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性脑损伤合并二次脑损伤脑组织谷氨酸及环核甘酸的改变 被引量:17
1
作者 费舟 章翔 +3 位作者 李树合 刘先珍 梁景文 李智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9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脑损伤 (DBI)及其合并二次脑损伤 (SBI)脑组织谷氨酸 (Glu)及环核甘酸代谢改变及意义 .方法 在 Marm arou大鼠 DBI模型的基础上 ,制成低血压及脑缺血模型 .通过氨基酸分析仪与放免法测定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 Glu,c AMP,...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脑损伤 (DBI)及其合并二次脑损伤 (SBI)脑组织谷氨酸 (Glu)及环核甘酸代谢改变及意义 .方法 在 Marm arou大鼠 DBI模型的基础上 ,制成低血压及脑缺血模型 .通过氨基酸分析仪与放免法测定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 Glu,c AMP,c GMP含量 .结果  DBI后 10 min Glu明显增加 [(19.0± 6 0 .9)μm ol· g- 1 ,P<0 .0 1],随后逐渐下降并于 2 4~ 72 h间达最低点 ,为 (6 .5± 1.0 )μmol· g- 1 ,72 h组出现回升趋势仍维持低水平 ;DBI后 2 4h c AMP下降至(5 .7± 1.9) nmol· g- 1 (P <0 .0 5 ) ,c GMP则升高为 (1.1±0 .3) nmol· g- 1 (P<0 .0 1) ,c AMP/ c GMP比值下降 (5 .0±1.0 ,P<0 .0 5 ) ;SBI后上述指标变化愈加明显 .结论 在DBI及合并 SBI后脑组织 Glu,c AMP,c GMP含量发生变化 ,所引起的细胞兴奋毒性和代谢应急是加重脑损害的关键因素 ;这在合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损伤 二次脑损伤 谷氨酸 环核甘酸
下载PDF
益气化瘀豁痰法防治高血压脑出血后二次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明哲 张亮 +3 位作者 姜文斐 廖伟龙 党翠娇 潘卫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1期1544-1547,共4页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化瘀豁痰功效的脑血疏口服液防治高血压脑出血二次脑损伤(SBI)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9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周期...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化瘀豁痰功效的脑血疏口服液防治高血压脑出血二次脑损伤(SBI)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9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周期为2周。评价两组患者SBI的发病率,两周时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检测并比较治疗前、第1周末与第2周末患者的血清中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量(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出现SBI 8例(8.99%),而对照组出现SBI 21例(23.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患者GOS预后良好者40例(44.94%),而对照组预后良好者27例(29.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治疗第1周末与第2周末时,IL-6与TNF-α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对照组在第二周末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减少幅度远远小于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化瘀豁痰法能够有效减少高血压脑出血SBI的发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以及SBI的临床预后,脑血疏口服液通过有效降低IL-6与TNF-α,抑制炎性因子的聚集,减少SBI的产生,达到防治高血压脑出血SBI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瘀豁痰法 血疏口服液 高血压出血 二次脑损伤 格拉斯哥预后分级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二次脑损伤后大鼠脑皮层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白红民 王伟民 +2 位作者 费舟 李天栋 李建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6期928-929,T003,共3页
目的:为提高弥漫性脑损伤(DBI)及其合并缺血性二次脑损伤(SBI)的临床救治水平,研究DBI及其合并SBI后大鼠脑皮层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各亚型变化及意义。方法:SD大鼠1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单纯脑缺血、单纯DBI及DB... 目的:为提高弥漫性脑损伤(DBI)及其合并缺血性二次脑损伤(SBI)的临床救治水平,研究DBI及其合并SBI后大鼠脑皮层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各亚型变化及意义。方法:SD大鼠1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单纯脑缺血、单纯DBI及DBI合并SBI组。在MarmarouDBI模型基础上,制成缺血性SBI模型,伤后1,6,12,24,72和168h进行皮层mGluR4,6~8mRNA原位杂交。结果:脑损伤后mGluR6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DBI及合并缺血性SBI组mGluR4、mGluR7和mGluR8mRNA转录在损伤1h后即有明显增加(P<0.05);单纯DBI组伤后6h达到高峰,7d后恢复正常;DBI合并SBI组伤后6h还在增加,12h达到高峰,单纯DBI组和合并缺血性SBI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GluR4、mGluR7和mGluR8参与脑损伤及缺血性SBI脑损害过程,可利用第Ⅲ组mGluRs特异性激动剂治疗DBI及其合并S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脑损伤 大鼠 皮层 谷氨酸 受体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二次脑损伤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姬西团 费舟 +4 位作者 章翔 刘卫平 贺晓生 高海峰 罗小楠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二次脑损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外科治疗,术后对影响二次脑损伤的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机、血肿部位、血肿体积及二次脑损伤因素对患者的预后在统计学...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二次脑损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外科治疗,术后对影响二次脑损伤的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机、血肿部位、血肿体积及二次脑损伤因素对患者的预后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术式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二次脑损伤因素的异常改变,可造成第二次脑损害,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二次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二次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胡福广 白宝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9-300,共2页
目的 探讨二次脑损伤的发病规律、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临床诊断的216例二次脑损伤(SBI)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资料。结果 SBI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率可达52.7%,且多见于年轻人及复合伤者,伤后3 d为发病高峰。结论SBI可明显... 目的 探讨二次脑损伤的发病规律、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临床诊断的216例二次脑损伤(SBI)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资料。结果 SBI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率可达52.7%,且多见于年轻人及复合伤者,伤后3 d为发病高峰。结论SBI可明显加重原发性脑损伤,极大地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合并症 二次脑损伤 发病规律 诊断 治疗 临床研究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弥漫性脑创伤并二次脑损伤后脑组织MDA和SOD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树合 章翔 +3 位作者 费舟 刘先珍 梁景文 李智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0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脑创伤及合并二次脑损伤后大鼠不同区域脑组织内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变化规律及其与创伤后脑水肿的关系 .方法 在自由落体致弥漫性脑创伤及其合并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二次脑损伤模型的基础上 ,对大鼠大脑皮...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脑创伤及合并二次脑损伤后大鼠不同区域脑组织内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变化规律及其与创伤后脑水肿的关系 .方法 在自由落体致弥漫性脑创伤及其合并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二次脑损伤模型的基础上 ,对大鼠大脑皮层、纹状体和脑干区脑组织匀浆的丙二醛(MDA)和 SOD含量进行测定 ,并对其与该区域脑组织的含水量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原发性脑创伤和二次脑损伤后各区域脑组织 MDA含量增高、SOD含量下降 ,并与脑组织含水量呈一定的平行性 ;二次脑损伤后各区域脑组织 MDA和SOD变化幅度明显较单纯原发性脑创伤后为高并且其高峰持续时间延长 ;不同部位脑组织对原发性创伤和二次损伤反应具有一定的差异 .结论 弥漫性脑创伤后各区域脑组织自由基水平增高、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并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伴随二次损伤因素情况下变化更为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损伤 二次脑损伤 组织 MDA SOD
下载PDF
二次脑损伤大鼠脑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α的改变 被引量:7
7
作者 费舟 章翔 +4 位作者 何远东 贺晓生 李树合 梁景文 刘先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0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 研究二次脑损伤 (SBI)大鼠脑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1α(m Glu R1α)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SD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单纯脑损伤、脑损伤合并 SBI3组 .在 Marmarou大鼠加速性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 ,以抽血造成低血压为 ... 目的 研究二次脑损伤 (SBI)大鼠脑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1α(m Glu R1α)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SD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单纯脑损伤、脑损伤合并 SBI3组 .在 Marmarou大鼠加速性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 ,以抽血造成低血压为 SBI指标 .在伤后不同时间进行免疫组化和病理学研究 .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相比 ,单纯脑损伤组脑皮层m Glu R1α阳性神经元在伤后 1h表达明显增加 ,为 13.9±3.2 (P<0 .0 5 ) ,2 4h达到 15 .3± 3.7的峰值 (P<0 .0 1) ;脑损伤合并 SBI组 m Glu R1α阳性神经元表达在伤后 0 .5 h即明显增加 :13.5± 3.8(P<0 .0 5 ) ,伤后 6 h达高峰 :15 .6± 3.7(P<0 .0 1) .结论 在弥漫性脑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 ,m Glu R1α改变可能是导致脑损害加重的因素之一 ,合并 SBI组脑皮层m Glu R1α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增强和高峰的提前提示m Glu R1α参与缺血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a 二次脑损伤 皮层
下载PDF
二次脑损伤对弥漫性脑损伤后神经元损伤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先珍 章翔 +4 位作者 费舟 刘恩渝 李志刚 张永琴 梁景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3期2203-2204,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损伤 二次脑损伤 神经元损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二次脑损伤神经细胞内游离Ca^(2+)、脑组织丙二醛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 被引量:7
9
作者 费舟 章翔 +2 位作者 王晓峰 卢佩林 刘先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2000年第8期505-507,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及合并二次脑损伤 (SBI)的发生机制。方法 :12 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单纯 DAI及合并 SBI(低血压与高热 )组 ,于伤后 0 .5、3、12、2 4和 72小时检测神经细胞内游离 Ca2 + 、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指...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及合并二次脑损伤 (SBI)的发生机制。方法 :12 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单纯 DAI及合并 SBI(低血压与高热 )组 ,于伤后 0 .5、3、12、2 4和 72小时检测神经细胞内游离 Ca2 + 、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DAI后神经细胞内游离 Ca2 + 超载明显 ,0 .5小时即有表达 ,12小时达高峰 ,持续至 2 4小时 ;在伤后同一时间点 ,与单纯 DAI组比较 ,DAI合并 SBI组 Ca2 + 含量明显增加 (P<0 .0 5 )。 DAI后自由基与血液粘滞性指标在伤后 3小时开始增高 ,2 4小时达高峰 ,72小时开始下降 ;与单纯 DAI组比较 ,DAI合并 SBI组丙二醛 (MDA)和血液粘滞性指标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单纯 DAI组 ;脑组织中 MDA含量与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 ,组织病理学改变 SBI较单纯 DAI重。结论 :神经细胞 Ca2 +超载是DAI及 SBI发生机制的关键 ,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变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二次脑损伤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大鼠二次脑损伤后脑内c-fos基因表达和血浆β-内啡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荆俊杰 王守森 +3 位作者 杨庆武 王如密 高进喜 张锡增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脑内c-fos基因表达及血浆β-内啡肽的变化在二次脑损伤(SBI)中的作用。方法1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颅脑损伤组和SBI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免分析测定大鼠脑内c-fos蛋白与血浆β-EP的含量,... 目的探讨脑内c-fos基因表达及血浆β-内啡肽的变化在二次脑损伤(SBI)中的作用。方法1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颅脑损伤组和SBI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免分析测定大鼠脑内c-fos蛋白与血浆β-EP的含量,并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SBI组c-fos基因表达分别于伤后3h、24h出现两个高峰,伤后3 ̄48hc-fos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SBI组大鼠血浆β-EP水平在伤后1h达高峰,至伤后48h仍未恢复正常(P<0.05),伤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和脑缺血组(P<0.05)。在伤后12hSBI组脑含水量达高峰;伤后3 ̄48h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伤后6 ̄48hSBI组神经元损伤数目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结论伤后大鼠脑内c-fos基因表达增加、血浆β-EP水平明显升高参与了SBI后病理生理过程,提示两者同SBI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损伤 二次脑损伤 c-los基因 Β-内啡肽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二次脑损伤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雷昆 胡浉波 陈春阳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6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二次脑损伤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死亡患者作为观察组,生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体温、早期血压、血糖、血钠等方面的差异,且...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二次脑损伤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死亡患者作为观察组,生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体温、早期血压、血糖、血钠等方面的差异,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0例患者死亡60例(29.41%,60/17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温、血糖、血钠水平高、血压低(P<0.05)。结论高热、高血糖、高血钠、低血压等均为二次脑损伤致伤因素,严重影响预后,应高度重视,针对性加强预防与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 损伤 二次脑损伤
下载PDF
缺血性二次脑损伤大鼠脑皮层第Ⅲ组mGluRs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费舟 章翔 +4 位作者 白红民 李志刚 公方和 刘先珍 梁景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2117-2120,共4页
目的 研究弥漫性脑损伤 (DBI)及其合并缺血性二次脑损伤 (SBI)后大鼠脑皮层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各亚型变化及意义 .方法 SD大鼠 175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单纯脑缺血、单纯DBI及DBI合并SBI组 .在MarmarouDBI模型... 目的 研究弥漫性脑损伤 (DBI)及其合并缺血性二次脑损伤 (SBI)后大鼠脑皮层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各亚型变化及意义 .方法 SD大鼠 175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单纯脑缺血、单纯DBI及DBI合并SBI组 .在MarmarouDBI模型基础上 ,制成缺血性SBI模型 ,伤后1,6 ,12 ,2 4 ,72和 16 8h进行皮层mGluR4 ,6~ 8mRNA原位杂交 .结果 脑损伤后mGluR6表达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与假手术组相比 ,单纯DBI及合并缺血性SBI组mGluR4 ,mGluR7和mGluR8mRNA转录在损伤 1h后即有明显增加 (P <0 0 5 ) ;单纯DBI组伤后 6h达到高峰 ,7d后恢复正常 ;合并缺血性SBI组伤后 6h还在增加 ,12h达到高峰 ,单纯DBI组和合并缺血性SBI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mGluR4 ,mGluR7和mGluR8参与脑损伤及缺血性SBI脑损害过程 ,可利用第Ⅲ组mGluRs特异性激动剂治疗DBI及其合并S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二次脑损伤 MGLUR 病理生理 缺血性损伤 弥漫性损伤
下载PDF
二次脑损伤高危因素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银清 陈汉民 +2 位作者 余锦刚 尹家和 黄国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 探讨二次脑损伤高危因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发病或术后是否并发二次脑损伤高危因素分为 2组。按ADL标准于发病后 1个月进行评定 ,对比两组患者恢复良... 目的 探讨二次脑损伤高危因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发病或术后是否并发二次脑损伤高危因素分为 2组。按ADL标准于发病后 1个月进行评定 ,对比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病死率。结果 A组恢复良好率明显低于B组 ,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 (P <0 0 5 )。结论 高热、低氧血症、低血压及电解质紊乱等均属于二次脑损伤指标 ,直接参与了脑出血后继发性病理损害 ,严重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出血 二次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大骨瓣术后二次脑损伤 被引量:2
14
作者 俞燕生 左治强 +3 位作者 苏满仓 王遵海 甘泉 姜红田 《安徽医学》 2005年第6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CCI)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合并二次脑损伤(SBI)的发病规律、诊断及治疗特点,以期提高SCCI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对我科近4年收治的31例SCCI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合并SB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CCI)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合并二次脑损伤(SBI)的发病规律、诊断及治疗特点,以期提高SCCI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对我科近4年收治的31例SCCI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合并SB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CCI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合并SBI,发生时间多在伤后1-7天,伤后3天为高峰。结论SBI可以明显加重原发性脑损伤,使SCCI死残率大大提高,应当针对其发生机制积极展开临床研究,加强预防与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二次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 重型颅损伤 二次脑损伤 开颅术后 SCCI 原发性损伤 临床资料 综合治疗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二次脑损伤发生机制及其法医学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仁辉 郑俊雄 +3 位作者 丘晓倩 唐国胜 邱立明 叶倩玲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113-115,共3页
二次脑损伤目前主要集中于临床领域的研究,法医学领域未见专门研究.阐述了SBI的发生机制、动物模型的制作,并对其研究的法医学意义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二次脑损伤 机制 动物模型 法医学
下载PDF
大鼠缺血性二次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先珍 费舟 +4 位作者 章翔 白红民 刘恩渝 公方和 李志刚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2129-2132,共4页
目的 建立弥漫性脑损伤 (diffusebraininjury ,DBI)合并二次脑损伤 (secondarybraininsult,SBI)大鼠模型 .方法 在Marmarou模型基础上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30min,制成缺血性SBI模型 ,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观察室上区皮层损伤神经元... 目的 建立弥漫性脑损伤 (diffusebraininjury ,DBI)合并二次脑损伤 (secondarybraininsult,SBI)大鼠模型 .方法 在Marmarou模型基础上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30min,制成缺血性SBI模型 ,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观察室上区皮层损伤神经元数变化 .结果 DBI合并SBI组大鼠死亡率 (5 4 8% )约为单纯DBI组的 (2 8 6 % ) 2倍 ;单纯DBI 1h后脑含水量明显升高 ,2 4h达高峰 ,16 8h降至正常水平 ;DBI合并SBI后脑含水量除 1h组外 ,其余时间组均明显较同时间单纯DBI组高 ,峰值提前至 12h ,16 8h仍未恢复正常 ;单纯DBI 6h后皮层神经元明显损伤 ,12h达高峰 ,16 8h接近正常 ;DBI合并SBI组皮层神经元损伤数 12h后仍持续增加 ,2 4h达高峰 ,16 8h仍未恢复正常 .结论 此模型可以复制SBI的重要临床特征 ,对SBI的基础研究有很大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损伤 二次脑损伤 缺血性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白介素1β在二次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重辉 杨应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04-1705,共2页
关键词 二次脑损伤 白介素1Β IL-1Β 继发性损伤 细胞因子风暴 原发性损伤 炎症反应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室积血二次脑损伤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青松 章翔 +1 位作者 曾祥富 曹卫东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性出血 继发性室积血 二次脑损伤 影响因素 预后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减轻二次脑损伤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爱琼 韦焕梅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1726-1728,共3页
目的探讨减轻重型颅脑损伤二次脑损伤危险因素的护理措施。方法 1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伤后(或术后)早期出现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二次颅脑损伤危险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 133例患者中高热(体温≥39℃)34例(2... 目的探讨减轻重型颅脑损伤二次脑损伤危险因素的护理措施。方法 1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伤后(或术后)早期出现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二次颅脑损伤危险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 133例患者中高热(体温≥39℃)34例(25.6%),其中重残及死亡19例(14.3%);低血压(≤90/60 mmHg)25例(18.8%),其中重残及死亡14例(10.5%);低氧血症(PaO2≤90.0%)33例(24.8%),其中重残及死亡20例(15.3%);电解质混乱48例(36.1%),其中重残及死亡26例(19.5%)。结论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二次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减轻二次脑损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二次脑损伤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不同颅内减压术和二次脑损伤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招康东 招建华 +1 位作者 林小清 关俊文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颅内减压术和二次脑损伤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恶化型颅内高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传统术和改良术各40例,比较其预后并对发热、低血压等因素对... 目的观察不同颅内减压术和二次脑损伤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恶化型颅内高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传统术和改良术各40例,比较其预后并对发热、低血压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改良组的重残植物状态或病死率明显低于传统组(35.0%vs57.5%,P<0.05);有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高危因素者的预后明显差于无此高危因素者(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恶化型颅内高压行减压术后二次脑损伤的预后受手术方式、体温、血压等多种因素影响,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改良术及消除二次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大骨瓣减压术 二次脑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