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T、FIB、D-D用于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深静脉栓塞风险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吴继宏 欧阳国林 +2 位作者 陈涛 邵微刚 容向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1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用于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二次创伤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 目的分析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用于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二次创伤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41例与非DVT组59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T、FIB和D-D对术后DVT的预测价值。结果DVT组TT低于非DVT组,FIB、D-D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麻醉[OR(95%CI)=2.194(1.626~2.960)]、术中输血[OR(95%CI)=2.458(1.780~3.394)]、FIB[OR(95%CI)=1.483(1.244~1.768)]和D-D[OR(95%CI)=2.026(1.610~2.549)]是二次创伤骨折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T[OR(95%CI)=0.868(0.774~0.973)]是术后DVT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TT、FIB、D-D联合预测术后DVT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灵敏度为0.927,特异度为0.878。结论TT、FIB和D-D是二次创伤骨折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三项联合可作为术后DVT发生的灵敏度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聚体 二次创伤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灾难救援人员的二次创伤及干预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林青青 仇剑崟 《心理学通讯》 2020年第1期41-47,共7页
二次创伤是指在没有直接经历创伤性事件的情况下,救援人员身上表现出的创伤性压力症状,主要表现为再体验、持续性回避、警觉性增高症状以及认知和心境的负性改变。文章首先对二次创伤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救援人员二次创伤的发生... 二次创伤是指在没有直接经历创伤性事件的情况下,救援人员身上表现出的创伤性压力症状,主要表现为再体验、持续性回避、警觉性增高症状以及认知和心境的负性改变。文章首先对二次创伤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救援人员二次创伤的发生率、发生机制、测量工具以及预防和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援人员 二次创伤 心理危机干预
下载PDF
初次创伤骨折术后和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机体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
3
作者 李勇贤 于建华 郭瑞 《系统医学》 2017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并对比初次创伤骨折术后和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机体凝血状态变化情况。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8月自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基地(受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人民医院人民医院外二科委托提供实验动物)随机选取30只健康成年大鼠作为实验对... 目的探讨并对比初次创伤骨折术后和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机体凝血状态变化情况。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8月自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基地(受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人民医院人民医院外二科委托提供实验动物)随机选取30只健康成年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制作初次创伤骨折术后模型与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模型,术后第1、5天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相关凝血指标。结果 30只大鼠二次创伤骨折术后1、5 d对比PT、APTT两项指标,术后1 d对比结果(10.23±1.10)s vs(10.31±1.32)s,(21.78±2.27)s vs(22.23±2.45)s;术后5 d对比结果(10.39±1.32)s vs(9.76±1.29)s,(22.54±1.80)s vs(23.11±1.79)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IB、D-D三项指标高于初次创伤骨折术后,术后1 d对比结果(26.82±1.98)s vs(31.52±2.13)s,(4.65±0.77)g/L vs(5.46±0.89)g/L,(1 102.33±208.72)g/L vs(1 342.43±246.58)g/L;术后5 d对比结果 (24.65±2.20)s vs(28.47±1.56)s,(3.25±0.69)g/L vs(4.76±0.97)g/L,(874.02±155.64)g/L vs(1 040.54±144.5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创伤骨折术后血液高凝状况较初次创伤骨折术后加重,表明骨折手术病史会造成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二次创伤 骨折术 凝血状态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护士抑郁症状和共情满意对工作压力影响二次创伤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黎轶丽 刘丹 +4 位作者 郭孟兰 袁靓 余立平 俞斌 燕虹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了解护士二次创伤状况,并探讨抑郁症状和共情满意在工作压力与二次创伤中的中介作用,为减轻护士二次创伤应激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11家三甲医院的在岗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情况、工作... 目的了解护士二次创伤状况,并探讨抑郁症状和共情满意在工作压力与二次创伤中的中介作用,为减轻护士二次创伤应激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11家三甲医院的在岗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情况、工作压力、二次创伤、共情满意和抑郁状况。结果2172名护士的二次创伤、工作压力、共情满意、抑郁症状得分为23.0(8.0)、83.0(28.0)、33.0(11.0)、42.0(10.0)。二次创伤与工作压力、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0.383、0.392,P<0.01),与共情满意呈负相关(r=-0.137,P<0.01)。抑郁症状在工作压力与二次创伤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33[0.027,0.040],占总效应的34.7%,共情满意无中介作用。结论护士二次创伤得分较高,抑郁症状在工作压力与二次创伤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减轻抑郁症状降低护士的二次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压力 二次创伤 共情满意 抑郁症状
原文传递
初次创伤骨折术后和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机体凝血状态变化的差异性研究
5
作者 张胜利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34-35,共2页
目的将初次创伤骨折术后和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患者机体凝血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探讨骨折手术史对二次骨折患者机体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月龄为(4.5±0.5)个月的健康小白鼠,雌雄各5只。首先制作初次创伤骨折术后的模型,在... 目的将初次创伤骨折术后和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患者机体凝血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探讨骨折手术史对二次骨折患者机体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月龄为(4.5±0.5)个月的健康小白鼠,雌雄各5只。首先制作初次创伤骨折术后的模型,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5天分别采集鼠内静脉血样,对血浆凝血酶还原时间(PT)、活化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等五项指标进行测量。经过12周之后,制作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模型,按照之前的方法对5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二次创伤骨折术后第1天和第5天五项指标和初次骨折创伤术后对比,PT、APTT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TT、FIB和D-D均出现增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二次创伤 骨折术 凝血状态
原文传递
二次脑创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费舟 章翔 易声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71-273,共3页
低血压或高热等是引起脑外伤病人二次脑创伤常见因素。本研究首先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造成大鼠低血压及高热,观察大鼠脑皮层脑血流(CoCBF)变化。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脑损伤并二次脑创伤两组。结果表... 低血压或高热等是引起脑外伤病人二次脑创伤常见因素。本研究首先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造成大鼠低血压及高热,观察大鼠脑皮层脑血流(CoCBF)变化。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脑损伤并二次脑创伤两组。结果表明,伤后4h与假手术组对比,合并二次脑创伤组CoCBF显著降低。随后对16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研究,探讨二次脑创伤因素如高热、低血压对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表明合并二次脑创伤因素者预后差。基础与临床研究提示,二次脑创伤者预后差的原因可能是其导致脑血管痉挛,脑血流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脑血流 创伤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二次脑创伤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少军 章翔 +1 位作者 费舟 吴景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2195-2197,共3页
目的 观察二次脑损伤 (SBI)因素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 ,总结 112例手术治疗的HICH患者的SBI因素 ,包括平均动脉压 (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 (CPP)、体温 (BT)及动脉氧饱和度 (SaO2 ) ,分析其与... 目的 观察二次脑损伤 (SBI)因素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 ,总结 112例手术治疗的HICH患者的SBI因素 ,包括平均动脉压 (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 (CPP)、体温 (BT)及动脉氧饱和度 (SaO2 ) ,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6 7例 (6 0 % )患者合并有SBI,按Glasgow预后评分 (GOS) ,良好 14例 (2 1% )、中残 19例 (2 8% )、重残 2 4例 (36 % )、植物生存 4例 (6 % )、死亡 6例 (9% ) ;无SBI者 4 5例 (40 % ) ,恢复良好 16例 (36 % )、中残 2 0例 (44 % )、重残5例 (12 % )、植物生存 2例 (4% )、死亡 2例 (4% ) .结论 多数HICH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SBI,合并有MAP ,ICP ,CPP ,BT和Sa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创伤 预后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二次脑创伤临床诊断指标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兴波 衣服新 +1 位作者 罗俊生 王秋华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二次脑创伤临床诊断指标。方法 随机选择 40例GCS3~ 8分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心电、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颅内压、脑血流速度的连续监测 ,并记录GCS。结果  40例病人中死亡 16例 ,各项指标变化多出... 目的 探讨二次脑创伤临床诊断指标。方法 随机选择 40例GCS3~ 8分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心电、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颅内压、脑血流速度的连续监测 ,并记录GCS。结果  40例病人中死亡 16例 ,各项指标变化多出现在伤后 18小时以后 ,主要变化指标为低血氧、高血压、颅内压增高、昏迷加重。这部分病人均有肺通、换气障碍 ,低血压 ,高热等因素 ,在颅内压明显增高之前均有低血氧 ,脑灌注过度的脑血流加快过程。结论 临床诊断二次脑创伤主要依据GCS及颅内压 ,并结合头颅CT检查结果。低血压、高热、低血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颅内压 创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二次脑创伤与神经外科多功能监测 被引量:1
9
作者 费舟 章翔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价多功能监测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系统复习近五年来有关方面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的文献。结果:神经外科多功能监测系统可安全、准确反映如高热、低血压、高颅压及低脑灌注压等二次脑创伤因素的数量、严重程度和持续时... 目的:评价多功能监测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系统复习近五年来有关方面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的文献。结果:神经外科多功能监测系统可安全、准确反映如高热、低血压、高颅压及低脑灌注压等二次脑创伤因素的数量、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结论:该系统对继发性脑损害有预警、预防和治疗作用,确为处理神经外科重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神经外科 多功能监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二次脑创伤对颅脑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杰 周元明 《医学文选》 2005年第5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异常等二次脑创伤指标对颅脑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近4年来收治中型以上颅脑伤122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颅内压与... 目的探讨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异常等二次脑创伤指标对颅脑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近4年来收治中型以上颅脑伤122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颅内压与脑灌注压异常严重影响颅脑伤患者的预后,显著增加患者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P<0.01)。结论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颅内压与脑灌注压异常均属于二次脑创伤指标,都直接参与了颅脑伤的继发性病理损害。高度重视监测和严格控制这些二次脑创伤指标的变化,对提高颅脑伤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创伤 预后
下载PDF
二次脑创伤对颅脑伤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宋少军 章翔 +1 位作者 费舟 王立根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5期590-591,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创伤 预后
下载PDF
二次脑创伤对颅脑伤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宋少军 章翔 +1 位作者 费舟 王立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1期651-652,共2页
对165例中、重型颅脑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二次脑创伤因素如高热、低氧血症、休克等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提示合并二次脑创伤因素改变者预后差,及早发现并纠正这些因素的改变,对提高颅脑伤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预后 创伤
下载PDF
二次脑创伤对颅脑伤预后关系的探讨
13
作者 邱勇龙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661-662,共2页
目的 :探讨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二次脑创伤指标对颅脑伤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近 3年来收治中型以上颅脑伤 5 0 0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与电解质紊乱严重影响颅脑伤患者的... 目的 :探讨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二次脑创伤指标对颅脑伤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近 3年来收治中型以上颅脑伤 5 0 0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与电解质紊乱严重影响颅脑伤患者的预后 ,显著增加患者的重残率及病死率 (P <0 .0 0 0 1)。结论 :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与电解质紊乱均属于致二次脑创伤指标 ,都直接参与了颅脑伤的继发性病理损害。应高度重视监测和严格控制这些二次脑创伤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创伤 预后 高热 低血压
下载PDF
二次脑创伤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秋华 《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 2003年第3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二次脑创伤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40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GCS3-8分)。对血压、心率、体温、心电、PaCO2、PaO2、SaO2、颅内压、GCS积分等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低血压、肺通换气障碍、高热、心率增快(≥130次/分)均... 目的 探讨二次脑创伤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40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GCS3-8分)。对血压、心率、体温、心电、PaCO2、PaO2、SaO2、颅内压、GCS积分等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低血压、肺通换气障碍、高热、心率增快(≥130次/分)均可出现各项监测指标的明显变化。结论 低血压、肺通换气障碍、高热、心率增快是二次脑创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颅脑损伤 临床资料 颅内血肿
下载PDF
大鼠二次脑创伤后脑皮层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15
作者 卢佩林 章翔 +1 位作者 费舟 贺晓生 《实用医药杂志》 1999年第3期20-22,共3页
为探讨外伤后不同时期大鼠脑皮层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将1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单纯弥漫性轴索损伤组与合并二次脑创伤组并分别于伤后0.5、3、12、24、72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为探讨外伤后不同时期大鼠脑皮层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将1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单纯弥漫性轴索损伤组与合并二次脑创伤组并分别于伤后0.5、3、12、24、72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期鼠大脑皮层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结果单纯弥漫性轴索损伤后3h大脑皮层热休克蛋白70阳性神经元表达开始增多,24h达高峰,72h开始下降,在各时间点表达量有明显差异。脑损伤后二次脑创伤组与单纯弥漫性轴索损伤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两种损伤各相应时间点HSP70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组织病理学发现二次脑创伤较单纯脑损伤重。结论:组织损伤较重时,HSP70表达量比损伤轻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热休克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RP水平在多发骨折术前炎症水平、术后感染及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时机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孩超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5期922-923,共2页
目的探讨CRP水平在多发骨折术前炎症水平、术后感染及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时机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4例多发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术后感染6例,未感染28例,术后感... 目的探讨CRP水平在多发骨折术前炎症水平、术后感染及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时机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4例多发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术后感染6例,未感染28例,术后感染率为17.6%。其中感染患者的CRP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但感染、未感染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ESR、术中输血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CRP的ROC筛选值为50mg/L时其诊断术后感染的真阳性5例,假阳性7例,假阴性1例,真阴性21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5/6)、75.0%(21/28)、41.7%(5/12)、95.5%(21/22)。结论 CRP是预测多发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一项重要指标,术前CRP水平<50mg/L是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时机预测指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水平 多发骨折 术前炎症水平 术后感染 创伤控制手术时机 预测
下载PDF
社工介入下安宁护士同情疲劳的研究
17
作者 毛懿雯 周大双 张琦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析社工介入下安宁护士同情疲劳的效应。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医院2018年1—10月在职的安宁护士28名,对比安宁护士接受同情疲劳干预后(3个季度)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安宁护士二次创伤性应激以及职业倦怠评分均比干预前低,同... 目的探析社工介入下安宁护士同情疲劳的效应。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医院2018年1—10月在职的安宁护士28名,对比安宁护士接受同情疲劳干预后(3个季度)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安宁护士二次创伤性应激以及职业倦怠评分均比干预前低,同情满意评分比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干预前,干预后护士同情满意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无、轻度、中度同情疲劳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重度同情疲劳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社工开展小组活动对护理人员展开同情疲劳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同情疲劳,自身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护士 社工介入 同情疲劳 二次创伤性应激 职业倦怠
下载PDF
临床医生共情疲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8
作者 尹绍雅 赵静波 陈熔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共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共情疲劳的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于2014年9月在广州市6所医院按照科室随机抽取有执业医师执照并且从医经验超过1年的临床医生600名进行问卷调查,以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ProQOL)为评定工...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共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共情疲劳的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于2014年9月在广州市6所医院按照科室随机抽取有执业医师执照并且从医经验超过1年的临床医生600名进行问卷调查,以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ProQOL)为评定工具,其由共情满足、职业倦怠、二次创伤3个维度组成,其中职业倦怠与二次创伤可合并为共情疲劳症状。若共情满足分数低于常模25%,职业倦怠、二次创伤分数高于常模75%,满足其中一项或以上者则被诊断为共情疲劳阳性。3个维度均为阴性则为共情疲劳阴性。结果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33份,有效回收率为88%。临床医生共情满足维度得分为(3.78±0.68)分,职业倦怠维度得分为(2.42±0.59)分,二次创伤维度得分为(2.09±0.63)分。临床医生共情疲劳高分条目多表现为职业倦怠症状,低分条目多表现为二次创伤症状。不同年龄、学历、从医年限及工作满意度者共情满足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称、学历、婚姻状况、从医年限、每日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满意度者共情疲劳症状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从医年限以及工作满意度是影响临床医生出现共情疲劳的因素(P<0.05),其中已婚、从医年限长、对工作不满意者更容易出现共情疲劳。结论目前临床医生共情疲劳呈现出共情满足程度及职业倦怠程度高,二次创伤程度低的特点,已婚、从医年限长、对工作不满意者更容易出现共情疲劳,通过建立共情疲劳筛查系统、增加再教育培训机会是预防临床医生共情疲劳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生 共情满足 职业倦怠 二次创伤 共情疲劳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现状与情绪劳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方萌萌 赵艳雪 +3 位作者 薛燕飞 李会 张倩 张文燕 《护理管理杂志》 2022年第7期499-503,共5页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现状,分析情绪劳动对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383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简短量表、情绪劳动量表进行调查。结...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现状,分析情绪劳动对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383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简短量表、情绪劳动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总均分为(4.46±2.03)分,情绪劳动总均分为(3.97±0.66)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共情疲劳与情绪劳动呈正相关(r=0.367,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情绪劳动是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水平较高,共情疲劳水平与情绪劳动策略相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调节护士的情绪劳动策略降低其共情疲劳水平,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 共情疲劳 情绪劳动 二次创伤 职业倦怠
下载PDF
儿科护士共情疲劳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凡 郑清香 李跃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23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某三甲儿童医院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2月对福建省某三甲儿童医院的30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共情疲劳量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01份,有效应答率为97.7%(301/308... 目的探讨福建省某三甲儿童医院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2月对福建省某三甲儿童医院的30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共情疲劳量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01份,有效应答率为97.7%(301/308)。有81.4%的儿科护士发生共情疲劳,其中,轻、中、重度共情疲劳发生分别为39.2%,33.2%和9.0%。共情疲劳各维度得分中,共情满意平均得分较高,二次创伤压力得分较低。共情满意水平较高(≥中度占98.0%),中重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60.2%,中重度二次创伤压力发生率为5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工龄是儿科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儿科护士普遍存在共情疲劳,其中主要以轻中度共情疲劳为主要表现,且存在中、高水平的共情满意、职业倦怠及二次创伤压力,年龄为30~40岁和低年资(工龄<5年)的儿科护士产生共情疲劳有影响。作为护理管理者,应该更加积极了解分析引起儿科护士共情疲劳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减轻护士的共情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共情疲劳 共情满意 职业倦怠 二次创伤压力 儿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