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排放对华北典型地区冬季二次无机盐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东升 杨楠 +2 位作者 周颖 郎建垒 王小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29-1135,共7页
为研究氨排放对冬季PM_(2.5)中二次无机盐的影响,设置不同排放情景,应用CMAQ模式对华北地区典型城市——保定冬季无机盐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将氨气在模式中排放置零的情景下,无机盐质量浓度降低了67.08%;氨排放削减与二次无机盐... 为研究氨排放对冬季PM_(2.5)中二次无机盐的影响,设置不同排放情景,应用CMAQ模式对华北地区典型城市——保定冬季无机盐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将氨气在模式中排放置零的情景下,无机盐质量浓度降低了67.08%;氨排放削减与二次无机盐生成呈非线性关系,大气呈"氨限制"状态;氨排放削减能够有效抑制二次无机盐的生成,当削减幅度为50%时无机盐总体降幅达29.89%,其中硝酸盐、铵盐和硫酸盐降幅分别为53.78%、27.87%和5.64%;氨排放对重污染时段二次无机盐的生成贡献较高,当氨削减幅度为50%时无机盐总体降低40.58%;在当前大气环境下,氨排放削减是保定市冬季控制二次无机盐污染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二次无机盐 氨排放 重污染 CMAQ模型
下载PDF
南京北郊能见度变化中二次无机盐消光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于超 于兴娜 +3 位作者 赵天良 张蕾 马国煦 王咏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2-979,共8页
利用2013年5月~2014年5月的能见度和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资料,分析南京北郊能见度变化特征、气溶胶化学组分与能见度变化的关联及其对大气消光的贡献,识别在能见度变化中二次无机盐消光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平均能见度为(6.78... 利用2013年5月~2014年5月的能见度和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资料,分析南京北郊能见度变化特征、气溶胶化学组分与能见度变化的关联及其对大气消光的贡献,识别在能见度变化中二次无机盐消光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平均能见度为(6.78±3.68)km,能见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粒径小于2.1μm的细粒子对能见度降低有较大影响,SO2-4、NO-3、NH+4和OC是细粒子主要成分,其中二次无机离子对重霾日能见度恶化具有重要贡献.利用修正的IMPROVE方程重建观测期间消光系数,均值为(527.2±295.2)Mm-1,PM2.1化学组分中硫酸铵、硝酸铵以及有机物对消光系数贡献最大,达到80.6%.尽管在清洁日(VR>10 km)有机物的消光贡献高达43.51%,但随着能见度降低,有机物消光贡献减少,二次无机盐组分消光贡献增加,在低能见度的重霾日(VR<5 km)二次无机盐消光贡献达到58.96%,表明二次无机盐消光对能见度恶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细粒子 化学组分 消光系数 二次无机盐
原文传递
无锡市一次霾形成过程大气污染物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云龙龙 张天舒 +4 位作者 陆钒 伍德侠 盛世杰 陆亦怀 刘建国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2-30,共9页
2013年12月21~26日对一次霾污染过程中PM2.5、含碳气溶胶、气态污染物(O_3、NO_x、SO_2)进行测量,利用微脉冲偏振激光雷达获得气溶胶消光和退偏振度参数,分析了霾过程大气污染物的特征。结果显示:本次霾污染过程持续3.4天,以细粒子污染... 2013年12月21~26日对一次霾污染过程中PM2.5、含碳气溶胶、气态污染物(O_3、NO_x、SO_2)进行测量,利用微脉冲偏振激光雷达获得气溶胶消光和退偏振度参数,分析了霾过程大气污染物的特征。结果显示:本次霾污染过程持续3.4天,以细粒子污染为主。采样期间,PM2.5的质量浓度小时平均值为131.04μg·m^(-3),霾天气下为183.75μg·m^(-3),是非霾天气的2.98倍。碳质气溶胶(TC)占PM2.5的24.18%,并且与PM2.5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R^2=0.790)。在霾天气下TC在PM2.5中所占的比例(TC%,16.65)要比非霾天气(TC%,34.38)小,二次水溶性无机盐粒子的快速增长可能是造成霾天气PM2.5质量浓度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霾天气和非霾天气对比:O_3浓度无明显变化,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NO_x和SO_2的体积分数在霾天气下分别是非霾天气下的1.66和1.68倍;SO_2浓度的增加不仅与本地SO_2的累积有关,还有可能是受外来输入的粒子中存在含硫化合物、抑制了SO_2的非均相反应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激光雷达 PM2.5 碳质气溶胶 二次无机盐
下载PDF
成都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欣悦 张凯山 +7 位作者 武文琪 邓林俐 殷子渊 向锌鹏 孟祥瑞 庞凯莉 朱怡静 马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101,共11页
为了解成都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在成都市城区四季采集PM2.5有效样品共计102个,测得颗粒物质量浓度以及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NH4^+、Ca^2+、Na^+、Mg^2+、K^+、F^-、NO3^-、SO4^2-、Cl^-),并分析其浓度变化特征,重点关... 为了解成都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在成都市城区四季采集PM2.5有效样品共计102个,测得颗粒物质量浓度以及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NH4^+、Ca^2+、Na^+、Mg^2+、K^+、F^-、NO3^-、SO4^2-、Cl^-),并分析其浓度变化特征,重点关注二次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及形成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区水溶性离子与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浓度变化基本一致,其中二次无机离子(NH4^+、NO3^-、SO4^2-)是离子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84.8%.大气细颗粒物春秋冬三季为酸性,其原位PH值分别为1.9、2.6和2.0.城区硫酸盐和硝酸盐化学特性存在差异,硫酸盐主要表现为非均相反应过程中形成的NH4HSO4,并主要受区域传输过程的影响;硝酸盐主要表现为均相反应过程形成的NH4NO3,并主要受局地排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二次无机盐 污染特征
下载PDF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ubmicron particles during typical air pollution episodes in spring over Beijing 被引量:1
5
作者 YANG Ting SUN Ye-Le +2 位作者 ZHANG Wei WANG Zi-Fa WANG Xi-Qu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6年第4期255-262,共8页
Beijing experienced a long-lasting pollution episode in April 2012. Here, the authors characterize the sources and evolution processes of the pollution, with a focus on a haze and a dust episode that occurred during 1... Beijing experienced a long-lasting pollution episode in April 2012. Here, the authors characterize the sources and evolution processes of the pollution, with a focus on a haze and a dust episode that occurred during 15-30 April. All submicron aerosol species (PM1) showed substantial increases during the haze episode (HE), with nitrate being the largest, contributing on average 32.2% of the non-refractory PM;(NR-PM1) mass (maximum: -42.0%),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seasons.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 (SIA) species (55.1 ± 23.8 lag m-3; SIA = nitrate, ammonium, sulfate) played enhanced roles in the haze formation, accounting for 66.5% of the total NR-PM1 mass. In contrast to the HE, organics exhibited their highest levels (8.9 ± 5.4 lag m-3) among the NR-PM aerosol species during the dust episode, accounting for 64.0% on average. SIAs exhibited low concentration levels (4.6 ± 4.2 μg m-3) during the dust episode, contributing only 34.0% to the total NR-PM1 mas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air quality improvement strategies should be designed according to aerosol 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ulate matter HAZE POLLUTION NITRATE secondaryinorganic aerosols Beijing
下载PDF
周口市2022年冬季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马英歌 杨露 +11 位作者 狄睿苗 马南 乔利平 吴宇航 周文鑫 赵新华 张越 孙志华 陈长虹 陈学军 楼晟荣 黄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86-5996,共11页
为研究周口市冬季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导致其暴发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城区环境空气在线高时间分辨仪器对2022年1月周口市大气常规污染因子、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等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二次无机气溶胶(SNA)、碳质气溶胶(CA,... 为研究周口市冬季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导致其暴发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城区环境空气在线高时间分辨仪器对2022年1月周口市大气常规污染因子、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等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二次无机气溶胶(SNA)、碳质气溶胶(CA,包括有机碳OC和无机碳EC)以及重构后的地壳物质(CM,如Al2O_(3)、SiO_(2)、CaO和Fe_(2)O_(3)等)是PM_(2.5)中含量前三的组成,占比分别为61.3%、24.3%和9.72%,SNA、CA、CM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浓度均随AQI升高而升高.1月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分别为0.53和0.46,SO_(4)^(2-)和NO~-3增长速率[μg·(m^(3)·h)^(-1)]分别为0.027(-5.89~9.47,下同)和0.051(-23.1~12.4).重污染时段SO_(4)^(2-)和NO~-3增长速率分别为0.13μg·(m^(3)·h)^(-1)和0.24μg·(m^(3)·h)^(-1),较月均值高4.8倍和4.7倍.1月整体SOR大于NOR,但由于气态前体物浓度和相对湿度变化等影响,NO~-3增长速率约是SO_(4)^(2-)的1.8倍,重污染日NO~-3增长速率显著高于SO_(4)^(2-).高AQI和高湿度时段SOR、NOR、SNA和SOA浓度均高于低AQI和低湿时段,大气氧化性Ox(NO_(2)+O_(3))随湿度增加而下降.SOA夜间浓度高于白天,夜间浓度随湿度增加幅度大于白天,SNA昼夜浓度差异不显著随湿度有缓慢增加.结合周口本地情况,在低温、高湿和低风速条件下,需重点关注SNA气态前体物排放,加强对SO_(2)和NO_(2)主要排放源如移动源和燃煤源提前管控,可降低冬季大气重污染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无机气溶胶(SNA) 氮氧化率(NOR) 硫氧化率(SOR) 二次无机盐增长速率
原文传递
成都市冬季相对湿度对颗粒物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被引量:51
7
作者 刘凡 谭钦文 +2 位作者 江霞 蒋文举 宋丹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66-1472,共7页
利用成都市城区2015年12月的连续在线观测数据,如相对湿度(RH)、能见度、颗粒物(PM_(10)、PM_(2.5)和PM1)浓度、气态污染物(SO_2和NO_2)浓度以及PM_(2.5)中SO_4^(2-)和NO_3^-浓度,探讨RH对颗粒物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颗... 利用成都市城区2015年12月的连续在线观测数据,如相对湿度(RH)、能见度、颗粒物(PM_(10)、PM_(2.5)和PM1)浓度、气态污染物(SO_2和NO_2)浓度以及PM_(2.5)中SO_4^(2-)和NO_3^-浓度,探讨RH对颗粒物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颗粒物浓度和高RH协同作用导致低能见度事件.观测阶段,PM_(2.5)在PM_(10)中的平均比重为64%,表明成都市冬季细颗粒物污染严重;随着RH增加,PM_(2.5)/PM_(10)显著增加,表明高RH会加重细颗粒物污染.随着PM_(2.5)浓度增加,能见度呈幂指数下降;在相同PM_(2.5)浓度下,RH越高,能见度越低.当颗粒物浓度较低时,RH对能见度的影响作用较强;当颗粒物浓度较高时,大气消光主要由PM_(2.5)浓度控制,RH对能见度的影响减弱.当RH大于70%时,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的均值分别从0.27和0.11(RH小于40%)增长至0.40和0.19,表明较高RH对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的生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单独或协同影响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度 能见度 颗粒物 二次无机盐 成都
原文传递
郑州市PM_(2.5)组分、来源及其演变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孝囡 王申博 +3 位作者 杨洁茹 马秋红 刘洋 张瑞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633-3643,共11页
为探究郑州市PM_(2.5)主要来源以及季节差异特征,本研究于2019年进行PM_(2.5)周期采样,并分析PM_(2.5)中的无机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和元素浓度.结果表明,郑州市2019年采样膜样品的PM_(2.5)平均浓度为(67.0±37.2)μg·m^(-3),冬... 为探究郑州市PM_(2.5)主要来源以及季节差异特征,本研究于2019年进行PM_(2.5)周期采样,并分析PM_(2.5)中的无机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和元素浓度.结果表明,郑州市2019年采样膜样品的PM_(2.5)平均浓度为(67.0±37.2)μg·m^(-3),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最低.PM_(2.5)中主要组分依次为:硝酸根、铵根、硫酸根、有机物(OM)、地壳物质和元素碳,春秋季节受地壳物质影响较大,夏季主要受硫酸盐影响,冬季有机物与硝酸盐浓度显著增高.二次转化是硫酸盐和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夏季受光化学反应贡献显著,冬季受高湿条件下的液相反应影响明显.NO_(3)^(-)/SO_(4)^(2-)和OC/EC的值表明郑州市PM_(2.5)受汽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以及生物质燃烧影响较大.源解析结果表明,2019年二次源贡献最高(49.8%),其中在冬季贡献达到56.5%;一次源中,扬尘在春季(15.2%)和秋季(11.4%)占比略高,机动车源在夏季贡献最大(12.3%),冬季受燃煤源影响较大(13.2%).2014~2019年郑州市PM_(2.5)受二次源影响逐年升高;工业源、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整体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PM_(2.5) 二次无机盐 碳质组分 化学质量平衡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