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液滴过渡沸腾的Marangoni效应与二次液滴形成 被引量:2
1
作者 唐修行 陈泓樾 +2 位作者 王婧婧 王志军 臧渡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06-213,共8页
表面活性剂液滴撞击不同温度基底的动力学过程,在传热、冷却和打印等领域均有广泛涉及.本文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表面活性剂SDS,CTAB和Triton X-100的水溶液液滴撞击热铝板的过程进行观测,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液滴撞击热铝板动力学过程.实... 表面活性剂液滴撞击不同温度基底的动力学过程,在传热、冷却和打印等领域均有广泛涉及.本文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表面活性剂SDS,CTAB和Triton X-100的水溶液液滴撞击热铝板的过程进行观测,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液滴撞击热铝板动力学过程.实验发现,处于过渡沸腾的表面活性剂液滴,在蒸发的最后阶段会形成一个处于非浸润状态的二次液滴.分析表明,液滴撞击基底后,液滴的三相接触线和液滴顶部产生温度梯度,三相接触线附近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浓度显著大于液滴顶部.由浓度梯度驱动的Marangoni效应使上层液体得以保持,并在蒸发的最终阶段,逐渐收缩为球形,形成二次液滴,在底部气泡爆炸产生的冲击下脱离基底并起跳.二次液滴的半径随初始液滴浓度升高而增大,最终达到饱和半径.该项工作阐明了二次液滴形成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为理解Leidenfrost效应的物理机制以及调控沸腾传热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基底 表面活性剂 Leidenfrost效应 二次液滴
下载PDF
水滴在撞击不同厚度水膜条件下产生的二次液滴特性
2
作者 周博通 杨志刚 +5 位作者 易贤 杜雁霞 熊兵 徐毅 吴凌昊 金哲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4-1132,共9页
采用高速相机对水滴撞击水膜的飞溅过程进行了详细测量,分析了水滴撞击水膜的飞溅临界值、二次液滴的直径分布和二次液滴的速率等飞溅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当韦伯数增大时发生飞溅现象。此外,可以使用量纲为一参数K来描述... 采用高速相机对水滴撞击水膜的飞溅过程进行了详细测量,分析了水滴撞击水膜的飞溅临界值、二次液滴的直径分布和二次液滴的速率等飞溅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当韦伯数增大时发生飞溅现象。此外,可以使用量纲为一参数K来描述飞溅临界值,K=We·Oh-0.4。当K值大于2 100时发生飞溅现象,二次液滴的量纲为一直径和二次液滴的量纲为一速率随着K值的增大而增大。水膜量纲为一厚度对二次液滴直径分布的影响不明显,但由冠状水花产生的二次液滴的平均量纲为一速率随水膜量纲为一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 水膜 飞溅 二次液滴
下载PDF
冷液滴/热液膜碰撞形态及二次液滴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方龙 陈国定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4-500,共7页
冷液滴/热液膜碰撞现象广泛存在于工业应用中,而液滴与液膜间温度差异会影响到液滴/液膜碰撞形态及其二次液滴的特性。针对先前研究的不足,设计制造了冷液滴/热液膜碰撞试验装置并开展了大量冷液滴/热液膜碰撞试验,基于此获得了冷液滴... 冷液滴/热液膜碰撞现象广泛存在于工业应用中,而液滴与液膜间温度差异会影响到液滴/液膜碰撞形态及其二次液滴的特性。针对先前研究的不足,设计制造了冷液滴/热液膜碰撞试验装置并开展了大量冷液滴/热液膜碰撞试验,基于此获得了冷液滴与热液膜碰撞判断准则,建立了二次液数量、尺寸分布和温度与碰撞参数之间的无量纲关系。结果表明,冷液滴/热液膜碰撞后有碰并、冠状液膜成形及溅射3种形态,且3种形态可通过文中提出的判断准则辨识;二次液滴数量随着飞溅参数的增加而增加,二次液滴的无量纲直径分布在0~0.3的范围内且二次液滴尺寸概率密度分布为威布尔分布,二次液滴温度与液膜温度较为接近,二次液滴的温度均在液膜温度的90%以上,同时二次液滴的温度随着二次液滴无量纲直径的增加略有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试验 判断准则 二次液滴 温度
下载PDF
黏性牛顿流体液滴撞击干燥或预湿网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宗绍强 徐龙 郝继光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液滴撞击网面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一系列应用中,液滴撞网后会穿透破碎产生二次液滴或不破碎全部附着在网面上,两种情况下都会残留液体在网面而形成预湿,影响后续撞击结果,但前人研究集中于低黏性液滴撞击干燥网面,黏性牛顿流体液滴... 液滴撞击网面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一系列应用中,液滴撞网后会穿透破碎产生二次液滴或不破碎全部附着在网面上,两种情况下都会残留液体在网面而形成预湿,影响后续撞击结果,但前人研究集中于低黏性液滴撞击干燥网面,黏性牛顿流体液滴撞击干燥或预湿网面的演化与机理仍有待探索.文章采用高速阴影成像技术,研究了黏性液滴(甘油水溶液)撞击干燥和预湿网面形成液指和破碎的演化规律,考虑了网面结构尺寸、液滴黏性及撞击前网面上预湿液膜厚度对撞击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液滴撞击干燥网面后形成液指的最大长度随网孔宽度降低、液滴黏性增加而减小;液滴黏性增加、网孔宽度减小均会抑制液滴对干燥网面的完全穿透;预湿液膜高度的增加抑制液滴对网面的完全穿透,并使不完全穿透时形成液指的最大长度减小.建立了考虑液滴黏性、网孔宽度和网面预湿的液滴撞击网面后不完全穿透时形成液指的最大长度预测模型,以及出现完全穿透时的临界参数理论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结果均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 预湿网面 二次液滴
下载PDF
不同液膜厚度条件下液滴/液膜碰撞特性
5
作者 方龙 张云峰 +1 位作者 陈博 随亚光 《现代应用物理》 2023年第4期184-189,共6页
为获得不同液膜厚度条件下液滴/液膜碰撞特性,开展了大量的液滴/液膜碰撞试验,分析了液膜厚度对液滴/液膜碰撞形态的影响,构建了考虑液膜厚度影响的液滴/液膜碰撞形态辨识准则,确定了液滴/液膜碰撞产生的二次液滴数量与碰撞工况条件间... 为获得不同液膜厚度条件下液滴/液膜碰撞特性,开展了大量的液滴/液膜碰撞试验,分析了液膜厚度对液滴/液膜碰撞形态的影响,构建了考虑液膜厚度影响的液滴/液膜碰撞形态辨识准则,确定了液滴/液膜碰撞产生的二次液滴数量与碰撞工况条件间的无量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碰撞初始阶段,液滴/液膜碰撞形态与液膜厚度无关,液滴顶部速度与入射速度一致,而空腔底部扩展速度约为液滴入射速度的0.4倍;随着碰撞时间的继续,液膜厚度对液滴/液膜碰撞形态有较大影响,液膜厚度越小,越不利于二次液滴和中心射流的产生,空腔深度扩展速度呈现出随无量纲液膜厚度减小而下降的趋势;当飞溅参数KCossali大于1 500+1 000×δ-0.8时,液滴/液膜的碰撞形态为溅射,给出了发生飞溅后产生的二次液滴数量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厚度 空腔 辨识准则 二次液滴 中心射流
下载PDF
椭球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反弹过程数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涂德浴 潘庆民 童宝宏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5-221,共7页
液滴在自由落体或受外力作用时常发生椭球形变,对其撞击超疏水壁面的运动形态及形成二次液滴有较大影响。本文假定具有不同轴向半径比值(AR)的椭球形液滴,采用耦合水平集-体积分数(CLSVOF)方法对椭球形液滴撞击超疏水平壁面进行数值模... 液滴在自由落体或受外力作用时常发生椭球形变,对其撞击超疏水壁面的运动形态及形成二次液滴有较大影响。本文假定具有不同轴向半径比值(AR)的椭球形液滴,采用耦合水平集-体积分数(CLSVOF)方法对椭球形液滴撞击超疏水平壁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椭球形液滴撞击超疏水平壁面反弹过程运动形态和AR对二次液滴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AR液滴撞击超疏水壁面后反弹过程具有一定相似性,同时存在明显差异。液滴反弹过程中会拉伸形成长液柱,其未扰动界面直径随AR的增大而减小。在Plateau-Rayleigh不稳定性影响下,长液柱会发生破碎形成二次液滴,但较低的AR对二次液滴的形成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当AR小于临界值0.6时,反弹过程中液滴内部压力均匀稳定,最终不产生二次液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球碰壁 超疏水表面 计算流体力学 二次液滴
下载PDF
直流脉冲电场下液滴-界面聚并行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彬 任瑞娟 +3 位作者 孙治谦 王振波 李晓宇 金有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5-822,共8页
为了深入探究直流脉冲电场下液滴-界面聚并行为,针对去离子水作为分散相、葵花油作为连续相的体系,分别改变电场参数(电场强度、频率、波形)和物性参数(界面张力、电导率、液滴粒径、固体颗粒)进行显微实验研究,得到了液滴-界面聚并机... 为了深入探究直流脉冲电场下液滴-界面聚并行为,针对去离子水作为分散相、葵花油作为连续相的体系,分别改变电场参数(电场强度、频率、波形)和物性参数(界面张力、电导率、液滴粒径、固体颗粒)进行显微实验研究,得到了液滴-界面聚并机制及各参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液滴-界面存在完全聚并和不完全聚并两种机制,决定因素是泵吸和颈缩过程的相互作用。电场强度增大,不完全聚并程度增大,而电场频率的作用则相反,这与电场力大小和液滴稳定程度有关。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二次液滴急剧增大,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后,小幅减小。随电导率和SiO_2浓度增大,不完全聚并程度均先增大后减小,而随液滴粒径增大,不完全聚并程度持续增大。大部分工况下,液滴在直流稳恒电场下不完全聚并程度高于直流脉冲电场。为脉冲静电破乳机理的深入探讨及高效紧凑脉冲电脱盐脱水设备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 静电聚结 油水界面 二次液滴
下载PDF
单液滴撞击薄液膜后冠状结构的破碎过程 被引量:3
8
作者 钟凯 秦静 +3 位作者 裴毅强 卢莉莉 王煜乾 彭志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97-1505,共9页
为了研究液滴撞击薄液膜后形成的冠状结构的破碎过程,搭建单液滴撞壁的光学观测系统,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单液滴撞击不同黏度薄液膜的过程。试验中采用无水乙醇作为入射液滴,丙三醇水溶液作为壁面液膜,观测液滴撞击薄液膜后形成的冠... 为了研究液滴撞击薄液膜后形成的冠状结构的破碎过程,搭建单液滴撞壁的光学观测系统,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单液滴撞击不同黏度薄液膜的过程。试验中采用无水乙醇作为入射液滴,丙三醇水溶液作为壁面液膜,观测液滴撞击薄液膜后形成的冠状结构的破碎过程,根据其破碎过程的特点分为3类:飞溅破碎、孔洞破碎和混合破碎。对每种破碎类型的特性,破碎机理及破碎后形成的二次液滴的直径和空间分布进行定性描述。建立冠状结构不同破碎状态的临界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孔洞破碎和飞溅破碎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大液滴的出现。在混合型的破碎过程中,出现直径较大的二次液滴的现象较多。液膜黏度和入射液滴韦伯数对冠状结构破碎形式有显著影响,随着液膜黏度降低和液滴韦伯数增大,冠状结构破碎过程由不破碎向飞溅破碎、孔洞破碎和混合破碎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结构 破碎 二次液滴
下载PDF
汽油单液滴撞击不同壁面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振山 裴毅强 +3 位作者 秦静 卢莉莉 朱庆阳 彭志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42,49,共8页
为明确汽油单液滴撞壁特性,设计了单液滴撞壁系统,分析了汽油液滴撞壁现象及不同壁面对汽油液滴撞壁结果转捩的影响。研究表明:汽油液滴撞击干壁面时在壁面粘附铺展成一层附壁油膜,附壁油膜促使液滴再次撞壁时发生皇冠射流飞溅现象。附... 为明确汽油单液滴撞壁特性,设计了单液滴撞壁系统,分析了汽油液滴撞壁现象及不同壁面对汽油液滴撞壁结果转捩的影响。研究表明:汽油液滴撞击干壁面时在壁面粘附铺展成一层附壁油膜,附壁油膜促使液滴再次撞壁时发生皇冠射流飞溅现象。附壁油膜越薄,飞溅越剧烈,飞溅持续时间越短。相比硅油膜动力黏度,硅油膜厚度对汽油液滴撞壁后形态演变过程影响更大。汽油液滴撞击硅油膜会稀释硅油膜,稀释前后射流分别为碗状射流、皇冠状射流。随着稀释程度增加,皇冠状射流的二次液滴数量增加,二次液滴中含有壁面硅油组分。无量纲时间τ<1时,Rioboo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铺展因子变化规律,但若超过此时间则Rioboo模型预测不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二次液滴 油膜 碰撞 飞溅
下载PDF
双液滴撞击液膜的界面追踪法数值模拟
10
作者 胡中全 李竞伦 +2 位作者 徐猛 马自强 李培生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2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使用界面追踪法(FTM)模拟了双液滴-液膜撞击系统中液膜卷吸气体生成气泡以及中心射流破碎发展成二次液滴的过程,分析了气泡生成以及射流破碎的机制。研究了不同We数与无量纲液滴间距的影响,得出双液滴撞击液膜系统中能发生气泡卷吸的We... 使用界面追踪法(FTM)模拟了双液滴-液膜撞击系统中液膜卷吸气体生成气泡以及中心射流破碎发展成二次液滴的过程,分析了气泡生成以及射流破碎的机制。研究了不同We数与无量纲液滴间距的影响,得出双液滴撞击液膜系统中能发生气泡卷吸的We数范围是30~276,并且随着We数和无量纲液滴间距的增大,卷吸气泡的成型时刻越早,其体积也越大。对于中心射流的破碎,研究发现,We数越大,中心射流就会越早发生破碎,无量纲液滴间距越大,中心射流发生破碎时的We数阈值就越小,并且形成的二次液滴与碰撞轴线的距离越远,但是体积会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追踪法 碰撞 中心射流 气泡卷吸 二次液滴
下载PDF
气流扰动下单液滴撞击单根干燥扁网丝特性数值研究
11
作者 陈博文 李净松 +3 位作者 田瑞峰 毛峰 卢川 温济铭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共5页
丝网分离器在工业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本文针对液滴撞击网丝的动态过程,采用CLSVOF方法对单个液滴撞击干燥网丝的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经过合理的简化,建立了气流扰动下单液滴撞击干燥扁网丝面的二维数学模型,分析了液滴撞击角和撞击位置对... 丝网分离器在工业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本文针对液滴撞击网丝的动态过程,采用CLSVOF方法对单个液滴撞击干燥网丝的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经过合理的简化,建立了气流扰动下单液滴撞击干燥扁网丝面的二维数学模型,分析了液滴撞击角和撞击位置对液滴撞击行为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液滴撞击到干燥网丝上分为铺展和飞溅2个过程,撞击角越小,上铺展半径越大,下铺展半径越小,分离的二次液滴体积越大;液滴撞击网丝的位置离网丝边缘越近,越容易产生二次液滴,二次液滴的总体积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 丝网 CLSVOF方法 二次液滴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cooling rate and microstructure of Cu Sn melt droplet in drop on demand process 被引量:1
12
作者 Yi XU N. ELLENDT +2 位作者 Xing-gang LI V. UHLENWINKEL U. FRITSCHI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636-1644,共9页
Different sized single droplets of Cu-6%Sn alloy were prepared by drop on demand(DOD)technique.The secondarydendrite arm spacing was measured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droplet cooling rate by a semi-empirical formula.Th... Different sized single droplets of Cu-6%Sn alloy were prepared by drop on demand(DOD)technique.The secondarydendrite arm spacing was measured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droplet cooling rate by a semi-empirical formula.The microstructure ofdroplets was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y(OM)and electro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The dendrite feature of singledroplets depends on solidification rate,cooling medium and flight distance.When droplets collide with each other at temperaturesbetween solidus and liquidus,the dendrites and grains are refined obviously possibly because the collision enhances the heat transfer.The cooling rate of colliding droplets is estimated to be more than4×104K/s based on a Newton’s cooling model.The dendritesgrow along the colliding direction because of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nduced by the internal flow inside the drop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inging droplet secondary dendrite arm spacing cooling rate heat transfer drop on deman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