因而更谈不上计算这些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参数。我们将两次给药测定药物蓄积量的原理与药动学研究中多时间点动态检测的原则结合起来,创建了用动物急性死亡率法估算药物表观药动学参数的方法。本法为非特异地通用于各种药物、农药及其他化工物质的一种方法,且简便易行,不需特殊仪器设备。(一)方法及步骤1.测定该药物的LD<sub>50</sub>将小白鼠按组间一致原则分为5~7组,每组10~20只,腹腔注射给药,用机率单位法求出“对数剂量-死亡机率单位”直线(D-P直线)及LD<sub>50</sub>,并推出LD<sub>90</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动态检测 注射给药 二房室模型 单位法 消除相 未明 硫酸奎尼丁 间隔时间 清除率
下载PDF
脑震速安口服液表观药物动力学研究
10
作者 罗顺德 周本宏 +1 位作者 李荣凌 尹武华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1年第Z1期82-83,86,共3页
中药新药的研制和申报,是否需要进行中药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如何进行,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欢迎读者来稿,对这些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以下的两篇文章,是用不同的方法对中药制剂的药代动力学作了研究。
关键词 药物动力学研究 药代动力学 中药制剂 药动学 二房室模型 健康小鼠 可信限 加权直线回归 用药间隔 给药量
下载PDF
庆大霉素单用及其与先锋霉素V合用外科感染患儿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11
作者 王贵宪 徐尚恩 马统勋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69-69,共1页
本文对外科感染儿体内GENT单用及与头孢唑(CFE)合用的药动学进行了研究。以微量微生物法检测血、尿中GENT的浓度,检测菌为短小芽胞杆菌。所得数据用MCPKP软件经计算机处理。结果证明:(1)FENT单用及与CFE合用在外科感染患儿体内符合... 本文对外科感染儿体内GENT单用及与头孢唑(CFE)合用的药动学进行了研究。以微量微生物法检测血、尿中GENT的浓度,检测菌为短小芽胞杆菌。所得数据用MCPKP软件经计算机处理。结果证明:(1)FENT单用及与CFE合用在外科感染患儿体内符合二房室模型;2)GENT单用组清除半衰期为1.38h,与CFE合用组为1.71h,后者较前者延长19min(p【0.05);单用组及合用组半衰期均较成人明显缩短;3)K<sub>12</sub>/K<sub>21</sub>【1表明MENT在小儿体内蓄积较小;4)CFE可提高GENT停药后1.0h内血清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外科感染 二房室模型 药动学 先锋霉素 检测菌 芽胞杆菌 微生物法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头孢唑肟在呼吸系统感染病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张沂 孙忠实 +1 位作者 李庆棣 陈惠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59-59,共1页
本文报导了CZX在11例患呼吸系感染病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11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8—86岁,给药方案:10例给药1g,bid,1例人给药2g,bid。给药方法:将药物加入250ml5%葡萄糖溶液中,1h滴完。取血时间:给药前,给药后0.25、0.5... 本文报导了CZX在11例患呼吸系感染病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11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8—86岁,给药方案:10例给药1g,bid,1例人给药2g,bid。给药方法:将药物加入250ml5%葡萄糖溶液中,1h滴完。取血时间:给药前,给药后0.25、0.5、1.0、1.5、2.0、2.5、3.0、4.0、5.0、6.0、7.0h,肝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动力学研究 呼吸系统感染 给药方案 呼吸系感染 头孢唑肟 二房室模型 糖溶液 药时曲线下面积 给药方法 峰浓度
下载PDF
关于丁胺卡那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3
作者 张玲 张华 程国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58-658,共1页
目的研究丁胺卡那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体内的药动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测定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丁胺卡那的药一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丁胺卡那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和健康人群体内的AUC分别为(103.8... 目的研究丁胺卡那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体内的药动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测定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丁胺卡那的药一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丁胺卡那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和健康人群体内的AUC分别为(103.88±9.62)(mg/h)L,(74.60±28.24)(mg/h)L;T1/2β分别为(4.29±1.07)h,(2.11±0.79)h。结论丁胺卡那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体内与健康人群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呈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胺卡那 感染患者 呼吸系统 药动学研究 体内 老年 临床合理用药 健康人群 二房室模型 显著性差异 血药浓度 免疫方法 荧光偏振 AUC
下载PDF
治疗药物监测中药效学的考虑
14
作者 陈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4-4,共1页
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最直接的方法是监测药理效应或临床效果,但在很多情况下,定量评价效果或效应是很困难的,因此,常常通过测定血浆或体液中药物浓度来达到目的。1.当药物作用是直接和可逆时,效应的时间过程与浓度有关。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药效学 药理效应 药物浓度 药物作用 二房室模型 活性代谢物 药物耐药性 血药浓度 作用部位
下载PDF
正常人体内氨苄青霉素对丁胺卡那霉素药动学的影响
15
作者 朱振峰 杨秦予 +3 位作者 刘凤芝 马统勋 王英华 张二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4年第Z1期97-97,共1页
本文对丁胺卡那霉素(AMK)与氨苄青霉素(AMP)合用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学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分为AMK单用组和AMK与AMP合用组,每组均为7例健康志愿受试者,其中2例为自身对照,以本室改进的微量微生物法测血清、尿中的浓度,检测菌为短... 本文对丁胺卡那霉素(AMK)与氨苄青霉素(AMP)合用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学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分为AMK单用组和AMK与AMP合用组,每组均为7例健康志愿受试者,其中2例为自身对照,以本室改进的微量微生物法测血清、尿中的浓度,检测菌为短小芽胞杆菌。单用组:AMK0.2g静滴结束后不同时间采指尖血、分离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丁胺卡那霉素 志愿受试者 指尖血 检测菌 时间数据 二房室开放模型 芽胞杆菌 微生物法 微机处理
下载PDF
NONMEM法估算临床病人静滴丁胺卡那霉素的群体药动学参数
16
作者 储小曼 芮建中 +2 位作者 周永刚 戴永建 刘存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4年第Z1期94-95,共2页
近来,香奈等提出群体药动参数结合贝叶斯反馈法仅需某一病人1—2个血浓点,就能获得较理想的药动学参数。因而在国外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中得到广泛应用。贝叶斯反馈法的前提是估算出代表性强的群体药动学参数。应用二步法估算群体药... 近来,香奈等提出群体药动参数结合贝叶斯反馈法仅需某一病人1—2个血浓点,就能获得较理想的药动学参数。因而在国外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中得到广泛应用。贝叶斯反馈法的前提是估算出代表性强的群体药动学参数。应用二步法估算群体药动参数及其变异,其缺点是取样点多,且不能考察固定效应(如体重、年龄、性别、病理状况等)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本文应用NONMEM(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药动学 NONMEM法 临床病人 病理状况 丁胺卡那霉素 个体化给药方案 反馈法 二房室开放模型 二步法 血清浓度
下载PDF
丁胺卡那霉素与头孢唑啉合用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17
作者 阚全程 马统勋 王诗瑾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4年第Z1期97-98,共2页
本文探讨了二药合用时头孢唑啉(CFZ)对丁胺卡那霉素(AMK)药动学的影响。取日本大耳白兔14只,随机分为两组。单用组:AMK恒速静滴15mg/kg,于停药后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同时收集12h尿液;合用组:CFZiv50mg/kg后,继之静滴AMK15mg/kg,血、... 本文探讨了二药合用时头孢唑啉(CFZ)对丁胺卡那霉素(AMK)药动学的影响。取日本大耳白兔14只,随机分为两组。单用组:AMK恒速静滴15mg/kg,于停药后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同时收集12h尿液;合用组:CFZiv50mg/kg后,继之静滴AMK15mg/kg,血、尿收集同单用组。用HPLC法测定血、尿中AMK浓度,外标法按峰高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头孢唑啉 丁胺卡那霉素 药动学 外标法 日本大耳白兔 二房室模型 峰高 排出量 肾毒性
下载PDF
α干扰素(IFNα)药动学研究的进展
18
作者 马统勋 朱振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4年第Z1期41-42,共2页
自从干扰素的发现35年来,对多种肿瘤,尤其血液学的恶性肿瘤,如毛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近年来研究证明基因重组和天然来源的两类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IFNα对40%的丙肝病人有效,经IFNα治疗后的乙肝通... 自从干扰素的发现35年来,对多种肿瘤,尤其血液学的恶性肿瘤,如毛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近年来研究证明基因重组和天然来源的两类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IFNα对40%的丙肝病人有效,经IFNα治疗后的乙肝通常可长期缓解,故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有关IFNα的药动学研究相对比较少,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药动学的研究作一综述,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药动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IFNΑ Α干扰素 毛细胞白血病 慢性髓性白血病 临床应用 天然来源 抗病毒活性 生物活性 二房室模型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替考拉宁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志捷 植耀炜 +4 位作者 管宴萍 李方义 邹子俊 鲍强 余晓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5-1011,共7页
【目的】建立替考拉宁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体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探讨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0年2月入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66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目的】建立替考拉宁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体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探讨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0年2月入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66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水平。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脓毒症静脉滴注替考拉宁后的血药浓度数据,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变异情况,构建替考拉宁在脓毒症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对最终模型进行验证。【结果】采用二房室模型拟合所收集的替考拉宁血药浓度数据。替考拉宁中央室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为0.45 L/min,外周室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为0.72 L/min,中央室分布容积的群体典型值为39.74 L,外周室分布容积的群体典型值为152.41 L。逐步回归法筛选协变量结果显示,血清肌酐、总蛋白及乳酸对替考拉宁的中央室清除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二房室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较好预测替考拉宁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为后续优化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给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群体药代动力学 二房室模型
下载PDF
关于血浆中放射性钙C_a^(47)浓度的计算公式
20
作者 陈增敬 《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1995年第3期76-82,共7页
本文以随机微分方程理论为工具,建立了二房室随机模型,给出了每个房室中药物含量的随机表达式。并且用C_α^(47)在血浆中的实验数据对上述随机表达式中的参数进行了参数估计,从而得到了C_α^(47)在血浆中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际模拟,在残... 本文以随机微分方程理论为工具,建立了二房室随机模型,给出了每个房室中药物含量的随机表达式。并且用C_α^(47)在血浆中的实验数据对上述随机表达式中的参数进行了参数估计,从而得到了C_α^(47)在血浆中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际模拟,在残差量小的意义下,我们的计算公式更符合C_α^(47)在血浆中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房室随机模型 血浆 放射性钙 药物 药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