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超声定量分析评估二次分娩后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二次分娩后产后6周于我院产科复查盆底超声的女性,共922例。根据分娩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两次阴道分娩组(A组,244例);剖宫产后阴道...目的通过超声定量分析评估二次分娩后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二次分娩后产后6周于我院产科复查盆底超声的女性,共922例。根据分娩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两次阴道分娩组(A组,244例);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B组,219例);阴道分娩后剖宫产组(C组,222例);两次剖宫产组(D组,237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plapse,POP)分期并测量超声定量参数:残余尿、逼尿肌厚度、尿道倾斜角(urethral inclination,UI)、尿道旋转角(urethral angle of rotation,UAR)、膀胱移动度(bladder mobility,BM)、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vesicourethra angle,PVA)、膀胱位置、子宫位置、直肠位置、肛提肌裂孔(levator ani musculus hole,LAMH)面积。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超声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4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后POP发病率不同,A组发病率最高(P<0.05)。4组比较盆底超声定量参数:UI、UAR、BM、PVA、膀胱位置、子宫位置、直肠位置、LAMH面积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后POP发病率与不同分娩方式有关,通过盆底超声定量参数测量可对产后POP进行预测。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超声定量分析评估二次分娩后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二次分娩后产后6周于我院产科复查盆底超声的女性,共922例。根据分娩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两次阴道分娩组(A组,244例);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B组,219例);阴道分娩后剖宫产组(C组,222例);两次剖宫产组(D组,237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plapse,POP)分期并测量超声定量参数:残余尿、逼尿肌厚度、尿道倾斜角(urethral inclination,UI)、尿道旋转角(urethral angle of rotation,UAR)、膀胱移动度(bladder mobility,BM)、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vesicourethra angle,PVA)、膀胱位置、子宫位置、直肠位置、肛提肌裂孔(levator ani musculus hole,LAMH)面积。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超声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4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后POP发病率不同,A组发病率最高(P<0.05)。4组比较盆底超声定量参数:UI、UAR、BM、PVA、膀胱位置、子宫位置、直肠位置、LAMH面积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后POP发病率与不同分娩方式有关,通过盆底超声定量参数测量可对产后POP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