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参数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秦博 姜云垒 +3 位作者 李时 张立世 王海涛 高玮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2008—2009年3—7月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利用人工巢箱对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的繁殖参数进行了比较,共分析了43窝一次繁殖和19窝二次繁殖的数据资料.结果表明: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过程中选择了明显不同的繁殖对策,一次繁殖的窝卵数... 2008—2009年3—7月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利用人工巢箱对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的繁殖参数进行了比较,共分析了43窝一次繁殖和19窝二次繁殖的数据资料.结果表明: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过程中选择了明显不同的繁殖对策,一次繁殖的窝卵数明显高于二次繁殖,一次和二次繁殖的平均窝卵数分别为(11.79±1.34)枚和(8.89±1.73)枚;二次繁殖的筑巢期、产卵期、孵化期都短于一次繁殖;但一次繁殖和二次繁殖的巢材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一次和二次繁殖的孵化率和出飞率无显著差异,平均出飞数分别为(10.40±2.29)只和(8.05±1.90)只.大山雀二次繁殖主要通过减少窝卵数和缩短筑巢期减短繁殖周期,二次繁殖能增加大山雀的年繁殖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繁殖参数 巢箱 繁殖 二次繁殖
下载PDF
基于二次繁殖的自适应差分演化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小城 王希武 +2 位作者 许宗贤 靳波 米二强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8-73,共6页
分析了差分演化算法的基本原理,针对基本差分演化算法对控制参数选择敏感性强、算法后期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二次繁殖的自适应差分演化算法,并通过实验对改进算法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性能优于基本差... 分析了差分演化算法的基本原理,针对基本差分演化算法对控制参数选择敏感性强、算法后期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二次繁殖的自适应差分演化算法,并通过实验对改进算法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性能优于基本差分演化算法和自适应差分演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演化 二次繁殖 自适应 动态更新
下载PDF
净水工艺中剑水蚤的二次繁殖及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林林 崔福义 +2 位作者 宋安坤 孟岩 徐安良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为解决净水工艺中剑水蚤的二次繁殖问题,进行了生产性试验,考察了二氧化氯与常规工艺协同对剑水蚤的去除效果。指出滤池滞水区停留时间长、流速低是造成剑水蚤二次繁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氯预氧化可以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对剑水蚤的去除,... 为解决净水工艺中剑水蚤的二次繁殖问题,进行了生产性试验,考察了二氧化氯与常规工艺协同对剑水蚤的去除效果。指出滤池滞水区停留时间长、流速低是造成剑水蚤二次繁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氯预氧化可以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对剑水蚤的去除,当二氧化氯投加量为2mg/L时,可以有效控制剑水蚤的二次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繁殖 剑水蚤 氧化氯 预氧化
下载PDF
鳜鱼二次人工繁殖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应龙 余克文 +1 位作者 罗水才 许金花 《江西水产科技》 2009年第3期27-28,共2页
笔者对鳜鱼亲本当年重复利用,二次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采取将产后的亲鱼放回原培育池进行强化培育、基本不改变亲鱼培育环境、调控水质、催产激素科学配伍等技术措施,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在南城县鳜鱼良种场实现了... 笔者对鳜鱼亲本当年重复利用,二次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采取将产后的亲鱼放回原培育池进行强化培育、基本不改变亲鱼培育环境、调控水质、催产激素科学配伍等技术措施,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在南城县鳜鱼良种场实现了鳜鱼亲本当年在第一次繁殖后间隔20—35d时间内进行第二次人工繁殖。突破了历史以来鳜鱼仅能进行一次繁殖的关键技术,拓宽了繁殖亲本的来源,节约了亲鱼培育养殖水面,提高了单个亲本繁殖量4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二次繁殖 新技术
下载PDF
松纵坑切梢小蠹妹代繁殖情况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正伦 《四川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60-62,共3页
针对松纵坑切梢小蠹部分成虫具有恢复营养并二次蛀干繁殖妹代习性 ,通过在该虫第一次蛀干繁殖姐代高峰期对侵入孔套网标记、退坑转梢、转干定殖研究 ,明确了 32 .5
关键词 松纵坑切梢小蠹 妹代繁殖 二次繁殖比例 转干定植
下载PDF
人工越冬对日本医蛭繁殖的影响
6
作者 张健 李赫 +1 位作者 于翔 龚元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246-251,共6页
随机挑选60条日本医蛭,平均分至1、2号箱,进行第1次越冬试验;在完成越冬和产茧的亲蛭中再随机挑选30条进行第2次越冬繁殖(3号箱),以此研究人工控温越冬对提高日本医蛭的交配繁殖次数及仔蛭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人工控温,可以将日... 随机挑选60条日本医蛭,平均分至1、2号箱,进行第1次越冬试验;在完成越冬和产茧的亲蛭中再随机挑选30条进行第2次越冬繁殖(3号箱),以此研究人工控温越冬对提高日本医蛭的交配繁殖次数及仔蛭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人工控温,可以将日本医蛭越冬期从野外条件下的4个月缩短至1个月,3组平均成活率达98%。产茧前后土黄色生殖环带逐渐消退,1、2号箱平均体质量下降率为(34.65±1.41)%;3号箱为37.40%。产卵期间1、2号箱平均产茧量33枚,卵茧平均质量(0.12±0.04)g,卵茧平均长短径为(1.11±0.18)cm×(0.81±0.16)cm;3号箱平均产茧量24枚,卵茧平均质量0.86 g,卵径为(1.12±0.19)cm×(0.79±0.14)cm。卵茧孵化在(26±1)℃培养箱中进行,2次孵化分别进行了54和51 d。1、2号箱平均孵化率为83.27%,平均孵化仔蛭10.42条/枚,仔蛭平均体质量(0.0051±0.0047)g;3号箱平均孵化率为91.67%,平均孵化仔蛭8.09条/枚,仔蛭平均体质量(0.0054±0.0026)g。研究表明,通过改变越冬条件,缩短越冬期,可使日本医蛭交配、产茧和孵化从1年1繁提高到1年2繁,初步实现了仔蛭的增收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医蛭 人工越冬 二次繁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